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因明學 藏傳因明學提綱▪P6

  ..續本文上一頁

  從內容來看,就藏傳佛教的“法”來講,可概爲小乘佛學,後來逐漸發展爲大乘般若學即中觀學,現觀學,密宗學。在這些學科中,都不能離開因明學,它們把因明學作爲推理論證的方法論。這可以說是印度佛教之所以分裂成若幹宗派,藏傳佛教分裂成若幹派別的—個原因。因此,在佛教哲學中,因明學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藏傳佛教中特別重視它理由就在此,這裏就不詳述。

  在漢傳佛教中,尤其在法相唯識宗中,因明學的地位,更顯得重要,而在其它的宗派如華嚴、天臺等並非不重視,這是因爲玄奘、窺基等法師盛宏法相唯識學。

  4.因明學與哲學的關系

  因明學與哲學的關系,可以說是形式邏輯學與哲學的關系,這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尖銳的學術問題,我也把它講不清楚,但現在不能不就我淺薄的知識,來談一點膚淺的看法。

  哲學,早就有西方哲學和東方哲學的說法,不管屬于哪一方的,都有不少的派別和對世界、人生的若幹不同的看法,這就是哲學觀點。因明學或邏輯學,一般說來,都是探索這些觀點的思維方法。因明學屬于東方思想方法論的範疇,從印度輸入中國特別是中國西藏,長期以來,對思想界、哲學界都有廣泛深刻的影響,只要讀一些哲學史,就會比較清楚的了解這些哲學發生、發展或沒落的過程,從中吸取一些有益的知識或教益。

  列甯說:“從邏輯的一般概念和範疇的發展與運用的觀點出發的思想史——這才是需要的東西!” (《黑格爾(邏輯學)一學摘要》、《列甯全集》第38卷,第188頁)

  這是一個困難的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到現在爲止,只有黑格爾在唯心主義基礎上從事過這方面的研究。我們要做好這項工作,就要象列甯指示的那樣,考察概念的毫無例外的相互依賴、毫不例外的相互轉化,特別是概念的對立面的同一。不應該把哲學看作是概念毫無聯系的堆積,應該看作概念由對立和轉化聯系在一起的整體,每一概念都體現著人類認識的一個階段,一個方面。

  列甯指出:“人的認識不是直線(也就是說,不是沿著直線進行的),而是無限地近似一串圓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線。這一曲線的任何一個片斷、碎片、小段都被變成(被片面的變成)獨立的完整的直線,而這條直線能把人們(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話)引到泥坑裏去,引到僧侶主義那裏去(在那裏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就會把它鞏固起來)。直線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談談辯證法問題》、《列甯全集》第38卷,第411——412頁)。

  哲學史,就是要研究人類的曲線運動,探討圓圈上的各個哲學體系如何體現了人類認識的深化。各唯心主義派別在認識的哪些片斷上,將曲線變成直線,從而走向僧侶主義了。人類的認識本身是辯證的,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認識,其中包含著無數的各式各樣觀察和接近現實的成分,是沿著螺旋的曲線不斷上升的,如果我們用形而上學的觀點,去考察人類的認識,就不能理解人類認識的客觀性、豐富性、生動性、無限性,同時也不能理解認識過程中通向唯心主義,通向謬誤的種種歧途。

  爲了正確評價每個哲學家在人類認識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必須用曆史主義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任何一個哲學家都是曆史發展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各有貢獻又各有局限,既不能貶低他們的曆史功績,又不能把後來的進步歸功于他們。如果什麼都是古已有之,把我們能夠了解而古人根本沒有的一種思想硬算到他們帳上,那麼曆史就不存在了。

  因明學,是屬于東方學範疇的,有些人把它當做哲學,有些人把它當做單獨的學科、稱爲五明之一的因明。不管怎樣,我們暫且來探討一下印度古代的主要哲學流派,也許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因明學的來源。研究印度哲學的人,平常都說印度有六派哲學,而佛教徒習慣叫它們是外道,現簡單介紹如下。

  (1)數論派,據說大約在人壽無量之時,有劫比羅仙人,他的鬓發黃赤,得了五種神通。此人仗其生有宿慧,創作了不少論典,主張所知的事物有二十五冥谛,追隨他的後世學者,遂稱他爲數論師,或叫他爲數論派、劫比羅派。

