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大爱志业
《净土》2013年第4期
作者:慈济志工
慈济的义工机制
慈济通常会办一些活动,通过活动很多人参与进来。在参加活动的当下他也在慢慢了解慈济,进而愿意留在慈济,继续为社会服务,做志愿者的工作,这个阶段就是志工的开始。志工阶段差不多要经过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中,志工们会参加各种活动,例如助学、赈灾、济贫、社区志愿者活动等等,在做的当下见证生老病死。例如去敬老院,关注老人们的生活,你会意识到自己也有老的一天。老人家想什么,我们年轻人应该怎么付出,在这个当下就会感受到一个“孝道”。我们走到深山,走到最贫困的地方去济贫,我们看到了贫困、苦难,在这过程中我们开始惜福,能够理解什么叫作感恩,我们的心也会放下,也会打开。所以在济贫、助学当中我们见证到慈悲,也看到慈悲在生起,最终比较容易发起菩提心。这时心灵的富足就奠定了自信跟力量,会继续走这条路。
到三年以后,如果他愿意终生都在家业、事业跟志业当中不断做平衡,愿意这一生行菩萨道,为众生服务,那么我们会授予他成为委员,作为上人的弟子,跟着师父去行这个法门,以服务众生作为我们修行的方式。
这三年当中也分不同的阶段。先是见习,你看到了先去学习,需要一年的时间,第一年就是普通的社区志工,做一些社区的慈善工作,之后第二年开始培训。培训的内容,佛法不离世间法,主要看你怎么去运用。证严上人给了我们很多平台,像慈善、医疗、教育、人文……让我们去学习、去摄受自己,去实践修行。有的人去医院做义工,他见证到生老病死,见证到无常,四圣谛、三法印全部见证到,他每天都在看都在悟。不识字的老人都可以讲法,很不可思议,她会跟你说:“这个不是忍,忍而无忍才是真的忍。”她只是一个村妇,她就是一直在医院做义工悟到了这些。再比如说环保志工,去垃圾桶找饮料瓶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的人还把帽子戴得低低的怕被人家发现,这就是在破我执我相。人文方面我们有大爱电视台、慈济的月刊,你常常接触也是在熏法香。一般来讲我们的课程里都会有上人的开示,我们会应机选择相应的法播放给大家听,进行一种自然而然的熏习。第三年就是深入实践,参与更多更深的慈善工作。
义工的招募
慈济会举办很多活动,需要很多义工,但没有刻意去招募,都是因缘和合;也没有固定长期招募,因为都是志愿者,有的来后觉得不合适就走了。因为愿意行菩萨道的人本来就是人间珍品,一天的菩萨有,生生世世愿意这样的人不多了,所以我们都很珍惜。你不能强迫谁一定要做多少。犹如过江之鲫,有时候一批来了,有时候一批走了,难免。但是感恩哦!
比如每一个社区,总会有一些有空的志工,自然而然她就会变成那个区的联络人。慈济举办活动,资深的志工就会召集这些联络人开会。比如这次我们要组织一次义诊。义诊就要很多人来帮忙做事,打扫、指挥车辆、现场服务……每一区都会想他们要做什么,大家一起讨论。因为很发心,所以效率非常高,活动一结束,唰,一下子全部清理得干干净净,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再譬如去四川赈灾的时候,慈济的志愿者就在证严上人的呼吁下,一些比较资深的志工立即到四川勘灾,回来后,就讨论志工能做什么,召集各区志工来开会。当时灾区的人们都以面包和饼干为主食,如何能肤慰他们?我们应该煮热食,让大家吃一顿有汤汤水水热乎乎的饭,这是很直接的。慈济讲究直接、重点、务实,然后大家就去灾区做这些。当时很多志工陆续地到四川,但人还是不够;消息传回来,大家又开始报名,相互短消息邀约,谁家里暂时能放下就赶紧报名。上人说,大灾难来时,就要大忏悔,人类的希望来自互助。
我们也会发展本地的志工,所以慢慢地我们也会从灾区退出来,因为那边已经有人在做,没必要再劳师动众,浪费资源。
善念共聚付出无所求
慈济的志愿者团队里有回教徒。我们在印尼,印尼的习经院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但是后来习经院的长老居然把证严法师的相片放在他们每一个教室里面,然后也开始看《静思语录》。当时习经院都是些孤儿,他们比较偏向于原始的穆斯林的教派。我们有位师兄知道他们生活非常艰苦,就一直不断地去送米。他就默默地扛米,扛了五年,帮那么多的孩子。后来感动了长老,他才发现原来佛教是这样,就愿意去接触。然后我们就开始帮他,告诉他资源其实是可以回收的,所以他们开始自力更生,种稻子、做资源回收,资源回收回来的东西一变卖掉就变成一笔钱财。然后还开始学习各种手工,结果他们现在可以自力更生了,长老非常感动。慈济从来没有想要得到什么,从上人一直到我们每一个志工,都是抱着“付出无所求”的心态,所以它感动人。
