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真淨土真——二〇〇五年夏安居佛七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要服侍,要問候。但有時候我們做得還不夠,誰有病了,就像默默無聞的,看也像沒看見,聽也像沒聽見,也不去問候,這樣的話對我們修行都有障礙。因爲我們是佛子,不是俗人了,應該有我們的這種慈悲,互相幫助的這種心。

  這是一個。另外呢,上面這個閱覽室由大戒師來坐,發個蒲團,兩班輪流坐,念一個小時,坐一個小時。通過坐,來達到我們進一步的靜。念佛念得正好,回來一靜坐,這是非常殊勝的。你看平時坐,恐怕坐不下去,要是念十分鍾、二十分鍾佛,回來擱那兒一坐,很快就入靜。

  所以我們應該把打坐抓好,不是說回來打坐,幹脆我就睡覺吧,先休息。雖然它含有一定休息的這種成分在內,但是不能順著這個思路走,應該堅持打坐,借此磨練我們的心。也同時鍛煉我們的身體,更能夠適應一切情況,這樣的話我們的修行才能往前走呢。如果回來往那一靠,幹脆就是睡,這樣的話就把這七天浪費了。你這七天都能浪費,那別的時間恐怕都得浪費。所以以後你過關就很難了。

  我們不是打完這個念佛七,以後就沒有別的七了,還有很多的七。這個七不努力,下個七就沒法努力了。將來大家還要打楞嚴七,你說叫你站那兒,你平時一困了就想找個地方先睡一覺,那就壞了,那個七你怎麼打?

  另外有一句話,“心地不真,其果纡曲。”(編者注:《楞嚴經》卷六: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你老這樣的話,就會造成一種心地不真。我們知道,成佛也全靠我們的真心,至于我們能力大小,有一定限製,但是我們的心地必須要真實。

  過去我打楞嚴七的時候就是這樣,念經、發願也好,念咒也好,只要有一口氣我就念。其中一個七,打到最後的時候,二十二天下來,眼看就到期了,就差幾分鍾這個七就滿了。最後念得,站在牆邊上,這麼一出溜就坐地下去了,氣好像沒有了,腿也站不住了,整個人就像要死掉似的。

  雖然是一個人,但是這心必須真實,你必須付出你全部的努力,這才行。我尋思完了,這下可能死了,死了就死了吧,那也沒辦法。如果我緩口氣,也完全可以,還差個幾分鍾就到點了,那完全可以緩口氣。或是差半個小時,我先停一停,因爲馬上到點了,我等一等也可以,是吧?但是你等這一下,心地就不真了,整個的努力就要付于流水。所以說我們的心一直要真,要真到底,要盡心盡力,這個也很重要。

  有時候爲什麼我們不能盡心盡力?就是我們對自己、對佛法的信心不足。如果你有信心,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另外我們也深知因果的厲害,一念因,將來就是不可思議的果實,所以說我們不要求別的,就要求心地真。不管是念佛也好、打坐也好,要心地真,這樣的話我們才與道相應。再說人活著,不管是對自己、對別人都要心地真,對別人心地真,那我們自己對自己,對佛,更應該心地真。

  念佛是給誰念?無非是給你自己念,來成就你自己,是不是?同時也是報佛恩。怎樣報佛恩?就是拿出我們的真心來。那麼我們真心從哪兒拿?我們又是個凡夫,又不能放光動地,有時候做不到怎麼辦?我們就用最虔誠、最笨的一個方法,就是付出我們一切心、一切的努力,來報答佛恩,逐漸地與佛相應。

  有時候我們也不要多想,大家都拿出誠心誠意去修行,沒有不成就的。最起碼的,雖然我現在沒有達到一定的叁昧等等功夫、境界,但是我心裏敢于無愧于心,無愧!而且我真心努力了,這也是很難得的事情。最起碼沒有痛苦,這個痛苦減少了。

  做人也得真心,平時我們想做人,很難拿出真心來,處處盡是這邊口說一套,心裏想一套。就算有時候你自己不去想,它的種子識自然就往裏分別,往裏想。你剛想說一句正經話,馬上裏邊就起一種邪念出來,等等的事情,老是這樣,所以說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們通過念佛,把我們心變真。

  真實對我們來講是永遠奉行的,一定要真,所以說咱們修行要求真,不光是我們能夠依教奉行,就是小孩兒騙你,你也能依教奉行。就明知他是騙子,但是他給你講的時候,你也得全心全意地相信他,你這叫修行。不是說他一騙我——啊,我知道他又在騙我了!完了,你這心就不真了。還沒等怎麼的呢,所謂你把人給看破了,實際上,你是被他所轉了,被境所轉。

  所以說,我們沒有什麼看破之說,因爲看破,那是世間法叫看破了。世間法說這人騙我,那人不騙我,那都是世間法。我們修行佛法,就是一個真心。所有的人都是前生父母,未來諸佛,對哪個人我都是真心,哪個人我都相信。他就把我騙了、把我殺了,我也相信,你有這個心才能成佛。說這人是不是太傻了?這人怎麼愚癡到這種程度呢?這個不叫愚癡,這叫大智大慧。這個也很重要。有時候人不肯吃這個虧,這不合適。

