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怎樣愛教護法?

  3、怎樣愛教護法?

  (一)愛教必愛國。

  古人雲:不依國主,法事難立。國主就是黨、國家領導人和政府,法事就是宏揚佛法利益衆生的事業,所謂護國利民。這就是說,不依靠黨、國家領導人和政府,宏揚佛法利益衆生的事業難以成就。古今中外的佛教史,已經證明了這個規律。因此,愛教護法必愛國,愛國就是愛教護法。此乃一而二,二而一也。所謂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

  如昌明法師,在“文革”期間,他老人家爲法忘軀,大智大勇,堅守歸元禅寺,護持佛、法、僧,臨危不懼。爲保護歸元禅寺,上書周恩來總理,獲總理批示,得到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之黨、政、軍的保護,使歸元禅寺幸免于難,沒有被毀壞。堪稱奇迹。

  “文革”之後,1979年國務院宗教局高山局長來武漢視察政策落實情況,明確指示恢複方丈製。省佛協常務理事會決議,昌明法師升座。農曆九月十九日觀音法會上,舉行昌明方丈升座暨歸元寺重新開放法會,來自江西、湖南、河南、安徽等諸山長老,及湖北省宜昌、沙市、隨州、黃州、新洲等地1000多名信衆前來祝賀,參加法會的還有日本、丹麥友人及香港同胞等。昌明爲歸元寺第48世方丈,傳曹洞宗,歸元寺在昌明方丈主持下恢複了叢林製度,管理有序,佛事活動正常。近年來還舉行過幾次傳戒活動。

  1980年以來,昌明法師曆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七屆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武漢市政協常委、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佛協會長、武漢市佛協會長,省人大常委,湖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名譽理事等職。爲湖北省、武漢市的安定、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正因此,佛教得以重振,歸元寺得以重輝。所謂水漲船高。

  爲了培養青年僧人,從1984年以來,歸元寺開辦了僧伽培訓班。由昌明法師任主任,顯光法師任教務長,講授天臺學、法相學、佛教曆史、文化知識、政治常識等課程,爲寺院培養了一批有佛學知識的愛國愛教的人才。

  1983年歸元禅寺被列爲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武漢市首批“AAAA”級旅遊景點之一。在佛教旅遊資源開發的基礎上,佛教界開展豐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動,把佛教文化同人民群衆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2002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市政府在歸元寺前舉行廟會,爲配合市政府搞好廟會,歸元寺投資200多萬元,拆除房屋16間,騰退4000平方米場地用于疏散人員。並晝夜接待香客、遊人,開展撞吉祥鍾等活動。五一節期間,開辦昌明書法展,舉辦多場祈禱法會。

  佛教旅遊資源開發帶來了良好的反映。近年來,每年僅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歸元寺、寶通寺就接待遊客近十萬次,秩序井然,既弘揚了佛教文化,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歸元寺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00多萬人次,春節、元旦期間的廟會更是人山人海,有時日接待量就有七八萬人次。歸元寺遊者衆多,相對來說,老區2萬平方米的面積偏小。2001年歸元寺向後拓寬征地。2002年歸元寺貸款5000萬購地117.5畝開始擴建,在10月前完成了征地工作並打好了院牆。武漢市政府大力支持,免征土地稅。擴建後的歸元寺面積擴大3倍,爲歸元禅寺旅遊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基礎。同時景觀也增加不少,新建了多寶天王殿,新塑了21.8米高的雙面觀音等。

  據荊楚線上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從東湖論壇2003年年會上了解到,浙江臺州的民營企業准備在漢陽歸元寺前,斥資8億元打造武漢的“城隍廟”。

  據網上資訊,漢陽區招商規劃歸元文化旅遊區。該區面積約30公頃,以歸元寺爲軸心進行規劃布局,形成以宗教文化和傳統的民俗文化爲載體的旅遊區。具體包括歸元寺內部改造和周邊地域的建設兩部分,在歸元寺118畝征地範圍內,將用3年時間建成觀音閣、大雄寶殿、文殊院、普賢臺等新景點,使景區總面積由原來的2.3萬平方米,擴大到10萬平方米。同時,上海複星等財團已進駐,仿照上海城隍廟建設“武漢豫園”。

  可見歸元寺的興盛,爲武漢市兩個文明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武漢市的發展,也在促成歸元寺的輝煌。可見,愛教護法就是愛國,愛國就是愛教護法。此乃一而二,二而一也。所謂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

  (二)愛教護法就是護持佛法,做個好公民。

  供養叁寶12,維護四衆13和各宗派14之間的團結,不言四衆過(不要傳播、議論其過失),依教奉行,如法15修學,爲叁寶爭光,決不給叁寶抹黑。

  護持佛法(護法)是居士的主要責任和義務,就是保護、維持正法16(即佛教)。護法,應該是“護持正法”之義,而並非護持某幾位出家人的法。事實上,好好地修學佛法、依教奉行,做個好人,做個模範丈夫、模範妻子、模範公民,做個孝子賢孫,做個好父親、好母親,對家庭與工作盡職盡責,改變現實社會,建設人間淨土,就是更好的護法了!不論出家人、在家人,都能好好地實踐佛法,不論其所能做到的程度高下,社會上一般人對于佛法的觀念就會變好,自然也就有利于佛法的存在,而使佛法得以發揚光大。但是,當遇到了特殊情況,有人要破壞叁寶、毀滅佛法,佛弟子便要完成自己的責任,努力護持正法于不墮。這若是沒有精進力量,是不能辦成的。

