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娑婆苦海植蓮華(張成東)

  娑婆苦海植蓮華

  《淨土》2012年第4期

  作者:張成東

  在紛繁浮華的現代世界,很難尋到一塊令身心安穩的淨土了,而馬鞍山念佛堂卻恰似世外桃源,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爲那些被煩惱困擾、尋求自在解脫的人們,創造了一方自度度他的清淨平臺。

  建立淨土念佛堂,遍開蓮華自然成

  自馬鞍山第一個念佛堂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余年,當地道友們結合具體經濟條件,在不同區域或家中設立了多個念佛堂,如:馬鞍山佛教協會支持的小九華寺念佛堂,蕪湖市無爲縣小寺廟改建的福靈念佛堂,安慶大渡口念佛堂,以及雨山、花果山、老市區、王家山、無爲城南、城北、河邊、冷凍廠等念佛堂。大家並不強求念佛堂的穩固性和規模性,所有念佛堂隨時可能因緣解散或再次重新組合,譬如水中蓮華,花開花落,自然而然。各念佛堂有兩條雷打不動的規矩:一是要參加本地區的互助合作。包括念佛堂中老弱病殘居士在內的任何人,如果家中有老人、病人、傷殘、急事,有求于念佛堂的,道友們要盡量照顧,上門關心安慰。二是念佛堂定期聚會,每周至少保證一天以上的念佛時間,一旦聽聞本地區有臨終病危之人,要主動聯絡,盡可能促成對亡者的助念法事。

  馬鞍山諸念佛堂在這種機巧隨緣和方向清晰的辦堂方式下,茁壯成長起來。馬鞍山四衆弟子以念佛堂爲平臺,在當地開展了衆多臨終關懷、放生護生等利民利生的佛事,以身弘法,感召了越來越多的民衆自願加入到念佛、護持隊伍中,從而使馬鞍山居士隊伍不斷壯大,佛教終于在當地紮根發芽,遍結淨緣。但或許由于機緣未熟,多年來,馬鞍山衆道友雖然一心向佛,但大家對佛法的修學卻一直停留在自學模式,所學宗派更是依個人喜好而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修持方向和方法,更沒有出現能夠結合馬鞍山當地實際情況給予衆居士實質性開示和指導的大德法師。直到近年,因緣合和,在學佛路上摸索多年的馬鞍山四衆弟子終于與淨土祖庭廬山東林寺結下殊勝法緣。

  在東林寺的幫助下,紹雲法師發起建立的含山褒禅寺和收留來自全國各地無人照顧的青少年或智障殘疾兒童的廬江居士林突破現有經濟條件限製,結合實際情況開始嘗試“叁堂合一”的辦堂模式,即:念佛堂兼做安養堂、往生堂,此舉使馬鞍山念佛道場在原基礎上跨進了一大步,更符合當前讓更多的人聽聞淨宗、接觸淨宗,進而修習淨宗的引導衆生需要,爲當地信衆解脫六道萬劫輪回之苦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我們在當地成立了四個東林寺淨宗法物流通點:小九華流通點、蕪湖無爲流通點、福甯流通點、池州大多口流通點,使馬鞍山衆道友第一次有了切合實際情況的、系統、詳確、統一的佛學教材,至此,大家對淨土法門的理解和認知層次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例如救生放生活動,以前只是局限在有規律的組織放生方面,現在,大家把編成小冊子的放生儀軌或課本放在隨身香包中,懂得了菜場買菜、田間勞作等普通生活場所,處處都可以成我們的護生道場,應機救生和放生;遇到屠宰牲畜無力救護時,念佛、念咒、叁皈也同樣是護生的一種方式。遇搬家、開業、開工、移墳、婚禮等場面,居士們也開始懂得應機依淨土灑淨儀軌行事,並機緣善巧地勸周圍人皈依和修習淨土。如有人邀請大家給予臨終關懷時,居士們常常隨緣就勢,到往生者家中甚至是到殡儀館實施助念,盡可能的將淨土蓮種播到每一個聽聞者心中,不放過任何一位有緣人。

  盡管在開展各類佛事及勸人向善時,總會遇到不少難題:先入爲主的各類外道思想、社會流行的快餐文化、淺薄功利的現代教育觀等,都是對喚醒民衆佛性的最大障礙。盡管如此,每次佛事無論大小,我們仍是會有新的收獲:有時是感召了新道友的加入;有時可能是發現適合建立新念佛堂的道場……馬鞍山衆淨宗弟子深信:只要留意機緣,清淨蓮華種子就不會斷滅。所以,大家弘法遇到麻煩時,基本都是主動妥善和解,避免正面沖突,有時甚至忍辱回避,學習菩薩精進不退的菩提心,今天不行明天再爭取,在利益衆生的事業中始終堅持不放棄、不松懈、不後悔。

  蓮淨藕長系衆生,蓮蓬結籽度有情

  2001年11月25日,孫居士的媳婦來電請求馬鞍山助念堂衆居士前往念佛。我們立即聯系了26名淨宗佛弟子于當日上午及時趕到目的地。

  見面後得知,孫居士媳婦的姨媽叫李淑蘭,是一位瀕臨死亡的癌症患者。多年的尋醫問診使原本經濟就不寬裕的李淑蘭一家苦不堪言,甚至已經連累到親戚。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擋李淑蘭病情的惡化。萬般無奈中,李淑蘭的二姐李康情想起“念佛爲病者化解冤家”的祖輩規矩,于是勸化李淑蘭本人和家親眷屬放下醫藥,向佛求解。

