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〇〇六年爲發心居士開示系列之四

  二〇〇六年爲發心居士開示系列之四

  ◎妙祥法師 講述

  時間: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晚

  地點:遼甯省海城大悲寺念佛堂

  聽衆:道場內男居士約叁十多人

  ●以戒辨別法與非法

  ●“疾病”爲良藥

  ●預知時至

  ●少欲知足

  ●怎樣發心

  

  ●以戒辨別法與非法

  ——嚴持戒律,正確理解佛法,才能遠離天魔外道。

  下一個問題:恭請師父慈悲開示:如何于現在、未來,不失發出離心、菩提心,不墮外道天魔?

  怎樣發出離心和菩提心?真正的出離心就是菩提心,只有菩提心發出來,才會是真正的出離心。他講現在和未來,現在和未來是一個時間的概念。爲什麼有現在、有未來?就是我們念念中有了生死,有了分別。有了分別就有了現在,也就存在了未來。如果我們不分別,就沒有現在和未來。如果我們有了出離心,這個現在和未來就要滅掉。

  這個出離心不是說我要出家,這就叫出離心。出離心是清淨心,有了這種清淨心以後,他必然不會貪戀世間的五欲之樂。不貪戀世間五欲之樂,他只有出家去修行,我們稱這種心叫出離心。有了這種長遠的出離心,就沒有現在和未來的分別,他就生起了慈和悲,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了這種慈悲心,我們就稱爲菩提心。

  雖然我們在修行中不斷地努力,但努力之中還有很多的岔路。在修行中還有一個最不容易辨別的岔路,就是外道和天魔。因爲外道有多種,其中有一種很近似佛法,很相似。現在很多的外道也都打著佛法的旗號,說自己是佛法、是佛,而實際上不是佛法。這種外道很具有欺騙性,所以我們應該特別加小心。

  比如現在的氣功就是一個,很多的氣功也打著佛的旗號,用佛的名字,但走的路都不是佛法,不是在修心、修無我。還有*輪功,這都是屬于外道。還有一些人雖然信佛,同時又供狐蟒蛇仙等等,他們以爲這樣才正確。那面又想成佛,這面又找出很多的護法來護家。實際上他不了解佛法,對佛沒有信心。這屬于外道之類,更何況天魔?因爲我們修行中有了一定的功德,功德越多,天魔的層次越高,隨之就來考驗。我們追求了一種精神的快樂,雖然離開了低級的世俗快樂,但是一種比世俗的快樂好一些的欲望,我們有時候看不清,就會墮落天魔道裏。這幾個都應該是很重要的,如何避免?也就是我們在修這個出離心的時候一定要嚴持戒律。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才能避免墮落外道和天魔。這才能保證我們修行,才能保證我們正確地理解佛法。好,這個問題回答完了。

  ●“疾病”爲良藥

  身體、病痛、業力都是虛幻的,應用清淨心對治。

  下一個問題:弟子請問師父,弟子在修行中往往業力現前,應該如何忏悔?如何正確對待身體和病魔?是不是自己做的錯事太多了?應該怎樣才能使業障消除?該如何對待心念、悟性?

  因爲我們過去多生多劫造了很多的業,必然在今生中要不斷地表現出來。所以我們應該對過去所造的業有忏悔之心。忏悔之心就是反複地檢查自己的毛病和習氣,不再走這條路,也就是說忏以前,悔以後。我跟大家講過,應該寫忏悔日記,寫上忏悔才會深入。

  如何正確對待病魔?我們知道,身體實際上就是一塊頑肉,由于我們的神識參入以後,就有了知覺。這種知覺都是我們業力的顯現。比如說病魔,有了病,這就是我們業力的一種顯現。實際上和你身體有沒有關系呢?本來是沒有關系,身體這個頑肉也是一種果報,而且我們這種病也是一種果報。病這種果報和身體這種果報都是虛幻的,都不真實,只是業力的一種表現,但業力也是虛幻的。這些並不是我們的主體,我們應該知道主體,就是那個清淨心。清淨心有了,我們就會正確地對待身體和病魔的問題。我們應該順著這個清淨心的方向去努力,去認識問題。應該知道病魔是幻境,這樣你就不會被它所轉,痛苦就會減低,甚至沒有痛苦。

  比如說我們牙疼,采取了各種辦法它也不好。如果我們能夠一心,也是虔誠地、不打妄想地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不用稱念多,就一句兩句,可能這個病魔就沒了。你想一想,一句兩句就起到這麼大的作用。我們知道,我們平時牙疼的時候沒法抵抗,只能是采取吃藥紮針來調治。甚至有的還得需要鑽孔,把牙根的神經清除,這才能斷這個疼痛。但是由于我們能夠真誠地、不打妄想地去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兩句,這個病苦就沒有了,消失了。你想一想,這個病是不是一種虛幻?病是虛幻,那這個身體是不是虛幻?爲什麼我們身體難受的時候很痛苦,我們有病的時候也很痛苦?就是我們在打妄想,心裏不清淨的原因,也就是說定力不足。一個人心清淨了,也就是說定力足了,病苦馬上就會減輕,它隨心轉。

