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二)▪P2

  ..續本文上一頁向是有智慧攝持的,是摧毀不了的。此外,還有一種是和願菩提心一致的回向,即雖然沒有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回向,但是具足兩個條件,或具足二利。以前講過,願菩提心是在善根的前面,回向是在善根的後面,但這兩個都是具足兩個條件的,也就是具足二利的。若以這種回向所攝持的善根,也是毀壞不了的。但是這個回向必須要如法,一定要到位,若是不如法或是不到位,善根也會被毀壞的。

  我們現在雖然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也沒有證悟無我的智慧,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做具足兩個條件,具足二利的回向。

  將善根回向給衆生,願衆生獲得佛果,也就是把自己的善根回向給一切衆生,願成爲一切衆生成佛的因,這樣就具備了兩個條件。“回向給一切衆生”,這是第一個條件;“願成爲一切衆生成佛的因”,這是第二個條件。

  也可以將善根回向自己成佛的因,成佛以後要度化衆生。“回向給自己成佛”,這是自利;“成佛後度化衆生”這是他利,二利都圓滿了。

  所以,大家盡量回向,只要具足兩個條件,具足二利就可以了。這樣的回向所攝持的善根是不會毀壞的,其他的都是會毀壞的。

  嗔恨心能摧毀善根,從所毀、能毀和摧毀方式叁個方面闡述。

  一、所毀:一般而言所毀的是叁種善根的第一種,即隨福德分善根,但是有回向攝持的善根是不能毀壞的。

  二、能毀:緣殊勝對境而生起十分猛烈的嗔恨心,後來也無有後悔等對治法。

  這是針對“嗔恨心能毀壞一千劫當中所積累的善根”而言的。“殊勝對境”就是指已經獲得授記的菩薩,菩薩登地的時候就會得到授記,所以這裏是以登地以上的菩薩作爲對境。如果有十分猛烈的嗔恨心,並且沒有及時忏悔,那麼在一千劫當中所積累的這些善根立即會被毀壞。這個對境是登地以上的菩薩,嗔恨心程度也是十分猛烈的,並且沒有立即忏悔,這樣就會毀壞一千劫當中所積累的善根。

  《曼殊室利遊舞經》和《入中論》中則講,嗔恨心能毀百劫當中所積累的善根。這裏的對境也是菩薩,但他是處于資糧道和加行道的菩薩,雖然他已經發菩提心、入大乘妙道了,但是他沒有真正的得地,還是個凡夫位的菩薩。若是以凡夫菩薩爲對境,嗔恨心也不是特別的強烈,也不是很徹底,這樣就會毀壞一百劫中所積累的善根。

  可見,前文雖然是兩種說法,但這都是不矛盾的,二者對境不同、嗔恨心程度不同,前者是非常猛烈的嗔恨心,後者則不是很猛烈的嗔怒。此外,還有很多具體情況,比如對境不是菩薩,而是普通凡夫,嗔恨心也很脆弱、微小,還能立即忏悔,這樣就又有不同了。

  此處有很多辯論,但是實際上都是不矛盾的,因爲對境不同;所生起的嗔恨心程度也不一樣,有的特別的強烈,有的不強烈,有的是粗大的,有的是細微的;情況也不同,有的雖然當時很強烈,但是立即就後悔並且忏悔了……有很多不同種情況,所以也會有不同的說法,這也是很正常的。

  叁、摧毀方式:這裏也有很多種說法。

  有的認爲,“是壓服順次生受業的能力後轉爲順後生受業”。意思是本來應該是現世現報的善根,但是通過嗔恨心則變成了來世再報;本來是來世再報的,通過嗔恨心則變成了生生世世以後再報的。

  我們甯瑪派的大德根華仁波切講:嗔恨心毀壞的是善根的能力,而不是善根的種子。善根本來可以産生善果,但是因爲生起嗔恨心而把這個能力毀壞了。不是毀壞種子,而是毀壞這個能力。

  猶如我們通過四種對治力去忏悔業障時,所破壞的是惡業的力量,而不是種子。若是有無我或空性智慧的攝持,就可以徹底毀壞種子。同樣的道理,生起嗔恨心所毀壞的是善根的能力,而不是毀壞善根種子。

  如果不是僅僅生起了嗔恨心,還有強烈的邪見,則不僅是毀壞善根的能力,而且還會毀壞善根的種子。

  可見,此處有很多辯論,有的大德說“毀壞的是善根種子”,有的大德說“毀壞的是善根能力”,有的大德說“既不是毀壞種子,也不是毀壞能力,但是時間變了,原來是業果可以很快成熟的,但是一生起嗔恨心就需要很漫長的時間,才可以成熟。”

