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參禅▪P21

  ..續本文上一頁行爲什麼有時候不上路?就是因爲成天講條件,成天創造條件,等你創造好條件,什麼都涼了。所以說,不管什麼條件,我就是修行,這就完事了。我在《經行》裏講得很明白,什麼屎坑啊、大小啊、室外啊,我哪兒都講到了。說穿了就是一句話:“不管任何條件我都要去修行,上衛生間的工夫我也要修行,甚至吃飯這工夫我都可以入定。”都得這樣要求,這才行呢。

  過去大德不是說“念茲在茲”嗎?什麼叫念茲?就是這個念始終是不離開它,老在那塊兒。就像一個針似的,這地方只要有一個縫我就能鑽進去,除非你不給我縫,你給我縫我就能鑽進去,就完事了。

  我剛才不是講了,念頭它想它的,它越想我就越坐。你不坐它就不想了嗎?你不坐,想得更多。你只有坐了才發現它想,不是你坐才有想,知道不?那“想”從哪兒來?你原先腦子裏就存在這個東西,等你一坐,靜下來,就發現了它。你越靜,發現腦子想的東西越多。實際上,當你發現“想”的時候,它速度已經開始慢下來了。“哎呀,我怎麼這麼多妄想!”那個妄想的速度實際上已經開始減慢了,不減慢你是發現不了的。

  有的人認爲:“哎呀,我每天都打坐,不打坐還沒有妄想,一打坐,妄想怎麼這麼多?”實際上你還不知道,你要不打坐,那妄想比這還快呢,你根本都察覺不出來。那速度,原來一分鍾可能得一千下;你這一打坐,一分鍾可能變成了五百下,你就發現了。一看這個影子,“噢!它在亂動呢。”實際上,速度慢了你才能發現。不要怕妄想,這說明你已經發現了妄想,發現了才能消滅妄想,你發現不了妄想還不好使呢。

  有的說:我一坐禅哪,什麼境界都沒有,黢黑。你要是黢黑那還真不錯呢,快找著那個門了,你不黢黑都不好使。你以爲這(白牆)是啥?這不是黑啊?只不過你不認識,給你畫點圖畫就認爲是亮的,畫個太陽你就覺得光明了,畫個白色你就覺得亮了,都是騙你。

  (編者注:爲助理解,請參見妙祥法師講述之《二〇〇八年二月爲寶林寺尼衆開示》: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們大家現在看到太陽,現在有光明,每個人的臉都能看清楚了。你也能看清楚我,我也能看清楚你了。我們就認爲:我的眼睛是在光明之中,我能看見東西。我們認爲這是正確的。但是你不知道這就是無明。有的說:“無明它不應該有光,它有光怎麼還成無明了呢?”那我們看一看照相的底版(膠片)。它翻出的那個照片,人非常有光彩,也有光,也有山河,也有大地,翻洗得很清楚。人的相貌,喜怒哀樂全翻洗得很清楚。這些它從哪兒來的?從底版翻過來的。沒有底版,它沒有這種圖像。

  那底版是什麼顔色?就是黑的。所以說我們光看到眼前的這種色相,就認爲它是光明的,是對的。而認爲黑天就是黑天,而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認識。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影像還不如黑天,也就是說我們看到影像的時候,我們還不如底版哪。把底版去掉了,後面才是光明哪。我們所見到的一切都是在黑暗之中,也就是黑暗加黑暗的變化。)

  弟子:師父,發下菩提心,能不能進步?

  你可能沒聽我講的那個帶(指錄音)。我那裏就講了什麼叫菩提心?你記住了,不是嘴上說幾句叫菩提心,那不叫菩提心,那叫牙疼咒,啥用也不管,那只是發個願而已。真正的菩提心是在于你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禅定,在不斷地持戒的基礎上才生起的。菩提心是突然發起來的,不是嘴說出來的。菩提心一旦發起來,它不退轉,它是無相心。我們現在很多人把菩提心認爲是什麼呢?是一種發願,把願力當成菩提心。我發一個願,我起一個誓,這就是菩提心。那不是。

  所以有很多人說:“我發菩提心,去年挺好,今年就不行了。”爲什麼呢?因爲它不是菩提心。菩提心那是成佛的種子,那能退轉嗎?它是不可能退轉的事。菩提心從哪兒來?從持戒開始,從禅定開始,從爲大衆服務開始,這才行。就這麼點基因,從這麼點基因開始,不要盲目地先找個果,如果走錯路就完了。

  有人成天說發菩提心,每天發,發了一個月兩個月又沒了;然後再發,總發總沒,他就找不著原因。原因在哪兒?因爲它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個無相心,是個不分別心,是嚴持戒律的清淨心所生起來的。你這麼理解才是對的,所以不能那麼做。

  現在你看居士發“菩提心”的很多,退道的可多可多了。成天都講:“師父,我發菩提心了,我在佛前已經發完了。”我一聽這就完了,這哪兒是菩提心,這不是菩提心。沒辦法,他就認爲這個是菩提心,那就錯了。所以不能這麼認爲,這只是發了一個願而已。

  所以說,他所發出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而且沒有基礎,只不過是鹦鹉學舌。它不是從心裏發出來的,是別人告訴他,或照書本念,看別人學過來的,它怎麼能是菩提心呢?菩提心是你自己那個心所發出來的,那個是菩提心。所以說,菩提心必須在清淨心的基礎上,還得有定力,還得無相,才能發出來。