  所以我們對待身體和病魔應該正確地認識,而且多忏悔,能夠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個業障會逐漸地消失。更何況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無常,充滿了病苦,生老病死每天都在圍著我們轉,所以我們要對身體有個正確的認識:你愛惜它,將來也要扔掉;你不愛惜它,將來也要扔掉。我們只能是利用身體修道,這樣才正確。如果執著這個身體,那就沒完沒了了。你爲它服務有可能就離開了道業,被它所轉。如果你爲了道業去努力,反而身體見好。

  比如說一個人不怕死,很鎮靜,有時候從空中掉下來,如果沒有什麼妄想,會很安全地落地。有的人就摔一個跟頭,但是由于妄想紛飛,甚至骨頭折了,受了重傷。什麼原因?並不是高和低的原因,是根據我們的妄想大小來決定,也就是根據我們的業障來決定。大家應該細細地體會,仔細地觀察,不要執著這個身體。當然了,我們還是凡夫,有時候有病了可以吃點藥調治一下。吃藥和吃藥的心念不同,有的是依靠了藥,對藥物産生了絕對的相信。我們修道人應該知道,用藥物只是暫時地打個妄想而已。因爲自己的定力不足,打個妄想,適當地調解一下。所以說吃藥的同時又應該把藥放下,這才是兩不失。如果認爲藥能解決我們的病苦,就會被藥所轉,我們離開了道業就不合適了。這個問題應該這麼看。

  “該如何對待心念、悟性?”這個心哪,什麼是心?從世間法來講,我們起心動念都叫心,心由念組成。由念生出的心,就是凡夫的心,無一切念,那就是真心。什麼叫悟性?有迷才有悟,沒有迷它就沒有悟,都是相對來說的。那麼我們悟什麼?誰能回答這個問題?說。

  一居士:悟無我。

  誰還說?你說。

  一居士:悟心。

  悟心。還有誰說?你說。

  一居士:怎麼斷滅這個妄想?

  還誰能說?你說。

  一居士:悟萬法皆空。

  還有誰能說?

  一居士:自心。

  自心。你說。

  一居士:本來面目。

  啊,本來面目。

  大家都在教理上去說。對不對?對,但都在教理上。什麼叫教理?別人講給你的東西,你又拿來講給我聽,這就是教理。我讓你講自己的體會。我們現在都有共同的一個毛病,都是把別人的東西再拿回來重複,這就是我們的知見。什麼叫悟呢?沒有迷就是悟。悟什麼呢?本無所得,那叫悟。如果有所得,有所悟,那還沒有真正地悟。好,這個問題就答到這。

  ●預知時至

  不管是念佛也好,參禅也好,只要心裏清淨都可以達到預知時至。

  下一個問題:如何修行才能保證今生預知時至,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何修行才能保證預知時至,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求不算低,啊,不算低。怎樣來保證?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念這個保證。我們在過完齋回向的時候,就念:“提木叉保解脫船。”“提木叉”就是戒律的意思,保證你解脫。天天念,但是天天沒往上合計,都是念給別人聽的,不是念給自己,所以說幹念也不明白,還要問。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嚴持戒律就保證解脫。我們在戒律的基礎上,能夠去念佛也好,坐禅也好,只要心裏清淨,就會得到預知時至。預知時至,這個不管是念佛也好,參禅也好,只要心裏清淨,都可以達到。

  過去有一個能運師父,他在往生的前一天,就告訴他女兒,就是出家前的那個女兒護持他,還有他出家前的老伴也過來護持他。他就告訴女兒:“我明天中午走,你別告訴你母親,她一哭啊,我就走不了了。”他女兒過去信天主教,她不信佛,現在稍微轉過來了,但是她還不完全相信,認爲她父親又開始說大話,哪有這事,走的時候還自己說了算?說你母親到時候哭就走不了了,還告訴中午走。反正也沒有外人,他就那麼說,她就那麼聽。

  到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這老和尚盤腿就走了。她一看真走了,這才相信,她父親講得是對的。原先她根本就不聽她父親的,你看,她父親信佛,她信天主,她能聽她父親的嗎?她不信。後來能運師父的法體停了叁天以後,渾身還是熱的。後來這個楞嚴寺的老和尚去看了以後,都非常稱贊。原先我在他那的時候,他也跟我講過,說他修到暖相這塊了。我也沒往心裏去,也不懂什麼暖相,光知道這是修行的一個位次。一共四個,暖相是其中一個,沒想到還真就走了。

  老和尚在修行中還是比較持戒的。爲什麼這麼說?有一回我去的時候,他那屋裏挂了個小黑板,寫著“屍羅不清淨”。什麼意思呢?就是戒律不清淨。自己在忏悔,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看。這七十多歲的人,還在忏悔戒律不清淨的事情。

  由戒生定,就會預知時至。至于“上品往生”,據說能夠上品往生的都是出家人,所以說你只能出家,好好做個出家人,嚴持戒律。因爲戒律,品位才不斷地升高,上品上生。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地學習,嚴持戒律;特別是對法的理解,應該准確無誤,不能想象爲是;要反聞,不向外追求,必然能夠往生。好,這個問題答到這裏。

  ●少欲知足

  ——行頭陀不光是能夠令佛教興盛,更主要的是衆生有所依靠。

  下一個問題:恭請師…

《二〇〇六年爲發心居士開示系列之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