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为本 教学为先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2005年12月16日在吉隆坡「波达那全球和平论坛」上的谈话
前言
此次承蒙大会邀请,参加「波达那全球和平讨论会」,非常感谢!尤其马哈蒂长老德高望重,我们深深希望此次会议在长老的领导下,能为世界和平投入实际行动,获得有效成就。
过去净空曾参加过五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和平会议,受教于许多对和平工作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诚如大会邀请函所说,长久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各界在和平工作上,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不彰。主要是许多人根深蒂固的认为「战争」是获得和平的手段;但随着这类意识型态的发展,各国竞相增添军备与高科技武器销售,却使国际舞台的紧张气氛不断提升。九一一事件后,恐怖份子游击式的报复行动(另一型态的战争),更使人们生活在无止尽的恐惧中。综观今日局势,贫穷人口增加,人心空虚而充满怨恨,强大势力的好战野心,层出不穷的天灾地变……,新时代的人类,似乎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净空学习圣贤教育五十四年,教学工作四十七年,对古圣先哲所说「人性本善」、「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道理,略有体会。今日承蒙长老邀请参加此一盛会,诚愿贡献愚者一得,以为长老与诸位志士仁人参考指教。
和平与冲突的根源
前两年,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到澳洲净宗学院访问,有同学问我,「世界和平」是不是真正有可能实现?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对这位同学的提问也感到很叹息!确实,今日世界动乱纷呈,许多人对「和平」失去信心。净空在五十四年学习、实践圣贤教诲的体验中,深深相信,宇宙本来是和谐的,地球上一切生物本来也是和谐的。人心本来是纯净纯善的,所有不善的思想行为,都是后天习性染污所致。善人是教出来的,恶人也是教出来的;圣贤佛菩萨还是教出来的。静思今日世界动乱,确实是由于忽略圣贤仁慈博爱教育,不信因果,不信先知,不信前定,任意造作恶业所致;使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与冲突。
我们每天翻开报纸杂志,看看新闻报导,不难发现今日全球,国与国之间、种族之间、宗教之间充满了冲突竞争。而实际上,动乱、冲突、矛盾的发生,就是来自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一个家庭夫妇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走入社会,就无法与大众和睦相处,破坏整个大环境的和谐。再深究一层,我们发现冲突真正的根源是在自己的内心,在我们内心有本性和习性的冲突。本性,就是中国儒家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是纯净纯善的,习性是后天所染上的各种知见。再说得通俗一些,譬如内心的利他与自利之冲突。因此,要化解冲突,先要化解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自己内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和占有的念头与行为;这才是化解世间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本办法。换而言之,和谐社会,必须从我自身做起,从我家庭做起;绝对不能要求别人。
「化解冲突、恢复和平」唯有仁慈博爱的教育
七十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到底有什么可贵之处呢?孔孟之道、大乘佛法的精髓,都在于肯定人性本善,以仁慈博爱化导一切众生、化恶为善、化敌为友、化冤为亲、化迷为悟、化凡为圣。事实上,我们翻开世间所有神圣的典籍,宗旨目标都是相同的。伊斯兰的圣训,教我们要「接济与我断交的人」、「照顾与我绝情的人」、「原谅对我行不义的人」,天主教教人要爱我们的敌人,佛经上说,「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由是而知,「化解冲突,恢复和平」唯有以圣贤伦理道德、仁慈博爱的教育化导一切众生才能真正实现。
中国五千年前,圣贤教人,不外五事:一、父子有亲,二、君臣有义,三、夫妇有别,四、兄弟有序,五、朋友有信。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是「道」,是人道,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自然形成的关系,不是哪个人发明制定的。中国人常说「道德」,「道」是大自然的法则;能遵循自然法则而不违背就是「德」。中国圣人所提出的「八德」有两种说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者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两种说法合并起来可以归纳为:「孝悌忠信仁爱对待,礼义廉耻和平共处」,这是古圣先王伦理道德教化一切众生的宗旨。圣王不但以此为立身处世的准则;同时也将之作为和睦家庭族群、安定社会国家、教化一切人民的基础。
