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
隆德寺謝拉嘉稱上師
菩提心可分爲世俗菩提心輿勝義菩提心兩種,爲了解勝義菩提心,我們首先要解解相對(世俗)菩提心,相對菩提心又分爲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兩種。
比如大家現在計劃到大陸五臺山朝聖,那麼在意義上說來,生起朝聖念即是願菩提心,但一定要真正行動,到達了五臺山上才算是行菩提心。
爲了了解行菩提心,我們應廣行六波羅蜜以引導衆生,一旦你從一位具足無間斷清淨傳承的上師處,領受發菩提心戒後,你的菩提心必將不斷增長,或者你可在自己佛堂中,以觀想叁寶在自己面前的方式,不斷地重覆觀想從佛那兒領受發菩提心戒。如此你將在願、行菩心的修持中不斷進步,在正確的道路上廣聚資糧,直至圓滿具足登地以上菩薩的資格;只有初地以上菩薩才能真正了解勝義菩提心,自此地地增上,乃至十地——法雲地後,得入金剛喻定,令一切微細障礙消除,而登上十一地的佛果。
故我們可結論,爲了解佛性,首先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中又以相對菩提心中之願菩提心爲先,其內容若簡言之:便是慈悲心。因此,生起善心、慈悲心實爲根本。
古印度有一對母女在瓦拉那西(佛陀初轉*輪處)欲渡過恒河,卻因河水湍急而雙雙被沖走,此時母女心中均祈願對方平安而不顧自己性命,以此臨命終前的善念,而均投生天道,世俗善念之生起尚具有如是利益,更何況是菩提心之生起呢?因此我希望在這簡短開示後,大家對此佛法精髓所在,均能真實生起菩提心,「未生者令生,已生者令增長」,這是我唯一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