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樂,還要過叁十萬大劫才聞到佛法,聞到佛法幹什麼呢,還要開智慧,還要聞佛性的道理,不聞這個道理還是沒有辦法解脫的,證明說,你所做的行爲,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任何一部經典只要你聞到就解脫,《地藏經》,《法華經》,《華嚴經》等等。
所以大家知道嗎,你們有這個因緣在這裏聞法那是最大的福報,不知道多大的福報,這個聞法就是你的解脫體,你在念阿彌陀佛,你在念經,你在做超度啊,拜佛啊,這些都是福報,你在坐著聞法就是你的解脫體,知道嗎,釋迦摩尼佛在世一輩子就說法,衆生聞法得解脫,過去一聞就解脫,所以我們聞了七天,十方諸佛皆贊歎不可思議功德,諸佛當然知道,連我都知道,但是你不知道,衆生不知道,衆生還不信啊,所以我講你不信,諸佛出來你再不信,那你就是八難之一了,八難之人啊,是不是,八難之人不能聞到佛法,佛陀在邊上也看不到,所以你要感到很珍貴。
那麼說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不退轉是有覺受的,不是說你們就不退轉了,這樣是騙人的,不退轉是你自己在聞到以後有覺受,感受到,感受到一種輕安,感受到一種平等,你過去心很急躁,你怕死,你覺得你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煩惱,咦,聽了以後,你發現你的生命裏沒有我,無量壽了,一種清淨感,無我了,第二呢,你覺得你坐在這個地方,坐在那個地方,坐在十方,都覺得坐在一個地方,這叫平等了,你自己就感受到平等了。以前要有選擇的,以前你坐在我前面我不開心,你聽我法了以後呢,你覺得你坐在前面跟坐在後面是一模一樣的,沒感覺了,感覺到是平等的,爲什麼,哪個地方不是阿彌陀佛的位置呢,九江南昌你不去分別了,這就是聞法的過程中,你感覺到到處都是一個地方,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你覺受到見聞覺知,見,知見,聞是聞法,覺是覺悟,就是迷和悟,你是覺的還是迷的呢,知就是解脫義,你是解脫的還是煩惱的,跟哪個相應呢,所以見聞覺知,你現在在聽我講法,在聞,這聞是什麼,你現在在聽聞,這個聞。你爲什麼坐在這裏,就是因爲有見聞覺知這種功能,你佛性裏面有見聞覺知,它這種功能在受用,所以你就會坐在這個地方,你不會無緣無故的坐在這個地方,你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我們自性中的一種功能,如果你不聞法,你的見聞覺知就會迷,如果你通過聞法,你的見聞覺知可以受佛受,所以你坐在這裏是有見聞覺知的這種作用,這種功能。
那麼說,你聞到了,就可以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正覺就是佛心,無上正覺心就加了大悲,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自他圓滿,那你現在是自他圓滿,知道嗎,現在你自己圓滿,沒有衆生可度,沒有我了,沒有衆生了,你度誰啊,你看到了衆生自性是圓滿的,你看到衆生的法界是圓滿的,你看到衆生的行住坐臥都是圓滿的,哪有衆生可度啊,自己圓滿了,衆生圓滿了,已經聞到了自他圓滿了,這個叫做佛的境界,知道嗎。所以呢,自覺覺他,這叫菩薩,如果發菩提心,發菩薩心,要度衆生,這叫菩薩心,那麼說你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金剛經》講度一切衆生而無衆生可度,所謂度衆生就是無衆生可度,實在是沒有衆生,沒有我,沒有人,沒有衆生,沒有壽者叫度衆生。阿耨多羅就是無上的意思,叁藐是正等,叁菩提是正覺的意思。正覺就是解脫義,阿羅漢就是正覺,正等,等就是普遍的意思,就是普遍法界,那是菩薩的境界,阿耨多羅的無上的意思,就是佛的境界,我們一切衆生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那麼說,我們衆生一般人指定只有菩薩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是這樣的,所有的衆生都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所以在《妙法蓮華經》上說,不發菩提心,修法無益,不發菩提心,皆是邪魔外道,因爲你不追求無上正等正覺嘛。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就是說,你應該信受我語啊,一切諸佛所說的叁藏十二部經典都是講實相。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說後面是講發願的話,前面是信,若有人,假設這裏面有衆生已發願,像諸佛。今發願,像阿難尊者。當發願,指未來的衆生。就是說,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其實這裏面有另外個意思,這個根本沒有當來,已發願的是佛,今天發願的是佛,當下發願的還是佛。那麼說,根本就沒有未來,知道嗎,我們一般人指“當”是未來之意,其實呢,當是當下的意思,因爲我們只有當下,爲什麼呢,在經典上面說,法身者,無始無終,報身者有始無終,化身者有始有終,有始有終是對化身者來講的,但是阿彌陀佛是報身者,就有始無終,就沒有將來,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將來,只有你開始那個地方,開始就已經在佛心裏面了,已生今生當生,也就是說,聞阿彌陀佛是在法身報身的體上來悟的。化身是一種方便的,是指衆生的心,信阿彌陀佛是信佛的心,佛陀的心沒有現在過去未來的體,那麼說已發願,他本身就是佛,今發願他還是佛,當發願,他還是佛,他都在這個願裏面。已發願者,後面講已生今生當生。