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至尊門措上師祈禱文(六)

  至尊門措上師祈禱文(六)

  有一天,路過卡鄂地方的石形堆時,見到石堆的縫隙裏有一個小紙團,就取出來,讓一個識字的人讀給他聽,紙上寫的是《文殊語獅子修法》。其結尾有一頌寫到:“印度聖境一老人,高齡已至九十九,不識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見文殊尊。”他當時想,這麼老的人修一天就達到這麼高的境界,像我這樣的小孩,肯定能很快修成。這樣,以恭敬心和信心修了幾天,出現了好幾個加持的相。從此,不必要別人教,對于拼讀等很快就懂了,而且對于很多經論,只要稍微看看就能領會它的大致涵義。

  從六七歲時起,前世留下的開發伏藏的業習又蘇醒了。想取伏藏的話,能隨意取出。甚至在玩耍的時候,就取出了伏藏寶箧和佛像等。

  另外在幼年時,已經出現了各種神通,能夠通徹地見到山峰或山岩後面的事。尤其,從那時起,各地出現什麼好、壞、苦、樂的事,事先就能預知(比如什麼時候發生傳染病,或者有什麼重大的變故等等)。下至開玩笑說的一些預知的話,也沒有一個不實現的。(比如說過五天就要下雪,果然過五天就下雪了。)對于別人心中的所思所想,都很清楚地了知。而且有了宿命通,自己前世在蓮師座下聽法的情況,以及在夏嘎巴上師前聽大圓滿法(《光明大圓滿大鵬展翅》等的作者)、在貢珠雲登嘉措(《口訣藏》等五藏的作者)前聽聞正法的情景,都曆曆在目。尤其當年作爲格薩爾王的意子丹哲由吾布美時的情景,能夠特別清楚地現在心前,跟別的不一樣。(格薩爾王時代,著名的大將丹瑪是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前世,其實是布瑪莫紮的化身。藏文“丹哲”是丹瑪孩子的意思,名字叫“由吾布美”。我記得上師很清楚地給我們講:自己前世是丹哲由吾布美的情況,就像想起前兩天的事那樣清楚,我在誰面前說都可以保證,自己的前世是丹哲由吾布美。)

  在很小的時候,法性中陰階段顯現的寂靜、忿怒本尊就已經現在心前。尤其在見到很多忿怒形象的本尊時,作爲小孩在世俗人面前顯現上還有點害怕,讓母親先別睡覺。總之,從幼小的時候起,在自現中時時不離寂靜、忿怒本尊。

  9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日趨貧寒。因爲生活窘迫,當時法王穿的衣服也是破爛不堪的,經常受到別人的欺淩。

  一次,在宗采地方(色達五色湖附近)又受到幾個小孩的淩辱,他非常傷心,邊哭邊往家裏跑。這時天色已晚,空中烏雲密布,不一會兒,大雨從天而降,到家的時候全身都淋透了。

  夜深了,他裹著濕漉漉的衣服躺在那裏,兩眼看著上方。想到父親這麼早就離開了自己,眼淚不禁奪眶而出,不知不覺進入了似睡非睡的狀態。

  在光明的境現中,見到了蓮師,一面二臂,手結契克印,是國王遊戲的坐式。蓮師對他說:“你不要傷心,也不要厭煩這個世間,等你長大後,會成爲不可多得的人才,宛如群星中的明月,將受到許許多多人的恭敬擁戴,麥彭仁波切直接攝受、加持你,你未來的弘法利生事業十分廣大。”說完蓮師就消失不見了。他歡喜不已,受到了很大的安慰。

  此後的14歲,以猛利的欲求出離叁有的心策發自心之後,見到增上戒學寶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或根本,此後在紮宗大堪布索南仁欽前受沙彌戒,法名爲釋迦善說賢。從此,就如同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所說:“安住淨戒,以具足聽聞、思維的緣故,此後趣入修習。”正如此義,沒有錯亂次第,顯現了如是的實行。

  首先,每天心裏背誦長篇的德格版那麼大的藏文經十五頁,相當于幾百個偈頌的量。對于很多論的偈頌都背得很熟,同時在諸多的善知識前不斷地精進聞思,由此智慧廣大增勝。這以後就有能力爲別人廣傳教法。不但如此,還會頓然顯現修法的儀軌,像一些贊頌文、祈禱文等等,都是文句優雅、義理甚深,教理非常清晰,加持很大。

  當年14歲的時候,就曾經寫過《有關文殊智慧勇士手持寶劍的外內密叁種贊文》《慧辯八大藏修法儀軌》這兩個竅訣等的著作。其余類似的注疏都收集在法王的著作中。

  15歲時,對于光明大圓滿以不共的恭敬心和信心一心貫注,對于全知麥彭仁波切至心猛利地祈禱,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等一頌,每當念完一百遍祈禱文之後,就讀誦《直指心性》,如文入觀一遍。這樣念到了一百萬遍祈禱文,觀過了一萬遍的《直指心性》時,就跟過去全然不同,心的本性、真實了義的智慧(也就是明空、淨裸裸的自性)從覺受和尋思的皮殼中脫出。此後心裏斷定無疑,從是非的鐐铐中解脫了,縱然成百上千的智者和成就者來,也不可能在此之外有一種更殊勝的所诠義了,內心生起了甚深的定解(定解指的是心中的疑根徹底斷掉了)。這時,好比靈雲禅師說的:“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性具慧辯八藏全體開,

  無量教證法藏自在王,祈禱麥彭不敗尊勝前!

