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续;(二)见修双运乃道分之相续;(三)三身与本智乃果分之相续。密乘教授,乃通过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使善巧方便与本智二者双运,是故密乘法门广大。密乘不取苦行(此与显乘不同),于利根行人而言,修密能速证佛果。
无畏教日尊者(”Jigs-Med bsTan-Pa”i Nyi-Ma 1865-1926)于《吉祥秘密藏续大纲·宝藏匙》中释“密续”如下:
须体证成就者,乃“因”或“根”之密续。行者所藉以体证及于道上精进者,为“方便”或“道”之密续。行者所圆成者,则为“果”之密续……。如是,根、道、果三者皆置于同一相续之中,故名之为“密续”(相续)也。《后密续》云:
密续乃根、道(方便)、果之相续。
◇ “密续”之分部
据宁玛派传承,共分六部密续。事密、行密或作密、瑜伽密,乃三外密;而大瑜伽、无比瑜伽、无上瑜伽或大圆满,为三内密。《明觉自现续》云:
金刚乘分外内密 外重戒律内方便
外密复分三支部 事密行密瑜伽密
内密亦分三支部 大与无比及无上
◇ 密乘各种教授
论述密续经典,各有不同。《吉祥秘密藏续大纲·宝藏匙》云:
密乘乃由经典、口诀及正理三者所阐述。
甲、经典:(于《幻化网秘密藏续》中)摄四“释续”及“后续”。(四释续中,首二续)讲述解脱道之顿、渐二支者,为《智藏》及《金刚镜》。余二续关于方便道之顿、渐二支者,为《海》及《过失》。虽然“根本续”与“释续”之定义甚多,但据洛·善逝藏尊者(Rog bDe-gShegs sNying-Po)所言,于较早期宣扬而成为(其它密续)所解说者,为“根本续”;而较后期出现且解说(根本续)者,则为“释续”。
乙、口诀:论述及杂著,其作者或为上根殊胜行人,藉无上密续殊胜道,得证悟成就之果而教化众生;或为中根行人,得其本尊亲自加持,而能开演密续;或为较次之行者,得诸持明祖师相传而下之真实口诀教授。此等著作(以《秘密藏续》)为例,如《巴甲》(sPar-khab),及名为《宾咤他》(Pindartha)之略释;尚有《道次第》、《精要》及《见鬘》等。
丙、正理:有等鲁莽之演述甚深密教者,妄据因明学,结果只能将一己捏造之私见搀杂于法义中。虽然于此等演述中,或具有“某某经论如是说”等引文,然多见解晦涩,实不能证明并无曲解密续之法义。是故,(于密续法义)具足实信,并且依据释续及成就者之口诀,以正理敷演根本续,实为非常重要。
◇ 密乘之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密乘各个次第,因有各自之见地与修持方便,故有所不同。然每一次第皆重视(生起、圆满)二次第之修习。龙青巴尊者于《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解》中云:
生起次第:由观想外境成(诸本尊之)皈依境,行者遂能清净执土石为自性实有而显现之遍计执性。由观想诸有情成男女本尊,行者乃能清净我执而离爱憎。由观想己身之蕴、界、处成本尊(蕴、界、处自无始以来即已如是),行者遂有无数利益,此中包括将罪障清净为色身(rupakaya)、圆满积集福德资粮,及得三摩地(定)。圆满次第:能对生起次第观修之少许执着,及观修时对“观诸法如幻”之少许执着,悉皆清净无余。由能离一切戏论,甚至连“如是” 之概念亦离,遂能清净法身(Dharmakaya)之障蔽、圆满不可思议之止观,及智慧(资粮)之积集。由于将心专一观于任何所缘,行者乃住于乐、明、无念之境界,以此而证悟内智实相,即大手印,即圆满次第之体性。为见如是之真实自性,于体证本始根基之自性、金刚身之自性及心性之胜义自性后,行者复观修此(真实之性)。(圆满次第修习)分依自身及依他身等二种。依于自身(之修习)为有作意之六种瑜伽:拙火、幻身、睡梦、光明、中有及迁识。此乃不依他力而成正等觉之圆满次第修习。依他身(之修习)即精通脉、气、明点瑜伽之行者,以修“乐”为道。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Gyur-Med Tshe-dBang mCh”og-Grub)于《天鼓譬喻论》中,总括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之意义如下:
观想一切显现无二无别,悉皆为本尊之佛身,而(其形与色)则与三界诸法相类,复具大悲心,及观大乐融入,由是令佛三身(于自身)成熟,此乃生起次第之体性……。将风、心、意融于中脉,以直接生起乐空本智,此则为圆满次第之体性……。修习脉、气、明点之次第,及修习以明妃(为方便)令气入住及融于中脉之次第,二者皆非究竟之圆满次第,然因其能令行者达致成就,是故(亦)称为圆满次第。
(生、圆)二次第之修习,皆通行于三外密与三内密,然相比于层次较高次第而言,层次较低次第则缺圆满次第,生、圆双运则更无论矣。龙青巴尊者于《大车解》中就此事说云:
(外密中之瑜伽密)行者不断观想方便与智慧。是故行者于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亦各别(修习)。
