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除我執——二〇〇六年夏安居佛七開示

  念佛除我執

  ——二〇〇六年夏安居佛七開示

  ◎妙祥法師講述

  ◎起七開示

  時間:二〇〇六年七月初四

  地點:遼甯海城大悲寺藏經樓

  聽衆:全體僧衆

  今年的結夏安居即將要結束,對我們來說有固定的課程,打了兩個戒七,同時還要打念佛七,作它的結束。爲什麼要打念佛七?這就是戒七和念佛七的重要性。通過戒七不斷地提高我們僧人的素質,在結夏安居即將結束的時候再打念佛七,就是讓我們念念都要正,念念不斷,念念清淨。所以打念佛七,來作爲我們結夏安居永遠地延續。並不是說結夏安居完了就可以放逸了,而是永遠要按照這個模式走下去。要念念都在道上,因此打念佛七。

  通過念佛,可以把我們的身心進一步地調整。特別是我們要求五宗平等弘揚,不管是念佛、修禅,學戒也好,都是一樣,都是法法平等。念佛有它特殊的、殊勝的地方,有它的普遍意義,對我們來講都有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這幾年的念佛,比較來說特別好,大家沒有分別心,而且心情又非常愉快。這就是我們的心得到了平衡,也是清淨的一種表現。今年的念佛七更有特殊的意義,因爲外面的事情比較多。雖然多,但都是逐漸地在變好,越來越殊勝,又趕上我們有建築任務,僧團呈現的是一種興旺的現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打念佛七,就更有它的殊勝意義了。

  特別是這些護持的居士,還有等等的人吧,他們的盼望,對我們的希望,也就是說我們擔負著很重的任務,要好好修行,把戒律弘揚開,樹起一個很好的、也是應該做的僧人的形象。不能隨波逐流,因爲隨波逐流只有墮落。佛法修行就是這麼兩點:一個是修,一個就是不修,不存在中間的問題。要想得到了義和中道義,就是修,勇猛地修,才會得到中道義和了義。我們想得到我們修行的目標,只有精進。

  通過念佛七,大家的體會比較深,還有以往這些老比丘、老沙彌都知道,過去打七是很殊勝的。晝夜不休息,接著修,這種連續性,實際上就和念佛七非常相應。通過這樣的努力,才能斷除我們的習性和毛病,沒有這種努力是斷除不掉的。有的人可能認爲用不著這麼急,慢慢修。話是分兩頭說,一個是心要平,但修還要急,還要努力。努力不是急,是努力,因爲勇猛是智慧。有的人說不要急,這個“不要急”可能有懈怠的這種成分存在,那就不是智慧,是一種愚蠢的想法,是被自己的六根所轉。

  我們應該努力去修,但不是沖動,不能沖動。一定要踏踏實實,像念佛一樣,念一句是一句,不能嘴念心不相應,這不合適。特別在念佛的時候,有的就是應付差事,出工不出力,這不好,念佛就應該真真實實的。這個真實,過去有很多大德,也對我們有所開示,要觀佛的好相等等。實際上這些辦法都是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做得踏實、真實。要有這個真實心,念句佛號就像和佛在一起的這種感覺。這樣的話我們的念頭就能夠攝住,而且也能深入。

  念佛千萬要記住一句話:一定要念一句是一句。因爲你有了一種放逸的想法:我就隨便念吧,至于念哪兒我不管了,完成任務就完事了。它必落因果裏,等因果成熟的時候,也就是說我們想要成道的時候,因果成熟它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它也會說:你等一等吧,隨便糊弄糊弄就行了,也不必真實給你。什麼得道啊,開悟啊,這些現象就會隨著因果而消失。

  所以說我們在因地上一定要真實,至于我們是克期取證也好,還是達到叁昧也好,還是達到什麼也好,先不管,我們在念佛之中就是要真實。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像入我們的心田一樣,我們和阿彌陀佛是一體的,整個世界和我們都是一體的,完全在融化之中,要有這種心。但是不允許你這麼去觀想,你要老這麼觀想,就會打妄想,不斷地生妄想。但是要沒有這種懇切的心,也不能深入,所以提前講,就是要讓我們把這種心生起來,有一個懇懇切切的心。也就是說,娑婆世界不可久留,因爲它的生滅很快,我們念佛,就爲了了脫生死能有所把握。

  更主要的,我們念佛不爲了自己。不爲自己,爲了誰?就是爲了所有的衆生,讓他們都離苦得樂。因爲念佛就是離苦得樂,極樂世界嘛,就是讓大家都離苦得樂。爲衆生而念,不爲自己所念,這樣就進入了菩薩的心腸,我們的修行就更加進一步。我們想成就的,不是成就“我”如何,如果成就我如何,就不可能成就。因爲“我”的成就,那就是墮落,就是衆生。我們說成就,就是成就無我,念佛的目的也就是無我。只有無我才是真實。

  這個無我不能回避,有的人怕這個“我”失去了而回避,說我得有“我”,不管吃飯也好、睡覺也好、走道也好,或是挨批評也好,都得有我,因爲有我,他覺著就踏實了,我還存在。實際上你被騙了,只有無我才能永恒地存在。這個無我不是斷滅,只有無我才是真實的,和斷滅是兩個概念,說無我爲斷滅是一種不正確的觀點。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修無我,只有無我,你才能放開嗓子去念佛,才能踏踏實實去念佛。只有無我,你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因爲困裏邊是有“我”,嗓子疼是有“我”,疲勞了是有“我”,只要有我,就會造成了種種的困難,只有無我,才會得到我們應該得到的清淨和自在。