  (2)約在人壽二萬歲時,有尼犍仙人出世,追隨他學的人,稱他爲尼鍵派,佛教徒則稱他爲離系派。

  (3)有世間仙人極善于詭辯,這個仙人因淫亂他的女兒,遂倡言沒有前世和後世的說法,造了十萬邪論,論證修善無利,作惡無罪之理,追隨他學的人,則稱爲順世派。

  (4)有名喬達摩,傳說大自在天令他作爲天妃烏摩的侍衛,天妃愛他貌美,就坐在他面前,作出各種媚態,但仙人眼睛注視移到自己腳上,堅持禁戒不亂。大自在天很高興,遂授權給他,令造論典,因此稱爲足目仙人,隨他學的人稱爲足目派或尼也耶派。 (5)又有把鸺鶹誤認爲天神,自以爲是得了六句義的大仙。

  (6)有拾人糠秕爲食而修禁行的仙人,人稱之爲食米齋仙人。

  隨(5)(6)二仙人學的人,稱他們爲勝論派,亦稱爲優樓迦派或羯摩作派。

  細察外道的派別是很繁多的,不便一一細述,可參看《土觀宗派源流》一書,所有外道,大多數尊崇大自在天神等,所以叫他們爲有神論者。把他們的觀點綜合起來,大體概括爲兩種,即主張永恒不變的爲常見派,主張無前生後世的爲斷見派。上述六派中,只有順世派屬斷見派。

  佛教興起之後,對以上所謂外道的哲學觀點,都有所批判,比如在《入中論》、《中觀心要根本釋》、《辯理熾燃論》、《定量論》等書中,都有較詳細的評述。而在外道哲學流派中,數論、勝論、正理叁派的立論比較堅實,故在因明七論等中,有廣說“能破”等的正確理論。

  佛教則主張“緣起性空”的學說,反對有神論,極力宣揚由人成佛之人間佛教學說。

  綜觀以上,或稱做外道的印度哲學流派,或稱爲內道的佛教,都各有其哲學觀點,這就靠因明學或邏輯學的推理論證法則,去加以從實際出發的客觀分析,以辯真似。

  5.因明學展望

  上面概括地介紹了因明學、邏輯學、哲學這些學術思想的關系等,在此我將回顧一下藏傳因明學的過去和談談它的現狀。

  包括西藏在內的中國,甚至如日本等外國,當前仍有不少的人對研究因明學頗感興趣,說實話,哪一地方都沒有象西藏保存的因明學著作之多,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來西藏格魯派等寺院求學因明的人是相當多的,據我所知,曾在拉薩的甘丹、哲蚌、色拉叁大格魯派寺院學“稱尼(mtshan-nyid)”的人,有川、康、雲、甘、青、蒙古等地的人,民族有藏、漢、蒙等,甚至還有外國人,如日本、喀什米爾、尼泊爾、印度等國的人。他們都在號稱“紮薩甲措欽莫”的寺廟大海中,探索各科學術,總人數不下二萬,這至少說明在這些學府中,有他們希望探求的東西。這些學習場所,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扣上宗教迷信等帽子,給破壞了,學僧被強迫離寺,經書等被焚毀,這些沈痛的悲劇,已經成爲曆史了,但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難以磨滅的。從黨的十一屆叁中全會以來,黨和人民政府,從政策上糾偏,從經濟上幫助恢複,雖說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應該承認,西藏的事情是做了些,而且也有成績,人民的生活也的確改善了一些,但是社會主義兩個文明的建設,是否按黨中央的要求不折不扣的做到了呢

  別的不談,西藏新成立了許多學會,這是謀求更大發展的一環,是必要的,可是在西藏這個幾乎是全民信教的自治區,爲什麼就沒有一個宗教學研究學會,難道撥些款維修一些寺廟就體現了這點麼

  我認爲這是形式、是現象問題,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對于西藏的宗教問題研究了多少,是否抓住了解決宗教問題的核心呢

  這算是我荒謬不識君子之意的一點愚見,聊以作爲這個提綱的結束語。

  

  

《藏傳因明學 藏傳因明學提綱》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