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六)▪P2

  ..續本文上一頁去捅,拿炸彈去炸,難道這也是勇士嗎?若是你明白真理的話,的的確確就是如此。

  

  爲什麼佛說世人愚癡顛倒?我們所認爲的敵人不是真正的敵人,我們自認爲消滅敵人的行爲也不是真實的,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都不符合諸法的實相真理,這就是愚癡顛倒。你把他們當成敵人,這是你自己在給自己增加煩惱和痛苦;你想去消滅他們,但是不僅消滅不了他們,自己還會造業,這就叫顛倒。總之,你想消滅外在的敵人是消滅不了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不是你去消滅他們,這是他們自己的業感;同時,你卻破壞了自己的相續,在相續中種下了惡因,將來是要遭受惡果的。

  

  在此處,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敵人,應該如何去戰勝它們。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  

  悲愍生死衆,羞惡樂行善。

  

  “苦害有諸德”:當我們受到傷,遭受痛苦的時候,也許會很郁悶,甚至覺得天塌地陷一般地陷入絕望,其實這是錯誤的!傷害或痛苦也有很多功德,這些是無價之寶。

  

  第一,“厭離”:通過這些傷害和痛苦,你可以對輪回、對世間生起厭離心。

  

  大家看看公案,以前佛在世的時候,身邊的那些弟子們是怎樣接觸佛法,怎樣進入佛門,怎樣獲得成就,怎樣成就阿羅漢的?很多都是通過一些坎坷或挫折而成就的。現在我們也是這樣,很多人都是經曆了一些坎坷或挫折後才接觸佛法,走進佛門。

  

  真的,我就是怕你們覺察不到苦。若是你覺察或感覺到了苦,這是好事,這樣你才會對世間、對輪回生起厭離心。當你知道輪回苦、人間苦,當你遭受痛苦,受到傷害的時候,應該去找它的根源。自己爲什麼痛苦?爲什麼受到傷害?因爲自己在六道中輪回,由業力的牽引所導致的。這樣,你才會生起真正的厭離心。“若是我繼續六道輪回,還要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若是我繼續跟著業力走或是受業力牽引的話,還要遭受無窮無盡的傷害……”這樣,你的出離心就發出來了。“我要擺脫輪回,我要擺脫業力。”這叫厭離心,也叫出離心。這樣,你才有真正渴望解脫、希求解脫的心。

  

  我們很多人現在都還沒有生起出離心,僅口頭上說“我要解脫”,這是假的!因爲我們還留戀著世間,我們還放不下世間的利益。很多人腳踏兩只船:既想學佛,又想做凡夫做的這些事情;既想解脫,又想搞點輪回的事情;口上說要成佛,但做的都是凡夫做的事。佛和凡夫是兩個境界,解脫和輪回是兩個地方,一個是此岸,一個是彼岸。若是你想到達彼岸,必須要離開此岸;若是你真正想成佛,必須要斷除凡夫的思想和行爲。爲什麼總是腳踏兩只船,總想一心二用啊!一心不能二用,腳踏兩只船很危險,你哪裏也到不了,只能掉進水裏淹死或慘死。若是你想搞輪回,就別想解脫;若是你想做凡夫,就別想成佛。你自己可以自由選擇,如果你想做凡夫,就不要說“我要成佛”,因爲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要搞輪回,遭受痛苦也是應該的,因爲輪回的本性不離痛苦,你想忍也得忍,不想忍也得忍,沒有辦法,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所以,受到傷害或者遭遇痛苦是好事,可以生起厭離心、出離心。如果真正能生起厭離心或出離心,解脫就容易了。若是腳踏兩只船,難啊,難就難在這兒!若是你能徹底一點兒,就不難了。

  

  第二,“除驕慢”:受到傷害、遭受痛苦是好事,可以遣除驕傲自滿的情緒。

  

  有的人覺得自己有文化、有勢力、生活很好、家庭很好,就驕傲自滿。其實,即使你文化再高,知識再淵博,也都是分別念而已,不離煩惱;即使你勢力再大,再有錢財,也都是一種壓力,是一種心靈的負擔。