  我覺得這些說法都不矛盾,這叁種情況都可能有。若承許毀壞善根種子,則不僅僅是嗔恨心的能量,還必須帶有邪見,這樣肯定會毀壞種子,也有這種情況。所以,這都是不矛盾的。

  以上講的是嗔恨心的過患,即它會毀壞善根。

  保護自己的善根尤爲重要。怎麼保護?最好有無我和空性的智慧,用智慧來攝持的善根是最安全的;若是沒有這樣的智慧,就要好好做回向。回向也要具足兩個條件,或者具備二利。“兩個條件”的回向和“二利”的回向不太一樣:前者是回向給一切衆生,願此善根成爲一切衆生成佛的因;後者是回向給自己,要通過這個善根成佛,要度化衆生。必須要這樣回向。

  做回向的時候,若是僅僅回向給自己的親人或兒子,願他們健康順利等等,這個善根就不行了,太不安全了,很容易毀壞。如果僅僅願此善根成爲自己解脫的因或成佛的因,這也不行,因爲都不具足兩個條件,也不具備二利。前面講過,成佛是爲了度化一切衆生,要度化衆生就要成佛,因此願此善根成爲我早日成佛的因,這樣回向才可以。

  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

  故應以衆理,努力修安忍。

  “罪惡莫過嗔”:在所有的罪惡裏,沒有以比嗔恨心所造的惡業更嚴重的了。因爲嗔恨心會直接毀壞慈悲心;嗔恨心不但能讓我們墮落惡趣,還會毀壞我們所積累的善根。

  “難行莫勝忍”:外道、內道都有很多的梵淨行,在所有的梵淨行裏,安忍是最殊勝的。也可以說,在所有的修法裏,安忍是最殊勝的,也是最難修的。只在表面上忍不行,心裏能忍才是安忍。

  “故應以衆理,努力修安忍”:雖然安忍難修,但安忍是必須要修的。若是能修安忍,這種修法是最殊勝的。

  前面講的是嗔恨心的過患,即毀壞善根。我們積累點兒善根太不容易了,特別是真正渴望解脫的人來說,善根是最珍貴的,所以首先講嗔恨心會毀壞善根這個過患。

  一個真正渴望解脫,真正學佛的人一定會重視善根,他也非常明白積累善根太不容易了,真的是要經曆千辛萬苦才能積累點兒善根,能積累點善根,能行持點善法,這是很難很難的。所以,他非常重視善根,他能爲善根而舍棄生命乃至一切。

  偉大的佛陀首先拿什麼來“嚇唬”我們?就是拿這個過患來“嚇唬”我們:你可不能生起嗔恨心啊,若是生了起嗔恨心,哪怕是一刹那的嗔恨心,也會毀壞你百千劫中當中所積累的善根。若是一個真正的智者或是學佛求解脫的人,聽後肯定嚇壞了:“啊?!那可不得了!那損失可太大了,傷害太大了!”

  在座的各位是不是沒有太大的感覺?一聽說“生起嗔恨心會立即毀壞百千劫中所積累的善根”,你是不是很害怕啊?是不是內心很有觸動啊?如果是,那還算可以;若是自己什麼感覺都沒有,甚至也不知道什麼是善根,心裏想“毀壞就毀壞呗”,那就沒辦法了。這種不知道什麼是善根的人,與不知道善根有多珍貴的人,這二者差不多屬于同一種類型。不知道善根的人也不知道善根有多珍貴,不懂得珍惜善根的人也不懂得什麼叫善根。

  庚二、已見之果:

  若心執灼嗔,意即不寂靜,

  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

  “若心執灼嗔”:若是你心裏有嗔恨心,有憤怒。

  “意即不寂靜”:你的內心一下子就不寂靜了。

  “喜樂亦難生”:不要說那種禅悅,連一般的喜樂都沒有,無法能夠生起喜樂。

  “煩躁不成眠”:心裏煩躁得很,吃不香,睡不著。

  這些都是你生起嗔恨心,心裏發怒所導致的,嗔恨心對你身心的傷害多大啊!惡魔、敵人傷害不了我們,也沒有傷害我們,而是我們自己傷害了自己。若是你不嗔恨,心裏沒有發怒,心始終是平靜、快樂的,這些惡魔、敵人障礙不了你,傷害不了你!你還可以當作好事,轉爲道用。所有的惡魔是自己心的顯現,所有的佛也是心的顯現。心清淨了,顯現的就是佛;心不清淨,顯現的就是魔。魔也可以轉化成佛,通過轉念,魔就化成佛了。通過魔也可以認識佛,因爲所謂惡魔的自性也是空性,你通過它找到了空性,證悟了空性,這樣你就找到了佛,也就認識了佛。

  我們經常說“修行的成就不離善知識的攝受。”什麼是善知識的攝受?真正的善知識也是幫你消業的,也是磨煉你的習氣的。瑪爾巴上師是怎麼對待密勒日巴的,帝洛巴上師是怎樣對待那若巴的……善知識就應該這樣對待弟子,才可以使一個凡夫成爲佛,真的就要這樣。但是現在,很多所謂的上師善知識都做不到這點,爲什麼呢?當時瑪爾巴對密勒日巴講過:“以後很難有你這樣具有信心的弟子,所以你將來不要用我這種方式攝受弟子。”這是什麼意思?因爲瑪爾巴知道,到了末法時期了,衆生哪有這樣具足的信心啊?

