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二〇一二年佛七開示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二〇一二年佛七開示

  ◎妙祥法師講述

  ◎起七開示

  時間: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七

  地點:遼甯省海城大悲寺法堂

  聽衆:全體僧衆

  今天開始打念佛七,念佛七在我們這兒不算生疏,每年都要打,但是今年要比往年好,好在哪兒?就是說大家都喜歡打念佛七。過去不一樣,過去有排斥現象,有一部分喜歡念佛,有一部分不喜歡念佛。現在呢,普遍都喜歡念佛。

  這就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的心走向——對佛法能夠看成一體,沒有把它分開。換句話說,五宗平等地弘揚,在我們心裏已經有了一定深度的認識。所以認識了以後,在我們心裏沒有排斥現象,這在正知正見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這一步不容易,因爲我們所謂的“正知正見”,往往很多的人學佛,都是用佛法來攻擊另外一個佛法,實際上哪個法也沒得到,還造下了口業。我們能夠對——不管是禅哪、淨啊,也就是五宗,能夠有一個平等地認識。什麼叫平等?就是正確地認識,沒有分別地認識。就像光和光互相照映,它本來就沒有障礙,我們硬是人爲地、用世間法給它描述出障礙,既不是佛法,同時也把我們引向了一種邪見的道路上去。所以我們現在能夠不管禅、淨、密、律、教,都能夠心平地、完全地接受,甚至歡喜地接受,這就說明我們的正見已經開始有所進步。這都是平時大家的努力,還有頭陀行、乞食所帶來的正知正見,和我們的戒律有直接的關系。

  比如說日中一食、不摸金錢、早上兩點起床……這都有直接的關系。這些所有的修行,最後都是去掉我們所有的知見和不正確的知見,而生出來正知正見。所以我們對這個念佛法門的歡喜,就是我們正見的一部分。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也令人非常歡喜。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通過一年的努力,不斷地幹活、不斷地努力,更加認識到佛法修行的重要,也就是修行是可貴的。如果你放棄了,這個機會就沒了,所以說只要有修行的條件,我們都歡喜踴躍地參加、認真去做。這就是我們有了緊迫感,對佛法的重視性已經提高了。這是一個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通過努力,對念佛法門有所認識,它在末法時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法門,對我們修行確實能起到不可思議的作用。它對我們修行是必不可少的。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佛法裏有動靜二相。動靜二相怎麼解釋?雖然它是相,但因我們平時所産生的動靜二相都是世俗的,所以必須得克服。用什麼來克服?用佛法把動靜二相逐漸地轉化到無相裏去。那得有個過程,這過程得靠什麼來轉化?得靠我們法門,也就是五宗——禅、淨、密、律、教。特別是比較突出的:一個禅、一個念佛法門。禅呢,偏于靜,它靜能去掉我們心中很多的動相,使我們的動相歸于平靜,使動相裏的灰塵能夠通過靜來清除,走向更深的修行之中去。所以說它非常殊勝,是我們修行的一個根本。

  但是我們在靜中坐的時候,久了它也會産生生理上的動相,有時候靜都克服不了。比如說我們的妄想和欲望心,怎麼來處理?有時候越坐呀,這個欲望心火越大,反而控製不了。如果我們去念佛,通過念佛這個“動相”,我們生理上所産生的這個沖動和它的灰塵,很容易就去掉了。

  所以末法時期念佛是一個很好的法門,確實是有道理的。所以我們今天通過念佛,來去掉我們所産生的一些動相的灰塵,讓動相的灰塵由大轉小,由小轉了,歸于平靜,歸于無相。所以說這個念佛對我們來講,實際上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往往我們不了解。光說動靜二相,但是怎麼去掉——特別是心裏的東西,我們通過靜來把它去掉,好去;我們靜坐時産生的動相,它不好去,特別是生理所産生的。(編者注:指人靜坐久了,由于還沒有徹底的降伏妄念,心裏躁動,會有一種沖動,所以禅堂需要跑香等調解,這裏說的不斷走動念佛也是這個意思。當然,定力大者可以始終靜坐不動。)

  我們雖然每天一頓飯,生理上産生的動相很少,但終歸還是有,還有我們多年的習氣。所以念佛法門在這裏就起到了不可思議的作用,使我們這些妄想能歸于平靜,由動歸靜。所以說念佛法門看著是動,實際上是歸靜。通過念佛既能克服生理的毛病,同時也能解決心裏的矛盾,所以有的說是橫超叁界,那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只不過是我們沒有那麼深的了解,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我們這樣有點偏,打念佛七正是在糾正這個問題。也就是我們的一個需要,不光是正知正見的需要,也是我們修行中的一種需要,是必不可少的需要。

  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這種需要,所以大家就踴躍地、歡喜地來參加念佛這個修行。只不過是少了一點,將來條件各方面都具足了,我們會大量地開展這個修行方式,多打念佛七。