  

  有些人只追求物質的享受,不知道追求精神的享受。其實,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才有真正的快樂啊。以前我在喇榮學修的時候,在物質方面真的是一無所有,條件非常艱苦,一點兒物質享受都沒有。環境、氣候很惡劣,有時候又冷又餓。盡管如此,但是天天聆聽上師的教言,天天跟同修道友一起享受法喜。現在的喇榮和以前的喇榮不一樣,現在是天堂了。那個時候,沒有電,路也不通,房子都是草皮蓋起來的,木板搭的火皮房在喇榮是最好的了,一下雨全是泥,我們上一堂課回來,下半身全是泥。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生活、那段曆史,那種精神的享受、內心的快樂是無比的,我自己有親身的體驗。那個時候,我們雖然沒有物質的享受,沒有外在的、表面上的快樂,但是我們有精神的享受,有內心的快樂,天天法喜充滿。物質算什麼啊!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內心的快樂才是極大的快樂。所以,大家不要總是追求物質,別總想享受物質的生活。

  

  現在,家家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水平相當好了,但是爲什麼人們內心的快樂卻越來越少了?說實話,這都是物質造成的。物質的發達對大家有利,還是有害,主要取決于精神的發展能不能跟上。若是精神能跟上,物質發達就是好事;若是精神跟不上,物質發達就是壞事!

  

  很多大城市裏的人都愁眉苦臉的,因爲內心壓力太大了。雖然物質發達了,但是卻變成了精神的壓力。所以,盡管很多人有勢力,有錢財,但這些都是無常的,這些給你帶來的只是災難和痛苦。但是人往往都想不開,想不明白,所以受罪也是咎由自取。

  

  你遭受痛苦,受到傷害,可以遣除傲慢心。你之所以會遭受痛苦、受到傷害,是因爲自己的煩惱重、業力重,若是你能認識到這一點,就能遣除自己的傲慢心。你看,自己的煩惱那麼重,內心那麼肮髒;自己的業障這麼重,做了那麼多的壞事。這樣認識,就不會貢高傲慢了,心態就低了下來,自然就有慚愧心了。自卑不叫遣除傲慢,遣除傲慢不離智慧。你發現自己的內心肮髒、不清淨,這是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覺察到了自己的毛病。當你意識到自己業障重,做了很多壞事,傷害了很多衆生,自己還是個壞人、惡人,自然就不會驕傲自滿了,這樣就降伏了傲慢心。

  

  第叁,“悲愍生死衆”:自己遭受痛苦、受到傷害時,觀察身邊乃至一切衆生,發現他們所遭受的痛苦更大,所受到的傷害更嚴重,慈悲心自然就生起來了。

  

  若是與六道中輪回的衆生,尤其是與叁惡道中的衆生相比,我們所遭受的痛苦和傷害算什麼啊?不用說餓鬼道和地獄道的衆生,旁生道的衆生所受的痛苦都是我們親眼能看到的,那些動物天天無緣無故地被殺、被吃,與此相比,我們受到的這點痛苦、傷害算什麼啊?大家想想這些衆生所受到的痛苦和傷害,它們在掙紮中痛苦地失去了珍貴的生命,而這些人一點不顧衆生所遭受的痛苦,還要吃活的,洋洋自得。怎麼會這麼愚癡呢!我們還隨意打蚊子,那也是一條命啊!“啪”一聲就把它弄死了,多冤枉啊!

  

  我們在自己遭受痛苦,受到傷害的同時,可以思維身邊的衆生所遭受的痛苦,尤其是叁惡道的衆生所受到的傷害,自然就能生起慈悲心。這樣,我們遭受痛苦就有作用了,受到傷害就有意義了。

  

  若是能這樣思維和觀察,多有意義啊!前面講過,若是一個智者,即使曆盡千辛萬苦,他的內心也不可能被染汙,他的內心也不可能痛苦。什麼也傷害不了他,因爲他明白很多真理,他能生起很多珍貴的正念、善念,這叫修行。而我們每天卻在自私自利地斤斤計較,“我要什麼什麼,別人對我怎麼怎麼了……”對境還都是同修道友,相互之間卻一點兒都不讓步。這樣還說要修行、要成佛?算了吧,真是白日做夢!

