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需有传承——镇江太平庵蒙山法会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时候,我们放鞭炮贴对联,告诉自己:新年新气象,我要改变自己。这样才值得庆祝,然后说:新年好,新年好!这个好的内涵就是说:新的一年是我新的人生,大地会长出新的果实,我的人生也会有新的模样。

  修行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表象,修行恰恰是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完成的。我们以为那些高僧大德很高很高,高高在上,我们难以企盼。但你真的看到他就会发现,他们的言行做人非常朴实,好像很平凡。一个正确的人生,一种伟大的人格,是从平凡当中培养出来的。

  念佛人有两种:一是最后真的往生,以种种瑞相为往生验证。另一种以为自己是念佛的,念到后来自己都急了:我怎么生病了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怎么要死啦?乖乖龙地咚,怎么一回事啊?我念佛怎么还会这样?业力一来就糊涂了。你那个功夫没用到点子上,敌不过生死的。佛弟子要学习佛的正法,虽然是末法时期,我们还是要“愿解如来真实义”。一本经有经的真实义,四句偈有四句偈的真实义,一句名号名号的真实义。你别觉得这个短好念,越短小它越是精华,意义更深广、更无量,你怎么去明白它呢?

  社会上有一句话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书作舟”。我们佛教是“戒定慧三无漏学”,请问佛的智慧是不是一座高山?靠什么去攀登?佛的智慧是不是一个大海?靠什么去探索?就是靠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戒有戒品,我们受三皈要得三皈依体。三皈依大家都一起合掌,闭着眼跟着我念,师父讲得很清楚,但是十个人同时皈依,得到的三皈体都不一样。有智慧善根大的,他得的品位比较高,上品三皈。稀里糊涂的人嘴里跟着念,也不知道念的啥?他还怨别人拉他来的:这个人真多事,拉我来,我又不知道佛教是啥?虽然他嘴里也跟着师父念,但是他得不到戒体。很多人皈依多年了,最后跟我讲:“师父,我皈依多少年了,当时是被别人拉去的,我完全不知道念的是什么?”你说这种人能得到三皈体吗?得不到的。你看,一个三皈都分出好几等来。

  受戒要得戒体的,为什么我们对宝华山这么崇敬?佛教界以得“华山戒”为荣耀。因为宝华山的戒律仪轨传承没有断,受戒非常严谨。但是老实说,五百个出家人去宝华山受戒,得到的戒体也不一样。常住师父说:“好好发心,修苦行,忍耐。”你对这个戒坛非常恭敬,对得戒和尚非常恭敬,对戒常住非常恭敬,勤勤恳恳,那你戒体沾身,非常庄严。有的人受完戒出来相貌都变掉了,也有人受戒过程中,业障现出来,生病啊什么的,甚至个别的死在戒坛里的都有,冤亲债主不放过他嘛:“你想逃?你欠我债还没还呢”。你一登坛得了戒体它就讨不到了,因为你得了戒体级别就不一样了,所以冤亲债主加紧讨债啊。

  有的人忽忽悠悠,天天熬熬熬,度日如年,怎么还没结束?怎么还没结束?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受戒的现象,那你说大家的戒体会一样吗?不一样的。有的得上品戒,有得中品戒,有得下品戒,有的戒边都没沾到,有的去受戒还造了很多恶业。在当今社会,佛教的现象也是错综复杂的。

   就说造寺庙吧,不是说造寺庙都有功的,你要看以什么发心去造的。有人造庙是开发旅游业,他要打佛的招牌,然后卖门票赚钱。你说这盖庙是有功?还是有罪?有罪的。所以不能从表面看,要看真实的。当然我们念佛学佛肯定是有功的,就像小孩读书一样,想要成绩好你就好好地学习,老油条混日子的,不单你学不好,还拖别人后退,对不对?

