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時候,我們放鞭炮貼對聯,告訴自己:新年新氣象,我要改變自己。這樣才值得慶祝,然後說:新年好,新年好!這個好的內涵就是說:新的一年是我新的人生,大地會長出新的果實,我的人生也會有新的模樣。
修行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表象,修行恰恰是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完成的。我們以爲那些高僧大德很高很高,高高在上,我們難以企盼。但你真的看到他就會發現,他們的言行做人非常樸實,好像很平凡。一個正確的人生,一種偉大的人格,是從平凡當中培養出來的。
念佛人有兩種:一是最後真的往生,以種種瑞相爲往生驗證。另一種以爲自己是念佛的,念到後來自己都急了:我怎麼生病了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怎麼要死啦?乖乖龍地咚,怎麼一回事啊?我念佛怎麼還會這樣?業力一來就糊塗了。你那個功夫沒用到點子上,敵不過生死的。佛弟子要學習佛的正法,雖然是末法時期,我們還是要“願解如來真實義”。一本經有經的真實義,四句偈有四句偈的真實義,一句名號名號的真實義。你別覺得這個短好念,越短小它越是精華,意義更深廣、更無量,你怎麼去明白它呢?
社會上有一句話叫“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書作舟”。我們佛教是“戒定慧叁無漏學”,請問佛的智慧是不是一座高山?靠什麼去攀登?佛的智慧是不是一個大海?靠什麼去探索?就是靠戒定慧叁無漏學。所以戒有戒品,我們受叁皈要得叁皈依體。叁皈依大家都一起合掌,閉著眼跟著我念,師父講得很清楚,但是十個人同時皈依,得到的叁皈體都不一樣。有智慧善根大的,他得的品位比較高,上品叁皈。稀裏糊塗的人嘴裏跟著念,也不知道念的啥?他還怨別人拉他來的:這個人真多事,拉我來,我又不知道佛教是啥?雖然他嘴裏也跟著師父念,但是他得不到戒體。很多人皈依多年了,最後跟我講:“師父,我皈依多少年了,當時是被別人拉去的,我完全不知道念的是什麼?”你說這種人能得到叁皈體嗎?得不到的。你看,一個叁皈都分出好幾等來。
受戒要得戒體的,爲什麼我們對寶華山這麼崇敬?佛教界以得“華山戒”爲榮耀。因爲寶華山的戒律儀軌傳承沒有斷,受戒非常嚴謹。但是老實說,五百個出家人去寶華山受戒,得到的戒體也不一樣。常住師父說:“好好發心,修苦行,忍耐。”你對這個戒壇非常恭敬,對得戒和尚非常恭敬,對戒常住非常恭敬,勤勤懇懇,那你戒體沾身,非常莊嚴。有的人受完戒出來相貌都變掉了,也有人受戒過程中,業障現出來,生病啊什麼的,甚至個別的死在戒壇裏的都有,冤親債主不放過他嘛:“你想逃?你欠我債還沒還呢”。你一登壇得了戒體它就討不到了,因爲你得了戒體級別就不一樣了,所以冤親債主加緊討債啊。
有的人忽忽悠悠,天天熬熬熬,度日如年,怎麼還沒結束?怎麼還沒結束?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受戒的現象,那你說大家的戒體會一樣嗎?不一樣的。有的得上品戒,有得中品戒,有得下品戒,有的戒邊都沒沾到,有的去受戒還造了很多惡業。在當今社會,佛教的現象也是錯綜複雜的。
就說造寺廟吧,不是說造寺廟都有功的,你要看以什麼發心去造的。有人造廟是開發旅遊業,他要打佛的招牌,然後賣門票賺錢。你說這蓋廟是有功?還是有罪?有罪的。所以不能從表面看,要看真實的。當然我們念佛學佛肯定是有功的,就像小孩讀書一樣,想要成績好你就好好地學習,老油條混日子的,不單你學不好,還拖別人後退,對不對?
