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持。
五現證①爲:【腳注:參《密續部總建立廣釋》,談錫永譯,收《佛家經論導讀叢書》第二輯,一九九六年香港密乘版。】
(一)蓮座及日月輪,此乃宮殿及佛刹土之種子或因緣。
(二)佛語之字母(包括元音與輔音),此乃吉祥教法之種子。
(叁)佛意之手印(如金剛、寶等標幟),此乃佛于無量世內吉祥示現之種子。
(四)佛身壇城(如毗盧遮那佛之*輪),此乃吉祥眷屬與上師之種子。
(五)根本智慧尊,此乃本尊身與根本智慧吉祥本性之種子。
四印②爲:【腳注:同上】
(一)大印,即身相。
(二)法印,即語之表義。
(叁)叁昧耶印,即意之表義。
(四)業印,如放光照射以圓滿一切所作之事業。
行——
行者偶爾亦作清淨之行,但其日常戒律實較事、行二部爲寬,且此部更強調內瑜伽之修持。
果——
行者由證悟中積集資糧,至其究竟,則五蘊、五識及五毒皆被淨化,而于叁世內證得五種姓(五佛部),亦即五佛智體性之佛果。
外密與內密判別
以下爲龍青巴尊者與密彭尊者見地之撮要,據《宗輪藏》及《如意藏宗輪要義》——
就見地(根)而言,外密對二谛仍有區別。大部份外密行者,先觀一切顯現(世俗谛)爲本尊,于結束之際,當行者將本尊身相消融時,行者始觀勝義谛,亦即離一切名言概念及戲論。
內密行者,則觀二谛相融及雙運。內密之見地(根)乃以無分別智領悟一切清淨無染,了知一切法之顯現爲叁壇城,即無始時以來佛之身、語、意叁壇城。外密之見地則非是。就生起及圓滿二次第而言,內密行者修持時,生、圓二次第乃相融而修,此乃基于視一切法皆清淨之無分別智。但外密行者則將二次第分別而修。就灌頂而言,外密以“瓶灌”爲主,而內密則以“秘密灌”、“智能灌”及“名詞灌”爲主。修道上,外密行者攝受清淨純一之食物、衣服、住舍等。然內密行者則以平等無分別攝受一切。于觀想時,內密行者之本尊與其明妃雙運,而外密行者則否。
于觀想處所時,外密行者辄生起清淨華麗之處所,例如宮殿、須彌山頂等。而內密行者則生起如屍林、邬金刹土等。于所用之法器,外密用貴重金屬所製之清淨法器,而內密則多以顱骨爲之。就服食而言,外密行者享用叁白叁甜之食物,即奶、牛油及奶酪等叁白,與糖、蜜與糖漿等叁甜。內密行人則享用五肉——人、牛、狗、馬、象及五甘露——大便、精液、腦髓、血(女性經血)及小便。就果而言,內密行者于今世即身成佛,而修外密者則須于未來世方能成佛。
叁外密之經續,爲藏密舊派與新派所共有。但叁內密(大瑜伽、無比瑜伽及無上瑜伽)之經續,則爲甯瑪派所獨有。而無上續部大略分作母續、父續及無二續叁類,爲藏地噶朱、薩迦、格魯等派所共遵。
◇ 叁內密判別
《金剛薩埵心要鏡續》雲:
大瑜伽,乃生起次第,有如一切教法之基礎。無比瑜伽,乃圓滿次第,有如一切教法之通道。無上瑜伽,即大圓滿,有如一切教法之精華。
不同學者與不同經續,對叁內密之分別皆有不同分類。法吉祥譯師(Lo-Ch”en Dharmasri 1654-1718)曾于《密主事業善說教授》中總括數種不同之說法如下:
在解答朗恰巴華(Glan-Ch”ab Bar-pa)問題時,小宿氏尊者(rJe Zur-Ch”ung)雲:了知一切法皆爲自心識幻化,此爲無比瑜伽;了知一切法之顯現乃根本心識之自相顯現者,即爲無上瑜伽,蓋俱生喜金剛(Ru dGa”-Rab rDo-rJe)曾雲:一切法以幻化、力用及自相顯現。
大瑜伽行者證知一切法乃心性之幻化,而心性中“有”(方便)與“空”(智慧)無二無別。無比瑜伽行者證知一切法乃心性之力用,而心性中之法界與根本智無二無別。無上瑜伽行者證知一切法乃心性之自相顯現。此心性即無始以來自然存在之本覺智,無生無滅。達(mDa”)及倫(Glan)(譯按:小宿氏尊者二大弟子)皆持此說。
根據喬恭布巴(sKyo Gong-Bu-Pa)所言:大瑜伽較注重“行”,無比瑜伽較重“修”,而無上瑜伽則注重于“見地”。另根據般若光(Lha-rJe rog)謂:大瑜伽,因強調生起次第之故,以叁等持(空性、大悲心與種子字)觀想漸次生起本尊。無比瑜伽,因強調圓滿次第之故,不重漸次生起,而主立時觀想生起本尊,而無上瑜伽或大圓滿,並無任何觀想,蓋已超越上述二次第之故。
梅雅聰渣(Me-Nyag ”Byung-Grags)雲:雖然所有叁內密修行者皆于生、圓二次第上修持,然大瑜伽較注重生起次第,無比瑜伽較注重圓滿次第,而無上瑜伽則無修無整。
