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身爲本 教學爲先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

  修身爲本 教學爲先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

  2005年12月16日在吉隆坡「波達那全球和平論壇」上的談話

  前言

  此次承蒙大會邀請,參加「波達那全球和平討論會」,非常感謝!尤其馬哈蒂長老德高望重,我們深深希望此次會議在長老的領導下,能爲世界和平投入實際行動,獲得有效成就。

  過去淨空曾參加過五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會議,受教于許多對和平工作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誠如大會邀請函所說,長久以來,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各界在和平工作上,投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效果不彰。主要是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爲「戰爭」是獲得和平的手段;但隨著這類意識型態的發展,各國競相增添軍備與高科技武器銷售,卻使國際舞臺的緊張氣氛不斷提升。九一一事件後,恐怖份子遊擊式的報複行動(另一型態的戰爭),更使人們生活在無止盡的恐懼中。綜觀今日局勢,貧窮人口增加,人心空虛而充滿怨恨,強大勢力的好戰野心,層出不窮的天災地變……,新時代的人類,似乎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淨空學習聖賢教育五十四年,教學工作四十七年,對古聖先哲所說「人性本善」、「修身爲本,教學爲先」的道理,略有體會。今日承蒙長老邀請參加此一盛會,誠願貢獻愚者一得,以爲長老與諸位志士仁人參考指教。

  和平與沖突的根源

  前兩年,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生到澳洲淨宗學院訪問,有同學問我,「世界和平」是不是真正有可能實現?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對這位同學的提問也感到很歎息!確實,今日世界動亂紛呈,許多人對「和平」失去信心。淨空在五十四年學習、實踐聖賢教誨的體驗中,深深相信,宇宙本來是和諧的,地球上一切生物本來也是和諧的。人心本來是純淨純善的,所有不善的思想行爲,都是後天習性染汙所致。善人是教出來的,惡人也是教出來的;聖賢佛菩薩還是教出來的。靜思今日世界動亂,確實是由于忽略聖賢仁慈博愛教育,不信因果,不信先知,不信前定,任意造作惡業所致;使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的衆生産生了極大的矛盾與沖突。

  我們每天翻開報紙雜志,看看新聞報導,不難發現今日全球,國與國之間、種族之間、宗教之間充滿了沖突競爭。而實際上,動亂、沖突、矛盾的發生,就是來自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一個家庭夫婦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走入社會,就無法與大衆和睦相處,破壞整個大環境的和諧。再深究一層,我們發現沖突真正的根源是在自己的內心,在我們內心有本性和習性的沖突。本性,就是中國儒家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是純淨純善的,習性是後天所染上的各種知見。再說得通俗一些,譬如內心的利他與自利之沖突。因此,要化解沖突,先要化解自己內心的矛盾沖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自己內心對一切人、事、物控製和占有的念頭與行爲;這才是化解世間一切矛盾沖突的根本辦法。換而言之,和諧社會,必須從我自身做起,從我家庭做起;絕對不能要求別人。

  「化解沖突、恢複和平」唯有仁慈博愛的教育

  七十年代英國著名曆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到底有什麼可貴之處呢?孔孟之道、大乘佛法的精髓,都在于肯定人性本善,以仁慈博愛化導一切衆生、化惡爲善、化敵爲友、化冤爲親、化迷爲悟、化凡爲聖。事實上,我們翻開世間所有神聖的典籍,宗旨目標都是相同的。伊斯蘭的聖訓,教我們要「接濟與我斷交的人」、「照顧與我絕情的人」、「原諒對我行不義的人」,天主教教人要愛我們的敵人,佛經上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由是而知,「化解沖突,恢複和平」唯有以聖賢倫理道德、仁慈博愛的教育化導一切衆生才能真正實現。

  中國五千年前,聖賢教人,不外五事:一、父子有親,二、君臣有義,叁、夫婦有別,四、兄弟有序,五、朋友有信。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是「道」,是人道,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自然形成的關系,不是哪個人發明製定的。中國人常說「道德」,「道」是大自然的法則;能遵循自然法則而不違背就是「德」。中國聖人所提出的「八德」有兩種說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或者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兩種說法合並起來可以歸納爲:「孝悌忠信仁愛對待,禮義廉恥和平共處」,這是古聖先王倫理道德教化一切衆生的宗旨。聖王不但以此爲立身處世的准則;同時也將之作爲和睦家庭族群、安定社會國家、教化一切人民的基礎。

