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背後的社會焦慮
《淨土》2012年第3期
作者:鹿翩翩
一、問世間成功爲何物
幾年前,我以記者身份,去中國最貧困的西海固地區采訪。所謂西海固,是指甯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吉、海原、固原這叁個縣。據資料說,這裏的年降水量比沙哈拉沙漠多不了多少,而且是列入了聯合國認定的“全世界五十個最不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采訪結束後,我請固原縣一個村支書推薦村裏一戶比較窮的人家,以便把善心人士委托帶來的衣服和鞋子送出去。村支書說,那就去瘸子馬家。
在路上,村支書介紹說:“這個瘸子老馬,連個名都沒有,大家就叫他瘸子馬。”瘸子馬四十露頭,以前在磚瓦窯幹活的時候,砸斷了腿,因此瘸了,沒有了生計,家裏媳婦撇下閨女,也跑路了。現在瘸子馬在村裏力氣活幹不了,放了五六只羊。
“要說窮,就數他家最窮,窮得褲子穿不起。”村支書說,“窮到這個程度了,還有人騙他。前兩年有個媒婆給他說了一出媒,結果那個女的剛進門不到一個月就跑了,他還搭上了叁千多塊錢。”
等到了地方,我才知道,所謂“窮得褲子穿不起”,絕對不是誇張。院牆雖然是新的,但只有半人高,是用土坯蓋的,爲了避免雨淋,上面搭了一層茅草。所謂的門,只是一兩扇舊木板子,而且站在門外,院子裏的一切一覽無余。屋子只有叁間,也是土坯的,而且很矮,也是茅草頂的。
瘸子馬正在院子裏蹲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正在喂圈裏的羊。村支書一進門就嚷嚷說,老馬,給你雪中送炭來了。
瘸子馬慢慢站起來,一臉的苦相,臉上的皺紋就像刀刻的一樣,看見我,卻憨厚地笑起來,說,我們家還行,挺好的。要是別人家需要,就先緊著別人家。他的眼神雖然充滿了窮苦和無奈,但卻沒有悲傷,他咧著嘴笑的時候,顯得還很陽光。
村支書走了之後,我跟瘸子馬就蹲在地上,聊了很久。讓我非常意外的是,瘸子馬絲毫沒有村支書說的那麼可憐。他說,自從砸斷了腿,媳婦跟人跑了,他爲了還債,把窗戶都賣了。
什麼?我很驚奇。
瘸子馬嘿嘿一笑,指著土坯房子空蕩蕩的兩個窗戶,說,賣了六塊錢。
他說,後來,他攢了好幾年錢,想再娶個媳婦,結果攢了好幾年的錢,一下子又被媒婆騙光了。再後來,他就死了這條心,專心放羊,一心一意供閨女上學。現在,閨女已經讀高二了,明年就要高考。
我說,這日子,你覺得苦麼。
瘸子馬沈思了半天,說:“日子是人過的。只要有人,就沒有過不了的日子。我們村二百多戶人家,能讀到高中的孩子,就我們家的這一個閨女。將來,我還得供她讀大學,等她讀完大學,那時候,她就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
瘸子馬拿著我送給他的衣服和鞋子,連連稱謝。他向遠處的自己的閨女看了一眼,悄悄跟我說了一句話:“我住茅草屋,我是瘸子,我蓋不起房,但我有一個大學生閨女,我覺得……我覺得自己挺成功的。”然後,他沖著我,憨實地笑了。
事情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瘸子馬的故事一直都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他那憨實的笑容,以及說出來那句“我覺得我挺成功”時候,他那種豪邁的神情,常常讓我深夜難眠。
我在想,爲什麼村支書那麼固執地認爲他是個徹底的失敗者,而他自己內心卻頑強地萌發著“我很成功”這樣一個念想。
對于村支書來說,能夠擺脫農村,買樓,開汽車,才叫做一個鄉下人的成功。而對于瘸子馬來說,這些都不叫成功,能夠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的孩子,叫做成功,即便連自行車也沒有,住茅草屋,也無所謂。
對于每個人而言,成功都有著不同的含義和概念。它其實跟物質條件沒有什麼關系。它是一種徹底精神追求,是對人生的自信與快慰,是一種“無愧于今生”的自豪感。
同樣對一個覺得成功的事物,對于另外一個人可能就失敗。比如諸葛亮受邀出山,爲國家工作至死,這是一種成功。但對于範蠡來說,逃避官位,悄然隱居才是他希望的成功。所謂“有人辭官歸故裏,有人星夜趕考場”,人心不同,成功不同。
二、成功可以“學”,但無“成功學”
但是,能夠對自己的人生充滿“自信與快慰”,內心升起“無愧于今生”的自豪感,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必須承認,這個世界,很大一部分人是懵懵懂懂地度過一生,或者是人雲亦雲地度過一生。而成功之人,大多是不會懵懵懂懂、人雲亦雲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爲人中龍鳳,不斷地以自己的典型,給予後人以深刻的啓發。
人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或者榜樣,或者楷模,立志要向這個方向努力。這就是向成功攀登的路程了。這樣一個路程上,的確有一些規律值得重視,可以遵循,可以借鑒。這就是說,成功可以“學”的。
比如珍惜時間,提高效率,比如處理好人際關系,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等等。但是,並不存在什麼行之四海皆准的“成功學”。我們知道,學好了烹調,畢業了就可以成爲一個好廚師。學好了建築,畢業了就可以蓋一合格的房子。但學好了“成功”,你並不能畢業了就獲取“成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成功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有著不同的含義,因此,它的技巧和准則,也自然會存在不同。
但是,最近一段時期中國大地流行的“成功學”卻正如火如荼地燒紅了半邊天。這些成功學相對于古人對于成功的忠告和勸勉,已經完全走了形,變了味,說它狂熱實在是客氣,更准確的說法,是一種猙獰的熱潮。
以最流行的卡耐基成功學來說,仔細讀過後發現其中沒有什麼新意,因爲中國古人已經給予了很多智慧的告誡。但我不明白的是,爲什麼這些反複被古人說過多少遍的話,非要到了卡耐基的書裏,才成了值得學習和效仿的標杆了呢?
