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去捅,拿炸弹去炸,难道这也是勇士吗?若是你明白真理的话,的的确确就是如此。
为什么佛说世人愚痴颠倒?我们所认为的敌人不是真正的敌人,我们自认为消灭敌人的行为也不是真实的,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不符合诸法的实相真理,这就是愚痴颠倒。你把他们当成敌人,这是你自己在给自己增加烦恼和痛苦;你想去消灭他们,但是不仅消灭不了他们,自己还会造业,这就叫颠倒。总之,你想消灭外在的敌人是消灭不了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不是你去消灭他们,这是他们自己的业感;同时,你却破坏了自己的相续,在相续中种下了恶因,将来是要遭受恶果的。
在此处,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敌人,应该如何去战胜它们。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苦害有诸德”:当我们受到伤,遭受痛苦的时候,也许会很郁闷,甚至觉得天塌地陷一般地陷入绝望,其实这是错误的!伤害或痛苦也有很多功德,这些是无价之宝。
第一,“厌离”:通过这些伤害和痛苦,你可以对轮回、对世间生起厌离心。
大家看看公案,以前佛在世的时候,身边的那些弟子们是怎样接触佛法,怎样进入佛门,怎样获得成就,怎样成就阿罗汉的?很多都是通过一些坎坷或挫折而成就的。现在我们也是这样,很多人都是经历了一些坎坷或挫折后才接触佛法,走进佛门。
真的,我就是怕你们觉察不到苦。若是你觉察或感觉到了苦,这是好事,这样你才会对世间、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当你知道轮回苦、人间苦,当你遭受痛苦,受到伤害的时候,应该去找它的根源。自己为什么痛苦?为什么受到伤害?因为自己在六道中轮回,由业力的牵引所导致的。这样,你才会生起真正的厌离心。“若是我继续六道轮回,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若是我继续跟着业力走或是受业力牵引的话,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伤害……”这样,你的出离心就发出来了。“我要摆脱轮回,我要摆脱业力。”这叫厌离心,也叫出离心。这样,你才有真正渴望解脱、希求解脱的心。
我们很多人现在都还没有生起出离心,仅口头上说“我要解脱”,这是假的!因为我们还留恋着世间,我们还放不下世间的利益。很多人脚踏两只船:既想学佛,又想做凡夫做的这些事情;既想解脱,又想搞点轮回的事情;口上说要成佛,但做的都是凡夫做的事。佛和凡夫是两个境界,解脱和轮回是两个地方,一个是此岸,一个是彼岸。若是你想到达彼岸,必须要离开此岸;若是你真正想成佛,必须要断除凡夫的思想和行为。为什么总是脚踏两只船,总想一心二用啊!一心不能二用,脚踏两只船很危险,你哪里也到不了,只能掉进水里淹死或惨死。若是你想搞轮回,就别想解脱;若是你想做凡夫,就别想成佛。你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如果你想做凡夫,就不要说“我要成佛”,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要搞轮回,遭受痛苦也是应该的,因为轮回的本性不离痛苦,你想忍也得忍,不想忍也得忍,没有办法,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所以,受到伤害或者遭遇痛苦是好事,可以生起厌离心、出离心。如果真正能生起厌离心或出离心,解脱就容易了。若是脚踏两只船,难啊,难就难在这儿!若是你能彻底一点儿,就不难了。
第二,“除骄慢”:受到伤害、遭受痛苦是好事,可以遣除骄傲自满的情绪。
有的人觉得自己有文化、有势力、生活很好、家庭很好,就骄傲自满。其实,即使你文化再高,知识再渊博,也都是分别念而已,不离烦恼;即使你势力再大,再有钱财,也都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心灵的负担。
有些人只追求物质的享受,不知道追求精神的享受。其实,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才有真正的快乐啊。以前我在喇荣学修的时候,在物质方面真的是一无所有,条件非常艰苦,一点儿物质享受都没有。环境、气候很恶劣,有时候又冷又饿。尽管如此,但是天天聆听上师的教言,天天跟同修道友一起享受法喜。现在的喇荣和以前的喇荣不一样,现在是天堂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路也不通,房子都是草皮盖起来的,木板搭的火皮房在喇荣是最好的了,一下雨全是泥,我们上一堂课回来,下半身全是泥。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生活、那段历史,那种精神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是无比的,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没有物质的享受,没有外在的、表面上的快乐,但是我们有精神的享受,有内心的快乐,天天法喜充满。物质算什么啊!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才是极大的快乐。所以,大家不要总是追求物质,别总想享受物质的生活。
现在,家家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相当好了,但是为什么人们内心的快乐却越来越少了?说实话,这都是物质造成的。物质的发达对大家有利,还是有害,主要取决于精神的发展能不能跟上。若是精神能跟上,物质发达就是好事;若是精神跟不上,物质发达就是坏事!
