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濟大愛志業

  慈濟大愛志業

  《淨土》2013年第4期

  作者:慈濟志工

  慈濟的義工機製

  慈濟通常會辦一些活動,通過活動很多人參與進來。在參加活動的當下他也在慢慢了解慈濟,進而願意留在慈濟,繼續爲社會服務,做志願者的工作,這個階段就是志工的開始。志工階段差不多要經過叁年的時間。在這叁年中,志工們會參加各種活動,例如助學、赈災、濟貧、社區志願者活動等等,在做的當下見證生老病死。例如去敬老院,關注老人們的生活,你會意識到自己也有老的一天。老人家想什麼,我們年輕人應該怎麼付出,在這個當下就會感受到一個“孝道”。我們走到深山,走到最貧困的地方去濟貧,我們看到了貧困、苦難,在這過程中我們開始惜福,能夠理解什麼叫作感恩,我們的心也會放下,也會打開。所以在濟貧、助學當中我們見證到慈悲,也看到慈悲在生起,最終比較容易發起菩提心。這時心靈的富足就奠定了自信跟力量,會繼續走這條路。

  到叁年以後,如果他願意終生都在家業、事業跟志業當中不斷做平衡,願意這一生行菩薩道,爲衆生服務,那麼我們會授予他成爲委員,作爲上人的弟子,跟著師父去行這個法門,以服務衆生作爲我們修行的方式。

  這叁年當中也分不同的階段。先是見習,你看到了先去學習,需要一年的時間,第一年就是普通的社區志工,做一些社區的慈善工作,之後第二年開始培訓。培訓的內容,佛法不離世間法,主要看你怎麼去運用。證嚴上人給了我們很多平臺,像慈善、醫療、教育、人文……讓我們去學習、去攝受自己,去實踐修行。有的人去醫院做義工,他見證到生老病死,見證到無常,四聖谛、叁法印全部見證到,他每天都在看都在悟。不識字的老人都可以講法,很不可思議,她會跟你說:“這個不是忍,忍而無忍才是真的忍。”她只是一個村婦,她就是一直在醫院做義工悟到了這些。再比如說環保志工,去垃圾桶找飲料瓶也不是那麼容易,有的人還把帽子戴得低低的怕被人家發現,這就是在破我執我相。人文方面我們有大愛電視臺、慈濟的月刊,你常常接觸也是在熏法香。一般來講我們的課程裏都會有上人的開示,我們會應機選擇相應的法播放給大家聽,進行一種自然而然的熏習。第叁年就是深入實踐,參與更多更深的慈善工作。

  義工的招募

  慈濟會舉辦很多活動,需要很多義工,但沒有刻意去招募,都是因緣和合;也沒有固定長期招募,因爲都是志願者,有的來後覺得不合適就走了。因爲願意行菩薩道的人本來就是人間珍品,一天的菩薩有,生生世世願意這樣的人不多了,所以我們都很珍惜。你不能強迫誰一定要做多少。猶如過江之鲫,有時候一批來了,有時候一批走了,難免。但是感恩哦!

  比如每一個社區,總會有一些有空的志工,自然而然她就會變成那個區的聯絡人。慈濟舉辦活動,資深的志工就會召集這些聯絡人開會。比如這次我們要組織一次義診。義診就要很多人來幫忙做事,打掃、指揮車輛、現場服務……每一區都會想他們要做什麼,大家一起討論。因爲很發心,所以效率非常高,活動一結束,唰,一下子全部清理得幹幹淨淨,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再譬如去四川赈災的時候,慈濟的志願者就在證嚴上人的呼籲下,一些比較資深的志工立即到四川勘災,回來後,就討論志工能做什麼,召集各區志工來開會。當時災區的人們都以面包和餅幹爲主食,如何能膚慰他們?我們應該煮熱食,讓大家吃一頓有湯湯水水熱乎乎的飯,這是很直接的。慈濟講究直接、重點、務實,然後大家就去災區做這些。當時很多志工陸續地到四川,但人還是不夠;消息傳回來,大家又開始報名,相互短消息邀約,誰家裏暫時能放下就趕緊報名。上人說,大災難來時,就要大忏悔,人類的希望來自互助。

  我們也會發展本地的志工,所以慢慢地我們也會從災區退出來,因爲那邊已經有人在做,沒必要再勞師動衆,浪費資源。

  善念共聚付出無所求

  慈濟的志願者團隊裏有回教徒。我們在印尼,印尼的習經院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但是後來習經院的長老居然把證嚴法師的相片放在他們每一個教室裏面,然後也開始看《靜思語錄》。當時習經院都是些孤兒,他們比較偏向于原始的穆斯林的教派。我們有位師兄知道他們生活非常艱苦,就一直不斷地去送米。他就默默地扛米,扛了五年,幫那麼多的孩子。後來感動了長老,他才發現原來佛教是這樣,就願意去接觸。然後我們就開始幫他,告訴他資源其實是可以回收的,所以他們開始自力更生,種稻子、做資源回收,資源回收回來的東西一變賣掉就變成一筆錢財。然後還開始學習各種手工,結果他們現在可以自力更生了,長老非常感動。慈濟從來沒有想要得到什麼,從上人一直到我們每一個志工,都是抱著“付出無所求”的心態,所以它感動人。

