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叁)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子叁、宣說思維于法無信解之而不應舍棄:
從昔至于今,于法未信解,
故遭此困乏,誰複舍信解?
在過去世、現在世當中,我們都沒有對正法生起信解,導致了自己在六道中輪回,遭受了無窮無盡的痛苦。雖然自己也想獲得解脫,也想獲得自在,但是卻無法實現這些願望。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爲我們對正法沒有勝解信,對正法沒有希求心。
對我們而言,其他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現在最要緊、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對正法的勝解信、希求心。若是有勝解信和希求正法的心,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一切目標都會水到渠成。真的,我們現在找到了問題的根本,也就是找到了關鍵點。若是自己真心想解脫、想成就,就要生起信解,即對正法有強烈的希求之心。
癸二、信解之功德:
佛說一切善,根本爲信解。
大慈大悲的佛陀告訴我們:“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信解。”善法是安樂的因,有善法就有安樂。若是你想獲得安樂,就要奉行善法。這個根本是什麼?就是信解,對善法有強烈的希求心。
《慧海請問經》中雲:“諸善之本即信解。”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信解。《文殊刹土莊嚴經》中雲:“諸法由緣生,住于意樂上。”一切法都是依緣而生。無論是行持善法,還是修行,主要是“住于意樂上”,看發心。有發心才有修行,有意樂才有善法。所以,是否是善,就要看意樂。若是你心不甘,情不願,即使念得再多,做得再多,都不屬于善法,都不是安樂的因,不是解脫的因。
你天天誦經、打坐,是否是在修持善法?主要看自己有沒有意樂,有沒有歡喜心。若是沒有意樂,僅僅是勉強地做、痛苦地修,那就沒有修持善法。你有沒有修行,也要看發心。今天你上課、打坐,都是要發心的,否則就沒有修行。
所以,我經常講發心。爲什麼說前行發心殊勝呢?若沒有發心,就不會有善法,也不會有修行。所謂“修行在心不在相”,講的也是這個意思。主要是看你的發心,看你的心態。若是你有一個正確的發心,有一個清淨的心態,那都是在修行,都是在行持善法。否則,就沒有所謂的修行,沒有善法了。
有的人問:“我有時候還可以,但是有時候又沒有發心、意樂,怎麼辦?”就是要修、要煉。這種信解或信心是修煉出來的,而不是生下來就有的。
癸叁(以宣說因之方式生起信解)分叁:一、略說;二、廣說;叁、攝義。
子一、略說:
信解本則爲,恒思業因果。
恒常思維、觀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這是信解的根本。
前文已講過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此處又講到因果不虛。可見,若要生起信心、精進修行,離不開四外加行的修行。
我們都忽略了最基礎、最根本的修法。我們周圍的信佛、學佛人也不少,但是真正有修行、有成就的人卻非常罕見。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爲忽略了四外加行的修習,沒有打好這個基礎。這就像蓋房子、搞建築卻不打地基一樣,根本就不穩固,根本就不穩定。若是不打地基就蓋房子,沒有地基就建高樓大廈,這是不合理的,是錯誤的。我們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我們目前學佛修行的狀態和情況。
有些人稱自己在修淨土法,在修禅宗,在修密宗,在修大圓滿等等,但是連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這些基本的道理都沒有弄明白,對這些最基礎的佛理並沒有生起定解,沒有深信。即使你可能念了很多,做了很多,其實這都是不如法的,都是犯戒、造業的。有的人還說:“我學佛這麼多年,怎麼還不成就呢?”“我修了這麼多善法,怎麼還這麼倒黴呢?”你一直在拿佛法造業,還怨天尤人,這樣能成就嗎?能獲得利益嗎?不可能的。
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智慧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生起來的,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若是你沒有輪回過患、因果不虛的基礎,所謂的菩提心、無我、大空性、大光明等都不是佛講的,都不是佛法,都是外道。因此,若是不精通因果和輪回,對因果不虛和輪回過患沒有生起定解,就不會有無我、空性的見解,也不可能達到大圓滿或大光明的境界。若是你自認爲已經證悟空性了,甚至可能已經達到大光明的境界了,那就是走火入魔了。若是真有這種覺受、境界,這肯定是外道、邪道。如果你要了知這些甚深的法義,首先要先了知因果和輪回這些道理;如果你想成就無我、空性的境界,首先要先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這些基礎的修法。