很多大城市里的人都愁眉苦脸的,因为内心压力太大了。虽然物质发达了,但是却变成了精神的压力。所以,尽管很多人有势力,有钱财,但这些都是无常的,这些给你带来的只是灾难和痛苦。但是人往往都想不开,想不明白,所以受罪也是咎由自取。
你遭受痛苦,受到伤害,可以遣除傲慢心。你之所以会遭受痛苦、受到伤害,是因为自己的烦恼重、业力重,若是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遣除自己的傲慢心。你看,自己的烦恼那么重,内心那么肮脏;自己的业障这么重,做了那么多的坏事。这样认识,就不会贡高傲慢了,心态就低了下来,自然就有惭愧心了。自卑不叫遣除傲慢,遣除傲慢不离智慧。你发现自己的内心肮脏、不清净,这是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觉察到了自己的毛病。当你意识到自己业障重,做了很多坏事,伤害了很多众生,自己还是个坏人、恶人,自然就不会骄傲自满了,这样就降伏了傲慢心。
第三,“悲愍生死众”:自己遭受痛苦、受到伤害时,观察身边乃至一切众生,发现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更大,所受到的伤害更严重,慈悲心自然就生起来了。
若是与六道中轮回的众生,尤其是与三恶道中的众生相比,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算什么啊?不用说饿鬼道和地狱道的众生,旁生道的众生所受的痛苦都是我们亲眼能看到的,那些动物天天无缘无故地被杀、被吃,与此相比,我们受到的这点痛苦、伤害算什么啊?大家想想这些众生所受到的痛苦和伤害,它们在挣扎中痛苦地失去了珍贵的生命,而这些人一点不顾众生所遭受的痛苦,还要吃活的,洋洋自得。怎么会这么愚痴呢!我们还随意打蚊子,那也是一条命啊!“啪”一声就把它弄死了,多冤枉啊!
我们在自己遭受痛苦,受到伤害的同时,可以思维身边的众生所遭受的痛苦,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所受到的伤害,自然就能生起慈悲心。这样,我们遭受痛苦就有作用了,受到伤害就有意义了。
若是能这样思维和观察,多有意义啊!前面讲过,若是一个智者,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的内心也不可能被染污,他的内心也不可能痛苦。什么也伤害不了他,因为他明白很多真理,他能生起很多珍贵的正念、善念,这叫修行。而我们每天却在自私自利地斤斤计较,“我要什么什么,别人对我怎么怎么了……”对境还都是同修道友,相互之间却一点儿都不让步。这样还说要修行、要成佛?算了吧,真是白日做梦!
第四,“羞恶”:遭受痛苦、受到伤害,可以让自己忏悔,断除恶业。
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会去找痛苦的根,如是因,如是果,之所以遭受痛苦、受到伤害,这是自己造恶业、结恶缘的结果。若想解决这个问题,想摆脱这样的痛苦,就要从因地入手,不能再造恶业了,不能再结恶缘了。否则,若自己再去造恶业、结恶缘,将来还会遭受更大的痛苦和伤害。这样就可以断恶,再也不敢结恶缘了。
一个修行人,他想的不是果,而是因;他不会在果上解决问题,而是在因上解决问题。学佛就要这样学,修行就要这样修。
我们现在学佛了,很多人还出家了,却仍然处处结恶缘,甚至跟这些同修道友结恶缘,这样你生生世世都会有障碍,生生世世都会是这样的。你想离开是离不开的,已经结上了缘,生生世世都可能有如是的因果。
第五,“乐行善”: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还能帮助我们欢喜行善。
既然已经找到了遭受痛苦和伤害的根源,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因缘,脱离这样的痛苦呢?就是要行善。如果自己能行持善法,能处处结善缘的话,将来就不用遭受痛苦,再也不会受到伤害了。
人和人的命运真的是不一样的,人和人的因缘真的各不相同。有的人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痛苦,基本上没有遭受到他人的伤害,只有善缘,没有恶缘。有的人处处都是恶缘,常常要承受痛苦。尽管都是在人间,都在同一个地方,甚至出生在同一个家庭,为什么命运各不相同呢?一个是只有善缘,享受帮助和利益;一个却处处是恶缘,感受身边人的伤害和欺骗。自己不想想原因,却还很受委屈似的:“怎么欺骗我呢?怎么伤害我呢?”这都是自找的!哪有无缘无故的?这就是佛和凡夫的差别,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别。尽管都在人间或者都在一个环境里,生活的条件也差不多,在外表上也许看不出来差别,甚至长得也差不多,但是却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不同之处。
如果你有智慧、会转变心态的话,所谓的伤害也是极大的利益,所谓的痛苦也是极大的快乐。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怎么面对。所谓学佛修行,不是只念一部经、只持一个咒就可以了,无论是念经,还是念咒,都是为了开启智慧,都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内心,没有别的作用。
有些人心态总是漂浮不定,今天跑到这儿,明天又跑到那儿,今天在这儿念经,明天又在那儿念咒,今天在这儿打坐,明天又不知道在那儿做什么…… 这种人还是受业力的牵引,想成就比登天还难啊!法门平等,不分高低,主要是各有各的因缘,大家把心态放下来,当下就可以解脱,在哪儿都可以成就。若是心态放不下来,心无法专注、安住,在哪儿都难,到哪个道场都难!哪怕今天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也难度化你啊。心不净则一切不净,即使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若是你自己的业力没有穷尽的话,也许也能找出很多问题,也仍然会造业的。所以,大家把心态放下来吧,心态稳定下来,这是成就的根本!
总之,就是这个心嘛,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这样的“一心”就够了。若有一念真心,当下就可以解脱,当下就可以成佛了。否则,真的难啊!我们为什么不得解脱,不得成就呢?就是因为这个心态总是漂浮不定。我们的心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你想直接抓它是很难的,让它自己停下来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十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