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些人而言,若身邊有人影響你修法、打擾你入坐,應該如是思維:“如意寶出來了,好啊!正好修安忍。”自己應該忏悔:“我現在修法、打坐之所以受到幹擾,說明我自己曾經肯定也這樣影響過他人,也這樣幹擾過其他衆生,這是我自己造的業,忏悔……”若僅僅嘴裏說“忏悔”沒有用,而是要心甘情願地接受,任由對方在那兒鬧吧、跳吧。如果能從心裏這樣忏悔,也是了緣了債的一種方法,以後再也不會遇到這樣的事了,以後修行再也不會有什麼障礙了。
“能助菩提行,故當喜自敵”:若你處處能這樣轉爲道用,處處能這樣觀爲圓滿的話,還會有障礙嗎?還會有這些違緣嗎?不可能的事。若是能修安忍,最後就能成就菩提果。有怨敵才可以修安忍,修安忍才可以證得菩提果。所以,我們應該喜歡自己的怨敵,應該感恩這些怨敵。
敵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
首當奉獻彼,因敵是忍緣。
若成就了安忍的功德,這是我和這些怨敵一起修成的,一起圓滿的。如果只有我,而沒有怨敵,不可能修成安忍,也不可能圓滿安忍度;如果只有這些怨敵,而沒有我,也沒法修成安忍,也沒法圓滿安忍度。圓滿安忍度既要靠怨敵,又要靠自己,所以修安忍所得到的善根、福德首先應奉獻給這些怨敵。
因爲依靠這些怨敵,我修成了安忍度,圓滿了安忍度,才可以證得菩提果。他們對我恩重如山,我要報恩,所以先把善根、福德奉獻(回向)給這些怨敵,願他們也早證菩提。
自己爲什麼要報恩?因爲他們對我有恩德。這些怨敵是修安忍的助緣,若是沒有怨敵,我怎麼能修成安忍呢?若是不修成安忍,我的善根和福德怎麼能圓滿,我怎麼能成就佛果呢?
卯二、斷除于彼迷惑:
謂無助忍想,故敵非應供,
則亦不應供,正法修善因。
“謂無助忍想,故敵非應供”:如果有人說或自己心裏想:雖然可以依靠這些怨敵修安忍,但是這些怨敵也沒有想讓我修安忍或者想讓我積累福德的心啊,他們只有嗔恨心、害心。所以,我不應該感恩他們,也不應該恭敬供養他們。
“則亦不應供,正法修善因”:這種想法看似有道理,其實是不正確的。舉個例子,正法應該是你積累福德的因吧,但是它也沒有這個心啊。若是如你所說“若是沒有這個心,就不值得恭敬”,那麼所謂的正法也沒有想讓你積累福德或者讓你圓滿的心,難道也不值得恭敬嗎?
如果你承認:正法讓我積累了福德,讓我圓滿了功德,所以我要恭敬。那麼,同樣的道理,這些怨敵雖然沒有這個心,但是也讓你積累了福德、圓滿了功德,所以也一樣值得恭敬。
謂敵思爲害,故彼非應供,
若如醫利我,雲何修安忍?
“謂敵思爲害,故彼非應供”:可能有的人又會想:“這些正法雖然沒有這個想法,但是它也沒有嗔恨心和想傷害我的心啊,所以可以恭敬;但是敵人就不一樣了,敵人有嗔恨心和傷害我的心,所以不應該恭敬。”
“若如醫利我,雲何修安忍?”這些怨敵看似在傷害你,實際上是利益你了。舉個例子,如果你有病,醫生要給你治療,治療的過程看似是一種傷害,看似給你帶來了痛苦,但是醫生通過這種治療,最後讓你解脫病苦,看似在傷害你,其實是在利益你。敵人也是一樣,看似以害心傷害你,其實是讓你積累福德,令你功德圓滿,也是在利益你。
如果你仍然堅持認爲“他嗔恨我,有想傷害我的心,這讓我忍受不了啊!”這是你自己糊塗啊!如果他不起嗔恨心和害心,他能跟你作對而成爲怨敵嗎,難道他懷著慈悲心來傷害你嗎?
