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功學”背後的社會焦慮(鹿翩翩)▪P2

  ..續本文上一頁天”。自己每天都應該付出自己應付的努力,至于最後能不能成功,天意尚且未知,更何況那些成功學大師了?

  著名企業家阿裏巴巴董事長馬雲就對這種成功學深惡痛絕,他說:

  你要少聽成功專家的講話,所有的創業者都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爲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點。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少聽成功學講座,真正的成功學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了成功者,你講任何話都是對的。真是這麼回事,我們公司員工也有人去聽過成功學課程,聽一兩次可以,聽四五次,這人就被廢了。

  

  四、成功學是快餐化的人生價值

  如果非要說,世界上有成功學的話,那麼,對于中國古人而言,《論語》就是一部古人的成功學巨著。只要你認真按照這本書去做,就是走向成功的正途。

  人生本沒有捷徑可走,但在當代中國,這個捷徑卻偏偏就出現了。我們要注意,成功之所以有了捷徑,是因爲我們對成功的定義,與古人相比,過于簡單了。對于古人而言,無論是格物致知,還是修身齊家,都可以看做是成功,無非是在不同的範圍、不同的道路上實踐孔子的教導罷了。

  諸葛亮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叁顧臣于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他描述自己二十一年來的辛苦奔波,爲國效力,大家都認爲這是一種成功。但清朝張潮作爲一個普通隱士(只做過芝麻小的官),他心裏的成功卻是安穩的居家過日子,也是名篇,他說:“人生六事,可謂全福。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雲全福。”這也是中國人所公認的成功的人生。

  但在當代中國,成功已經不加掩飾地變成了叁有“有錢,有權,有勢”。只有達到這叁點,才叫做成功的人生。現在網上流傳的所謂“高富帥”,或者“富二代”,諸如此類,無一不是在描述成功的簡化含義。

  而那些所謂的成功學圖書,也無非是在教你如何廣交朋友,不是爲了分享心靈,而是爲了增加商業機會。教你如何“爲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如何“目的決定手段正確”,如何“厚黑”,如何“拉攏與打擊”。

  正是因爲了有了這些簡化的人生目標,成功學才有了這種孳生的土壤。正是因爲這些狂熱的欲望,成功學才有了騙人學費的前提。正是因爲我們試圖把人生變成金錢和權力的簡單拼圖,成功學才有了讓你聽之信之的說服力。

  當一個人對成功學深信不疑的時候,他的心靈其實已經被戕害和扭曲了。他只看到了幻覺中的光環,超人一等,壓倒別人的快感,卻完全遺忘了幸福、快樂和自由。這是成功學最值得警覺之處,我們這個時代正在面臨的巨大驚恐和焦慮,成功學的流行就是一大誘引。

  

  五、成功就是內心深處的真善美慧

  名、權、利這叁個字,實在是不能作爲成功的標志的。當然,它們是大部分成功伴生的産品,是不經意中得到的。這叁樣東西,實在是不堅固和靠不住的。如果以巨富爲成功的標准,那是“壁裏安柱”——蓋房子的時候,爲了牢固,在牆壁裏豎一根大柱子作爲支撐,等到房子傾頹,這個柱子也會倒掉。如果以權勢爲成功標准,那是“窯頭土坯”——用泥土做成磚頭,但未經過窯燒,一旦下雨,就化做稀泥。如果以名氣作爲成功標准,那是“水中撈月”——月亮在水裏雖然漂亮光潔,但伸手撈去,倏地不見,其實是假的。

  成功猶如樹梢接近陽光的枝葉,培植成功的枝葉,必須要先使根深木堅,才能枝葉茂密。這個根,就是你內心的“真、善、美、慧”。

  一個人只有面對內心的真實,坦誠地表達真實,才是自由的。而說假話,做違心的事的人,是不自由的,因爲被自己牢牢地束縛住了,捆綁住了。這樣的人,自己內心都看不起自己,成功與他何有哉?真,足以使人自由。

  人應該呵護自己的善根,與人爲善,懷有善良的願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說到深處,是一種慈悲心,或者說,是一種人文關懷。沒有了善根,一個看起來再成功的人,也不會安甯。因爲他使別人感到威脅,他自己也會受到威脅,他傷害別人,也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是他潛在的敵人。這樣的人,即便事業有點小成,難道會安甯嗎?善,足以使人安甯。

  古人說,美足怡情。美,是陶冶我們真感情的。因爲你有了真實的內心,又有了善的根本,但沒有真感情,也不足以使生命鮮活。如果說真是土壤,善是根本,這個美,就是搖曳的枝葉。能夠審美的人,才能有真感情,不至于冷酷,也至于嚴苛。

  人生的大樹,有了枝葉,有了樹幹,有了根本,那麼,“慧”這個字,就是能夠疏通整個大樹的水分養分的脈絡。人應該真誠、自由、有情,還應該開啓自己的智慧,剔除偏見、固執、成見、邪見。人沒有偏見,就會寬容,寬容能消滅煩惱,消滅煩惱則快樂自然顯現。

  一個自由、真誠、有情、快樂的人,如果他還不叫做成功,又有誰才能稱得上成功呢?

  (完)

  

《“成功學”背後的社會焦慮(鹿翩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