  這個念佛七對我們心的修行,能起到不可思議的作用,所以它和禅沒有啥區別,都是必須要做的,偏哪個都不合適,必須雙方都要進行。這樣的話,我們兩條腿走路,說什麼“帶角虎”,這有可能;說是橫超叁界,這也有可能。只要用得恰當,都是無價之寶,我們不在這裏産生邪知邪見。所以說能正確地用這些好的法門,這些祖師和佛菩薩留下的好的修行方式,我們能夠正確地運用,恰當、不産生執著,就會把我們的修行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這都是非常理想的事情。

  所以說今天打念佛七並不奇怪,是我們修行的需要,也是我們僧團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僧團莊嚴的需要。爲什麼是莊嚴的需要?我們過年還建設呢,建設哪有時間去念佛?所以趁著冬天趕緊念,念好了我們心裏清淨了,再加上這個建設、我們的努力,這樣的話,我們的身心更加平穩。雖然建築,沒有辦法,我們也得搞,但是不能把修行扔下。所以冬天要抓緊修行,這都是應該做的事情。

  所以說我們念佛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動一靜。動的時候我們走著念,念完了以後在那兒打坐——一動一靜。這個對“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更有體會,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我們靜了以後産生的體會用到走裏,走裏産生的體會更用于坐,所以它互相地相輔相成,使我們對“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會産生新的體會。這樣的話,會産生互補的作用、互爲指導的作用、互相扶持的作用,就不可思議了。所以說我們念一個小時,坐一個小時,這個非常好。

  大家念呢,估計問題不大,一打坐就睡覺了,這個不好,大家要克服。因爲打坐不是休息,是來體會動、靜——念佛的動,用靜來指導它的動;再由這個動所産生的體會,來指導靜,這非常殊勝。所以今天講這個問題,念佛很殊勝、很好、很應該,不是勉強要做,而是必須做,以後還會擴大的。這對我們的修行是很重要的一關,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做好,這是一個。

  所以大部分都參加了,還有一部分身體不好,要處理別的事情。我現在就把名單念一下,分成兩組。

  打七一定不要回寮房,不要回寮房躺著,有歲數大的,身體不好的,有病一定要跟親昌師告假。告假以後通過批准,這樣的話,我們心裏也安。另外呢,你休息心裏也坦然,有的確實是身體不好。

  總的來講,就這些問題,今天六點開始,我們就正常地起七。咱先打一個七,以後會根據因緣,能打我們還盡量打。特別是這個集體的修行,它的殊勝是不可思議的。它有什麼呢?有強迫性。說我們自己在那兒念佛吧,或兩叁個人念佛,它沒有強迫性,念一念,累了、困了,這心裏就散亂了。大家在一起念佛,它的強迫性特別強,就是說你想不做也不好意思,還必須做。因爲我們有一個散亂的心和懶惰的一種習性,通過大家共同去念佛,我們這種散亂和懶惰的意識就被克服掉了,被控製掉了,所以非常好,這是一個集體念佛的好處。

  再一個就是相扶。我們一個人念佛,想爬到一定高度很難,因爲心裏有很多妄想你攻不破,嘴上念著,心裏妄想還打著。但是集體念佛就不一樣了,集體念佛雖然我們心裏有妄想,但是很快被大家這種修行産生的定力就給克服掉了。所以它能扶著我們走,就像我們走道有拐棍,我們自己走就是瘸子,大家一起念呢,就等于這條腿好了,給你扶起來了,扶著你走,甚至推著你走,所以說集體念佛是非常殊勝的。

  不要看,大家有的念得高低不平,有的念得老跑調。那都是小事,你成佛是大事,是不是?你克服這一項,你心裏多坦然?你將來也會上一步。爲什麼有的念得不好?甚至影響了我們這個修行,這就是我們平時心裏有這種業障所産生的。如果我們在修行中去忍耐、克服,歡喜地接受,將來這種相就會不生,我們的修行就會闖關。特別是一個小時念佛,一個小時打坐。在靜坐的時候,我們很多人的各種毛病就都出來了,比如說鼻涕、眼淚,甚至是排下氣,什麼都出來了。確實那環境不算清淨,但是那是無價之寶,是克服我相最好的時候。

  如果你對這些現象不産生反感,就等于成就你的法身。什麼是你的法身?每個衆生、每個環境,不是那個好的是你的法身,不光是好,就包括我們厭煩的都是你的法身。所以說你成就法身在哪兒?不就是克服這些相來成就法身嗎?成天吵吵“我要法身、我要法身”,然後一看見法身,一腳給踢開了,“這什麼東西亂七八糟的,這太讓人忍受不了了”,然後還滿哪兒找法身。

  就像世間講的,你這是“提著腦袋找腦袋”。像《楞嚴經》講的演若達多,頂著腦袋到處喊“還我頭來、還我頭來”。我們現在的人就是這樣,雖然出家了,修行了,但還是提著腦袋到處喊“還我頭來、還我頭來”。最後有善知識告訴他:“那頭不就在你手裏提著嗎?就在那塊兒放著呢嗎?”知道了,哦,原來是這麼回事。他聽明白了就回來了,聽不明白,還得滿哪兒找。我們也是這樣,環境、條件那都是我們法身的一部分,你看它越厭煩的時候…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二〇一二年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