  

  第四,“羞惡”:遭受痛苦、受到傷害,可以讓自己忏悔,斷除惡業。

  

  作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他會去找痛苦的根,如是因,如是果,之所以遭受痛苦、受到傷害,這是自己造惡業、結惡緣的結果。若想解決這個問題,想擺脫這樣的痛苦,就要從因地入手,不能再造惡業了,不能再結惡緣了。否則,若自己再去造惡業、結惡緣,將來還會遭受更大的痛苦和傷害。這樣就可以斷惡,再也不敢結惡緣了。

  

  一個修行人,他想的不是果,而是因;他不會在果上解決問題,而是在因上解決問題。學佛就要這樣學,修行就要這樣修。

  

  我們現在學佛了,很多人還出家了,卻仍然處處結惡緣,甚至跟這些同修道友結惡緣,這樣你生生世世都會有障礙,生生世世都會是這樣的。你想離開是離不開的,已經結上了緣,生生世世都可能有如是的因果。

  

  第五,“樂行善”:我們所遭受的痛苦和傷害,還能幫助我們歡喜行善。

  

  既然已經找到了遭受痛苦和傷害的根源,怎樣才能擺脫這樣的因緣,脫離這樣的痛苦呢?就是要行善。如果自己能行持善法,能處處結善緣的話,將來就不用遭受痛苦,再也不會受到傷害了。

  

  人和人的命運真的是不一樣的,人和人的因緣真的各不相同。有的人從小到大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痛苦,基本上沒有遭受到他人的傷害,只有善緣,沒有惡緣。有的人處處都是惡緣,常常要承受痛苦。盡管都是在人間,都在同一個地方,甚至出生在同一個家庭,爲什麼命運各不相同呢?一個是只有善緣,享受幫助和利益;一個卻處處是惡緣,感受身邊人的傷害和欺騙。自己不想想原因,卻還很受委屈似的:“怎麼欺騙我呢?怎麼傷害我呢?”這都是自找的!哪有無緣無故的?這就是佛和凡夫的差別,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別。盡管都在人間或者都在一個環境裏,生活的條件也差不多,在外表上也許看不出來差別,甚至長得也差不多,但是卻有很多實實在在的不同之處。

  

  如果你有智慧、會轉變心態的話,所謂的傷害也是極大的利益,所謂的痛苦也是極大的快樂。關鍵在于你怎麼看,怎麼面對。所謂學佛修行,不是只念一部經、只持一個咒就可以了,無論是念經,還是念咒,都是爲了開啓智慧,都是爲了指導自己的內心,沒有別的作用。

  

  有些人心態總是漂浮不定,今天跑到這兒,明天又跑到那兒,今天在這兒念經,明天又在那兒念咒,今天在這兒打坐,明天又不知道在那兒做什麼…… 這種人還是受業力的牽引,想成就比登天還難啊!法門平等,不分高低,主要是各有各的因緣,大家把心態放下來,當下就可以解脫,在哪兒都可以成就。若是心態放不下來,心無法專注、安住,在哪兒都難,到哪個道場都難!哪怕今天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也難度化你啊。心不淨則一切不淨,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若是你自己的業力沒有窮盡的話,也許也能找出很多問題,也仍然會造業的。所以,大家把心態放下來吧,心態穩定下來,這是成就的根本!

  

  總之,就是這個心嘛,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有這樣的“一心”就夠了。若有一念真心,當下就可以解脫,當下就可以成佛了。否則,真的難啊!我們爲什麼不得解脫,不得成就呢?就是因爲這個心態總是漂浮不定。我們的心就像脫缰的野馬一樣,你想直接抓它是很難的,讓它自己停下來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