  我們所謂的敵人也是,如果你把他視爲善知識,他就是來幫你消業,來磨煉你的習性的。你在這發慈悲心、行菩薩道,突然有敵人、壞人出現,這就是來考驗你的。沒有對境的時候,你的內心很慈悲、很寂靜,他們就來考驗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沒有對境的時候,誰都能做到;有對境的時候,看看是不是也這樣?如果對境一出現,你就完了,狐狸的尾巴就露出來了,這就是考驗。

  “這是考驗我的啊!”這個時候應該心裏更要忍。什麼叫安忍?真正的安忍是心平氣和。有人罵你、打你,甚至傷害你、欺騙你的時候,都能心平氣和。安忍不好修,什麼時候才能做到這點呢?就是明理了,深信了這些道理以後才能做到。若是沒有智慧能行嗎?不明理能行嗎?

  表面上忍,心裏難受得臉色都變了,這樣至少沒有造口業,但這不叫忍,因爲你內心已經受到了傷害,相續已經被染汙了。真正的安忍,是沒有影響到你心的平靜,相續也沒有被染汙,仍然是清淨的,心平氣和,這叫忍。

  只有在你明理、深信這些道理的情況下,才能做到這點,所以智慧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明白這些真相、道理,能做到嗎?不可能。你知道發生的這些都是好事,“是啊,是幫我消業的,是來磨煉我的習性的,都是我的善知識。”只有你真正明白、深信這些真理時,你才能做到安忍。

  現在我們有時候沒說什麼,也沒做什麼,但心裏總是想不通:“他爲什麼無緣無故這樣跟我說話,這樣對待我呢?他怎麼恩將仇報加害我啊?”這就說明你還沒有深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誰造誰受,哪有無緣無故的啊!都是有因緣的。你說這是“無緣無故”、“恩將仇報”,哪有啊?你只相信今世了,根本沒有相信生生世世的存在,沒有相信我講的六道輪回。“我今生沒有罵過他,也沒有傷害過他。”你講的只是一生一世,還有很多生生世世啊,你怎麼知道過去世中你沒有傷害過他?你怎麼知道過去世中你沒有對不起他?

  如果你生起了嗔恨心,心裏就沒有喜樂了,吃不好,睡不好,身體也會受到傷害。人一發怒,整個身體的結構就不正常了。人是怎樣生病的?就是這樣生病的。你一生起嗔恨心,身體就不健康了,壽命也會縮短,身心都受到了傷害,這是自己傷害自己。現在的人都求健康長壽,若是你想健康長壽,就要修安忍。否則,你總是發怒,總是嗔恨,你的身心是不會健康的。

  縱人以利敬,恩施來依者,

  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

  嗔令親友厭,雖施亦不依。

  “縱人以利敬,恩施來依者”:世間的老板或主人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鼓勵員工或傭人把事情做好了,就以財産利益員工,給他們吃的、穿的、用的,給他們發工資,還很有禮貌的對待他們,經常說一些好聽的話。

  “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但是如果這個主人或老板是個嗔恨心很重的人,經常發怒,經常辱罵下屬、批評他們,即使給他們再多的財産,平時對他們再好,也會遭到他們的反抗,甚至殺害。這是嗔恨心重、總發怒所導致的結果。

  “嗔令親友厭,雖施亦不依”:你容易嗔恨,經常對別人發怒,親友也會生起厭煩心,變成你的敵人。即便你平時對他們再好,最後也會遭到他們的反抗和傷害,這都是嗔恨心造成的。

  可見,嗔恨心對你身心帶來的暫時的傷害也是非常多的。

  庚叁、概述:

  若心有嗔恚,安樂不久住,

  嗔敵能招致,如上諸苦患。

  總而言之,嗔怒將導致今生來世都不會有安樂。嗔恨的敵人會帶來諸如上述今世以及其他的痛苦過患。

  善根能使我們來世獲得安樂,嗔恨心卻能毀壞善根,使我們來世不得安樂。在今生,嗔恨會使我們身心都受到傷害,還會使親朋好友都變成敵人。可見,嗔恨心在今生來世都會給我們帶來禍害。尤其是對大乘行者而言,嗔恨心還直接毀壞了慈悲心、菩提心,讓我們失去道心,其過患非常大。所以,大家要多修忍辱。修忍辱也要從明理上入手,這樣才能真正修出忍辱。“忍辱”也是安忍的意思,之所以叫“忍辱”,因爲侮辱是最難忍的,所以用“辱”來說明,若能忍辱,就能忍一切。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