其實我們修行,這個“信”很難生。你說:我有信啊。沒人跟你講,你信什麼?我們在座學佛這麼多年,請問:有沒有好好聽人給你講過“阿彌陀佛” 真實的含義?你說《無量壽經》我讀了,《阿彌陀經》是功課我天天做。我問你:《阿彌陀經》的真實義是什麼?難道就是:向西十萬億佛土之外,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就這麼簡單的嗎?經是告訴我們,不懂的人,阿彌陀經離你很遠很遠,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
我們學佛要懂這些道理,要不要有指路的人?(衆:要)一個懂得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人,十萬億佛土不僅沒有那麼遙遠,祖師以前說“不隔毫厘”。杭州靈隱寺大門口那個壁照上,寫著“咫尺西天”,西天與我們就在咫尺之間啊。佛說“十萬億佛土”,祖師說“咫尺西天”,我今天說“不隔毫厘”。 你到底聽誰的?難道誰說錯了嗎?那我講的這個有違背佛的“十萬億佛土”嗎?不但沒有違背,正是符合佛陀的真實義的。
所以“佛法無人說,雖慧亦難了”,如果沒有明白人跟你講,那十萬億佛土,你怎麼了生死啊?如果你懂得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我們的佛性不隔毫厘,圓滿具足,超日月光、清涼光、智慧光、無障礙光。你這樣子領會,淨念相繼,是心是佛,這個心就可以入阿彌陀佛的無量光,這叫“因入果海”;佛的果地功德攝你凡夫因地的心,叫“果赅因源”。這樣因果一體,因緣具足,當下就能了生脫死。
真正念佛的人會越念越安靜,哪怕是生大病,他也不會害怕。他知道,我無量劫來殺生吃肉,損害多少衆生啊,生病是重罪輕報消業障,微笑面對。學佛人會不會生病?會不會死?也會生病,也會死。請問是心做主?還是身體做主?心做主。這個生命的主人是心不是身體,他悟得了身體裏面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跟無量光無量壽在一起的,身雖死,心不死。
是心是佛,念佛的人要把這個佛心找到,那才叫念佛。我們世間人就是迷掉了這個,以爲身體就是我,你看到有哪個身體是不滅的?有嗎?你想要保住你的身體,那是不是顛倒?顛倒就是妄想,妄想就是生死,有生死就與佛性相隔十萬億佛土,就不能證得佛陀的智慧德相。
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再把它倒過來,找回真心,讓心做主,面對由業報感應來的身體,心不再隨著這個業報轉,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樣子憶佛念佛,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不管這個業報身是苦還是樂,不管是順緣還是逆緣,你都可以隨順。在諸多境界面前,我們有所守持,心不爲所動,口念阿彌陀佛,心與佛的狀態相應,如如不動。這個就叫修行,這樣子修行的人,與阿彌陀佛不隔毫厘,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佛是純淨的世界,我們是雜染的世界,純淨是因爲心純淨,雜染是因爲心雜染。我們要不要轉變這個心啊?現在趁我們腦子還清楚,要聽經聞法,要真正聽明白了。沒聽明白你就跑,好比你要開車去南京,路線還沒聽明白你就開跑了。我們會擔心的:這家夥,沒聽明白就跑了,他要往哪兒開呀?你說:不要緊,我車好,油加得多。你跑偏了,車再好油再多有什麼用呢?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啊。
所以人這一生,選對方向很重要,這個信很難生,信有正信和邪信,有迷信和智信,我們取其正舍其邪,取其智舍其迷,這個是要聽經聞法才會明白的,所以聞思修很重要。有人說:讀經這麼多年,今天聽了佛法,好像是有點不一樣,我聽聽好像有道理哎。這說明什麼?經是有真實義的,佛法無人傳,雖慧亦難了。雖然你房間裏有很多寶貝,但是沒有燈是看不見的,“猶如暗中寶,無燈不能見”。佛說一切法,都是我們衆生自性本具的德,怎麼與佛經相應,發掘出自性的德,這是非常重要的。修行的過程就是聞思修,戒定慧。
很多人也重視修法,每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得很認真,一個七、兩個七、叁個七,也打得很精進。上次我去一個道場,那天聽法的人有兩千多人。但是邊上念佛堂裏此起彼伏地在念佛。我問:她們爲什麼不來聽法?她們說:在打佛七。請問:什麼叫念佛?佛者覺也!聽經聞法是不是念佛?明白了才是真正的念佛,你不明白佛是什麼?佛在哪裏?就好比那個車你跑偏了,車再好油再多,你是不是越跑越偏啊?現代版的南轅北轍。
你要聽明白了,佛說:一念乃至十念皆得往生。這個念不是口字邊的“唸”,而是當下覺悟的心。如果你明白佛法了,這輩子能領悟個十次或者九次、八次七次、六次五次,四叁二一,你能領悟到一次,往生都有希望。就怕你念了一輩子,念了十萬、百萬、一千萬,一念也沒跟阿彌陀佛相幹過,那不糟糕了?
