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中阿含》(卷十六)~A 蜱肆經

  

漫說《中阿含》(十六)

  

(卷十六)

  

蜱 肆 經

  

  說法地點:拘薩羅國斯惒提村的屍攝惒林

  

  主講人員:尊者鸠摩羅迦葉

  

  參加人員:蜱肆王等人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鸠摩羅迦葉答蜱肆王所問,內容爲有關于有後世是否存在的問題。王雖一一舉出反證,但迦葉乃巧妙的舉喻以服他,王雖服他之說,然而又恐人聞後對他輕視,故仍堅執己見。迦葉又用種種的醫喻,勸王舍棄邪見等惡法,以免受無量的惡果。王終于信服而皈依叁寶。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這部《蜱肆經》,與《長阿含經》中的《弊宿經》在內容上,基本相同。在《弊宿經》中,主人公叫“弊宿”,是位婆羅門;而在《蜱肆經》中,主人叫“蜱肆”,是位“王”。如果我們將二者進行對比後發現,“弊宿”與“蜱肆”,在讀音上十分近似,應該說是同音異譯;從內容上講,“弊宿”是位在當地享有較高威望的婆羅門,他的領地是“梵分”而來;而“蜱肆”雖然也稱“王”,但這個“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王,而是相當于某一個領地裏的“邦主”差不多,經中說他的領地範圍是一個叫“斯惒提”的村子,“斯惒提邑泉池草木一切屬王”。並且,這個領地是直接受封于波斯匿王,“從拘薩羅王波斯匿匿之所封授”。因此,這個村子規模並不大,享有一定的自治權。從上面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實際上“蜱肆”與“弊宿”是指同一個人。而且,更有力的證據是,經中的說法者,都是鸠摩羅迦葉童子(《弊宿經》中的“童女迦葉”屬于譯誤)。

  

  在這兩部經當中,存在著截然不同的一組命題。

  

  在《弊宿經》中,迦葉童子前後用了十叁個譬喻,步步破除弊宿婆羅門的邪惡知見。而這部《蜱肆經》中,也是用了十叁個譬喻,破除蜱肆王的錯誤知見。二經之中,除了極個別譬喻稍有差別外,總的來說是相同的。二經中的主人公的錯誤觀點就是:無有後世,無衆生生。其意思是說,根本沒有什麼前世後世,也沒有什麼人死了再輪回六道的說法。實際上,對于到底有沒有來世,有沒有生死輪回,這個問題相當難以回答。比如說,人有生有死,這話誰都不會否認,因爲每天有知道有多少人生下來,有多少人死去。那麼,人死了以後,是不是就會重新投胎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堅信是存在的,但是讓哪位高僧大德當場試驗給你看,用事實證明一下六道輪回的真實性,恐怕誰都做不到。如果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並且讓人心悅誠服,很不容易,需要極高的智慧方可做到。經中這位鸠摩羅迦葉尊者是如何回答的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一)死囚之喻

  

  蜱肆王與鸠摩羅迦葉尊者初次見面,自然要客套一番。由于鸠摩羅迦葉來到了蜱肆王的地盤,因此二人可謂是主賓關系。待客套完畢,蜱肆王隨即切入正題:“迦葉,我的觀點是,無有後世,無衆生生。迦葉,不知您意下如何呢?”

  

  迦葉尊者說:“蜱肆,你能說得更具體一點嗎?”

  

  蜱肆回答說:“可以呀!我有一個親戚得了重病,我曾去探訪他,就對患病的親戚說:請你一定要相信我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來世的說法,也沒有死後再投胎的講究。那些出家人總是胡言亂語來蠱惑你們說什麼善惡有報,做了惡業,就會下墮地獄。而我從來不相信他們說的那一套!如果這些出家人說的是真的,那麼你以前做了不少壞事,你肯定會墮入地獄的。如果你死後真的像出家人說的那樣墮入地獄,那麼你一定要回來對我打個招呼,讓我們都了解一下地獄裏究竟是何種模樣,好嗎?”

  

  蜱肆接著說:“我那個患病的親戚,都已經死了好久了,到目前爲止,他根本就沒有回來向我們講明什麼地獄裏的情況嘛!由此可見,地獄是不存在的,也根本就沒有什麼後世,也沒有什麼投胎輪回之說。”

  

  迦葉尊者聽後,就對蜱肆說:“現在有一個人因爲偷竊,被判了死罪。臨刑之際,這個死囚對監斬官說:“大人,能不能等一會兒再行刑,我現在需要回家去向我的父母、妻子兒女告個別,可以嗎?”蜱肆,我且問你,你覺得這個死囚犯的要求,會得到滿足嗎?”

  

  蜱肆回答說:“那怎麼可能呢?”