以《卡耐基對人生的十二條忠告》其中的叁個忠告爲例:
忠告之一:敬業勤奮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孔子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意思說,做人的根本是生活要嚴謹,做事要非常認真投入,與人交往要有忠誠的品格。
忠告之二:知識決定命運。
其實在叁字經裏,就已經談到了這一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意思說,人的本性都是差不多的,但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知識,性情就會變化,其實就是指命運也會發生變化。
忠告之叁:壯志淩雲的想,腳踏實地地幹。
陸遊在詩裏說到,紙上得來終覺得淺,需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教育他的兒子要腳踏實地地幹才能得到真知識。
我們不能不承認,盡管現在的所謂成功學實際用處不大,但它的的確確成了一套非常具有迷惑力的理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來完全不應該存在的“成功學”就成功誕生了。
叁、成功學是一種喚醒內心魔鬼的幻覺
因爲采訪和寫作的需要,我曾經親身經曆過臺灣某位成功學大師的講座。不能不承認,他的講座比相聲精彩多了。但聽過幾次之後,基本套路就比較明顯了。不管他怎麼說,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喚醒你內心對成功的一種幻覺。
比如說,當你沈浸了他的那些關于成功的描述時,你會恍惚覺得,其實會場外的世界很簡單,只要你的意志足夠堅定,對成功的信心足夠充分,會場外的世界,都可以讓你踩在腳下,你恨不得馬上走到外面,對這個世界高聲呐喊:來吧,我們決一死戰!
已經有很多心理學家從專業的角度仔細分析了這種“集體催眠術”,我就不再多談。但是,當你身邊數千人高聲呐喊“我一定要成功”的時候,真的是震耳欲聾,你很難做到不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然後呢?當你熱血沸騰的時候,大師就開始講了:
我當時在美國的時候,窮的揭不開鍋,沒有汽油,開不起車,付不出房租,我就借了錢,去聽了最偉大的成功大師某某某的課,我聽了之後,哎呀,真的是很成功呀。這時候某某某大師說了,這只是初級班,我還有更精彩的中級班,要交學費的,學費是……要不要聽?
這時候,他會向臺下啓發道:要不要聽?是要聽,還是一定要聽?
臺下齊刷刷的回答:一定要聽!
他說:爲什麼一定要聽,是因爲你要成功,對不對?你是要成功,還是一定要成功?
臺下又齊刷刷地高喊:一定要!
哦,直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起那幾千人被催眠之後,像無辜的兒童一樣呐喊,而臺上的大師像慈父一樣許諾這些人以成功,我都仍然覺得毛骨悚然。
當你熱血沸騰地從成功學講座的會場走出來的時候,離開那幾千同樣被催眠的人,走到刺目的陽光下,看見街道上人來人往,你會不會突然覺得,其實世界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這個世界,比你強大多了。你這時候才會發現,你剛才熱血沸騰的時候,已經把下一節課的學費交上了。
事實上,據我掌握的資料,迄今爲止,並沒有證據表明哪個成功人士是依靠聽學費高昂的成功學課程而走向成功的。成功學講座只是喚醒你內心的狂想,給了你一個放任你無限遐想的空間。它釋放了你“我無所不能”這樣一個魔鬼念想而已。
假如你只是丟失了一些錢,交了學費,那你應該慶幸。爲什麼呢?因爲很多人因爲反複聽這種所謂的成功學培訓,已經出現了精神病的症狀。他們完全沈迷于成功的幻覺,並且非常真誠地到處拉朋友入夥,去聽他已經奉爲至高無上真理的成功學。
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所謂時勢造英雄。那些曆史上偉大的人物,在起點的時候,並沒有太多想過成功。他們只是在投入了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並且非常偶然地契合了曆史的洪流或者趨勢。這些時勢和偶然性,是完全不可能複製的。當比爾·蓋茨退學去搞電腦的時候,是因爲他非常喜歡剛剛興起的計算機技術,喜歡到不行,他並不知道自己能夠成爲世界首富。
關于這一點,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至爲精到,那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
《“成功學”背後的社會焦慮(鹿翩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