今發願者,已生今生當生。當發願者,已生今生當生。所以十方諸佛是,已發願者,已生今生當生。阿難尊在是今發願者,已生今生當生。我們是當發願者,已生今生當生。就是我們的當下,過去了不可得,未來了不可得,就是“當”。所以已是代表佛的意思,今是代表阿難,當是指我們,我們的今天,當下,就是說已發願,過去是佛,今發願當時是佛,當發願未來是佛。現在,過去,未來都是佛,以《金剛經》來講叁心不可得,叁世諸佛。對我們淨土法門講有,就是叁世諸佛。就是說你聞到了阿彌陀佛,過去是佛,現在是佛,未來是佛,你現在聞到阿彌陀佛,你本來是佛,沒有聞到阿彌陀佛之前難道你不是佛嗎,難道你的生命不是阿彌陀佛無量壽嗎,難道你的法界不是阿彌陀佛無量光嗎,難道你無量的妙用不是阿彌陀佛嗎,無非是你的一個妄想,妄想能停的住嗎,有現在過去未來嗎,沒有啊。你沒有聞到阿彌陀佛之前,你的妄想在那個地方,但是你還是佛,那個佛是誰呢,是釋迦牟尼佛,知道嗎,聞到了阿彌陀佛以後你現在就是阿難尊者,阿難尊者聞到阿彌陀佛那一刹那,聞到了的那一刹那,已知,啊,我過去是佛,因爲我的生命,我已經知道過去是佛,現在聞到,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我的生命。我已經知道我過去無量壽是阿彌陀佛,無量的光明是阿彌陀佛,無量妙用是阿彌陀佛,只是被妄想所執,我現在知道我的妄想在哪個地方了,阿彌陀佛在哪個地方了,這叫聞,這就是阿難尊者,當時是聞,當就是將來的當,什麼當呢,你將來兒子,將來的孫子,有沒有一個兒子孫子存在呢,他們叫當,當下的衆生,當下的衆生,那個衆生沒有未來,都是當下,及是沒有聞到阿彌陀佛的當下,那個兒子也是不可得的,但是呢他沒有聞到,他還有一念妄想在那個地方,他的妄想也是不可得的,但是呢,你的兒子在沒有成佛,沒有聞到阿彌陀佛之前,你想一想,難道你兒子的生命不是阿彌陀佛,你兒子的壽命不是阿彌陀佛?只是沒有聞到不知道嘛,他不知道跟我們知道的人有什麼區別呢,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又有什麼區別呢,就是說,過去講,叁心,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心,我們的佛陀,我們的衆生,是沒有任何差別,差別只是你在分別而已。
所以已發願者,已生今生當生。已生今生當生,已是過去,今是阿難,當就是當下,有我們的俗語講就是現在過去未來,現在是佛,今天是佛,未來是佛。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就是說,若有信者,指定在將來得衆生,應當發願啊,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這裏面往下回向,就是說,我今天在贊歎阿彌陀佛,前面講到諸佛跟這個因果是同時,你發現這個地方又要講同時,就是說不但你發願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十方諸佛贊歎阿彌陀佛,十方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十方諸佛本來和阿彌陀佛本來是平等的,是一致的,我今天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又來贊歎我今天講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今天我在講阿彌陀佛的時候啊,我的心也是我現在獲得的功德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就是諸佛跟我的關系,前面是諸佛贊歎衆生不可思議功德,你看,汝等皆當信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就是說,你聞到的人不可思議功德,然後諸佛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佛說,諸佛今天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贊歎衆生今天所得的這個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所證明,那釋迦牟尼佛贊歎這個衆生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這個諸佛啊也是不可思議功德,諸佛又贊歎釋迦牟尼佛今天贊歎阿彌陀佛也不可思議功德,你想一想,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阿彌陀佛,知道了嗎。所以我們贊歎阿彌陀佛都是不可思議功德,這個不可思議功德就是現量上面就具足了,現量就具足了,就是我們現在這樣談的時候,就是不可思議功德。
“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爲甚難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就是說,成佛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難的,成佛這件事情都要修很長時間的,那麼說能在娑婆上面,就是在我們地球上面,我們這個地球時間很長了。五濁惡世,劫濁、退劫,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減一歲,現在在減劫年代,叫濁,釋迦牟尼佛時代人的壽命是一百歲,現在人壽命是七十歲,叁千年過去了,我們的壽命是七十歲,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減一歲,減到最後剩下十歲,然後再增,一百年增一歲,一百年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歲的時候,彌勒菩薩來到人間。彌勒菩薩出世,那是五十六萬億年後的事情了,現在減劫,越到後面人越不好,但是呢,這個地球上減劫和增劫不斷的轉不斷的轉,但是地球不會壞,地球是八十個小劫,四個中劫,一個大劫才會壞一次,一增一減爲一個劫,等我們這個劫過去,等到那個劫,彌勒菩薩出世,現在地球多少個劫了呢,地球現在已經過了九個劫,這個地球叫成住壞空,其中成二十個劫,上面沒有人住,還有住二十個劫,就是我們現在住人,但是二十個劫現在過去了九個劫,現在第九個劫的減劫。第十個劫彌勒菩薩出世,第十個劫人的壽命八萬歲的時候,彌勒菩薩來到人間。就是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歲的時候彌勒菩薩出世,那個時候地方好。