  這首祈禱頌有極深的涵義,我們首先要明白它的含義,之後就會生起很大的信心,然後作祈禱這樣就相應了,這裏面有很大關要。

  第一句是“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這是指得了根本。“明空文殊童子”就是指我們的本性,明空描述他的相貌,這是什麼妄相都沒有了,但也不是虛空,一切相都沒有了,但有一個“明”在。在禅宗,比如臨濟說“孤明曆曆”,百丈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都是這種指示。

  “文殊童子”,“文殊”是妙吉祥。“妙”就是粗俗的戲論全部沒有了,幹幹淨淨的,就是妙。“吉祥”就是具德,本具四身五智等的萬德,如海的德。“童子”指的是大無爲法,因爲他無衰無變的,永遠如此,所以稱爲“童子”。這是本來如此、永遠如此,不會在這上有任何變異。“加持力”可以說是文殊本尊的加持,也可以說,自己徹證了本性而起的作用。

  那起什麼作用呢?第二句說到:“性具慧辯八藏全體開”。“性具”就是指本性上自然具足慧辯八藏,而不是新生的,就像芝麻裏有油,燈上有光和色那樣,藏文原文是“意界中的”,這裏翻成“性具”。“意界”,就是指如來藏,指本性或性體。因爲一切德相都含攝在本性中,都在自性上本來具足,所以叫做“界”。這裏翻成“性”。藏文裏說“在意界中的慧辯八藏”,表明了這是在裏面本來有的,現在脫出來了。所以翻成“性具”。就是本性中具足這種智慧德相,就好像六祖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本具哪種智慧德相呢?這裏具體說到“慧辯八藏”,就是無論對于教法或者證法,本自有一種智慧妙力,能明記、能揀擇、能通達經義、能聞持、能善說、能護持、能常護叁寶種性、能對無生法獲得忍力而修習聖道等,這都是指性中本具的慧辯八藏,以這個頓然徹證、徹悟的力量,全部啓開了。

  《智者入門論》中說:在通達了如來善說的究竟密意後,自然智的顯現等同虛空,以得自在的緣故,將開啓“慧辯八藏”。也就是以不忘念的緣故,有念藏;智慧極爲抉擇的緣故,有智藏;對于一切經義的相無礙通達的緣故,有證藏;一切所聞都記持在心中的緣故,有陀羅尼藏;由善巧演說,能使一切有情滿足的緣故,有辯藏;對一切聖法都能護持的緣故,有法藏;能使叁寶種性相續不斷的緣故,有菩提心藏;對于無生法得到忍力的緣故,有修藏。像這樣,會得到慧辯八藏。

  下面再做一些解釋。如來善說的密意就是要開示佛的知見。如果能通達佛法的究竟密意,就會了達本性。這個本性是一個自然智,它不是因緣新造成的,而是本來具足,原本如此。這個自然智在凡夫份上是很狹小的靈知,而且都用在反方面。一旦見了本性,去掉了垢染,就不斷地開發,最後這個自然智的顯現猶如虛空,它是沒有任何邊際、周遍的。這時由于對本性得到自在,就從中開出八大妙藏。這裏關鍵就是要開悟,讓本性從障礙中脫出,使得光明日益顯明。當它極爲顯明的時候,八種妙藏就全體打開了。

  其實這八種藏都是指智慧的大用現前了,本具的妙力無礙地顯出來了。過去只是被塵垢障蔽,本有而無法顯發。當它顯發之後,就自然流現不可思議的妙用。對此這種智慧德相的顯露,以八種藏做了歸納宣說。其實,“慧辯八藏”就是指大智慧上八方面的大用現前,修證到極處,就全體開發,就有跟佛一樣的妙力,就叫證到佛果了。這是遍滿無邊的虛空法界,出現不可思議的智慧能力。

  分別來講,在一切時都明記不忘,從沒有一刹那忘失正念,一切處都明明了了,這就叫“念藏”。

  對于一切差別法,都能以智慧做出極准確的抉擇,這就叫“智藏”。也就是指差別智。得到根本智之後,會開後得智,這種差別智一開出來,對于一切世間、出世間的法,細到毫厘之間,無不知見。比如說六道中每一種類的衆生,他們是什麼樣的業力、果報、意樂、根機、性情、宿命等,無論是自相還是共相,無不徹底了達,這個就是智藏。

  大智慧已經脫出來了,對于一切經藏的意義無不了達。比如,以前看經不明白,開悟之後,就像看自己屋裏的物品那樣,經上的字字句句都明白它的涵義,這叫做“證藏”。就是法義如何,自己心裏能證知它,是這樣的妙藏。

  再就是得到“陀羅尼藏”。對于聽聞的一切法都能清清楚楚地記住,不會忘記。這就是得了無量的總持。

  再講到演說正法,也是徹證了本性,就從口中源源不斷地宣說。這時心的作用能無礙地施展,能立即應機說法,說的法都和根機相應。針對不同類的衆生,自然說出不同的話,可以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方式,能夠使衆生聽了都很相應、滿意,這種叫“辯藏”。內容包括四無礙解,無論是法、義、辭、辯哪個方面,都是通達無礙。所以在說法時毫無障礙,而且恰如其分,極其靈妙,這就叫辯藏,它是智慧的作用。

  再其次,對于一切大、小、顯、密等無量的聖法,都能做護持,所以就具有“法藏”。心中對于任何一種…

《至尊門措上師祈禱文(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