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勝的般舟叁昧念佛法門
般舟叁昧念佛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散心念佛,它是淨土宗最早的修煉方法,也是以前祖師大德用來快速突破某些關口的閉關秘法,秉持常精進不休息,大勇猛.大精進.大行持的原則,在長時間經行中念佛,並結合呼吸身心俱念!能很快達到有些人長時間修行不能達到的效果,現生見佛,當生成就,得佛授記,得無生法忍,圓成佛道,這樣的目的。
佛門八萬四千法門,大部分入門都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要修持禅定和智能,除了嚴持戒律,消除貪欲、嗔恨、愚癡這叁毒是根本。靜坐是在靜中修定,經行是在動中修定。從經律中可以發現,佛在世時對此兩者同樣重視,甚至在修智慧時經行的修法更有勝于靜坐之處。
經行念佛可以收到修學當中不昏沈、不掉舉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會兒就打瞌睡,般舟經行念佛就不會;有些人心裏妄念紛飛止不住,但是般舟經行念佛心很定,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養生之道。淨土祖師慧遠大師,善導大師、承遠大師、法照大師專修這個念佛法門,一般稱爲“般舟叁昧”,完全是晝夜經行念佛,不坐.不臥.不扶.不靠.不跪.不拜.不蹲.不爬,除了行就是站,晝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繞佛念佛。
釋迦牟尼佛的傳法人摩诃迦阇尊者,就是般舟行法成就菩提者之一。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聽經聞法49年只證得初果須陀洹,佛涅槃後集結經典時,500阿羅漢聚集,阿難尊者不是阿羅漢被拒之門外,沒有資格參與集結。迦阇尊者要他自己想辦法進去,阿難尊者七天七夜行般舟,從初果證到了四果阿羅漢,從門縫裏飛了進去集結經典。還有一位名叫周利盤陀伽尊者,大家公認他資質魯鈍,無法成道。佛陀知道後,給他一把掃帚,吩咐他每天打掃精舍,並口念“掃除塵垢”。周利盤陀伽雖然生性愚鈍,但他懂得遵循師父的教誨,能夠虔心奉行。一把掃帚,一句口訣。心無雜念,一路掃來,從不間斷。叁年時間,證阿羅漢果。他修的也是行般舟。
般舟一語,本是梵語,漢譯佛立,故般舟叁昧,也稱佛立叁昧,此念佛法門,不坐,不臥,不眠,不休,常行,故又稱常行叁昧。此法出自《般舟叁昧經》。此經是現存大乘經典中最早的經典,也是淨土經典的先驅,甚至古有大德認爲此經是《佛說阿彌陀經》的最早文獻。爲什麼在淨土經典中沒有《般舟叁昧經》呢?佛在經中早有授記:“佛告颰陀和菩薩。我般泥洹後。是叁昧者當現在四十歲,其後不複現。卻後亂世佛經且欲斷時。諸比丘不複承用佛教。然後亂世時。國國相伐。于是時是叁昧當複現閻浮提內。用佛威神故。是叁昧經複爲出”。因此,我們佛弟子,必須以性命來護持《般舟叁昧經》,以血汗來護持《般舟叁昧經》,以志願來護持《般舟叁昧經》。令《般舟叁昧經》永住于世,發揚光大,流通到全世界每個角落去,流通到盡虛空遍法界中。佛在《法滅盡經》上說:般舟叁昧經是末法時代最早被魔滅掉的經之一,因爲般舟念佛行法直截了當,修行得力時易脫離輪回、往生極樂;對比現代的念佛人往生率(李炳南老居士曾經開示過,當代人念佛真正往生的只有萬分之幾),而修習般舟法門的淨土宗初祖及當時的追隨衆123人,個個往生,有令所有念佛人希求的百分之百的往生率,太值得學習了,是念佛人真正的歸宿。
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結念佛社首倡此法,並定爲常課。其後天臺宗智者大師亦常修此法,並對《般舟叁昧經》加以注疏,編成《般舟叁昧行法》,開演常坐叁昧、常行叁昧、半行半坐叁昧和非行非坐叁昧等行法,對般舟叁昧予以發揚和光大。其後,淨宗二祖善導大師依淨土經典作《般舟贊》,明示般舟叁昧行道往生的方法。叁祖承遠大師居衡山常行般舟叁昧,後來唐代宗賜其居名“般舟道場”。師承叁祖的四祖法照大師和以“慈愍派”著稱的慧日大師等相繼發揚這一修定行法。唐道宣律師居長安白泉寺時,常修般舟叁味,時感天人送供,此定意法遂普遍盛行于我國,並由我國東傳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