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講記(四十一)

  

中觀四百論講記(四十一)

  

破常品第九

  此前已經講完了《中觀四百論》前八品,聖天菩薩在前八品的兩百個偈頌裏,傳授了世俗谛的瑜伽修法,使大家領悟到名言的真實性,以此爲方便,就能順利進行勝義谛瑜伽的修習。這就是接下來要講的,後八品的兩百個偈頌——明于方便生勝義真實性修習之瑜伽。

  後八品的整體結構,在開篇講“全論內容”的時候已經講過,下面再簡單地結合科判講解一下。

  甲二、明于方便生勝義真實性修習之瑜伽分叁:一、總說甚深緣起真實性之瑜伽;二、別說無我空真實性之瑜伽;叁、攝彼要義抉擇之理。

  勝義真實性瑜伽的修習,分爲叁個部分。首先通過第九品來總說一切世俗法的甚深緣起,破有常性,從而呈現出名言萬法空無自性的勝義真實;其次從第十品到第十五品,分別對我、時、見、根境、邊執、有爲相一一進行詳細地抉擇,呈現出萬法無我的大空真實性;最後在第十六品,以訣竅的方式,總攝勝義瑜伽修習要義而抉擇。

  第九品的所破是常。所謂常是叁時不變異,即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沒有變異的相,那麼在一切有爲法當中是否存在著常的實有體性呢?也就是有沒有這樣叁時都沒有絲毫變動的體性呢?第九品就是來幫助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去除心裏的疑惑。

  下面大家來看這一品的結構。

  乙一、總說甚深緣起真實性之瑜伽分叁:一、略說;二、廣說如何修彼之理;叁、攝要。

  聖天菩薩在本品中,通過第一個偈頌的略說,揭示了凡是因緣所生的一切緣起的有爲法,必定是無有常的自性,做出這樣確定的論斷。然後根據這個定論,通過具體的廣說,一一擊破各種有代表性的微細常性。最後再用一個偈頌,總攝修行的要義。

  下面來講解略說。

  丙一、略說

  

  

一切爲果生,所以無常性,

  

故除佛無有,如實號如來。

  頌文直解

  一切因緣積聚的名言緣起法,爲果生的緣故,所以沒有常的自性,是故除了佛之外,再也沒有一個能夠如實了達緣起實際,號爲如來的人。

  釋義

  通達了名言緣起的真實性,就能了悟一切世俗萬法僅是虛假安立,是非常性、非真實、非堅固、無事、無物、虛妄性、欺诳凡夫之法,並沒有一個自性存在,所以這樣的緣起性,是無我見所依的基礎。因此,從名言緣起中産生的一切法,必定無有常性,都顯現爲如影像般的虛妄之相,了達了這一點,就能見到自性空的真實性。所以經中說:“昔今及未來,諸法真實性,如實而見故,以彼號如來。”就是說,一切過去、現在、未來法的真實性,已經如實而照見的緣故,所以佛又號稱爲如來。

  這裏的第一句“一切爲果生”非常重要,以這個來成立沒有一個不變的常的自性。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林林總總的一切名言法,都是爲著果而生,都是在趨向于果,並不是坐在那裏不動的。比如說,一切種子都是爲著果實的出生,換句話說,沒有不動的種子,只要因緣集聚,它必然就會顯現花果的;一切的山河大地呢,也都是爲著它的成住壞空;人呢,也是“爲死故而生”。因此,一切法就沒有一個叁時不變的常,整個器情的萬法都在不停的運轉著,根本不會呆在那不動的。所以爲著果生,它就不可能有獨立存在的自性,如果它有獨立存在的自性呢,它就永時不變動。因此從這個現象可以證明一切有爲法沒有常性。而能夠遍照一切緣起的就只有佛,那麼佛就見到了,確實整個大千世界中,有情的法也好,無情的法也好,內法也好,外法也好,過去法也好,現在法也好,未來法也好,無量的法都是順應著因緣而起,沒有絲毫常性的存在,一切智智佛以如實的了知而作了這樣的善說,所以只有佛才能得到如來的名號。

  丙二、廣說如何修彼之理分二:一、總破計常;二、別破計各類常。

  丁一、總破計常

  有的人想,爲了生果而顯出來的法,確實並非常性,但是既非能生,也非所生的虛空,以及雖是能生,但不是所生的極微等等,因爲它們都不是從因緣中産生的,所以應該是有性的,而且是以常性存在的。而對此佛並未通達,所以佛不是一切智智。

  聖天菩薩對此作回答:

  

  

無有時方物,有性非緣生,

  

故無時方物,有性而常住。

  難詞釋義

  時方物:即任何時間、空間裏的事物。

  有性:有自性。

  常住:永久地保持下去。

  頌文直解

  在任何的時間、空間中,都不可能存在非從因緣生而有性的事物,因此,在任何的時間、空間中,絕無可能有像虛空那樣所謂常性的事物。總之,只要不觀待因緣,就決定無有,就像兔角不依因緣,就並不存在,那麼虛空等因爲不依賴因緣,所以也決定無有。