  了解受助者的基本情況後,我們立即開始了對治念佛。在響亮的佛號和至誠的勸化聲中,李淑蘭憂郁的臉龐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並開始跟隨我們持念“南無阿彌陀佛”。當她終于鼓足勇氣說出了“我願意到阿彌陀佛那裏去”時,所有在場的親朋鄉鄰無不動容,其侄女金靈當即發心,將她接至馬鞍山自家剛裝修好的大房子裏,以方便更多的人爲其念佛。金靈的發心和行動感動著前來助念的居士們,大家更加精進念佛,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淑蘭逐漸恢複神智,病痛開始減輕。

  12月5日,李淑蘭一邊微笑一邊流下眼淚說自己可能要走了。于是我們開始排班24小時不間斷念佛。次日上午,李淑蘭醒來看到房間滿是給她助念的道友,顯得非常高興,她要求大家向阿彌陀佛祈願,帶她走。7日上午10:30分,在衆居士的助念聲中,李淑蘭突然從床上坐起來,說:“我的腿一點也不痛了,完全好了。”我當時十分驚訝,幾乎愣住,感覺到李淑蘭真是個很有福報的人,這麼快就感通了佛菩薩。中午,早就不能自理了的李淑蘭竟然如同正常人一般,自行坐在床上吃飯。下午,她對我們說:“你們不要以爲我好了哦,我馬上就要走了,阿彌陀佛來接我,你們給我照個像,留給在北京打工的兒子春節回來看看。”

  拍照時,參與助念的全體居士及她的家人們幾乎同時驚異地發現,有一縷七彩陽光從西邊窗口直射到李淑蘭的頭頂,余輝耀眼,灑滿臥床,猶如朵朵蓮華。這束光持續了約20分鍾。李淑蘭開心地說:“我已經到了極樂世界,從未見過那麼多漂亮豪華的大房子,馬路亮閃閃的能照見很多奇異東西……”我暗自想起了古德的開示:凡人念佛求生極樂,人雖未死,而神識已棲止極樂世界。

  8日,李淑蘭出現重度昏迷,往昔惡業因緣現前。以往助念的經驗告訴我,雖然前一天出現了好的預兆,但此時如果道友和親朋好友稍有懷疑、退念、松懈,就可能造成道場不淨、全盤逆轉。可以說,這個時候才是決定亡者能否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最關鍵時刻。于是我們立即與她的親人進行溝通,樹立她們幫助李淑蘭往生淨土的堅定信心。李淑蘭的二姐、侄女及其婆婆帶頭發心,分插在助念團叁班中,齊心念佛,循環往複。

  9日,李淑蘭在聲聲虔誠的佛號中清醒,此時的她已然放下了一切憂患、挂念,消失了對死亡恐懼。她明確向我們表示“做好了准備,願意丟棄被病魔所纏、腐朽得快要崩潰的身體,相信自己馬上就將擁有一個沒有病苦沒有死亡的身體”並提起全身力氣努力想要念佛。往生的時候終于到了,李淑蘭最後一句“阿彌陀佛”還沒念完,便被阿彌陀佛接引而去。她在最後一刻所表現出的面對死亡毫無畏懼的勇氣和堅定往生絕不動搖的信願,深深觸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李淑蘭只是馬鞍山念佛堂施助過的衆多往生者之一,此次助念也是馬鞍山念佛堂多年以來諸多弘法經典案例中的一個。芸芸衆生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勝過慈母念子聲聲呼喚。人生短暫,多苦多難,願馬鞍山淨土念佛堂在衆道友的護持下,花開結果,遍度有情!

  衆志成城建佛堂,佛子皆得歸安養

  二十年來,念佛的道友愈來愈多,以此爲陣地爲契機,被助念者的家親眷屬自與念佛道友聯系密切,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念佛小組;另一方面助念的道友中,自然按地區、按喜好、按條件,建立念佛堂,若有居士家有空房,左右或上下鄰居關系密切,自己身邊也有幾個和合道友,經濟和社會條件尚可,就可以幫助行成一個念佛堂,其余的淨土弟子先來做影響衆。

  馬鞍山目前還沒有形成專門的往生堂的因緣,就更沒有爲佛教老居士提供一條全面服務的安養堂了。而解決往生的事就只能就地取材,以家庭爲安養以及殡儀館爲往生堂,暫時的隨緣就勢,但在念佛居士們的菩提心中,清淨蓮華的種子不滅。他們處處爲道場,留意觀察機緣契機,盡可能地將蓮華的種子灑播到人們的心身中。

  建立集念佛堂、安養堂、助念堂叁堂功能于一體的基層修學道場,非常符合當前淨土宗教法的傳播與實修,便于團體活動,力量大,修行氛圍濃,當然這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也需要寺院提供修學指導,這是我們馬鞍山的念佛弟子期盼已久的大事。

  (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