結地譯師慶喜金剛(dPyal Lo-Tsa-Ba Kun-”dGa rDo-rJe 譯按:本書原作二人,今據敦珠法王之《甯瑪派教法史》英譯本第叁五九頁而定爲一人)亦奉此說爲圭臯。龍青巴尊者謂大瑜伽爲父續,乃關于相狀顯現與善巧方便,對滯于戲論及嗔毒之行者較適合。無比瑜伽爲母續,乃關于空性與根本智,對有較平穩心態及滯于貪毒之行者較爲適合。無上瑜伽,乃關于無二無別,對滯于癡毒之行者較適合。
龍青巴尊者于《心性休息》中雲:
大瑜伽,主要涉及氣、生起次第及善巧方便。無比瑜伽,主要涉及明點、圓滿次第及般若。無上瑜伽,涉及一切事物、無二無別及根本智。
顯密教日尊者于《吉祥秘密藏續大綱·寶藏匙》略釋如何于大乘二谛上,建立叁內密之見地:
大瑜伽以有與空爲二谛:一切顯現爲大清淨之世俗谛,而空性爲大平等之勝義谛。同樣,無比瑜伽以一切顯現爲世俗谛,即普賢王如來,即叁法座之壇城,複以空性爲勝義谛,即普賢佛母,即本始如實之壇城。無上瑜伽亦同樣以顯現爲世俗谛,即根之明相、即法爾成就,而空性則是勝義谛,即法界之根本、即無始以來之清淨。對所有(內外)密而言,有、空二谛乃表達其見地之唯一形式。
在龍青巴尊者所造之《大車解》中,對叁內密獨特之處有如下之闡釋:
大瑜伽(善巧方便之父續)之行者主要靠修持二種方便而得共與不共成就。一爲善巧方便,即(生起)本尊壇城之生起次第;二爲根本智方便,即離言自在,亦即光明與空性雙運。二者既雙運,剛能清淨五大種(地、水、火 風、空)內之風息。無比瑜伽(即母續),主要爲根本智方便,只有少數生起次第之教授。于無比瑜伽中,行者之明點通過修持,于四喜智所生之大光明中得證菩提,其修持方便爲用咒字、薄伽壇城(Bha-ga Mandala),以自身(即善巧方便)及他身(即明妃),于正覺母體之次第中修證。無上瑜伽之行者,除強調于生、圓二次第之雙運中得證悟外,複以離一、多之大根本智(此大根本智即以光明爲顯現之究竟自性)而得證悟。
無畏洲尊者(”Jigs-Med Gling-Pa 1729-1798)于《龍青心髓叁瑜伽大吉祥口訣總義》中寫道:
大圓滿爲上士設 無比瑜伽爲中士
大瑜伽爲下士立
漸生壇城大瑜伽 有如一切密續根
無比瑜伽剎那成 有如一切密續道
離心識相大圓滿 則是一切密續果
于大瑜伽修習中 以叁等持淨執著
清淨情器世間執 叁等持者即幻變
究竟自性之力用 以及無生勝義谛
以此等持力生起 能依所依之壇城
無比瑜伽教授雲 普賢佛母之母體
純淨廣大即法界 法界勝義且究竟
由此生普賢如來 此即是爲根本覺
于離一切言說中 勝義法界與本覺
雙運而得法爾見 以此覺受之力用
木尊壇城相應生 法爾圓滿深等持
二障由是得清淨 複次生起四佛身
于此勝義大圓滿 能證本尊即覺心
且證此心即是佛 以本來即是佛故
更無一法可生起 于此自然清淨中
不決定法生起時 無對治亦無修整
法爾光明離意度 于中顯現諸佛性
凡是刹那生起者 悉皆知已是空性
無畏教日尊者于《吉祥秘密藏續大綱·寶藏匙》中概述叁內密如下:
于無上續中,有大、無比及無上叁部之分。此叁部密之究竟義,皆爲光明本來自性之純一法爾,其特質即爲空明無二。此究竟義之法門有叁:(一)依生起次第之詳明儀軌修叁身爲道;(二)依生起次第中之簡軌漸次修內智與勝義法界;(叁)無須依靠生起次第所安立之儀軌,而以無修無整之自然等持現證內智。強調上述第一、二、叁法門之中密,分別冠以大、無比及無上之名。
無畏教日尊者于《大圓滿》中解釋叁內密之教授重點如下:
(一)父續(或大瑜伽)中,由控製氣而得力用,行者即可赤裸裸地得證光明。此淨光明或可由灌頂而致。若行者控製甚而增加氣量,則所致之光明將趨穩定。(二)母續(或無比瑜伽)中,由圓滿明點而得力用,行者可控製光明瑜伽。若因明點上升與下降令所生之喜樂增加,則生起及增加光明之力亦相應增長。隨著行者控製氣及生起大樂,一切言語概念之戲論亦隨之消滅,而光明亦轉趨熾盛。父續及母續皆有氣與明點之修習,只因重點有所不同而有區別耳。(叁)無上密之行者,于光明中,攝持能令光明生起且不滅之本覺。此光明離虛幻,非因緣生,由無始來時已存在。今因光明本身之氣所鼓動而複蘇。以徹證法界與根本智之究竟認知故,此種光明之證悟,遂發出如千日之光輝。
◇ 叁內密細分
叁內密之每一部複可細分爲叁支部,此種細分乃根據每一支部內見與修之特點而作。無畏洲尊者于《龍青心髓叁瑜伽大吉祥口訣總義》略述之如下:
叁內密中每一部
若再加以細區分 則說共有九支分
壇城漸次生起者 名大瑜伽之大密
壇城法爾圓成者 名大瑜伽無比密
無生勝義之法界 乃大瑜伽無上密
剎那而成之壇城 名無比之大瑜伽
于本尊事相壇城 勝義法界得圓成
是爲無比之無比
本尊自證智無二 爲無比之無上密
證悟輪涅即…
《九乘差別廣說(義成甯波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