因果不虛、輪回過患就相當于門。如果你要明白佛門裏所講的“無我”“空性”“大空性”等這些甚深的法義,若是沒有從門進去,你就看不到裏面的東西;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就相當于樓梯,如果你想達到大光明、大圓滿的境界,若是沒有這個樓梯,你根本無法能夠達到那個境界。
所以,大家要多思維、觀察四外加行的內容,反複思維,反複觀察,直到生起定解,深信不疑。有的人說:“我現在已經修叁遍了”“我現在已經修六遍了”……你生起定解了嗎?你現在對這些道理是深信不疑嗎?你現在有勝解信,能精進修行了嗎?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裏講得很全面,很徹底,很明白,很清楚。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信解,有沒有精進?若是沒有,就還是不行。
怎樣才能精進起來?怎樣才能生起所謂的信解?寂天菩薩所講的也就是四外加行的內容,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在此處,有時候講“要去思維暇滿難得”,有時候講“去思維壽命無常”,有時候講“去思維善惡因果和輪回痛苦”,沒有其他的,只有這些了。
所謂的信解,就是對佛法、對善法有強烈的希求之心。若是有信解,就能精進;若是能精進,就能解脫,就能成就。
看看我們現在的狀態:一聽說要上課了、要觀修了,自己是不是迫不及待?“幾點鍾了?怎麼還不上課啊?”“太好了,要上座了。”“太好了,要上課了。”我們沒有如此迫不及待吧。很多人都找借口不來上課、觀修,並沒有真正的理由。若是你實在有事情要處理,少吃一頓飯,少睡一個小時,可以了吧?對你來說,一日叁餐一頓也不能缺,睡覺必須要准時,吃飯、睡覺第一,做事情第二,修法已經排到第叁、第四的位置了。其實,哪有比修行還重要的事啊?哪有比修法還重要的事啊?大家應該觀察、觀察,好好想一想。
現在已經到末法時期了,若要真正精進修行,是不是很困難啊?有些人已經出家了;有些人盡管還沒有出家,但是也都放下了一切,到山上來參加共修。既然大家都是爲了學佛修行,所以修行就是你現在專門要做的事情了,是你唯一要做的啊!但是,我們現在卻還是這樣懈怠,能找借口就找借口,能偷懶就偷懶。很多人說:“我要到那邊幹活,我要爲寺院做事……”我現在有點懷疑你這個發心,你的真正原因是不是因爲開始厭煩上座觀修了,所以就想幹脆去幹點兒活吧?若是你真有清淨的發心,幹活本身就是修行,就是消業;若是你發心不正確,其實是因爲自己不願意上座觀修而找借口,這樣做不會有任何意義!
我們之所以沒有希求正法之心,也不精進,就是因爲四外加行還是沒有修好,修得不紮實。任何時候,四外加行的學修都不應該間斷。首先,剛開始的時候,它能引導你入門,讓你入道。我們今天真正要入門、要入道,就要靠學修四外加行。若是沒有四外加行的學修,即使你皈依佛門了,也很難真正入門啊!即使我們發菩提心了,但是真正要入道,很難啊!所以,若要修好皈依、發心,表裏如一,心口一致,就要有四外加行的學修,要有一定的基礎;其次,入門和入道了以後,你繼續思維、觀修四外加行的內容,這是鞭策,它會讓你不停地進步,這很重要啊!即使你已經入門了,還是要繼續前進啊;即使你已經入道了,還要繼續提高自己的道心和境界啊!如果你能思維、觀修四外加行的內容,它能讓你前行,能讓你提升。可見,一切的修持,都不離四外加行的學修。最終,它能讓你圓滿,讓你達到解脫的彼岸,讓你成就圓滿的佛果。所以,大家要不停地思維和觀修四外加行,這些都是根,都是真正的動力。
很多人都不理解,也不愛聽這些內容,心裏想:“這些都是小學生要學的,是不是太簡單了?我這樣一個老居士、老菩薩,怎麼還讓我學這些,怎麼還給我講這些呢?”這是傲慢!這種人實際上一點修行都沒有。現在這樣的“學佛人”真的有很多,我也遇到過這種人。若是給他講四外加行,他根本就看不起;若是給他講大空性、大光明,他才有點興趣:“這個有點符合我,這個有點意思。”這種人真的挺可憐!但是沒辦法,也許他還覺得我們可憐。
大家真的不要犯這種錯誤。若是真心想修行,想成就,就把架子放下。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這些功德?有沒有真正的修行?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以盲引盲。剛開始,我也有這個毛病。但是,最後我明白了:若沒有四外加行的修法,沒有明白這些道理,不可能有真正的佛法,也不可能有所謂的成就。這個道理我是很明白的,現在也是深信不疑。盡管如此,因爲習氣,有時我自己也還是犯錯誤,還是想“空性”之類的話題,有時候也想“安住”一會兒,其實哪是什麼“安住”啊?有時候我也會思維四外加行的內容,思維之後,自己的內心更敞亮、舒適了,感覺非常不可思議。既然如此,自己爲什麼還犯錯誤啊?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煩惱很難降伏,習氣更是難降伏。
所以,信解很重要,它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怎樣才能生起信解?就是思維、觀修善惡因果不虛這個真理。
子二、(廣說)分二:一、總說黑白業果;二、廣說彼等特殊之果。
醜一、總說黑白業果:
痛苦不悅意,種…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