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的般舟行心得(演同)▪P3

  ..續本文上一頁你還以爲手上抓住的就是真實的嗎?你還會爲這些虛妄不實的煩惱而煩惱嗎?萬事萬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一個妄想的産物而已啊!(編者: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原來這不只是一句偈子,竟然是一種實證。原來般舟可以迅速實證這重境界。原來人生無非醒時夢睡時夢二種境界而已。原來娑婆世界正是衆生妄心共業所造,原來極樂世界正是諸上善人善心共業之所感招,原來諸佛無量世界海亦是同一個佛心之所展現而已啊,此心即是佛又是魔,即是娑婆世界又何嘗不是極樂世界,即是衆生世界亦真是諸佛世界,是心做佛是心即佛,是心作俗是心即俗,是心作魔是心即魔,一切我心所選一切我心所定一切我心所造。迷時我心迷我心囿于衆多的念,是以作俗作魔作衆生處于六道昏蒙當中而不知不覺;覺時我心悟我心淨我心靜我心等心一等念,是以作梵佛作聖處于極樂當中而明明白白)

  經曆魔考

  我一直是一個愛做夢的人,經常妄想紛飛。雖然境界相不多,但卻經曆了比較嚴重的想魔奪念。那是源于行持第一個七天七夜之後,無緣無故的不想念佛了,對恩師的佛號産生了極大的厭煩心理,不想在念佛堂呆下去:恩師幹嘛要這樣念佛,爲什麼不能念得優雅一點,從容一點,幹什麼一直那麼快,幹什麼老是換來換去。念佛堂怎麼這麼亂,空氣一點都不好,一股臭腳丫子味,憋屈死了。大衆念佛的聲音和我不和,我要出去,我要透氣,我要唱印光大師的調調……我爲什麼不想念佛了,我那麼愛念佛,我那麼向往阿彌陀佛,我那麼想回極樂老家,我那麼感恩恩師,我怎麼會討厭恩師念佛的調子,我是怎麼了,我怎麼不想念佛了,我怎麼把佛號忘了,我到底還能不能行般舟,我到底是不是這塊料,看來我和般舟是無緣的。看來我真的不是這個材料啊……我一邊想著逃跑不想念佛,一邊悔恨自己不想念佛。兩股力量不斷交鋒,矛盾而痛苦。我一次次的溜到門口,一次次被恩師抓回來:你是法西斯啊!我沖著恩師喊叫,索性賴在墊子上睡過去。後來被恩師抓起來,仍然不念佛,到處砸牆到處亂撞,心內像貓抓癢,那個亂啊。直到恩師走到身邊,無限疲憊的說:孩子,你要把師父累死啊!我才突然驚醒過來:我死了也不能讓恩師死啊!恩師是暗夜之明燈,衆生之依诂。我不能讓大家像沒娘的孩子那樣無依無靠啊!想到這裏,我有了力量,領衆念佛不過數圈,我就找到感覺,輕松度過這一關。(編者:非難在念,而難在你不去念而已;不過是你一片孝心感動自己,去念了,你就過關了,難不在過關,而在于你的執著你的有住你的不肯去念,如果你有一個死活都要念無非傻人傻念的心念會如何?頂得上多少秘密武器,能積聚多少無量功德,能突破多少多重障礙?!)第二次想魔奪念其實完全是自己的心散亂了。當我在行法中對別人産生了煩惱後,我就發現這種煩惱變得不可控製。我不斷的産生各種分別的念頭,甚至開始對其他同修産生了裁判心、是非心、嫉妒心,各種貪嗔癡慢的心不斷升起,我發現我並不像自己認爲的那樣慈悲柔軟,我發現我還存在那麼多的貪嗔癡慢的心。我變得痛苦異常,修行這麼久,我怎麼還有這樣的心(編者:本來俗世俗人俗心,要改變之絕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次或數次之利,你的心還是缺乏一點長久的成份。其實發現自己有多卑微,有多少俗心並不可怕,不管你是在一樓二樓還是在叁樓,無非傻人傻念才是最最重要;你在幾樓就從幾樓開始傻人傻念,沒有必要都到頂樓再開始所謂傻人傻念),我痛恨自己,鑽進這無盡的自責和忏悔裏不能自拔。恩師不斷提醒我:傻人傻念而已呀!恩師無奈的看著我:同同啊,說也不得,罵也不得,打也不得,你究竟怎麼可得?當走出這迷局的今天,回想起來,其實度過任何考驗的方法始終那麼簡單,無非一句傻人傻念而已,怎麼就這麼難呢?(編者:非難在念,而難在你不去念而已;你看第一次你死活不肯念時,師父打你的頭,關你的禁閉,無論如何就不給出去,必須要念;你無可奈何的念,還沒有半圈就把隊伍帶起來了,至少也給帶了個把小時。而在此之前,就象你說的,不僅自己不念還討厭師父念呢?)