  其实我们修行,这个“信”很难生。你说:我有信啊。没人跟你讲,你信什么?我们在座学佛这么多年,请问:有没有好好听人给你讲过“阿弥陀佛” 真实的含义?你说《无量寿经》我读了,《阿弥陀经》是功课我天天做。我问你:《阿弥陀经》的真实义是什么?难道就是:向西十万亿佛土之外,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就这么简单的吗?经是告诉我们,不懂的人,阿弥陀经离你很远很远,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

  我们学佛要懂这些道理,要不要有指路的人?(众:要)一个懂得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人,十万亿佛土不仅没有那么遥远,祖师以前说“不隔毫厘”。杭州灵隐寺大门口那个壁照上,写着“咫尺西天”,西天与我们就在咫尺之间啊。佛说“十万亿佛土”,祖师说“咫尺西天”,我今天说“不隔毫厘”。 你到底听谁的?难道谁说错了吗?那我讲的这个有违背佛的“十万亿佛土”吗?不但没有违背,正是符合佛陀的真实义的。

  所以“佛法无人说,虽慧亦难了”,如果没有明白人跟你讲,那十万亿佛土,你怎么了生死啊?如果你懂得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我们的佛性不隔毫厘,圆满具足,超日月光、清凉光、智慧光、无障碍光。你这样子领会,净念相继,是心是佛,这个心就可以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这叫“因入果海”;佛的果地功德摄你凡夫因地的心,叫“果赅因源”。这样因果一体,因缘具足,当下就能了生脱死。

  真正念佛的人会越念越安静,哪怕是生大病,他也不会害怕。他知道,我无量劫来杀生吃肉,损害多少众生啊,生病是重罪轻报消业障,微笑面对。学佛人会不会生病?会不会死?也会生病,也会死。请问是心做主?还是身体做主?心做主。这个生命的主人是心不是身体,他悟得了身体里面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跟无量光无量寿在一起的,身虽死,心不死。

  是心是佛,念佛的人要把这个佛心找到,那才叫念佛。我们世间人就是迷掉了这个,以为身体就是我,你看到有哪个身体是不灭的?有吗?你想要保住你的身体,那是不是颠倒?颠倒就是妄想,妄想就是生死,有生死就与佛性相隔十万亿佛土,就不能证得佛陀的智慧德相。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把它倒过来,找回真心,让心做主,面对由业报感应来的身体,心不再随着这个业报转,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样子忆佛念佛,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不管这个业报身是苦还是乐,不管是顺缘还是逆缘,你都可以随顺。在诸多境界面前,我们有所守持,心不为所动,口念阿弥陀佛,心与佛的状态相应,如如不动。这个就叫修行,这样子修行的人,与阿弥陀佛不隔毫厘,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佛是纯净的世界,我们是杂染的世界,纯净是因为心纯净,杂染是因为心杂染。我们要不要转变这个心啊?现在趁我们脑子还清楚,要听经闻法,要真正听明白了。没听明白你就跑,好比你要开车去南京,路线还没听明白你就开跑了。我们会担心的:这家伙,没听明白就跑了,他要往哪儿开呀?你说:不要紧,我车好,油加得多。你跑偏了,车再好油再多有什么用呢?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

  所以人这一生,选对方向很重要,这个信很难生,信有正信和邪信,有迷信和智信,我们取其正舍其邪,取其智舍其迷,这个是要听经闻法才会明白的,所以闻思修很重要。有人说:读经这么多年,今天听了佛法,好像是有点不一样,我听听好像有道理哎。这说明什么?经是有真实义的,佛法无人传,虽慧亦难了。虽然你房间里有很多宝贝,但是没有灯是看不见的,“犹如暗中宝,无灯不能见”。佛说一切法,都是我们众生自性本具的德,怎么与佛经相应,发掘出自性的德,这是非常重要的。修行的过程就是闻思修,戒定慧。

  很多人也重视修法,每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很认真,一个七、两个七、三个七,也打得很精进。上次我去一个道场,那天听法的人有两千多人。但是边上念佛堂里此起彼伏地在念佛。我问:她们为什么不来听法?她们说:在打佛七。请问:什么叫念佛?佛者觉也!听经闻法是不是念佛?明白了才是真正的念佛,你不明白佛是什么?佛在哪里?就好比那个车你跑偏了,车再好油再多,你是不是越跑越偏啊?现代版的南辕北辙。

  你要听明白了,佛说:一念乃至十念皆得往生。这个念不是口字边的“唸”,而是当下觉悟的心。如果你明白佛法了,这辈子能领悟个十次或者九次、八次七次、六次五次,四三二一,你能领悟到一次,往生都有希望。就怕你念了一辈子,念了十万、百万、一千万,一念也没跟阿弥陀佛相干过,那不糟糕了?

