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掙錢爲什麼▪P6

  ..續本文上一頁老師、校長,他們一生教學,對於教學、學習他有經驗。所以我那個地方《四庫全書》送了十套,《荟要》也送了十套,大量送到那邊去,將來那邊圖書館就非常豐足,有這一批人去讀。現在就是老師找不到,沒老師了。所以我們決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學習、出頭。

  陳大惠:自學。

  老法師: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老師?釋迦牟尼佛講的這些大乘經典,誰教他的?沒人。老子的老師是誰?孔子的老師是誰?孔子沒有一定的老師,孔子無常師,到處參學。那釋迦牟尼佛到處也參學,他十九歲離開家了,到叁十歲,學了十二年,印度所有宗教、學派他都學習過。最後怎麼樣?最後到菩提樹下入定,把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十九歲把家庭放下了,這叫放下煩惱;叁十歲把這所學的放下,叫放下知識。

  陳大惠:所知障。

  老法師: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是所知障,放下知識。放下煩惱,放下知識,去入定,一下開悟了,全明白了。開悟是什麼?把真心找到了,整個宇宙搞清楚了。這是今天科學跟哲學還沒達到的,很接近了,很接近。這個一通了之後,一切全通了,所以他所講的東西是真心裏頭流出來的,自性裏頭流出來的,不是心意識的,這個就高了,一般人沒法子理解。他並不是神。而且佛說得很清楚,他說他這個見,明心見性,每個人都一樣的。他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我們跟他沒有差別,就是他能把這些障礙放下了。起心動念就是障礙,分別是障礙,執著是障礙,這是講大的,所有障礙歸納爲叁大類,《華嚴經》這麼說的。大乘教裏面講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名字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見思煩惱就是執著,《華嚴》說的執著;塵沙煩惱,《華嚴》講分別;無明煩惱,就是起心動念。

  陳大惠:放下了。

  老法師:放下了,他把這個統統放下了。只要你放下,你的智慧自然開了,你自然能講了。我們今天走這條路,持戒、修定、開智慧,自己要真放下,沒有一個私念。自私自利第一個要放下,只要有自私自利,就是大障礙。

  陳大惠:第一個障礙是嗎?

  老法師:第一個障礙。所以起心動念爲全世界人著想,爲全人類著想,不要分哪個族群,地球是一個家,我們都是一家人。

  陳大惠:平等是吧,師父?

  老法師:平等。一定要愛人,愛人才是真正愛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一切是以人爲先,我爲最後,要有這個意願。我們今天,因爲我一生不問人要錢,餓死我也不會問人要錢的,人家送這麼多錢來了,我就這樣用上了,除了印經典之外,買了這麼多書。你像這些大商人,他們財産很多,我今天能夠送一百零二套《四庫全書》,二百七十套《四庫荟要》。

  陳大惠:《四庫荟要》,對。

  老法師:他們可以超過我一萬倍,他爲什麼不做?

  陳大惠:師父,商人很多是凡夫,他們也承認,就想請教您老,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老法師:對你好處大了!

  陳大惠:他們先言利。

  老法師:對你好處大了,是利,你救了全世界,你說還有比這個利益大嗎?還有比這個好事更多的嗎?你救了全世界。

  陳大惠:師父,這個老話……

  老法師:那你將來的果報可不得了!

  陳大惠:就是他想知道。

  老法師:對,你救了全世界,你將來不是做世界上的王,世間王太小了,你做天王。

  陳大惠:天王。

  老法師:對,世間沒這麼大的福報,你造的福太大了。

  陳大惠:人間的福報不足以讓他來享受。

  老法師:沒錯,沒錯。所以我在早年的時候曾經講過,人有財富是福報,會用財富是智慧。你不會用,你命裏有財不會用。

  陳大惠:那師父,不會用,他們就問,那又能怎麼樣?

  老法師:不會用是糟蹋了,你就盡情在享受,享完了就沒有了。你那個財富,要知道是很多世修來的,不是一世,一世修不到這麼大的福報。你說我們佛經上,差不多要講一般做帝王的,十世,十世的大行、大善,累積的大善,才達到這麼高的位次,才這麼大的福報。你要是不會的話,你在一世就享光了。