  慈濟的隊伍裏面,人間菩薩很多,每個人修行次第不同,但我們是善念共聚,衆生皆有佛性,日後我們都能成佛。在慈濟沒有分別心,很包容。我們都穿製服,就是要你將世間的一切放下。我們每個人都願意縮小自己,每個人的發型都一樣。在菩薩的隊伍裏就是無我,只有衆生,我們就能合在一起。上人也說過,五百個人就是一尊千手觀音,就可以做很多的事。善念共聚,沒有國界,不分地區,不分人種,就是隨緣,到哪裏,因緣具足就出來了很多人,也沒有說有個龐大組織,要在美國或哪裏設個點,沒有!都是因緣和合産生的。所以我一直覺得慈濟是一種精神,她不是一個組織,你空有一個組織而沒有精神,你不能運作。所以最重要的是精神,一種“付出無所求”的精神,那是一個原動力,是我們的宗旨。

  

  蘇州慈濟志工(藍色旗袍和“藍天白雲”,即藍色上衣白色褲子是慈濟志工在從事慈濟志業時的正式製服)

  慈善與修行

  1.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有人認爲做善事就沒有出離心,真的是這樣嗎?我敢走出寺院,走進人群,我走出小家,我願意撥出時間走入需要我的人群,我見證苦難;我脫下漂亮的衣服,穿上人間海青,慈濟志工服就是海青。在海地赈災的時候,慈濟志工到了海地目睹災區的一片如人間煉獄般的情景,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屍臭,屍體連掩埋的時間都沒有,總統府都倒塌了。慈濟志工去,你說他沒有出離心嗎?所以我們要反問:何爲出離心?慈濟志工放下小我,走入苦難,若無大智大勇,如何擁抱蒼生?所以我們不要被叁個字的名相給搞混了,出離不是拋棄一切,而是內心能舍棄一切的精神,發願不再輪回。

  上人讓我們跟每一個外面來的人,每一個外境都要結好緣,面對你的功課、面對你的因緣,而不是逃避。釋迦牟尼佛也顯現給我們看,他也會生病的,他也得面對他過去生的一些業緣,更何況是我們?有人說這樣會不會出世間的智慧就少了,你入世間智慧都沒有,還會有出世間智慧嗎?這是相輔相成,不是對立面。所以師父常常說,要用出世間的智慧來做入世間的事。要你超脫一點,要你用菩薩的心去關愛你的孩子,要用媽媽的心去關愛全天下的衆生。就是告訴你菩薩是悲智雙運的。凡夫的情執,母親愛兒是小我,所以往往把孩子給溺壞了,並不是真正的“仁”。所以上人告訴我們要用菩薩的心去愛自己的孩子,而用母親的心去愛天下衆生。

  菩薩遊戲人間,沒有善與不善,也沒有出世人世。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這樣的好處是當你碰到困難的時候比較能夠迎刃而解。遇到困難的時候,比較執著的時候,你會告訴自己人生不過就是一個化城,有什麼事情好執著的?其實什麼都不是你的。做慈善比較不會涉及到利,但有人會比較執著于名,有些人甚至會執著于權力,每一個人執著的都不一樣。學佛就是要去我執、滅我相,怎麼樣去我執,這是一個口號。但唯有你在人群裏不斷去互動,在互動中還能夠尊重別人,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重,這個就是功夫了。

  2.慈濟“四神湯”

  走進人群就是在修行,我們修行不僅僅是在打坐、念經,打坐只是一個方法,要我們在當下能夠把心沈澱下來,因爲定而生慧,才能想出解決事情的辦法,或者調伏我們的內心。但真正能用出來,才是真功夫。在人群當中,尤其是矛盾沖突的時候,你才知道你自己修爲到了什麼程度。所以上人很簡單,她給我們的只有八個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稱爲“四神湯”。“四神湯”是臺灣民間的一種夏天喝的中藥水,就告訴你這是可以讓你清涼的。大部分人都是事情發生之後,才會想到跟師父忏悔這八個字沒有用好。

  慈濟最可貴的是每個人都有點忏悔心,每個人都懂得反省,所以這個隊伍一直在走。師父永遠像媽媽一樣,告訴你很多很淺白的事:“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你們用了嗎?你見到人有沒有布施微笑,你“慈濟面霜”(慈濟人對于“面帶笑容”的親切說法——編者按)擦了嗎?”她是用很方便善巧的話跟你講。你知足嗎?你的衣櫃裏是不是又增加了很多東西?你善解嗎?你有沒有因爲這個人一句話而不舒服了一天或者是叁十分鍾,因爲你沒善解。你感恩嗎?感恩哪來那麼多抱怨?你包容了嗎?你包容了怎麼他還是那樣對你——因爲你不夠慈悲。所以說這幾個字就夠你用一輩子。

  3.願跟力智跟勇

  比如我們兩個人,“愛的存款”夠的話,我可以當頭喝棒來幫助你。但是我們兩個“愛的存款”不夠,因爲你不喜歡我,我說的道理都不是道理,我說的真理也不是真理。這就是你跟他之間,你對他平常的慈悲,你跟他的互動夠不夠?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夠不夠,不夠的話就沒有道理可講。所以要好好地跟每個人結善緣。當他難過的時候你給他依靠,也許你一句話都不必講;當他不對的時候你先包容他,時機因緣到了的時候你再來告訴他,他就有體悟了,你在那個當下去指責他是沒有用的。這個就是智慧,所以…

《慈濟大愛志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