  釋義

  有些人根據前一偈頌中,一切爲果而生,所以無有常性的教導,接受了爲果而生的那些所生法,是因緣生的,所以不是常性的道理。但是他們覺得這並沒有包含兩種特殊的情況:第一種是既不是能生,也不是所生,比如虛空就不是能生,它不産生其他的法,也不是從任何因中産生的,因此就不是無常,而是常性的;第二種是雖然是能生,但並非所生,比如勝論師所認爲的常我、極微,數論師所認爲的自性等等,都屬于這種情況。拿極微來說,勝論師認爲雖然極微能生成粗大的色法之果,但它本身不是因緣生成的,因此應該是常性的。

  對此,聖天菩薩回答說:非因緣所生的有性,是絕對沒有的,既然有體性,就都是從因緣中産生的,那麼它們就不可能有常性的存在。

  這個偈頌包含了兩個推理。前兩句說明凡非因緣生,都是不可能有性的,後兩句說明凡因緣所生的,都將壞滅,也就是生已即滅的無常性。

  總之,十方叁世的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的,因此在任何時、方,都找不到一個東西有自性而常住。換句話說,就是十方叁世的萬法都沒有常的自性,原因就是“緣生故”。如果有常的自性呢,就要叁時都不變,因爲它不受任何因緣的影響,再多的因緣加上去之後,它也不會有任何的變異。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由于萬法緣起故,萬法就沒有常的自性。這樣是總的破常。

  丁二、別破計各類常分二:一、破我爲常性;二、破法爲常性。

  各類常,可以總的分爲人我與法我兩類,下面就分別來破。

  戊一、破我爲常性

  勝論師等說:各種苦樂舍的受是有的,而它們是被我和合起來的,這證明我是有自性的;同時我又沒有因,這又證明我是有常性的。

  聖天菩薩對此回答說:

  

  

非無因有性,有因即非常,

  

故無因欲成,真見說非有。

  難詞釋義

  真見:真實照見實相者,指如來。

  頌文直解

  若許常我是無因,則我不可能有性,如同兔角一樣,成爲無事。若說常我是有因,這樣我就不是常性,因爲是從因而生的緣故,如同瓶子一樣。是故,已見一切事真實性的一切智智,宣說了不可能無有因而成立有性。

  釋義

  勝論外道師的這種觀點,屬于前面總破裏的第二種情況,即能生果,但本身非因緣所生。他們認爲,人在不同時間的受,本來是各自獨立的,但是人們又可以對某一階段有大體的感受,這是因爲有一個實有、常性的我,將這些分散的受連接、聚合起來了。勝論師說,這就說明我起到了和合受的作用,因此證明我是存在的。同時,這個實有的我,又找不到它的因,不是因緣所生的,這樣就不會壞滅,因此是有常性的。

  對于這樣的錯誤見解,聖天菩薩在第一句一針見血地指出,“非無因有性”,也就是說,無因是不可能有性的。沒有因,就沒有生,沒有生的話,哪來的體性呢?如果連體性都不存在,那麼它的常性就更是無從談起了。這就像佛法中經常使用的石女兒的譬喻一樣,石女不會生育,當然不可能生下子女。勝論外道師說存在無因的我,而且還說這個無因的我是有自性的,而且是常性的,這就像有人說見到了石女的兒子,還吹噓說石女的兒子長得怎樣怎樣好看一樣,就純粹是無稽之談了。

  這樣一分析,勝論外道師也認識到說無因的常我是完全錯誤的,于是修正了觀點,說我是有因的,他們想這樣應該可以避免漏洞了。于是聖天菩薩繼續開示了第二句——“有因即非常”。就是說,凡是從因緣中生出來的,必然受到因緣的控製,因緣一變動,它就不得不隨之而變動,因此它注定不會穩定,非是常性的。

  第叁、四句,是引用佛的聖教量來作總結。佛在經中就這樣說過:“智者勝解緣起法,亦不依靠于邊見,已知有因有緣法,非有無因無緣法。”

  那麼有人這樣想,如果瓶子等的所作,確實是無常的話,那就意味著我、造物主等的非所作,就都變成常性的了。

  下面聖天菩薩用前兩句敘述這個觀點,再用後兩句來遮破。

  

  

見所作無常,謂非作常住,

  

既見無常有,應言常性無。

  

  難詞釋義

  見:這裏是了知的意思。

  所作:“所”是被,“作”是造作、創造等。“所作”意思是被造作、創造,有時也指被造作、創造出來的法。

  非作:即非所作。

  

  頌文直解

  如果知道了一切無常是因緣所作之後,可以反過來承許非因緣所作的我等是常的話,那麼…

《中觀四百論講記(四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