  所以說修行、念佛的目的,就是找到無我,去掉我執。我是虛妄的,只要找到無我了,那個“我”也就去掉了。所以說念佛很殊勝,就是在念念裏要把我忘掉,不要有我。用“阿彌陀佛”聖號,來放掉這個“我”字。所以說我們懇切一分,這個無我就真實一分;我們努力一分,這個無我就會在成就中進步一分。所以說,我們要用無我的心來念佛,來克服所有的困難,這就是我們這次打七所要求的。

  一切都是按照無我去要求,比如說你走錯道了,念佛起來晚了,或者有人打你香板的時候,或說你的時候,如果你生氣了,那就是有我。有了想法,那就是“我”。所以說,你應該在這下功夫,如果打你、罵你、說你,你都能不生氣,那就是無我。而且生起愉快心,那就是無我的態度。

  等到什麼時候我們修到心裏充滿了喜悅,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過去世做忍辱仙人,當被歌利王割解身體的時候,他是愉快的,並不是痛苦的。沒有任何的嗔恨心,也沒有任何痛苦心,而充滿了愉快,這種愉快就是清淨。所以說有了這種真正的清淨,釋迦牟尼佛就發願了,說我要成佛,首先要度的就是歌利王。

  這種願不是人爲地發,是一種從清淨中流出來的願。所以說,釋迦牟尼佛這五百大願都是從清淨中流出來的,不是人爲地創作出來的,是自然流出來的。所以說我們也要這麼做,只要去掉我執,而且在事相上不起分別心,生起歡喜心,這就是開始無我了。什麼時候我們的心中充滿了這種心,就對了。

  正像弘一大師講的,叫“悲欣交集”,“悲欣交集”指的就是這種心境,就是無我的心。不是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好、一會兒又悲,不是這個,“悲欣交集”,融化在一起就是慈悲,生起一種慈悲心,那就是無我的心。

  就像我剛才講了,佛法不是斷滅,所以我們從這兒可以體會到這次打七的重要性。要把自己所有的毛病克服掉,要體會無我,而且也能把我們以前的毛病克服掉。通過我們念佛也能得到忏悔,而且進一步認識到無我。所以說無我,我們就會達到極樂,只有無我才能進入極樂。

  如果打你幾個香板子,你就生氣了,那就是有我,那你怎麼能去極樂呀,是不?批評你就覺得痛苦了,那你怎麼能無我,怎麼去極樂?所以說我們想進極樂,首先就要把“我”忘掉,徹底地忘掉,永遠地忘掉,不要保留。有的人說保留一會兒挺好,還可以品品味兒。實際上那就是你的“我”這個習性在作怪。一點都不要保留,應該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把“我”裁截,不斷地割掉,割掉四肢。

  什麼叫四肢?那就是我執啊,就是有我。有我就有了我執,所以說釋迦牟尼佛不斷地去掉我執,去掉“我”字,甚至胳膊腿都不要了,來去掉我執。甚至以身飼虎,來去掉我執和法執。我們也應該這麼做,只有這麼做,我們才會得到真理。真理都是用命換出來的,用舍我換出來的,只有舍掉這個“我”的命,才能換來我們法身慧命。

  所以說這個舍“我”的功夫要不斷地做,這個打七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通過這一段的努力,結夏安居,大家整體來講都很不錯,都很安靜。但是我們的習性毛病還是有的,應該進一步努力,把它清除。

  大家回去念一個小時佛,打坐一個小時,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亂走動、亂說話。爲什麼這樣?不僅是念佛的時候無我,而平時更應該無我,要把這功夫用到每個事相中去,應該注意這個。當身體不好的時候要跟僧值說,也不要忍著,要跟僧值說,采取相應的辦法把這七打好。也可以跟我講,有的人身體不太好……不具體說了,大家還在進行努力。在有什麼困難的時候,比如有的嗓子疼,有的腿疼等等,可以跟我講,咱們適當采取一點藥物治療。

  另外,把這個分組念一下,分成兩組,下去以後就開始念佛,有幾個人准備止語,這很好。有的不止語,就是說咱們有個要求:盡量不要說話。另外,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與道場修行戒律不相符的話不說,對別人評論的話不說。

  原先一打七,湊到一起了,心裏就有了千言萬語要講,平時還不見得能說,因爲平時還有別的事,一做事這語言就轉移了,變成另外一種妄想。這回沒有其他事情了,就想唠唠嗑,把心裏的話——這是胸悶了,想說出來。實際上你不知道,胸悶正是你應該修行的地方,更應該少說、不說。

  過齋還是照常,基本上就是這樣吧。過齋有的得多吃一點,不能少吃,少吃沒勁,那哪兒行啊?還沒到那個程度。糧食是省了,但你身體不行也不行啊。大家吃得慢一點,有時候上點火——念佛有時候嗓子疼了,上點火了,這都很正常,我們修行就是這…

《念佛除我執——二〇〇六年夏安居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