三外密之见修行果
◇ 甲、事密
龙青巴尊者于《三休息善说海总义》中述事密如下:
事密行者了悟:一切于世俗层次中显现之蕴、处、界等法皆须加以清净;而胜义虚空,亦即本净自性,则是能清净之基础。行者生活于清净中,修道上则观想本尊实有。视本尊为主,行者自身为仆。行者祈求本尊加持以得成就。
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中概括事密之见(根)与修(道)如下:
见(根)——
自胜义谛而言,一切法于空、有中皆无二无别。但于世俗谛中,事密视本尊为主人。此本尊功德具足,无有恶业,为胜义虚空光明之现起,所现者为根本智之体相,同时此本尊能赐予非究竟及究竟成就。事密行者视自身为求加持者、为未证果者、及为仍有烦恼(染)者。是故,于胜义谛中一切平等,于世俗谛中缘起法则为实有。故事密之见地,乃相信通过修持,与视一切法为本尊身、语、意之印记,即能成就众多事业,而最后行者自身能得与本尊相同之体性。
修(道)——
行者一心观想事密之六尊瑜伽(译按:空性、文字、声音、色、手印、相之本尊修习)——本尊身相、语音、心相、宫殿、放光及收光等——及持咒召请本尊,求获加持,且圆满自身有如本尊,一若炼金术之点铁成金。
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中解释事密之六尊瑜伽如下:
(一)若能视一切显现即是虚幻妙身,则行者自能离一多二边,而一切显现亦自解脱成妙身。
(二)若能视咒字为妙音,则所持音声与空性相融之咒轮便能持续,而咒字亦解脱成妙字。
(三)若能观胜妙心识之所化,则记忆与思维乃升华为等持,而一切概念亦解脱成妙观察。
(四)若能视一切光华之放射与收摄为本尊之颜色,则彼等皆解脱为妙光,一切咒字亦解脱成根本智之体性。
(五)若能视光明为妙姿、妙座、妙冠及妙衣,则一切所显皆解脱成胜妙宫殿。
(六)若能视一切法之生起为法身,即根本智(空性)之妙解脱,则一切所当舍者皆解脱成根本智。同理,六根对六尘得解脱,且能认知六识,例如视一切显现为本尊妙身,则行者之罪障自能清净。
另据索波丹达尊者之《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中所言:
事密六种胜力,乃空性、文字、声音、色、相与手印;于《瑜伽密续》中亦云:“彼乃空性、文字、声音、色、相与手印”。在一般(共)事密中,并无行者观想自成本尊之修法。但在较高层次(不共)之事密中则有之。
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中概括事密之行与果如下:
行——
事密认为只有遵照仪轨所载一切而修,方能于修持中得成就。否则,便有如将种子播于缺水乏肥之土地中,终将一事无成。是故,此部强调修外业,一言一行,皆有法度,每天三沐浴、三更衣,以求生活于清净中。此外尚行献供及护摩(火供)等密法。
果——
行者能得众多成就,例如得持明身,其福德相等于色界及无色界之有情。而究竟之果则为于十六生中证得三种姓金刚持地(三种姓即三佛部,亦即如来、金刚及莲花等三部。此三佛部皆与三佛身及五智配合)。
◇ 乙、行密
因行密之修持与事密相近,而见地则与瑜伽密相近,故亦名“兼密”。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中概述行密如下:
行密兼重外在色身之清洗(例如沐浴)及内在心识之观想,视本尊为友伴或兄弟而得成就。
见——
于胜义谛中一切法平等。于世俗谛中,因无休止之显现皆由缘起,故行密主张依本尊以得共不共成就。因行密之次第比事密稍高,故视本尊为友伴。行密对二谛之理解较事密更深。
修——
行者观想对生本尊。于持咒时,观想咒轮旋转,此名为有相瑜伽。于将出定时,行者遣送本尊,观想虚空及住于无念,此则名为无相瑜伽。
行——
求生活于清净中,与事密相同。
果——
行者能得无量成就,于七世中证得赋有三佛身与五智之四种姓金刚持地(四种姓即四佛部,亦即如来、金刚、宝生及莲花等四部,此中宝生部兼摄事业部)。
◇ 丙、瑜伽密
瑜伽密重观想,视修外业(例如生活于清净中)为辅助。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中概括瑜伽密如下:
见——
因瑜伽密之平等见高于事密、行密二部,是故此部行者视自身与本尊自性平等。此见地坚固不移,又以此见地故,于世俗谛上,观想行者自身与本尊无可分别,有如江水汇入大海,无二无别,如是行者自成本尊。此乃基于万法唯识所现,以观想力,行者自身即成本尊。瑜伽密复有一不共见地:由修习四印,即本尊身、语、意、事业之自性,行者即能现证自身为本尊。
修——
皈依与发心后,于空性境界中行者以五种现证,观想自身为本尊坛城。复次,迎请根本智慧尊,并将之融入所观坛城中,更观想自身之身、语 意、事业为本尊之身、语、意、事业(四印)以作印…
《九乘差别广说(义成宁波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