  陳大惠:糟蹋掉了。

  老法師:糟蹋掉了。來世到人間來,還是個平民,那算是不錯了,還得人身。不小心,你叁途去了。

  陳大惠:師父,我們看到很多人笨嘴拙舌,不會講話,也不會談判,更沒有商業頭腦,不是做商人那塊料,資産幾十個億。

  老法師:對。

  陳大惠:那個很精明的,負債。

  老法師:對。

  陳大惠:窮困潦倒。

  老法師:沒錯。

  陳大惠:它解釋不通。

  老法師:福報。

  陳大惠:就是前世積累的不一樣。

  老法師:沒錯,前世積累的不一樣。

  陳大惠:跟這一世鑽營不鑽營沒關系。

  老法師:不,沒關系。這一世有財富,不鑽營的話,財富一樣得來。

  陳大惠:不幹壞事。

  老法師:不幹壞事,它自己來。

  陳大惠:不偷稅照樣可以。

  老法師:他自己得來。那個得來是什麼?你享受的是心安理得,你真的快樂,你沒有提心吊膽的事情。

  陳大惠:師父,很多的商賈要問這個問題,大家看了,現在的這些企業家很害怕,爲什麼?經常出事。

  老法師:對。

  陳大惠:古人講,富不過叁代。

  老法師:對。

  陳大惠:現在這句話改了,富不過叁年,富不過叁個月,富不過叁天。

  老法師:沒錯。

  陳大惠:錢還沒到手,出車禍。

  老法師:不錯。

  陳大惠:被抓起來了。

  老法師:不錯。

  陳大惠:生病。

  老法師:不錯。

  陳大惠:大家就想問,也聽您老經教,這錢不會花,還招災惹禍。

  老法師:沒錯。

  陳大惠:原本是希望掙錢給自己帶來幸福。

  老法師:對。

  陳大惠:得不到。

  老法師:對。命裏頭沒有,命裏頭沒有。你譬如說,他得到了,爲什麼叁年就沒有了?你的這個命裏頭有這麼多錢,該你花一輩子的,你把你的錢統統撈出來了,叁天花光了,享受了叁天,後頭沒有了,就這個意思。就是你銀行存的有幾百萬,花天酒地的時候一下拿出來,二、叁天花光,後頭沒有了。

  陳大惠:拿出錢來大量的救濟窮人,這應該是會花錢的。

  老法師:那不一樣,那會花錢的。那個是什麼?愈積愈多,愈施愈多,這是真的。我這個命中沒有錢,是我老師教我的,教我布施。我聽話,我這一生就這個兌現了,愈施愈多。

  陳大惠:師父,他們就問這個問題,這個錢,我給自己花,我來享樂,這裏面還需要智慧嗎?還需要學嗎,花錢?

  老法師:要智慧,要智慧,花錢是大學問。爲什麼?花對了,是積大德、大福;不對了,是造孽,是要墮叁途的。

  陳大惠:那就能感來大災難是嗎?

  老法師:沒錯,沒錯。所以有錢是福報,是命中有福,花錢是智慧,錢怎麼用法,這是大智慧。錢財絕對不要據爲己有,你就心裏太平,你多舒暢、多快樂!如果有這個,天天盤算,這個錢怎麼用?又怕丟掉,又怕別人來搶,一天到晚爲這個操心,這苦不堪言。

  陳大惠:師父,有沒有一種企業家的樣板,他這個形象,他這個樣板,可以古今不變,就現在人可以學,將來也可以學?

  老法師:沒錯。

  陳大惠:其他國家的人們還可以學。您老人家常……

  老法師:再過兩天,胡小林來了,這就是一個榜樣,但是他做的企業不大。

  陳大惠:對。

  老法師:他真做到了。

  陳大惠:對。您老也常提到範蠡,他也是把錢都散掉,叁聚叁散。這個胡小林胡總,北京的企業家,他有很多的報告,我們做成光盤。

  老法師:是的是的。

  陳大惠:「聖賢教育改變命運」,這裏邊有他兩堂課,世界企業家必聽的。

  老法師:對,不錯。

  陳大惠:您老呼籲多年,讓大家向這樣的榜樣學習。

  老法師:對。

  陳大惠:有人就提一個問題,這個節目我們可以看,我們可以聽,但是我們接受不了,他們境界太高了。

  老法師:他境界不算高,因爲他在沒有遇到我以前,跟一般商人完全一樣,一天到晚花天酒地,非常不正常。

  陳大惠:現在胡總他們大量的把錢用來做善事。

  老法師:對。

  陳大惠:有的企業家就講,人分叁六九等,我們跟胡總沒法比,範蠡更不要提了。人分叁教九流,你老人家也很慈悲,我們到不了那個程度,但是還想別有災難,也學個好樣子,還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圓滿的?

  老法師:有,我告訴你,這個問題是信心。

  陳大惠:信心。

  老法師:老祖宗說,「人性本善」,你是人,你的心是本善;佛講得就更清楚了,「一切衆生本來是佛」。

  陳大惠:對。

  老法師:你哪有什麼做不到的?胡總能做到,你決定能做到;範蠡能做到,你也決定能做到。頭一個信心。

  陳大惠:信心?

  老法師:對,你沒有信心,所以你做不到,你有信心就做到了,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中國人爲什麼把老祖宗的東西丟掉?文言文丟掉?沒信心。外國人爲什麼叁年能學好?他有信心。

  陳大惠:按照您老這個話意思就是說,我可能做不到胡總那麼圓滿,我可以先做他十分之一、叁分之一。

  老法師:不是,決定可以做到。

  陳大惠:一年一年總會……

  老法師:可以馬上就能超前,你下定決心,立刻就會超過他。

  陳大惠:一念之間。

  老法師:對。

  陳大惠:這個很多年來,我們聽您老的經教,您老一直在呼籲,建立一個企業的樣板,企業也需要,企業家也需要。

  老法師:對,沒錯,沒錯。

  陳大惠:具體來說就是,它能夠上養老,建個養老院,這個企業,把職工的老人都贍養好。

  老法師:沒錯。

  陳大惠:第二就是下養小,把職工的子弟都教育好,建私塾。

  老法師:辦子弟學校。

  陳大惠:對,子弟學…

《掙錢爲什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