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二〇一二年佛七开示
◎妙祥法师讲述
◎起七开示
时间: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七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法堂
听众:全体僧众
今天开始打念佛七,念佛七在我们这儿不算生疏,每年都要打,但是今年要比往年好,好在哪儿?就是说大家都喜欢打念佛七。过去不一样,过去有排斥现象,有一部分喜欢念佛,有一部分不喜欢念佛。现在呢,普遍都喜欢念佛。
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心走向——对佛法能够看成一体,没有把它分开。换句话说,五宗平等地弘扬,在我们心里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所以认识了以后,在我们心里没有排斥现象,这在正知正见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一步不容易,因为我们所谓的“正知正见”,往往很多的人学佛,都是用佛法来攻击另外一个佛法,实际上哪个法也没得到,还造下了口业。我们能够对——不管是禅哪、净啊,也就是五宗,能够有一个平等地认识。什么叫平等?就是正确地认识,没有分别地认识。就像光和光互相照映,它本来就没有障碍,我们硬是人为地、用世间法给它描述出障碍,既不是佛法,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一种邪见的道路上去。所以我们现在能够不管禅、净、密、律、教,都能够心平地、完全地接受,甚至欢喜地接受,这就说明我们的正见已经开始有所进步。这都是平时大家的努力,还有头陀行、乞食所带来的正知正见,和我们的戒律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说日中一食、不摸金钱、早上两点起床……这都有直接的关系。这些所有的修行,最后都是去掉我们所有的知见和不正确的知见,而生出来正知正见。所以我们对这个念佛法门的欢喜,就是我们正见的一部分。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也令人非常欢喜。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通过一年的努力,不断地干活、不断地努力,更加认识到佛法修行的重要,也就是修行是可贵的。如果你放弃了,这个机会就没了,所以说只要有修行的条件,我们都欢喜踊跃地参加、认真去做。这就是我们有了紧迫感,对佛法的重视性已经提高了。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通过努力,对念佛法门有所认识,它在末法时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法门,对我们修行确实能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它对我们修行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法里有动静二相。动静二相怎么解释?虽然它是相,但因我们平时所产生的动静二相都是世俗的,所以必须得克服。用什么来克服?用佛法把动静二相逐渐地转化到无相里去。那得有个过程,这过程得靠什么来转化?得靠我们法门,也就是五宗——禅、净、密、律、教。特别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禅、一个念佛法门。禅呢,偏于静,它静能去掉我们心中很多的动相,使我们的动相归于平静,使动相里的灰尘能够通过静来清除,走向更深的修行之中去。所以说它非常殊胜,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根本。
但是我们在静中坐的时候,久了它也会产生生理上的动相,有时候静都克服不了。比如说我们的妄想和欲望心,怎么来处理?有时候越坐呀,这个欲望心火越大,反而控制不了。如果我们去念佛,通过念佛这个“动相”,我们生理上所产生的这个冲动和它的灰尘,很容易就去掉了。
所以末法时期念佛是一个很好的法门,确实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今天通过念佛,来去掉我们所产生的一些动相的灰尘,让动相的灰尘由大转小,由小转了,归于平静,归于无相。所以说这个念佛对我们来讲,实际上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往往我们不了解。光说动静二相,但是怎么去掉——特别是心里的东西,我们通过静来把它去掉,好去;我们静坐时产生的动相,它不好去,特别是生理所产生的。(编者注:指人静坐久了,由于还没有彻底的降伏妄念,心里躁动,会有一种冲动,所以禅堂需要跑香等调解,这里说的不断走动念佛也是这个意思。当然,定力大者可以始终静坐不动。)
我们虽然每天一顿饭,生理上产生的动相很少,但终归还是有,还有我们多年的习气。所以念佛法门在这里就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使我们这些妄想能归于平静,由动归静。所以说念佛法门看着是动,实际上是归静。通过念佛既能克服生理的毛病,同时也能解决心里的矛盾,所以有的说是横超三界,那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是我们没有那么深的了解,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我们这样有点偏,打念佛七正是在纠正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一个需要,不光是正知正见的需要,也是我们修行中的一种需要,是必不可少的需要。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需要,所以大家就踊跃地、欢喜地来参加念佛这个修行。只不过是少了一点,将来条件各方面都具足了,我们会大量地开展这个修行方式,多打念佛七。
