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常多。因爲佛陀在這裏成道,所以又加了菩提兩個字,菩提也叫布達雅——覺悟地。一是印度教的聖地,又是佛教的聖地,兩個聖地連起來,就叫菩提迦耶。那個火車站就叫菩提迦耶站。
導遊帶著我們直奔那個正覺大塔,海濤法師他們已經在那裏了,他們從佛出生地藍比尼出來,直接開車去了佛的涅槃地,比我們多去了一處,所以第一次朝聖,我涅槃地錯過了沒去。我們幾天後趕到佛陀成道地,有法師跟我開玩笑說:“傳喜法師,幸虧您沒去第二站哦。”我說:“爲什麼?”他說:“我們第二站是佛陀涅槃地,你在佛陀出生地就哭成那樣,那在佛陀涅槃地你不得哭死啊?”我想倒也是的。所以五次印度朝聖,涅槃地只去過四次,第一次沒去,第一次如果去了,真會受不了。
不生不滅
那第二次去了爲什麼沒哭死呢?因爲第二次去的時候,我師父剛剛圓寂,師父圓寂之後,我反而體驗到了一種不可言說的融合。比如說師父在的時候,我要出國了就去跟師父告假:“師父,我要出國了。”回來之後我要跟師父去消假:“師父,我回來了。”師父在的時候,還覺得有來去的距離。師父圓寂之後,反而沒有那個距離感了,覺得師父就像空氣一樣,在心裏,在頭頂,無處不在。不是覺得:哦,師父離我而去了,沒有這個感覺,反而覺得跟師父非常非常近了,沒辦法來比喻那種感覺,說在心裏,心和心是相應的;說在頭頂,時時刻刻生命頂戴的,就那種感覺。
所以通過師父的圓寂,我也感受到了佛陀的涅槃是不生不滅,所以這時候來到佛陀的涅槃地,我內心是充實和安詳的,我覺得佛陀沒有離開,所以我很安詳、很甯靜,內外籠罩在佛光之中。海濤法師開示特意提醒:“你們不要到了佛陀涅槃像面前哭啊,要哭應該爲自己哭,釋迦涅槃像不是代表佛陀就死了。”
拘屍那羅
第二次我們飛機是直接飛德裏的,到了印度這邊的迦毗羅衛國,第二次朝聖的重點就是拘屍那羅,我們下了飛機就直接去拘屍那羅。如果我們從印度進到尼泊爾,離開藍毗尼園再回印度又要簽證一次,所以只一次簽證,我們就不去藍毗尼了。這個好像很巧,第二次我是帶著我們當家果義法師一起去的,他朝過一次聖,但沒去過藍毗尼。
海濤法師帶隊他們去了藍毗尼,我們四個人到了拘屍那羅,第二天一早,太陽還沒升起我們就去朝聖了。印度的日出和日落是一樣的,日出的時候紅彤彤的一個太陽,涼涼的感覺;日落的時候也是紅彤彤的一個太陽,兩個太陽是一樣的,不同的一個是晨霧,一個是晚霧,這是印度很特別的一個景觀。
我們很早到了佛陀涅槃堂,先是繞佛,然後就坐在涅槃堂裏靜靜地感受。那間房間還沒有這法堂大,佛陀的像占掉整個空間的一半,我們說丈六金身,差不多就是那樣子,像真身一樣。那尊佛陀涅槃像,誕生于一千五百多年前,那尊佛像的加持力是非常非常大的。這尊佛像很大,你從腳這邊往頭方向看,佛陀的眼睛帶著淡淡的憂傷;從頭往腳方向看,佛的眼睛非常慈祥,像在微笑,那尊佛像非常具有加持力。
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一批又一批地進來,跪在那裏念經。各個國家不同民族,念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音調,都證明佛陀還在人間,正在如是救度各種各樣的人,我當時這種感受特別深刻。小乘佛國的法師帶著居士們進來,女的披著白色的袈裟,也有一些人會落淚,但是不多。他們念著自己民族的語言,朗朗地誦經聲回響在涅槃堂裏。各個國家的法師們帶著信徒去朝聖,念念拜拜,繞叁匝就走了。
我跟果義法師坐在一個角落裏,從早上一直坐到中午。我就發現:佛陀哪有涅槃?佛陀千手千眼、萬手萬眼,如空氣般無形無聲教化救度多少衆生啊,那麼多人來看佛陀,不就證明佛陀的生命還在世間嗎?所以我心裏很甯靜,感受著佛陀強大的氣息、強大的力量的存在。
我們語言不是很通,涅槃堂邊上有一個白色的塔,供著佛陀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尊佛像,我以爲那就是紀念佛陀涅槃的塔呢。塔已成廢墟了,不是很高,我有一張照片就是在那裏拍的。下午我們到佛陀火化的地方,那裏有一個很大的塔,周圍還有很多古老的佛像。涅槃地也有各個國家的寺院。第二次在涅槃地也是蠻過瘾的,靜靜地坐在那裏整個半天。
緬懷佛恩
我們還去了鹿野苑,佛陀初轉*輪的地方,那裏有第一次度五比丘的寺院,佛陀講無我的時候,弟子們就證得了阿羅漢。《佛陀本生傳》裏面多次提到鹿野苑,佛陀往劫很多世都在那裏修行過,鹿王的故事也發生在那裏。