  點滴感悟

  苦是第一義谛

  作爲一貫怕苦怕痛並對苦痛的感受很微細的人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微細的苦痛還時常困擾我。究其根本,並不是苦痛本身的存在和不能忍受,而是我的心始終存在對第一次行法時那種痛苦的畏懼,並有著借此休息的偷心在。故此經常不經意的把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小疼痛當借口,這就是恩師常說的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力量。偷心真是頑疾啊!

  要真正度過苦痛關,不只是要經曆鳳凰涅槃的浴火重生,更應該從心上過關,看到苦的真實含義。恩師常講要不怕苦、怕不苦,要真正能升起這樣的心,就過關了。苦是什麼?真的有一個痛有一個苦存在嗎?如果有,在這之前,它在那裏?它是藏在某一個地方嗎?是在我之內藏著還是在我之外藏著呢?我發現,當我能夠攝心念佛專注佛號的時候,身體的覺受很微弱甚至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有苦痛,那麼這個時候,它在哪裏?我如是關照,發現苦痛並不真實存在,它只是心對于苦的感受而已,當你的心不在上面的時候,它到哪裏去了?而我一直被這種感受牽著鼻子走,總是被這種感受欺騙。我真正要超越的不是苦痛本身,而是那顆怕苦怕痛的心。苦與不苦原本沒有區別,它只是一個受而已,苦是受,樂是受,不苦是受,不苦不樂也是受,感受到不苦不樂也是受。受本身就是虛妄的,既然如此我還執著什麼?苦可以成就我、曆練我,苦可以消我的業障,苦可以化解冤親債主的怨氣,苦可以排除身體的毒素(編者:上品中生者還需要在諸佛面前修諸叁昧具足一劫才能得無生法忍,回避苦、苦痛關不過,至少還要修證1600萬年以上,突破超越苦有可能省去1600萬年以上的代價,苦可以真正破身相我相破我執,苦可以度掉冤親債主的冤仇債恨,任何命帳殺業孽業只一個苦痛就算了之;苦可以彌補苦中不修苦中無修等無始劫以來的欠帳,苦可以真正成就無住成就無我;苦中有真正之妙,妙深植苦中,過不了苦的關不經受苦的驗證不成其爲深妙真妙至妙而不是真正的微妙)……吃苦了苦,現業了業,原來吃苦是占大便宜,原來可以身受心不受的。如此思維,我真的升起了怕不苦的心,這樣的苦我爲什麼要拒絕,恩師講行般舟就是來找不自在,我身體不自在了,心卻更自在(超越身體的不自在才能真正得到心的真自在)。身體的苦痛並不影響我心靈的解脫!原來苦的真谛在這裏啊,快哉!樂哉!從此我可以爲所有衆生背業而毫不畏懼。所以,度一切苦厄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恩師的六字真言:不管他只管念而已啊!(編者:到了還是沒有生出一個怕不苦的心)

