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僧寶的意義
——大叁班:能律
《大集經》雲:“佛言所有衆生于現在世及未來世,應當深信佛法僧。彼諸衆生生于人世中,常得受于勝妙果報,不久當得入無畏城。”叁寶是父母之福田,僧寶理應如是,佛法弘揚離不開僧寶,故僧是佛教之主軸。
所謂僧寶,本指大小乘中證果得菩薩與聲聞僧。然在末法,也泛指出家相,持佛戒律,如法修行的出家人,都稱爲僧寶。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爲”是啊!出家人能舍離塵世也,剃發染衣,憑此,實可敬佩。唐太宗問玄裝大師:“我想供僧,但聽許多僧人未證聖位,應當如何?”法師答道,昆山有玉,混雜泥沙,麗水産金,豈能沒有石砺,土木雕成羅漢,敬奉則能培福,銅鐵鑄之佛像,毀壞則會造罪,泥龍雖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須祈禱泥龍。凡夫僧雖不能降福,但修福必敬凡夫僧。有少許人看到出家衆不如法之事,便退失信心,好比農夫種田,不能因爲這一片田裏長了幾棵草,就要把整片稻田毀壞,也有些人認爲我在家修行,只皈依二寶佛法,不皈依僧寶。這實屬誤解,這是邪知邪見,離開了叁寶,所修的就不是佛法,這是在破壞佛法,毀壞佛教。
僧寶是正法久住的幢相,是衆生得以解脫德因緣,僧是僧團的總稱。敬僧不識恭敬者當中某一位而是需要恭敬僧團這個團體。《菩提道次第廣論》雲:“若于僧伽或出家衆,持沙門相及于其相不等不毀殁,又一切種不應分說,視如怨敵,雲汝等我等,應當敬重。猶如僧寶。”敬佛、敬法、敬僧是佛弟子的基本准則,故應恭敬僧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