  供養叁寶也是居士的責任和義務,供養又作供、供施、供給、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叁寶。初期教團所受之供養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爲主,稱爲四事供養。施予佛、塔廟、佛像、教法、比丘(尼)、僧團之房舍與土地爲僧團經濟之重要來源。所行之供養除財、物供養外,尚有法供養,如以恭敬供養、贊歎供養、禮拜供養等精神之崇敬態度亦稱供養。

  總括供養物之種類、供養方法與供養物件等,有各種不同之分類:

  二種供養,據《十住毗婆沙論》卷一之說,有:(1)法供養,指善于聽聞大乘17正法,或廣或略。(2)財供養,指飲食等四事供養。據《大日經供養法疏》說,有:(1)理供養,指以證入真實之理爲供養。(2)事供養,指供養香花等。

  叁種供養,據《普賢行願品疏》之說,有:(1)財供養,指供以世間之財寶、香花等之供養。(2)法供養,指起菩提心18,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3)觀行供養,指行周遍含融觀、事事無礙觀19等華嚴觀行供養。《十地經論》卷叁說,有:(1)利養供養,指衣服、臥具等。(2)恭敬供養,指香花、幡蓋等。(3)行供養,指修行信行20、戒21行等之供養。

  叁業供養,《法華文句》卷叁之一載,有身、口、意叁業供養,即:(1)身業供養,身至誠禮敬諸佛菩薩。(2)口業供養,贊美諸佛菩薩功德。(3)意業供養,端心正意,想念諸佛菩薩相好莊嚴。

  四種供養,(1)據《大日經義釋》卷十一之說,有香花、合掌、慈悲22、運心23等四種供養。(2)據《理趣釋》卷下之說,有菩提心供養、資糧24供養、法供養、羯磨25供養等四種瑜伽教26之供養。

  四事供養,(1)據《增一阿含經》卷十叁之說,有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等四種供養。(2)據《無量壽經》卷下之說,有懸缯27、燃燈、散花、燒香等四種供養。(3)據《善見律毗婆沙》卷十叁之說,有飲食、衣服、湯藥、房舍等四種供養。

  五種供養,據《蘇悉地羯啰經》卷下之說,有塗香(持戒)、花鬘28(布施)、燒香(精進)、飲食(禅定)、燃燈(智慧)等五種供養;另加阏伽(淨水,忍辱),即爲六種供養。

  十種供養,據《法華經·法師品》之說,有花、香、璎珞29、末香、塗香30、燒香、缯蓋、幢幡31、衣服、伎樂32等十種供養。另據《大藏法數》之說,將缯蓋、幢幡合並爲幡蓋,而加入合掌,成爲十供養。

  此外,慶祝佛像開光,稱開眼供養。供養經者,稱開題供養,又稱經供養、一切經供養、書寫供養,如書寫《維摩經》而供養之,稱《維摩經》供養。叩鍾慶祝者,稱鍾供養。又就佛法僧叁寶而言,供養佛,稱佛供養、供佛;供養法,稱法供養、行供養;供養僧,稱僧供養、僧供。其中,招請百僧,設齋以供養者,稱百僧供養、百僧供;招請千僧,設齋以供養者,稱千僧供養,或稱千僧齋、千僧供、千僧會;傳說此種供養之功德無量。又供養之施主,稱供養主。供養衆僧,亦稱供衆、供贍。記載供養意義之念誦文,稱供養文。爲供養求福所造之佛像,稱供養佛。以燈明供養佛像、塔廟,則稱供燈。

  供衆功德大。

  供衆的功德大,一是數量多,二是個個都是未來佛。你能供養他們,以後他們都成佛了,整個法界也出現了很多的佛,這個功德可大了。

  供衆要平等,每人有一份。

  供衆的時候,平等分,哪怕幾元幾角也可以,這叫散儭。一個僧人也不少,平等。

  爲什麼要護持佛法、供養叁寶?因爲這樣做,可以得到種種善報,解脫煩惱,改善命運,離苦得樂,福慧具足,終至成佛,得大智慧、大福德、大自在。

  《雜阿含經》說:

  “你所播下的種子,

  你便由此收到同樣的果子;

  作善的人收到善的,

  作惡的人收到惡的;

  播出來的是什麼種子,

  你便嘗到什麼果子。”

  上面說的正是業力33的因果律,是人人自作自受,誰也不能代替。你有了這個結果,就是那個因種而來。好比種子生出了果子,果子就是從那種子而來。這正是因果不昧,果一定是從因中的種子,開花結成的。

  附:爲何要歸依叁寶?

  (一)歸(皈)依叁寶是入佛門的第一步。

  有人主張:學佛只要心誠,何必一定要歸依?這種觀念,粗聽似有道理,實則不合要求.比如學生求學,首先要辦注冊的手續;否則的話,校中不會有其學籍,即使勉強旁聽也不會得到學曆的文憑。一個正常情況下的學生必定是按照學年學程,而逐級晉升的,從…

《3、怎樣愛教護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