这个念佛七对我们心的修行,能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所以它和禅没有啥区别,都是必须要做的,偏哪个都不合适,必须双方都要进行。这样的话,我们两条腿走路,说什么“带角虎”,这有可能;说是横超三界,这也有可能。只要用得恰当,都是无价之宝,我们不在这里产生邪知邪见。所以说能正确地用这些好的法门,这些祖师和佛菩萨留下的好的修行方式,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恰当、不产生执着,就会把我们的修行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都是非常理想的事情。
所以说今天打念佛七并不奇怪,是我们修行的需要,也是我们僧团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僧团庄严的需要。为什么是庄严的需要?我们过年还建设呢,建设哪有时间去念佛?所以趁着冬天赶紧念,念好了我们心里清净了,再加上这个建设、我们的努力,这样的话,我们的身心更加平稳。虽然建筑,没有办法,我们也得搞,但是不能把修行扔下。所以冬天要抓紧修行,这都是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念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动一静。动的时候我们走着念,念完了以后在那儿打坐——一动一静。这个对“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更有体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静了以后产生的体会用到走里,走里产生的体会更用于坐,所以它互相地相辅相成,使我们对“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会产生新的体会。这样的话,会产生互补的作用、互为指导的作用、互相扶持的作用,就不可思议了。所以说我们念一个小时,坐一个小时,这个非常好。
大家念呢,估计问题不大,一打坐就睡觉了,这个不好,大家要克服。因为打坐不是休息,是来体会动、静——念佛的动,用静来指导它的动;再由这个动所产生的体会,来指导静,这非常殊胜。所以今天讲这个问题,念佛很殊胜、很好、很应该,不是勉强要做,而是必须做,以后还会扩大的。这对我们的修行是很重要的一关,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是一个。
所以大部分都参加了,还有一部分身体不好,要处理别的事情。我现在就把名单念一下,分成两组。
打七一定不要回寮房,不要回寮房躺着,有岁数大的,身体不好的,有病一定要跟亲昌师告假。告假以后通过批准,这样的话,我们心里也安。另外呢,你休息心里也坦然,有的确实是身体不好。
总的来讲,就这些问题,今天六点开始,我们就正常地起七。咱先打一个七,以后会根据因缘,能打我们还尽量打。特别是这个集体的修行,它的殊胜是不可思议的。它有什么呢?有强迫性。说我们自己在那儿念佛吧,或两三个人念佛,它没有强迫性,念一念,累了、困了,这心里就散乱了。大家在一起念佛,它的强迫性特别强,就是说你想不做也不好意思,还必须做。因为我们有一个散乱的心和懒惰的一种习性,通过大家共同去念佛,我们这种散乱和懒惰的意识就被克服掉了,被控制掉了,所以非常好,这是一个集体念佛的好处。
再一个就是相扶。我们一个人念佛,想爬到一定高度很难,因为心里有很多妄想你攻不破,嘴上念着,心里妄想还打着。但是集体念佛就不一样了,集体念佛虽然我们心里有妄想,但是很快被大家这种修行产生的定力就给克服掉了。所以它能扶着我们走,就像我们走道有拐棍,我们自己走就是瘸子,大家一起念呢,就等于这条腿好了,给你扶起来了,扶着你走,甚至推着你走,所以说集体念佛是非常殊胜的。
不要看,大家有的念得高低不平,有的念得老跑调。那都是小事,你成佛是大事,是不是?你克服这一项,你心里多坦然?你将来也会上一步。为什么有的念得不好?甚至影响了我们这个修行,这就是我们平时心里有这种业障所产生的。如果我们在修行中去忍耐、克服,欢喜地接受,将来这种相就会不生,我们的修行就会闯关。特别是一个小时念佛,一个小时打坐。在静坐的时候,我们很多人的各种毛病就都出来了,比如说鼻涕、眼泪,甚至是排下气,什么都出来了。确实那环境不算清净,但是那是无价之宝,是克服我相最好的时候。
如果你对这些现象不产生反感,就等于成就你的法身。什么是你的法身?每个众生、每个环境,不是那个好的是你的法身,不光是好,就包括我们厌烦的都是你的法身。所以说你成就法身在哪儿?不就是克服这些相来成就法身吗?成天吵吵“我要法身、我要法身”,然后一看见法身,一脚给踢开了,“这什么东西乱七八糟的,这太让人忍受不了了”,然后还满哪儿找法身。
就像世间讲的,你这是“提着脑袋找脑袋”。像《楞严经》讲的演若达多,顶着脑袋到处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我们现在的人就是这样,虽然出家了,修行了,但还是提着脑袋到处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最后有善知识告诉他:“那头不就在你手里提着吗?就在那块儿放着呢吗?”知道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他听明白了就回来了,听不明白,还得满哪儿找。我们也是这样,环境、条件那都是我们法身的一部分,你看它越厌烦的时候…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二〇一二年佛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