慈济的队伍里面,人间菩萨很多,每个人修行次第不同,但我们是善念共聚,众生皆有佛性,日后我们都能成佛。在慈济没有分别心,很包容。我们都穿制服,就是要你将世间的一切放下。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缩小自己,每个人的发型都一样。在菩萨的队伍里就是无我,只有众生,我们就能合在一起。上人也说过,五百个人就是一尊千手观音,就可以做很多的事。善念共聚,没有国界,不分地区,不分人种,就是随缘,到哪里,因缘具足就出来了很多人,也没有说有个庞大组织,要在美国或哪里设个点,没有!都是因缘和合产生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慈济是一种精神,她不是一个组织,你空有一个组织而没有精神,你不能运作。所以最重要的是精神,一种“付出无所求”的精神,那是一个原动力,是我们的宗旨。
苏州慈济志工(蓝色旗袍和“蓝天白云”,即蓝色上衣白色裤子是慈济志工在从事慈济志业时的正式制服)
慈善与修行
1.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有人认为做善事就没有出离心,真的是这样吗?我敢走出寺院,走进人群,我走出小家,我愿意拨出时间走入需要我的人群,我见证苦难;我脱下漂亮的衣服,穿上人间海青,慈济志工服就是海青。在海地赈灾的时候,慈济志工到了海地目睹灾区的一片如人间炼狱般的情景,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尸臭,尸体连掩埋的时间都没有,总统府都倒塌了。慈济志工去,你说他没有出离心吗?所以我们要反问:何为出离心?慈济志工放下小我,走入苦难,若无大智大勇,如何拥抱苍生?所以我们不要被三个字的名相给搞混了,出离不是拋弃一切,而是内心能舍弃一切的精神,发愿不再轮回。
上人让我们跟每一个外面来的人,每一个外境都要结好缘,面对你的功课、面对你的因缘,而不是逃避。释迦牟尼佛也显现给我们看,他也会生病的,他也得面对他过去生的一些业缘,更何况是我们?有人说这样会不会出世间的智慧就少了,你入世间智慧都没有,还会有出世间智慧吗?这是相辅相成,不是对立面。所以师父常常说,要用出世间的智慧来做入世间的事。要你超脱一点,要你用菩萨的心去关爱你的孩子,要用妈妈的心去关爱全天下的众生。就是告诉你菩萨是悲智双运的。凡夫的情执,母亲爱儿是小我,所以往往把孩子给溺坏了,并不是真正的“仁”。所以上人告诉我们要用菩萨的心去爱自己的孩子,而用母亲的心去爱天下众生。
菩萨游戏人间,没有善与不善,也没有出世人世。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这样的好处是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比较能够迎刃而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比较执著的时候,你会告诉自己人生不过就是一个化城,有什么事情好执著的?其实什么都不是你的。做慈善比较不会涉及到利,但有人会比较执著于名,有些人甚至会执著于权力,每一个人执著的都不一样。学佛就是要去我执、灭我相,怎么样去我执,这是一个口号。但唯有你在人群里不断去互动,在互动中还能够尊重别人,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这个就是功夫了。
2.慈济“四神汤”
走进人群就是在修行,我们修行不仅仅是在打坐、念经,打坐只是一个方法,要我们在当下能够把心沉淀下来,因为定而生慧,才能想出解决事情的办法,或者调伏我们的内心。但真正能用出来,才是真功夫。在人群当中,尤其是矛盾冲突的时候,你才知道你自己修为到了什么程度。所以上人很简单,她给我们的只有八个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称为“四神汤”。“四神汤”是台湾民间的一种夏天喝的中药水,就告诉你这是可以让你清凉的。大部分人都是事情发生之后,才会想到跟师父忏悔这八个字没有用好。
慈济最可贵的是每个人都有点忏悔心,每个人都懂得反省,所以这个队伍一直在走。师父永远像妈妈一样,告诉你很多很浅白的事:“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你们用了吗?你见到人有没有布施微笑,你“慈济面霜”(慈济人对于“面带笑容”的亲切说法——编者按)擦了吗?”她是用很方便善巧的话跟你讲。你知足吗?你的衣柜里是不是又增加了很多东西?你善解吗?你有没有因为这个人一句话而不舒服了一天或者是三十分钟,因为你没善解。你感恩吗?感恩哪来那么多抱怨?你包容了吗?你包容了怎么他还是那样对你——因为你不够慈悲。所以说这几个字就够你用一辈子。
3.愿跟力智跟勇
比如我们两个人,“爱的存款”够的话,我可以当头喝棒来帮助你。但是我们两个“爱的存款”不够,因为你不喜欢我,我说的道理都不是道理,我说的真理也不是真理。这就是你跟他之间,你对他平常的慈悲,你跟他的互动够不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够不够,不够的话就没有道理可讲。所以要好好地跟每个人结善缘。当他难过的时候你给他依靠,也许你一句话都不必讲;当他不对的时候你先包容他,时机因缘到了的时候你再来告诉他,他就有体悟了,你在那个当下去指责他是没有用的。这个就是智慧,所以…
《慈济大爱志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