但是呢,我們等那個時候非常危險,要受很多的苦,地球還有多少時間住人呢,還有十一個劫,所以地球正是壯年時候,地球不會壞的,所以天主教,基督教說地球要毀滅,這個觀點不符合佛語,不足以信。
見濁、我們的見解很汙垢,我們信佛,因爲不管哪一個,我們凡夫知見都是有問題的,我們把知見去掉,現在很多人講經根本不依佛經來,特別是你們居士,很多居士依自己的知見來修行,他不是依佛見,只有依佛陀的知見,佛陀怎麼說,我就怎麼信就可以了,千萬不要依衆生的見。你看常福打坐,怎麼打坐怎麼打坐,這種觀點都是錯的,這個東西在人間來講可以糊弄一下別人,對佛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東西,所以我們信佛語,我們吃飯穿衣睡覺都是我們的業障,講這些東西都毫無意義,我們邪見不正見,很多五種見嘛。。。煩惱濁、見濁跟煩惱濁,見是對于利根衆生來講,煩惱是對于鈍根衆生來講,叫做五頓,五利,五利就是貪嗔癡慢疑,五種見,五種頓,頓利之說,你看見惑煩惱八十一品,癡惑煩惱八十八品,無明煩惱是四十一品,斷盡成佛,那麼說我們衆生在這見濁裏面,思惑就是我們的思維,見就是外面的相,我們就被它迷糊了,見就是你思考,你天天在想,叫思考,思煩惱,叫見惑,煩惱濁叫貪嗔癡慢疑,就是說我們在此世界有見濁有煩惱濁,裏面修行,用貪嗔癡來修行的話,有財色名食睡,在這些煩惱裏來修行的話,就像用柴火救火一樣,喝鹽水解渴一樣,就是說喝鹽水怎麼會解渴呢,用枯柴去救火,怎麼可能不火撲滅呢,只能把火越救越大,越喝越渴,所以呢,不可能脫離煩惱的,在這裏面修行很難修行的。
衆生濁、分別心,煩惱心很重。命濁中,短命,賤命,求財的命,不好的命,業障的命,我們的命都承負很多業力,所以命很濁。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成佛是付出了很大很大的精力,如果我們要思維釋迦牟尼佛,他講了一個很簡單的一句話,他說我布施的血如大海水,我舍的肉如須彌山。“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我把這個肉舍掉爲了救濟衆生,現在你們身上有好的手都是他舍出來的,你有眼睛是他舍的眼睛,你有耳朵是他舍的耳朵。現在我們具備眼耳鼻舌聲意都是他布施出來的,所以呢,我們吃的米是他的肉,我們喝的水是他的血,我們看水是清涼的,其實是他的血液,我們吃的飯是白米很香,其實是他的肉,如果你要是真正感受佛恩,會有大悲心起來。所以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就知道了,他過去因地的修行舍身飼虎,種種的修行,無量劫的修行,《菩薩戒》裏講了,“我來此世界八千返,成佛八千次了,示現成等正覺”,他這種修行又修了多長時間,在五濁惡世把我們攝取在這個地方,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他修了很多行,難以言說,釋迦牟尼佛都不跟我們說,知道吧,但是諸佛都知道,有時候也會說說,希望你們生出一種報恩之心,什麼叫報恩之心,就是你想成佛,你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所以社會上的學問,往往對這些都無所謂,你吃喝嫖賭,你殺盜淫妄,你不知道佛菩薩存在,不相信佛菩薩真實的在利益我們衆生,我們見不到就以爲沒有,以自我爲中心,以我爲是,不感受佛恩。我們一定要感受到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成佛的難,在《悲華經》裏面講到,十方諸佛把我們舍棄了,我們這些人被所有的諸佛就像扔垃圾一樣扔到一邊了,然後釋迦牟尼佛就一個個一個個的撿起來,然後托在手上,孩子我不會放棄你,就這種感覺,知道吧。所有我們今天,吃的飽,穿的暖,我們要感謝誰啊,我們要求果,我們要感謝因,我們要感謝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釋迦摩尼佛告訴我們在此世界成佛之難,後來又告訴我們在此世界,告訴衆生信阿彌陀佛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在無量壽經裏說什麼樣的難是最難呢,叫衆生在此世界信阿彌陀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大家想一想,我們今天輕易的就信了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念阿彌陀佛,這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多生多劫的護念,多生多劫跟著我們後面,我們墮地獄,墮餓鬼,墮畜牲不知道受了多少難,釋迦牟尼佛爲了救我們,舍去自己的生命,現在還在救我們,所以呢我們要對阿彌陀佛啊,徹底的,死心塌地的來念這聲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大家!
根據錄音整理
心月
《《佛說阿彌陀經》開示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