中国商朝时代的汤王是圣人,他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人有罪,罪在我一个人。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是国王,人民犯罪,是国王没有将教育办好。反观我们的家庭,家庭中有一个人不好,是我作家长的过失,是自己没有树立良好榜样,没有把家人教好,不可以怪兄弟姐妹。我们要是觉悟了,就会了解家庭不和,社会动乱,都是我自己没有做好,不能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所以,一切过失皆愿自己承当。这是圣凡不同之处。一般人的心态是「有罪过的是你们,好处都是我的」,这是大错,没有比这个错更严重的了。所以释迦、孔孟与古今中外所有的圣人,都是教我们要「反求诸己」,所有问题发生,必定是检讨自己,绝对不责怪他人。汤王说,任何一个团体不好,是领导人的过失,因为领导人没有做好。领导人的责任是「君、亲、师」,这三个字做好,就是圆满功德,无一不好。
领导人的三大重任:君、亲、师
「君、亲、师」是孔孟学说中,非常重要的理念。这三个使命,犹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君」是领导的意思。任何一个阶层、团体的领导人,都有责任领导、策划,带领人民、员工,走向伦理道德、包容、尊重、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安定和平的和谐社会。
「亲」,任何一个领导人,都有责任像父母一样的照顾下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家家和乐。
「师」是教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肯定人性本善,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成德、化民,此是一第桩大事。身为领导人,具有「师」之使命,必须教导人民做人处世的道理,五伦十义,不能违背自然法则。使人心有所归向,不至茫然失措。
细心思考,世间每个人都有「君、亲、师」这三种使命,如果人人都能在自己本分的工作职位上,克尽君亲师的责任,那么个人德业成就、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安定确实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若能以圣贤道德为导向,则社会和谐,天下太平必定可期。反之,如果领导的方向偏差,往往会带给国家、社会乃至全世界带来灾难,必须非常谨慎!
观望今日世界,许多国家不惜耗费大量资金发展高科技大杀伤武器,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却因为缺乏伦理道德的教化,人心贪婪,制造更多的社会问题。殊不知,军事、政治、经济乃至科技,都没有办法为世界带来和谐安定。唯有教育,圣贤道德伦理真诚爱心的教育,才是和谐安定的根本之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国家政策,应以仁爱和平教育为主导,教化人民「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成功的领导者,即是中国所谓的「和事佬」,能化解所有不同派系、族群、宗教的纷争对立、矛盾冲突,使文化多元发展而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再以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贸科技发展的基础,如此国家富庶繁荣必将随之而来。「君亲师」三项使命才是圆满成就!偏重发展经济贸易,虽有「亲」而无教化,中国古人所谓「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国君立教教民,由是兴焉。」「师」的责任大矣哉!这是四千多年前的记载。以战争复仇解决问题,即是领导人民走向永无止息的恐惧之中,「君亲师」的使命彻底失败。
诚愿全球各阶层的领导人振奋大智、大仁、大勇,以仁慈博爱的圣贤教育,令天下人觉明宇宙人生实相,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则今日盛会将为新世纪人类导向永恒的幸福和平安乐!
展读中国历史,十八世纪清朝盛世,世界各地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到中国访问交流。众所周知,清朝皇帝是以少数异族在中国取得政权,但是他们的治国安邦之道,确实非常高明。帝王延请儒释道学者大德在宫廷讲学。帝王带领大臣天天上课,自己本身也认真学习实践,为大众表率。使王公大臣身心濡沐于圣学之中,则处世待人自然以智为先导,忠孝仁义为本,慈爱为先,济世利物,自行化他,不敢违背圣哲训诲。于是能在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开创盛世,融合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使国富民乐,远来近安,文治武功都有相当可观的成绩,确实不是一桩容易事!一直到末代帝王忽略读经,废止圣学讲授,国势也逐渐衰弱,直至灭亡。
由此可知,彻底化解矛盾、冲突、恐怖、战争,唯以教学讲课,启迪人们心性本有的纯净善良、慈和仁让的性德,最获实益。而「君亲师」三者,也必须以圣贤教育为导归才是真正的圆满!
四种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有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广学多闻、成就才艺,宗教教育明达宇宙人生真相、理事因果,拓展为三世圆满的教育。今年九月,我回到澳洲,与南昆士兰大学校长和几位教授聚会。教授们谈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学者曾经做过一项探讨,世界四大古文明,其中三个已经消失了,为什么唯有中国文明屹立至今。大家做了总结,「可能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的原因!」
对这个结论,净空非常赞同。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确实是家庭教育。从孩子呱呱坠地的一天开始,虽不会言语,但是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对他一生产生决…
《修身为本 教学为先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