  傻人傻念就是實相念佛

  持名念佛本身就是實相念佛。念佛念的不是那四個字或者六個字,而是念的佛的心。佛的心在哪裏?就在當下這一念裏。這一念本來清淨本來寂滅,卻不著清淨和寂滅之相。這一念于清淨寂滅處起現行和妙用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歡喜時是這一念,悲傷時是這一念,高興時是這一念,痛苦時是這一念,清淨時是這一念,煩惱時是這一念,平靜時是這一念,不安時是這一念……苦也念、樂也念、憂也念、喜也念;哭著念、笑著念、喊著念、默著念;跳著念、跑著念、鬧著念、靜著念……念念彌陀,念念相續,念念寂滅,念念清淨,念念佛心。當下一念空無一物,當下一念了了分明,當下一念原本如是,當下一念就只有阿彌陀佛而已……如是念當下就是實相,當下就和佛心相應。金剛經講:若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心不可見、不可聞、不可感,若行法中有任何感應,或見虛空、或見佛等等善境界,即使大地平陳虛空粉碎,也只是一相而已,不能執著。

  我不求見佛,若有一求,請讓我見到佛心吧!

  當視師如佛

  視師如佛對于般舟行持來說至關重要。他並不是指把師父當做佛菩薩那樣供起來。而是發自內心的恭敬、感恩師父,像感念佛菩薩一樣,切切實實、踏踏實實的按照師父說的話去做,正確的理解和關照師父的所有行爲。有些同修把師父當成佛菩薩去要求,看到師父或許有些小毛病就對師父評頭論足、視師長短,影響自己對師父的信心,也動了他人的道心。或者對師父産生俗世的感情,尤其是女衆,很容易因爲師父的慈悲寬容産生依戀之情,這些都是要不得的。師父雖是血肉之軀,但是續佛慧命,是佛陀留在人間的使者,代表佛來傳法,是人天導師,師父所有的行爲都是在給我們表法,都是在成就我們。即使師父對我們的批評並不公平,我們也要想到那是在教給我們去除驕慢心,教我們修忍辱。如是正觀,便得受用。

  一些身體的改變

  心靈的受用自不必說,我的身體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變化。痛經的毛病在第一次行法排除大量黑色淤血後再也沒有犯過;熬夜後心絞痛的毛病沒有再出現;腎髒的功能明顯加強,晚上不再頻繁起夜;腰椎的毛病不敢說痊愈,至少好了百分之七十;氣力比以前強了許多,睡眠從過去的每天十幾個小時減到叁四小時足矣。我經常講,來到這裏修持般舟法門,對我來說是一種顛覆,其中的甘苦,只有真正走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這種痛並快樂的感覺讓人欲罷不能,這種無拘無束的念佛方式讓人大呼過瘾。(編者:演同從去年11月5號過來,真正屬于那種欲罷不能,也沒有想到要罷的哪種,現在成爲名富其實的常住,連半個要回家的念頭連半個要離開師父的念頭都不會産生的哪種,演同是真正經曆過魔考對師父永遠不會喪失信心的哪種,屬于一門心思想拉老公出家,想拉父母親統統過來念佛的哪種,心靈上真正的依止過關必然真正能夠結出聖果真能夠結出佛果的哪種。師父熱切的期盼並充滿信心當中。南摩阿彌陀佛。)

  演同何其惶恐,何德何能分享我那些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感悟。權且到這裏落筆。惟願在以後的修行道路上,真正能夠克服偷心、懶惰懈怠心,真正勇猛精進誓死不退!借恩師教授的發願文作爲尾聲,以表演同求法之決心:

  願我當得幹渴肌膚、散骨銷髓、熾然身心、苦行不息。必欲成就如是叁昧之王,終無暫時懈怠懶惰,而不聽聞微妙勝法,亦無不思甚深義理,複無舍他不爲宣說,而常勇猛行大精進!

  願所有般舟行人都能現生成就、當生見佛、得佛授記、得無生法忍、圓成佛道!

  感恩一切諸佛悉在前立,感恩一切菩薩摩诃薩一切龍天護法對我皆共贊譽、皆共擁護、承事供養、瞻視敬仰!

  感恩恩師不斷加持攝受!

  感恩一切冤親債主對我的成全!

  慚愧弟子演同至誠頂禮上常下善恩師!

  

《我的般舟行心得(演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