既依極嗔心,乃堪修堅忍,
故知得忍因,應供如正法。
敵人若是不起嗔恨心和害心的話,不可能對你進行傷害,也不可能跟你作對。如同醫生給你做治療一樣,他們看似傷害了你,實際上是利益你了。正法讓你積累福德,令你功德圓滿;同樣,這些敵人也讓你積累福德,讓你功德圓滿,我們應當像恭敬正法一樣地恭敬這些怨敵。
所謂“佛法難聞,佛法是如意寶”,我們也可以說“敵人難遇,敵人也是如意寶。”無論你能否接受這個觀點,它都是事實真相。你原來的所思所想都是邪見,現在就要建立正見。如果大家想學佛修行,想解脫成佛,你就要改變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如果你不想解脫成佛,還想做凡夫,還想繼續愚癡、顛倒,還想在輪回中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也可以,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寅二(建立衆生與佛相同)分二:一、安立教證;二、教義成立。
卯一、安立教證:
本師牟尼說,生佛勝福田。
《真實攝法經》中雲:“衆生之田即佛之田,由佛田中獲得諸佛法,顛倒修行不應理。”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親口說,衆生和佛都是殊勝的福田,要種善根福德,就要靠這些福田。
成佛是要靠衆生的,沒有衆生不能成佛,所以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是依靠衆生這個福田而産生;而依靠佛之福田,才能産生正法。所以,衆生是福田,佛也是福田。衆生要靠佛之福田,佛也要靠衆生之福田,二者都是福田。沒有衆生不能成佛,成佛要靠衆生。那麼,成佛以後,佛還要不要靠衆生?佛的事業還要靠衆生。只有衆生存在,佛的事業才存在;若衆生不存在,佛的事業也不會存在;若佛的事業不存在,佛也不會存在。所以,緣起不可思議。什麼叫妙不可思?這就是妙不可思。
佛要靠衆生,衆生要靠佛,大家是不是聽糊塗了?這都是妙不可思。佛講:依智不依識。不要僅靠意識去觀察、思維,只有靠智慧才可以通達無礙。所以不要經常自以爲是:“我怎麼怎麼認爲,我怎麼怎麼想……”有的人就是耍小聰明,自己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似乎很不接受。沒有辦法!
卯二(教義成立)分:一、真實宣說;二、遣除爭論。
辰一、真實宣說
辰一、真實宣說:
常敬生佛者,圓滿達彼岸,
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
敬佛不敬衆,豈有此道理?
“常敬生佛者,圓滿達彼岸”:佛說,若能經常恭敬佛、恭敬衆生,這個人就能到達解脫的彼岸,就能圓滿。
“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我們修法要靠所依緣,無論是佛,還是衆生,都同等是所依。修行要靠自己的。
若是要消業積福,既要靠衆生,也要靠佛;若是要發菩提心、修菩薩道,既要靠佛,也要靠衆生。我們要學佛修行、解脫成佛,佛和衆生都起到了一樣的作用,都成了殊勝的所緣,完全是等同的。
“敬佛不敬衆,豈有此道理?”既然如此,爲什麼敬佛,不敬衆呢?哪有這樣的道理?
很多人都是敬佛不敬衆,不顧家裏身邊的可憐衆生,“他煩惱就煩惱,他痛苦就痛苦,我不管了……”覺得佛有功德,一個人恭敬佛去了。這是沒有道理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其實,你留在家裏伺候家人,讓他高高興興,這才是既敬衆,又敬佛。佛最願意看到的就是這個情景,這樣做才是對佛最大的恭敬。你拜佛,供佛,恭敬佛,不就是爲了讓佛高興、滿意嗎?不惱害衆生,饒益衆生,這是佛最大的願望,也是佛最希望看到的情景。如果你自私、貪婪地去拜佛、供佛,佛不一定生歡喜心,也不一定滿意。大家應該明白什麼是修行,什麼叫學佛。
辰二、遣除爭論:
非說智德等,由用故雲等,
有情助成佛,故說生佛等。
也許有這樣的疑惑:衆生和佛能同等嗎?佛有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樣樣功德都是圓滿的,你怎麼敢說衆生和佛同等呢?