第叁次在菩提迦耶也住了半個月,每一次朝聖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也有不同的感受。雖然看見的都是廢墟,但作爲一個佛弟子,如果你熟讀經書,對佛法曆史比較了解的話,你每到一個聖地,都會沈浸在裏面流連忘返的。
尼連禅河
今天十二月初八——佛陀成道日,我這樣子慢慢地講,娓娓道來,我們大家就多感受一點佛陀的氣息。
佛陀,當時是悉達多太子,他是自己落發出家的,他斬斷煩惱絲的時候,把頭發抛向空中,帝釋天接住就供養在天上。然後太子也叫菩薩,先參學,後苦行,地點主要就在尼連禅河兩側,一個是正覺山,一個是苦行林。
正覺山上有一個洞,佛陀曾經在裏面打坐過,非常有加持,我去過兩次。那個地方雖然離菩提迦耶不算遠,開車大概也就兩個小時,但因爲山下的村莊很貧窮,有遊客去的話他們會搶東西,沒有安全感,所以一般人都不去。
再一個就是苦行林,苦行林在尼連禅河的這邊,正覺山在尼連禅河的那邊。苦行林有個龍洞,不遠處還有一個紀念地,就是牧羊女的家。我們以爲牧羊女大概很窮,其實不是,她是當地的大富,去供的那個是她的傭人蘇迦塔。佛陀苦行六年之後,到尼連禅河沐浴,然後受乳糜供養,淌過尼連禅河。然後諸大天王在佛成道之前,供獻八吉祥。
我們拍的照片有這個鏡頭,尼連禅河冬季是幹涸的,那河很寬很寬,夏季雨水很大,冬季水很小很淺,河中就小溝一樣的。海濤法師說,這就是釋迦佛陀成道之前淌過的尼連禅河。我有一次把鞋脫了,卷起褲腳,我們也去淌一下尼連禅河,感受一下當年佛陀的氣息。
菩提樹下
在佛陀曾經停留過的地方,現在每一處都有紀念塔。佛陀過了尼連禅河走到樹下,試了很多樹坐下去都不穩,一直走到那棵菩提樹下,帝釋天化爲童子供獻吉祥草,這才坐得穩穩的。經典裏記載,佛陀降生的時候,這棵菩提樹才發芽,菩提樹長得很快,二十多年就已經長得很粗了,成道的這棵菩提樹,跟佛陀降生時的無憂樹是同時間的。
金剛寶座
佛陀坐在這棵菩提樹下非常安穩,佛坐在哪裏成道也是很有講究的,不是隨便哪裏都可以的,不是的,一般地方是承受不起的。我住在菩提迦耶時間長了,我就研究那裏的風水。正覺山在尼連禅河的對岸,高出地面像一個金字塔的形狀,佛陀苦行的那個洞還要再往裏走。那個山脈到了尼連禅河這邊就隱到地底下去了,正好就是菩提迦耶這一塊,也就是說正覺山的余脈,就在菩提迦耶這塊地的下方。因爲佛陀德重,坐在其他地方,土地都承受不起,都會振顫不穩。佛經裏講,這個地方下面有金剛座,所有佛陀到人間都是坐在這個金剛座上成道的,很神奇吧?所以佛陀坐在菩提迦耶這塊地方,大地平穩。
我到現在還在想這個問題,這個太神奇了,哪怕地球上地水火風都毀掉了,金剛座不會壞。還有中陰身,水火都能穿過,大山大海也能穿過,但是穿不過媽媽的肚子,一進去就投胎了穿不過去。中陰身也穿不過金剛座,所以這個金剛座是很神奇的。
佛教中國
過去、現在、未來的佛陀來到人世,降生的地方有不一樣,藍毗尼園有好幾尊佛降生在這裏,但以後彌勒佛來到人間,降生在一個叫僧伽施的地方,我們也去朝聖過。他們弘揚佛法的重心也有不同,但是所有佛來地球上成道,所坐的地方都在這一個地方——菩提迦耶,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的成道地,也是過去一切諸佛、未來一切諸佛的成道地,那個地方稱爲“中國”,那個國度也稱爲“中國”。
我就講呢,我們中國的名字來自于佛經,指佛陀成道的地方,它有兩層意義:一是佛法誕生的地方,按照佛經來說,佛陀在那邊八相成道。二是佛法興盛的地方,除那之外都稱爲邊地。佛法在東漢明帝時期被迎請進中國,在中國興盛了兩千多年,中國是正法住世的地方,所以中國有資格叫“中國”。現在這個時代,佛法從中國輻射向全世界,這是我們中國當今領導要看到的一個大優勢。
佛陀在菩提樹下鋪好吉祥草,坐得非常安穩舒適。所以給法師鋪座是一個很大的功德,你看經典裏記載,佛陀要講法是誰鋪座?很多時候都是皇帝呀、帝釋天王啊,用天人的寶座爲佛陀敷座的。
說到寶座,我們唱起《吉祥人生》這首歌,有沒有一種感覺,好像主人一下子換成自己了?以前都是文殊菩薩坐青骔獅,普賢菩薩坐大白象,觀音菩薩腳踩鳌魚頭,地藏菩薩坐在地聽上,對不對?《吉祥人生》這歌一唱,自己一下子變成主人翁了,唱起來會很得意,“坐上青骔獅,跨下大白象”,過瘾不過瘾?這首歌也讓你們過把瘾哦,否則老是看菩薩坐在上面,這歌用心一唱,你也坐在上面了。
這時候佛陀坐在吉祥座上,發誓:不成正覺,不起此座。佛陀這個大願可不是空願,不是無目的的願,那是體驗了修道的各種境界之後才這樣說的。這一點,我們還得往回講。
《臘八憶佛 感念佛恩——臘八蒙山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