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自己每天都应该付出自己应付的努力,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功,天意尚且未知,更何况那些成功学大师了?
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就对这种成功学深恶痛绝,他说:
你要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公司员工也有人去听过成功学课程,听一两次可以,听四五次,这人就被废了。
四、成功学是快餐化的人生价值
如果非要说,世界上有成功学的话,那么,对于中国古人而言,《论语》就是一部古人的成功学巨著。只要你认真按照这本书去做,就是走向成功的正途。
人生本没有捷径可走,但在当代中国,这个捷径却偏偏就出现了。我们要注意,成功之所以有了捷径,是因为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与古人相比,过于简单了。对于古人而言,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修身齐家,都可以看做是成功,无非是在不同的范围、不同的道路上实践孔子的教导罢了。
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他描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辛苦奔波,为国效力,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成功。但清朝张潮作为一个普通隐士(只做过芝麻小的官),他心里的成功却是安稳的居家过日子,也是名篇,他说:“人生六事,可谓全福。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这也是中国人所公认的成功的人生。
但在当代中国,成功已经不加掩饰地变成了三有“有钱,有权,有势”。只有达到这三点,才叫做成功的人生。现在网上流传的所谓“高富帅”,或者“富二代”,诸如此类,无一不是在描述成功的简化含义。
而那些所谓的成功学图书,也无非是在教你如何广交朋友,不是为了分享心灵,而是为了增加商业机会。教你如何“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如何“目的决定手段正确”,如何“厚黑”,如何“拉拢与打击”。
正是因为了有了这些简化的人生目标,成功学才有了这种孳生的土壤。正是因为这些狂热的欲望,成功学才有了骗人学费的前提。正是因为我们试图把人生变成金钱和权力的简单拼图,成功学才有了让你听之信之的说服力。
当一个人对成功学深信不疑的时候,他的心灵其实已经被戕害和扭曲了。他只看到了幻觉中的光环,超人一等,压倒别人的快感,却完全遗忘了幸福、快乐和自由。这是成功学最值得警觉之处,我们这个时代正在面临的巨大惊恐和焦虑,成功学的流行就是一大诱引。
五、成功就是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慧
名、权、利这三个字,实在是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志的。当然,它们是大部分成功伴生的产品,是不经意中得到的。这三样东西,实在是不坚固和靠不住的。如果以巨富为成功的标准,那是“壁里安柱”——盖房子的时候,为了牢固,在墙壁里竖一根大柱子作为支撑,等到房子倾颓,这个柱子也会倒掉。如果以权势为成功标准,那是“窑头土坯”——用泥土做成砖头,但未经过窑烧,一旦下雨,就化做稀泥。如果以名气作为成功标准,那是“水中捞月”——月亮在水里虽然漂亮光洁,但伸手捞去,倏地不见,其实是假的。
成功犹如树梢接近阳光的枝叶,培植成功的枝叶,必须要先使根深木坚,才能枝叶茂密。这个根,就是你内心的“真、善、美、慧”。
一个人只有面对内心的真实,坦诚地表达真实,才是自由的。而说假话,做违心的事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被自己牢牢地束缚住了,捆绑住了。这样的人,自己内心都看不起自己,成功与他何有哉?真,足以使人自由。
人应该呵护自己的善根,与人为善,怀有善良的愿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到深处,是一种慈悲心,或者说,是一种人文关怀。没有了善根,一个看起来再成功的人,也不会安宁。因为他使别人感到威胁,他自己也会受到威胁,他伤害别人,也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潜在的敌人。这样的人,即便事业有点小成,难道会安宁吗?善,足以使人安宁。
古人说,美足怡情。美,是陶冶我们真感情的。因为你有了真实的内心,又有了善的根本,但没有真感情,也不足以使生命鲜活。如果说真是土壤,善是根本,这个美,就是摇曳的枝叶。能够审美的人,才能有真感情,不至于冷酷,也至于严苛。
人生的大树,有了枝叶,有了树干,有了根本,那么,“慧”这个字,就是能够疏通整个大树的水分养分的脉络。人应该真诚、自由、有情,还应该开启自己的智慧,剔除偏见、固执、成见、邪见。人没有偏见,就会宽容,宽容能消灭烦恼,消灭烦恼则快乐自然显现。
一个自由、真诚、有情、快乐的人,如果他还不叫做成功,又有谁才能称得上成功呢?
(完)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鹿翩翩)》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