“非說智德等,由用故雲等”:我沒有說衆生的智慧、慈悲和佛同等,這些怎麼能跟佛同等呢?衆生哪有無僞的慈悲、廣大的智慧和圓滿的功德啊?這裏並不是從自心功德的角度安立爲同等的,而是從依靠二者而成就佛果這一點而安立平等的。
衆生和佛都一樣是我們學佛修行的殊勝所依、對境,是我們解脫成佛的助緣,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從這個角度而言,衆生和佛是同等的,都值得我們感恩和恭敬。既要感恩佛,也要感恩衆生;既要恭敬佛,也要恭敬衆生。
懷慈供有情,因彼尊貴故,
敬佛福德廣,亦因佛尊貴。
若是心懷慈悲心去幫助和利益衆生,我們可以積累無量無邊的善根和福德,甚至可以解脫成佛,所以我說“衆生尊貴”。
若是以信心、恭敬心去拜佛、供佛,甚至能依教奉行,我們也可以得到不可思議的善根和福德,直至圓滿佛果,所以我說“佛是尊貴的”。
從這個角度說,佛和衆生都是尊貴的。
助修成佛故,許衆生佛等,
然生非等佛,無邊功德海。
衆生可以成爲我們成就的殊勝助緣,也可以成爲我們種福德最好的良田。從這個角度說,佛和衆生是平等的。
若是說起二者的功德,就不一樣了。佛的功德無量無邊,猶如大海般浩瀚無際,衆生與佛能一樣嗎?
唯佛功德齊,于具少分者,
雖供叁界物,猶嫌不得足。
只有佛陀才是一切功德皆圓滿的,哪怕衆生只具有少分佛的功德,也可以成爲叁界所有財富的供養對境。即使將叁界所有的財富都供養給他,也是應當的。
有情具功德,能生勝佛法,
唯因此德符,即應供有情。
佛所說的正法可以讓衆生的福德善根圓滿,可以讓衆生解脫成佛。包括怨敵在內的這些衆生也能讓衆生的福德善根圓滿,讓衆生解脫成佛。僅僅憑借這一點,怨敵等衆生都可以成爲恭敬的對境。
雖然我們天天講的都是正法,大家天天聽的都是正法,但若是自己沒有把握住,沒有拿正法來改變自己,對你來說,還是無濟于事啊!若是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因,你不但不能解脫成佛,甚至還要墮落惡趣,感受惡趣的痛苦。
同樣,怨敵等衆生給你殊勝的對境,給你難得的機會,若是你自己把握不住,若是你自己心生嗔恨,甚至以牙還牙,那就沒有辦法了,將來肯定要下地獄,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都是你自找的。
也許有些人覺得:“怨敵怎能和正法一樣呢?正法能利益我,怨敵能利益我嗎?”
其實,若是怨敵利益不了你,正法也利益不了你;若是正法能利益你,這些怨敵也能利益你。如果你有智慧,有修行,都能利益你;如果你沒有修行,沒有智慧,都無法利益你。
也許有的人又想:“正法至少不能傷害我,而這些怨敵傷害了我。他們現在就讓我生氣了,將來我還會有因此下地獄,難道這些不是傷害嗎?”
若是這樣,那麼正法也一樣會傷害你。如果你不如法修行,摻雜了煩惱,甚至利用佛法去造業,後果也是一樣,不僅今生會給你帶來很多的災難,來世還要下地獄,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
難道正法也會傷害你?這不是正法的問題,是你個人的問題。同樣,這些敵人爲什麼能傷害你,爲什麼令你下地獄?這也是你自己的問題,是你自己沒有把握住,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相續,你自己咎由自取!
我在這裏沒有講別人,也不是說某某人,而是包括所有的凡夫,我們都是咎由自取。看似一生都在學佛修行,將來不但不能解脫,甚至還要下金剛地獄,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那個時候,我們只有自己忍受、自己承擔,這都是自己造的。
佛不厭其煩地反複講,通過各種渠道讓我們開悟,如果我們不開悟,這是我們自己的事。很多衆生現在還很泰然自若似的,當災難真的來臨時,當你下地獄遭受痛苦時,看看還能這樣嗎?即使你有學問或者有勢力,即使你是大明星或者是大領導,那又能怎樣?在災難面前,都一樣!包括很多像我這樣的人,表面看似很明白、很有修行,自己高高在上、滔滔不絕地給大家講大道理,但是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真的都一樣。我真的沒有遭遇過什麼災難,但是有時候在夢裏,心裏也是很害怕,也會很痛苦,這就說明了我自己的內心和境界。真的是活該!七歲出家,一直在學修佛法,到現在還沒有絲毫的成就,這都是自己的問題。
以前我也多次給大家講過,這不是上師、善知識的問題,也不是佛法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怨就要怨自己,要恨就要恨自己。這是自己不爭氣,自己不像話!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十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