那你說,他這樣念有沒有種下善根?有種下;那樣念好不好?也不錯;按照這個修可不可以?也可以。你不能說他念佛不對,所以,這個就是很麻煩你知道嗎?他念佛是不錯,但他有沒有念在點子上?這是要商量商量的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過去有人覺得開悟了,師父也給他印可了:嗯不錯,你開悟了。但是天下見性的人很多,你出去走一走,參一參,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有幾兩幾錢了,不
比不知道,開悟也有好多層次呢。有人覺得自己開悟了,碰到一位明眼師父,一句話就把他噎住了,下不了轉語。只好住下來,住個叁年五年,就參這一個題目,古代修行人就是這樣的。
印光大師教我們:但看諸上座。要看修行者裏面的模範,他自己就是這樣的,在普陀山法雨寺閉關叁十多年,後來到蘇州報國寺又閉關7年。因爲日本人侵略中國,搬到靈岩山上又住了四年,一直都是靜靜地閱藏、參究。佛法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佛教有句話叫:懵懂真如,颟顸佛性(mán hān)。不能在佛法的影子裏轉轉轉,弄兩個名相就套在裏面了,那就糟糕了,會誤了生死大事。所以佛法摻不得一點假,聞思修非常重要。
聞思就是啓發我們的信心,樹立學佛的正見。現在很多人都願意實修,他認爲我已經在修了。你聞還沒聞,思還沒思,你明白什麼了你就修了?聞思修的次第不能亂。那要不要修呢?當然要修,你看,繞來繞去還是要修。如果師父說:你好好念佛,降伏其心。那你就老老實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去念,慢慢把粗重的習氣降服住。
我們來果禅師當初學佛,師父就跟他說:一句阿彌陀佛好好念,念到夢裏也在念佛了,我就傳你大法。他生性純善,師父說了他就這樣做,念念念,不久就晝夜如斯,夢裏大聲念佛把他師父驚醒了。師父看他這樣就緊逼了他一句:念佛的是誰?一句話把他噎住了,臉憋得通紅不知所以。然後來果禅師又是晝夜如斯,參一句話頭:念佛是誰?一參就是幾十年,直到開悟。
阿彌陀佛是不生不滅的,這個會念“阿彌陀佛”的念頭,是生滅的還是不生滅的?是生滅的。那這個生滅的念頭能不能了生死呢?《法華經》說:如是因,如是果。你生滅的因,自然就得生滅的果,你這樣念佛怎麼能了生脫死呢?當然不能。有人他通一點教理就說:你講的這個是禅宗,我們是淨土。你淨土?什麼是淨土?你淨土的果從哪裏來?這個問題,在座的佛教徒你可以不知道,可以不懂,但是你的師父必須得懂,你師父要不懂,就叫:一盲領衆盲,相牽入火坑。你是去極樂世界?還是去天堂?還是去哪兒?師父清楚的,所以師父不好做的。
不是說我來,我就給你們做師父了,不是這麼簡單的,師父必須要懂的。師父懂得大悲大願,師父叫你:“好,阿彌陀佛你念吧”,那你建立了一種師徒的信心,你有信心還要慢慢地消業,消不了的業,到時候果地的佛光會帶你的業,攝你的業,這叫“帶業往生”。否則你有業,你怎麼往生啊?是阿彌陀佛帶你的業,讓我們有福德往生,是這樣的意思,不是你自己帶著很多業也能往生。
我師父告訴我說:你要學淨土,你就要有淨土的善知識,他要通達阿彌陀佛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也說:我來娑婆,攝念佛人同歸淨土。我們這些因,不能離開果地威德的。善知識攝受我們,這裏面很重要有一個“緣”,佛緣很重要。如果在座的,你有跟印光大師見過面的,你有拜他做師父的,那你不要緊了,印光大師所有修的、讀大藏經的、閉關的功德你都有份。因爲他就是爲有緣衆生修的,你跟他有緣,你沒有問題了。
你不用聽我講了,你就對印光大師一心一意地,你觀修阿彌陀佛本尊的時候,你就觀想印光大師是你這個法的傳承師父,你只要跟著印光大師走,就沒有問題。
《念佛需有傳承——鎮江太平庵蒙山法會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