  那你说,他这样念有没有种下善根?有种下;那样念好不好?也不错;按照这个修可不可以?也可以。你不能说他念佛不对,所以,这个就是很麻烦你知道吗?他念佛是不错,但他有没有念在点子上?这是要商量商量的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过去有人觉得开悟了,师父也给他印可了:嗯不错,你开悟了。但是天下见性的人很多,你出去走一走,参一参,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有几两几钱了,不

  比不知道,开悟也有好多层次呢。有人觉得自己开悟了,碰到一位明眼师父,一句话就把他噎住了,下不了转语。只好住下来,住个三年五年,就参这一个题目,古代修行人就是这样的。

  印光大师教我们:但看诸上座。要看修行者里面的模范,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在普陀山法雨寺闭关三十多年,后来到苏州报国寺又闭关7年。因为日本人侵略中国,搬到灵岩山上又住了四年,一直都是静静地阅藏、参究。佛法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佛教有句话叫:懵懂真如,颟顸佛性(mán hān)。不能在佛法的影子里转转转,弄两个名相就套在里面了,那就糟糕了,会误了生死大事。所以佛法掺不得一点假,闻思修非常重要。

  闻思就是启发我们的信心,树立学佛的正见。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实修,他认为我已经在修了。你闻还没闻,思还没思,你明白什么了你就修了?闻思修的次第不能乱。那要不要修呢?当然要修,你看,绕来绕去还是要修。如果师父说:你好好念佛,降伏其心。那你就老老实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去念,慢慢把粗重的习气降服住。

  我们来果禅师当初学佛,师父就跟他说:一句阿弥陀佛好好念,念到梦里也在念佛了,我就传你大法。他生性纯善,师父说了他就这样做,念念念,不久就昼夜如斯,梦里大声念佛把他师父惊醒了。师父看他这样就紧逼了他一句:念佛的是谁?一句话把他噎住了,脸憋得通红不知所以。然后来果禅师又是昼夜如斯,参一句话头:念佛是谁?一参就是几十年,直到开悟。

  阿弥陀佛是不生不灭的,这个会念“阿弥陀佛”的念头,是生灭的还是不生灭的?是生灭的。那这个生灭的念头能不能了生死呢?《法华经》说:如是因,如是果。你生灭的因,自然就得生灭的果,你这样念佛怎么能了生脱死呢?当然不能。有人他通一点教理就说:你讲的这个是禅宗,我们是净土。你净土?什么是净土?你净土的果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在座的佛教徒你可以不知道,可以不懂,但是你的师父必须得懂,你师父要不懂,就叫:一盲领众盲,相牵入火坑。你是去极乐世界?还是去天堂?还是去哪儿?师父清楚的,所以师父不好做的。

  不是说我来,我就给你们做师父了,不是这么简单的,师父必须要懂的。师父懂得大悲大愿,师父叫你:“好,阿弥陀佛你念吧”,那你建立了一种师徒的信心,你有信心还要慢慢地消业,消不了的业,到时候果地的佛光会带你的业,摄你的业,这叫“带业往生”。否则你有业,你怎么往生啊?是阿弥陀佛带你的业,让我们有福德往生,是这样的意思,不是你自己带着很多业也能往生。

  我师父告诉我说:你要学净土,你就要有净土的善知识,他要通达阿弥陀佛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也说:我来娑婆,摄念佛人同归净土。我们这些因,不能离开果地威德的。善知识摄受我们,这里面很重要有一个“缘”,佛缘很重要。如果在座的,你有跟印光大师见过面的,你有拜他做师父的,那你不要紧了,印光大师所有修的、读大藏经的、闭关的功德你都有份。因为他就是为有缘众生修的,你跟他有缘,你没有问题了。

  你不用听我讲了,你就对印光大师一心一意地,你观修阿弥陀佛本尊的时候,你就观想印光大师是你这个法的传承师父,你只要跟着印光大师走,就没有问题。

  

《念佛需有传承——镇江太平庵蒙山法会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举头三尺有神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