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乘差別略義 密乘差別▪P3

  ..續本文上一頁以叁不動樞要略事收束,不以爲道,任持勝義脈風,不假起作功用爲道,故能澄化爲光明身,而不觀待消除謬失及障礙等諸共道法。以諸障礙即謬即苦,彼以謬亂脈風爲道,方乘隙起,以將謬境爲道故。此法以無謬勝義爲道故無滯礙也。此法與六加行等(時輪乘法)不同,以有“風淨”“智淨”之異,故有“珠光”“炬光”之殊勝故。六加行等以迷境不淨智用之光爲道,故不得解脫,此法以淨境光明真實之光爲道,故得解脫也。

  ◇◇ 不共差別——徹卻及妥噶

  上爲自性大圓滿光明金剛藏乘勝于一切顯密下乘之理。然此乘法又分二部,一爲“徹卻”,一爲“妥噶”。徹卻藏文爲Khreg-Chod,還原梵文當爲Prarudhacheda,有“斷流”意,近人取意譯爲“立斷”,亦佳。妥噶藏文爲Thod-rgal,還原梵文爲Vyutkrantaka,古譯“奮迅”,近人取意譯爲“頓超”,亦甚善巧。“徹卻”之法,若于自相續中生起無倒本淨“立斷”密意,則可即身化爲微量而成佛也。微量者,梵文阿菟,乃七極微所合成,但爲天眼輪王眼及最後有菩薩所見,乃色界色法之最微者。

  至妥噶法門尤爲殊勝,以有澄化質礙身爲光明身之方便也。其勝于“徹卻”者,略有七事:

  初,境界光明之殊勝:“徹卻”于外迷境土石山岩等不能澄淨而以爲境,故須觀待幻化空性等印持意度,依止心識聚法,不能速疾解脫。妥噶法中以五光界智之相爲境,尚無迷相之名,不需意度印持,而心法眼識等自然滅淨,故生死輪回自然超絕,即生化爲光明,有此殊勝,如《應成續》雲:“此法示本境,生死緣不轉,澄澈而朗照,于境識相分,自體直解脫。”蓋修“徹卻”者唯得化爲微量,不容化爲光明,若不化爲光明,則不能成金剛之身,暫時幻身不能取證究竟之地。又若不得光明之身則不能證大遷轉身,亦不能成無央利他事業。以有化爲微量及光明之別,故有大遷轉身成與不成,及天眼神通變化等力用大小之別也。

  第二,修持遠離實修之殊勝:內證智體(明體)本即光明,然“徹卻”證會爲定,故不能見本光,妥噶則以調正身要于內認取法性本體光明,爾時有法自相光明外顯,即爲實修,故是殊勝,如《自現續》雲:“此本相智王,普具無分別。”

  第叁,本相現見之殊勝:此內證智(明體智)于徹卻法中遮隱無睹故決不可見,妥噶法中則智境開辟法性日顯,故《應成續》雲:“法性現前照,意度執見泯。”

  第四,身要脈之殊勝:徹卻法中仍依粗分脈風,于妥噶法中則能認取光明淨脈,以真炬光爲道,故前續雲:“複次脈幻輪,自性五光智,泡晶眼所見。”

  第五,能照根門之殊勝:徹卻法中于不淨六根門心法中求其澄淨,妥噶法中清淨光明根門以智光鼓蕩起現四矩光相,故更殊勝,如前續雲:“根門出生法,能轉風所激,四炬起四業。”

  第六,能見根之殊勝:依徹卻法無所可見,內證智中清淨之根求其清淨,妥噶法中以外內智澄澈之根真實受用法界正智無有合離之相,有此殊勝,如《應成續》雲:“清淨法界炬,明點身迷相,自性及體性,無二無合離。”

  第七,證受增長之殊勝:依徹卻法外境內心迷相仍顯,再以無取舍印持之,故不能速得解脫,妥噶法中,觸會要時外內迷相及執迷者刹那自澄雖不斷舍,當處即淨,故不觀待印持,智增長相如白分月(上弦月)輾轉增長,殆四境界達分齊時速得解脫,如前續雲:“境相非迷亂,因緣自性淨,實非實本淨,五根境離染,大種粗分淨,淨智現增相,窮盡法性境。”

  此等差別若钿分者無量無邊,茲唯舉要而述。總之,能真證見內證智境而有所見,故迷亂境刹那盡滅,余由意度而稽留者,皆以迷相爲道而求不迷之果,故此特勝,諸慧眼人所當了知也。此法有如是樞要,故爲一切法門之頂,而名阿底瑜伽之無上部也。

  上文爲依甯瑪派大德大界無央大師所著《悉檀多寶俱舍論》及噶登派(黃教)大德土觀呼圖克圖所著《舊派史論·新舊諸乘差別》各段譯纂而成,文勢發端轉折處,更依漢土舊義略事發揮以便讀者。藏密舊派判教分乘之義略備于此,舊派之殊勝亦可少見端倪,欲求詳悉者,當更尋繹廣論也。

  ————————————————

  ①即雙身。

  ②此不盡然,觀越量宮亦爲內。

  ③生起、圓滿、大圓滿叁次第,唯配舊派叁瑜伽。新派之格魯派即不建立大圓滿,僅有二次第。

  ④菩提心即如來藏,即一切有情心中本具“淨性”。他空派執此爲實體,甯瑪派則僅視之爲心識境界,以月輪爲喻,即光明境界喻。說一切有情之“淨性”如月十六分之一,即謂其清淨境界微,而無明境界巨而已。是故不應執爲實體。

  ⑤即本初佛。通常指普賢王如來。

  ⑥二取即能取所取。視“叁世實有”故不能離二取,僅能求住于二取清淨。視佛爲主,自身如仆,即能取所取清淨。

  ⑦佛與衆生無二。不了此義,乃求行佛之所行。

  ⑧即龍青巴尊者。

  ————————————————

  編按:郭元興,一九二○年生于江蘇睢甯縣。精通梵文、藏文及英文。四十年代任貴州、柳州駐華美軍英文譯員及甘肅天水騎兵學校英文編譯兼代理編譯科長。五十年代,在上海從事佛學研究,曾翻譯《大圓滿隆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實相藏論釋》等藏文典籍。並被聘爲《覺有情》雜志特約編輯,參加《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寫工作。八十年代,在北京中國佛學院任教,受聘爲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及《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佛學分支學科副主編。一九八九年六月叁十日于北京逝世,一生勤儉樸素,平易近人;治學嚴謹,教學認真。撰著甚多,主要有《佛教與長壽》、《大圓滿》、《人間佛教與平常心是道》、《高僧法顯行迹雜考》等。

  

  

《九乘差別略義 密乘差別》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