  爲什麼說處處是法?如果你能達到相信一切,最後不光所有的人、所有的衆生給你講法,就木頭、石頭它也會起舞,也會給你講法的。只要你心地真,它就會;你心地要不真,誰也不會給你講法的,講法也不會講真法。所以說我們老去計較個人得失、利益,老在這上下功夫,老起分別心,你就不得法。

  過去那祖師大德呀,你看雖然能統領萬物,但那人都很傻的,你要一騙他,他馬上就信你的,他並不考慮那些。比如說,有的跟人去要什麼東西,跟他一要,他馬上就給你,不會猶豫的。別人就說:“你看你給他幹嗎呀?他有那麼多,你還給他,他又來騙你了!”在這祖師大德來講——他沒有騙我,他是來成就我。他還感謝人家,還願意讓人騙。

  我們也是這樣,實際上誰也不能騙我們,那個騙是我們業力所顯現,就是我們不斷騙別人,別人才騙我們,今生有了機會,我們應該把這個虛妄的心去掉。所以大家在念佛之中要互相幫助,都要依教奉行,不管誰說我們都樂意接受,這就非常好。這是難行能行,同樣來成就我們的道業。這是講這麼一個問題,大家應該注意。

  打戒七時,互相分工,有一定距離,都是自己在自己的位置上。這個佛七大家在一起念,前後聲調都要聽,聲音一致,不管誰在前面領著行進,念的聲音調如果不太對,大家不要笑話,不要起煩惱,“你看你念這個聲音咋這樣的呢?”這就不對了。爲什麼說不對呢?因爲他那個動靜就是你的動靜,你自己不知道就是了。你認爲那是別人的動靜,實際上你不知道,他發出的那個聲音就是你那個聲音。我們心地不平,而且我們的業力就是這麼顯現的,所以說心外無物。有時候你再起煩惱,那等于自己用刀來砍你自己的肉,所以這就不合適。

  你看自己念得不好,有時候他能原諒,別人念不好他就不能原諒。你這種想法,和佛法就不相應了。佛在《金剛經》裏講: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相、無壽者相。告訴得很清楚。你老是說別人念得不好,別人說得不對,或別人說得對,這種心都不應該有,對和錯都不應該有。所以說,我們應該克服這個。另外,要互相理解,把這個念佛七打得更圓滿。

  另外,再強調一點,就是不要說話,在念佛這段挺精進,但念完佛回去了就趕緊開始唠嗑:這個事怎麼怎麼的……就開始唠上了。再寫個偈子,又寫體會,那不行。念佛的時候你別散亂,過去的事情先別講。七天的工夫,我要進行七天的努力,因爲有很多的習性要在這裏克服,平時有時候很難克服——沒人念佛,也沒有大家集體這個形式,所以你自己克服有一定困難。現在有了條件,有了助行,那你幹嗎不借助大家的力量把自已的習性改變一下,是吧?

  另外一說話,容易心散亂,不光你心散亂,同時也影響了跟你說話的對方,或是別人看見、聽見,都會影響。還有鬼神呢,它們也可能都跟我們來一起念佛,一看你這種心,看這種行爲,人家也是不理解。以後等到有了因緣,人家也不護持你,就是因爲你造成了一次說話的因,必然有一次果報在那擱著呢。這個不是客氣,我跟你說,唠閑嗑,你覺著是小事,那玩意就像水似的,“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墮無間。”那是一點不客氣,水一點點滴答,最後攢成一個大的時候,那就完了。有一念散亂心,就是一個漏。

  什麼叫漏?就是我們修行,修了十天半個月的,或修了一百天,眼看攢滿了一定的功德和定力,突然地一下子來個漏洞——欲漏,完了,白修了,一下又跑了。什麼原因?你說哪來這種欲望心?實際上就是我們平時這種散亂心所化成的。你所有的散亂心都會化成欲漏的,所以有時候你要不修啊,感覺不出來,你這一修,一有壓力全露餡了,它就找你這個漏洞。

  所以你就得特別小心,一點不要有這個漏洞。所以等漏洞出現的時候,哎呀,後悔啊,這是怎麼回事?捶胸、跺腳,你說何必當初呢,是不是?當初你少說那一句話,少做那件事情不就完了嗎?說閑話,你不認真護口業,造不點的小因,就會造成將來大的後果,這是很劃不來的。這個互相唠嗑要避免,不要說閑話,回去靜靜坐著。閑話少說,多念佛,多打坐,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另外,大家在打七期間,有身體不好的可以跟我講。什麼事情都要告假。如果需要看病跟親昌師講,這才行。必須得和領班告假,如果你不告假,雖然本身有病,確實應該休息,但你要是以爲可以擅自休息,首先你這裏也有過失,就是不尊重常住。雖然不點小事,但有時候你懶得去做,實際上有時候真障道,損失就在這兒損失,你說多不合適。本來告假就是說一句話的事,說句話證明他有尊重心,同時告假的時候也消你的業力。這個尊重心,你尊重常住,將來常住就會幫助你。說我不用常住幫助。不是你用不用,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你不用將來就有果報。如果你真正地尊重常住,常住就會用更大的力量來幫助你成就。另外這個尊重心,我們隨時隨地都應該有,從尊重常住開始,來尊重每個人,尊重一切衆生,這才行。所以說我們這個問題也很重要。

  講了這麼幾個問題呀,是…

《心真淨土真——二〇〇五年夏安居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