  

  迦葉說道:“蜱肆,你的親戚也是如此。當他墮入地獄之中,被獄卒捉去問罪行刑之時,倘若他請求回來向你說明地獄裏的情狀,也是不會被允許的。”

  

  迦葉尊者接著說:“蜱肆,你應該持這種心態去觀察後世,而不能僅憑肉眼所見才肯相信。世俗人肉眼凡胎,又豈能望穿叁世?只有那些大修行人,通過自己的不斷修行,最後證得天眼的神通,才可以把衆生的生死大事,以及生前死後的去處好壞,都觀察得一清二楚。如果你僅憑你現有的能力,是永遠也無法把後世以及輪回問題徹底搞清楚的呀!”

  

(二)深廁之喻

  

  和上面一樣,這位婆羅門對于是否有來世的問題仍持否定態度。他說:“你雖然這麼講,但是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就是“無有後世,無衆生生”。”接著,他又舉出他的另一個親戚的例子:他有一個親戚,做了很多好事,可謂十善兼備。如果按照佛教的觀點,死後升天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和前面的一個行了十惡的親戚一樣,這個婆羅門就在這個親戚臨死之前,就對他說:你生到天上以後,麻煩你有空下來一趟,告訴我你的去處,以及天上是如何地快樂。可是到現在,這位親戚連一個托夢都沒有,可見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生死輪回的問題了。

  

  迦葉聽了以後,就問他一件事:假如現在有一個人不小心掉進了廁所,渾身上下搞得不成樣子,奇臭無比。後來國王發現了,命人將他給救了上來,用水沖洗幹淨,並且還用香湯給他沐浴,將各種香料塗在他的身上,把他身上的惡臭驅除幹淨,穿上一身漂亮的衣裳。國王對他格外關照,讓他留在自己身邊工作,讓他好吃好喝,從此衣食無憂。蜱肆,你說說看,這個人從此以後,還願意重新掉進茅坑裏去嗎?

  

  蜱肆一聽,連連搖頭,說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去犯這樣的錯誤了。

  

  迦葉聽後,就緊接著說:人生天以後,和上面所講的例子是一個道理。我們所居住的世間,就像茅坑一樣,可謂臭穢不淨。而天上離我們地面有多高呢?大約幾百由旬吧(一由旬大約爲四十華裏)。可是遠在天上,尚且還能聞到人間的余臭。蜱肆,你想想看,你那位親戚,一旦生到天上,必然過著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他還會下來,到我們這個如同廁所一樣的人間來嗎?

  

  蜱肆聽後,一時語塞。但是他的嘴裏,還是嘟噜著,說根本沒有什麼來世及輪回之說。

  

(叁)盲人之喻

  

  蜱肆又舉出一例:他有一個親戚,生前廣做善事,大行布施,在修行上可謂精勤不懈怠。按照佛教的說法,他死後必定會升至善處,生在天上。當時我就對我的親戚說:如果你真的生到天上了,就麻煩你回來,告訴我一聲,告訴我一下天上是怎樣的快樂。可是到目前爲止,他還是沒有回來告訴我嘛!由此可見,根本就沒有什麼來世不來世的。

  

  迦葉說:“蜱肆,看來你是有所不知。天上的一天一夜,就相當于我們人間的一百年。就算你的親戚真的生到了天上,不說別的,他生到忉利天上以後,在那裏隨便呆上個兩叁天功夫稍加體驗一下天上的快樂,也不算過份吧?可是當他把天上的事情都安頓好,再來人間向你說明天上的快樂時,人間已經過去了叁、四百年。叁、四百年以後,你還活著嗎?”

  

  蜱肆一聽,頓時張口結舌。他急忙說:“叁四百以後,我連骨灰恐怕都影子都找不著,更談不上與親戚相見了。”但是蜱肆對迦葉的話還是不予認可,他說:“你所說的天上的壽命,動辄千歲萬歲,你憑什麼這樣說?”

  

  迦葉說:“我現在再作一個譬喻給你聽。譬如現在有一個生下來眼睛就看不見的人,他從來沒有見到青、黃、赤、白等五色,他也從來沒有見過我們世間的一切東西。假如現在有人問他:青色是什麼青色啊?他肯定答不出來,因爲他從來沒有見過青色的啊!但是假如這個盲人對別人說:“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白色黑色,也沒有什麼長的短的粗的細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從來沒有見過它們呀!”蜱肆,你是否同意這個盲人的說法?”

  

  蜱肆說:“我當然不同意啦!因爲世間的確有著不同的顔色,也不形狀各異的物體。盲人不能因爲眼睛看不見,就否定他們的存在。”

  

  迦葉尊者說:“蜱肆,你的見解,與這個盲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蜱肆再次無語。

  

(四)妊婦之喻

  

《漫說《中阿含》(卷十六)~A 蜱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