  中國商朝時代的湯王是聖人,他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人有罪,罪在我一個人。他爲什麼這麼說?因爲他是國王,人民犯罪,是國王沒有將教育辦好。反觀我們的家庭,家庭中有一個人不好,是我作家長的過失,是自己沒有樹立良好榜樣,沒有把家人教好,不可以怪兄弟姐妹。我們要是覺悟了,就會了解家庭不和,社會動亂,都是我自己沒有做好,不能爲社會大衆做好榜樣。所以,一切過失皆願自己承當。這是聖凡不同之處。一般人的心態是「有罪過的是你們,好處都是我的」,這是大錯,沒有比這個錯更嚴重的了。所以釋迦、孔孟與古今中外所有的聖人,都是教我們要「反求諸己」,所有問題發生,必定是檢討自己,絕對不責怪他人。湯王說,任何一個團體不好,是領導人的過失,因爲領導人沒有做好。領導人的責任是「君、親、師」,這叁個字做好,就是圓滿功德,無一不好。

  領導人的叁大重任:君、親、師

  「君、親、師」是孔孟學說中,非常重要的理念。這叁個使命,猶如鼎之叁足,缺一不可。

  「君」是領導的意思。任何一個階層、團體的領導人,都有責任領導、策劃,帶領人民、員工,走向倫理道德、包容、尊重、互敬、互愛、互助、合作、安定和平的和諧社會。

  「親」,任何一個領導人,都有責任像父母一樣的照顧下屬,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家家和樂。

  「師」是教導。「學爲人師,行爲世範」,肯定人性本善,修身爲本,教學爲先。成德、化民,此是一第樁大事。身爲領導人,具有「師」之使命,必須教導人民做人處世的道理,五倫十義,不能違背自然法則。使人心有所歸向,不至茫然失措。

  細心思考,世間每個人都有「君、親、師」這叁種使命,如果人人都能在自己本分的工作職位上,克盡君親師的責任,那麼個人德業成就、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安定確實是可以做到的。特別是國家領導人,若能以聖賢道德爲導向,則社會和諧,天下太平必定可期。反之,如果領導的方向偏差,往往會帶給國家、社會乃至全世界帶來災難,必須非常謹慎!

  觀望今日世界,許多國家不惜耗費大量資金發展高科技大殺傷武器,或以經濟發展爲中心,卻因爲缺乏倫理道德的教化,人心貪婪,製造更多的社會問題。殊不知,軍事、政治、經濟乃至科技,都沒有辦法爲世界帶來和諧安定。唯有教育,聖賢道德倫理真誠愛心的教育,才是和諧安定的根本之道。「建國君民,教學爲先」。國家政策,應以仁愛和平教育爲主導,教化人民「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成功的領導者,即是中國所謂的「和事佬」,能化解所有不同派系、族群、宗教的紛爭對立、矛盾沖突,使文化多元發展而求同存異,共存共榮;再以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爲經貿科技發展的基礎,如此國家富庶繁榮必將隨之而來。「君親師」叁項使命才是圓滿成就!偏重發展經濟貿易,雖有「親」而無教化,中國古人所謂「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爲司徒,教以人倫。國君立教教民,由是興焉。」「師」的責任大矣哉!這是四千多年前的記載。以戰爭複仇解決問題,即是領導人民走向永無止息的恐懼之中,「君親師」的使命徹底失敗。

  誠願全球各階層的領導人振奮大智、大仁、大勇,以仁慈博愛的聖賢教育,令天下人覺明宇宙人生實相,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則今日盛會將爲新世紀人類導向永恒的幸福和平安樂!

  展讀中國曆史,十八世紀清朝盛世,世界各地許多國家派遣使節到中國訪問交流。衆所周知,清朝皇帝是以少數異族在中國取得政權,但是他們的治國安邦之道,確實非常高明。帝王延請儒釋道學者大德在宮廷講學。帝王帶領大臣天天上課,自己本身也認真學習實踐,爲大衆表率。使王公大臣身心濡沐于聖學之中,則處世待人自然以智爲先導,忠孝仁義爲本,慈愛爲先,濟世利物,自行化他,不敢違背聖哲訓誨。于是能在中國這片廣大的土地開創盛世,融合五十六種不同的民族,使國富民樂,遠來近安,文治武功都有相當可觀的成績,確實不是一樁容易事!一直到末代帝王忽略讀經,廢止聖學講授,國勢也逐漸衰弱,直至滅亡。

  由此可知,徹底化解矛盾、沖突、恐怖、戰爭,唯以教學講課,啓迪人們心性本有的純淨善良、慈和仁讓的性德,最獲實益。而「君親師」叁者,也必須以聖賢教育爲導歸才是真正的圓滿!

  四種教育

  中國古代教育有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廣學多聞、成就才藝,宗教教育明達宇宙人生真相、理事因果,拓展爲叁世圓滿的教育。今年九月,我回到澳洲,與南昆士蘭大學校長和幾位教授聚會。教授們談到,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學者曾經做過一項探討,世界四大古文明,其中叁個已經消失了,爲什麼唯有中國文明屹立至今。大家做了總結,「可能是中國人特別重視家教的原因!」

  對這個結論,淨空非常贊同。中國傳統的教育特色,確實是家庭教育。從孩子呱呱墜地的一天開始,雖不會言語,但是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腦海裏留下深刻印象,對他一生産生決…

《修身爲本 教學爲先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