  要想清淨就得嚴持戒律。你想有定力就得不斷地努力和坐禅,減少妄想。另外呢,還有一個要無我。我們剛開始不可能達到無我,所以你必須照無我做,爲大衆服務去,不分別。這樣,慢慢就能達到無我。這些基礎都具備的時候,當因緣成熟的時候,突然一天,一下就發出來了。等發出來的時候,你這一輩子也受用不完,它不會退轉。

  我們現在所講的,就是把菩提心講成一個發願。體清老和尚說:那是牙疼咒啊,就是糊弄糊弄人而已,止止牙疼,實際上不起什麼作用。也不能說一點作用不起,但想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確實不行。所以你想要發菩提心就得往這上用功。我不是糊弄你,我要是糊弄你,也像他們那麼說,那話好說,可那是騙人。

  弟子:師父,我也聽一個人說:現在要發菩提心,先看那個論(指某一部論書)。不先學戒,要學那個論,還說可好可好了。我心裏想:那你也得先學戒呀!

  他說得也對,學論也行,學什麼都行。但是你不在戒的基礎上學,學的那東西它就沒有基礎。等你學完論以後,産生的知見就抵觸那個戒律。如果你學戒律了,對論反而能進一步深入理解,論也能助你的戒律,戒律也能助你的論。所以說,就看你怎麼用。就像那個“磨刀不誤砍柴工”一樣。他光想去砍柴,拿著鈍刀去砍,“噼哩啪啦”砍了大半天,沒砍幾個枝,刀也壞了,就算拉倒了。怨誰啊?他怨刀。刀是好刀,關鍵是你沒磨,你要磨了,它就不是這樣了。先磨刀,先找出基礎的東西,走哪步都有它的步驟,必須從基礎開始。

  我體會最深的就是畫畫。原先我畫畫隨便就畫,先畫了圓圈(指畫臉的輪廓)再畫眼睛。人家畫畫的不是,先畫眼睛後畫臉。我就不行,所以我這一輩子也成不了畫家。你自己想象的東西它不好使,你違犯規律就不好使。必須得先幹嗎呢?先從基礎開始。

  說這點的意思就是,大家坐禅的時候還得努力,別懈怠。別以爲:哎呀,這遭罪啊,痛苦啊,吃飯吃不下去了,什麼大便幹燥了……這點事都跟牙疼似的,沒有啥意思,都不算事兒。

  親藏可能現在才知道我那時候上廁所便血。那時將近叁年,兩年多吧,不到叁年的時間,沒讓他看過我在廁所便血。幾乎是上趟廁所便一次血,幾乎是這樣。都不讓他看,拿一些灰,撒上就完了。他要是看見就給弄藥了,就用藥了,是不是?用藥當然是好了,但是你那個心就不老實了。另外,那也容易嚇著他,心也不老實,他就得找居士要藥去了,是不是?又攀緣了。甯願流點血,那算個啥事?所以啥事也沒有。

  有時候流點血還好呢,對身體好。就像你牙疼,省得火在裏頭憋著,都出來了更好。有時候火出來不是壞事,你不經過這個考驗都不好使。你看那個鳥剛關進籠子,使勁撞籠子,毛都撞壞了。最後老實了,就不撞了,它的毛也沒事。所以人也是這樣,必須把他關得老老實實,就是一句話:你把身體捆得越死,你那個心才能活起來。“人心死,道心生”。就這麼回事。

  另外,這個唱贊也挺重要,因爲啥呢?咱們一年到頭就兩次法會,對居士多少也得有個交待,不是咱們愛好這個,咱用咱們認真學“贊子”的這個心去布施。到那天,居士上咱們這來拜忏也好,參加法會也好,咱用咱這個清淨心,把它布施出去,讓他們得福,也就是咱們報答人家恩情。咱吃的用的不都是居士供養的?一年就兩次,咱也不搞多,這就完事了。

  現在佛教中有些事情還處于不是完全正規的狀態下,有些事還得做,你不能不做。像超拔、吉祥,這個事本來就用不著搞的。修行就是修行,搞這個幹嗎?但是現在外面搞超拔、吉祥全要錢,老百姓對佛教就産生怨言了,認爲佛教沒有希望了,所以咱們搞這個就是要糾正這個風氣。等因緣一旦成熟了,馬上一刀就斷了,什麼也不搞,是吧?

  你看現在放生的就少了,這幾天沒有了吧?我告訴王居士:“你要放生,你們居士自己念念就行了,不用上這來放。”他來這兒放生有時耽誤時間,有些動物就死了。他那天放生後說:“這魚啊,有不少死了。”我挺惱火。他說:“怎麼辦哪?”我正好就借坡下驢,說:“你們念吧!”他好一頓的忏悔,說:“師父,不行,還得你們念。”我說:“不行。那魚的命重要,你不能讓它總死在這裏。居士念一樣,有個別的咱們再念一念就完事了。”這樣慢慢的,一點點理順過來就好了。居士也明白這個道理了,咱們也就逐漸地往正規走了。

  ·根據錄音整理·

  “溯源”編輯小組

  無所求即爲禅

  ——修禅定必須得靠我們自身的努力,自心作佛。

  ◎妙祥法師 講述

  時間: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初二

  地點:遼甯省海城大悲寺沙彌禅堂

  聽衆:大悲寺內諸沙彌

  今天談談怎樣來坐禅。實際上坐禅哪,說它複雜也複雜,說它簡單也非常簡單。當我們用嘴,用語言去描述的時候,它會變得很複雜,産生了各種的方法。大…

《參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