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
智圓法師 講授
這一次能有殊勝因緣和大家共同學習淨土第一經的《無量壽經》。這是一部號稱爲一乘了義、萬善同歸、普被叁根、圓該八教的偉大經典,是能使無量衆生橫超叁界、頓證不退、一生成辦的奇特法門,是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究竟、稀有難逢的極微妙的法寶。
在未來佛法滅盡期間,佛以慈悲憐憫衆生,特別留下這部經最後住世一百年,凡是遇到這部經的人,都能隨他的意願得到度脫。可見這部經是度生的慈航,是暗夜的明燈,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以這部經的恩德,無量衆生得到度脫。所以這一次我們要以至誠恭敬的心來聆聽釋迦本師的教誨。
先講經題“佛說無量壽經”。
分四:一、佛;二、說;叁、無量壽;四、經。
一、佛
“佛”指以大悲願力示現在五濁惡世,爲了救度苦難衆生而演說無量教法的大導師釋迦牟尼佛。
二、說分二:(一)通釋;(二)別釋。
(一)通釋
“說”通“悅”,是暢悅本懷的意思。佛出世說法的本懷就是要讓衆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爲此,佛會施設種種方便,最終的目的是讓衆生見到本有的覺性而成佛。到因緣成熟時,能按自己的本懷,十分暢快地宣說出來,這叫做“說”或者“悅”。
(二)別釋
在暢佛本懷的法門裏,有一種特別法門,就是演說阿彌陀佛因地行願、果地成就淨土功德莊嚴、攝受一切衆生往生淨土並在往生後不退成佛的法門。
當佛要講這部法時,表現得容顔歡喜、清淨,光顔巍巍。因爲佛要說自己特別想說的法門,這個法門能使未來無量衆生得到度脫,所以由衷地歡喜。
凡夫僅憑自力要超出生死、證入不退,畢竟要集聚無量的因緣,只有障礙變輕了、順緣集聚了、資糧充足了,才有可能實證到深廣的正道。這相當不容易。無始以來串習的煩惱習性非常嚴重,連從心裏發起斷惡行善的決心都很困難。身上的煩惱魔力這麼重,墮入迷亂的慣性這麼強,所以要向上就如同逆水行舟,而墮落卻如同順流直下。這樣只憑自力來出生死就有很大困難,中間稍微遇到障緣就有可能退掉。
這樣就要有特殊的方便,就是通過和阿彌陀佛的本願相合而往生到淨土;一生到淨土,由于佛力加持他的心,使心不起我和我所的念頭,不起煩惱,不發起爲我的造作,這樣就順利超出了輪回。另一方面,得到佛的加持,念念增長菩提善念,開發廣大功德。
所以一生到淨土就入了不退地,能很快證得無生法忍,成就普賢行願。連鹦鹉、八哥這樣的旁生生上去,也都立即脫掉了惡趣身,很快會開發極廣大的功德,再回來就是大菩薩了。就因爲依靠佛的願力做增上緣,就能頓超生死,簡易到極點、方便到極點!一生到淨土,就得到不退轉,從此只進不退,迅速地開發廣大功德,這就是果教他力門的特點。它的特點在于啓發信心和願心,然後跟佛相應就能得到救度。
所以這是能使廣大衆生悟入佛知見的特別法門,宣說這個法門真正舒暢了釋迦佛救度世間的本懷,所以當時佛極其歡喜。因爲這是關系到當時和未來無數世代的衆生得解脫、成佛的大事。越是到濁惡的時代、衆生越無法憑自力解脫,這個法門就越是顯示出它的緊要。如果能把這個法門說出來,廣泛地流通在世間,就能讓無量衆生得到彌陀願海的攝持,這樣才能實現讓一切衆生都成佛的願望。
這部經講到:世尊當時安住在奇特法中,安住于導師之行,安住在不可思議的境界中。釋迦佛真正徹見了彌陀願海極其殊勝的功能,也知道娑婆世界的衆生跟阿彌陀佛有極深因緣。所以釋迦佛是本土佛,是送衆生往生的佛,阿彌陀佛是彼土佛,是接衆生往生的佛,兩尊佛配合得十分默契,目的就是想讓衆生順利得到解脫、成佛。
這部經的名字取得很好,前一尊佛是釋迦佛,後一尊佛是阿彌陀佛,佛說佛的事,然後讓衆生信入,最後成佛。
各尊佛都有自己的本願和事業。釋迦佛的本願是要在濁惡世界裏救度衆生,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建立極樂世界,把無量衆生都攝持到淨土中成佛。釋迦佛示現在娑婆世界,也就隨順這裏人類生命的形態。所以只是八十年住世,跟人類差不多的壽命,然後就入涅槃。這往後還有世世代代的衆生,要交代他們怎麼來得解脫!這樣,佛就在很多經裏再叁贊歎往生極樂世界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一再囑咐未來的衆生要生起信願,求生彌陀淨土,以解決解脫、成佛的大事。這樣就出現了最普及的淨土法門。
到佛法即將滅絕的時期,其它經典全部滅盡,這部《無量壽經》還住世一百年廣度衆生。所以這是涉及到釋迦佛教法期間救度衆生的大事。
在這部經後面,釋迦佛殷勤付囑彌勒菩薩要護持好這部大法,不要讓它壞滅。這證明未來彌勒菩薩來人間成佛,也一定會弘揚淨土法門。不但如此,在往後賢劫995尊佛出世的時期,也一定會弘揚這部法。在娑婆世界,雖然根性成熟的人可以在佛出世時證到聖果,但還有大批衆生在穢土成不了道,需要去淨土成道,或者有開悟或登地的人對阿彌陀佛有信心,想去極樂淨土快速成佛,所以要對他們宣說淨土大法。
總之,“說”就是暢悅佛度生的本懷。佛的本懷是要度一切衆生成佛。怎麼來度衆生?就是宣說彌陀大願海,使衆生生起信願。這樣心直接投入彌陀願海、求生淨土,就能得到度脫。對衆生來說,這是一條極方便、簡易、直接、圓滿的成佛之路。所以當釋迦佛要宣說這個能使無量衆生得到解脫、成佛的法門時,顯現出前所未有的歡喜。
叁、無量壽分二:(一)廣釋;(二)深釋。
(一)廣釋
那麼,所說是什麼呢?就是“無量壽”這叁個字。這是全經要義的概括。這部經從始至終都是在說“無量壽”和跟“無量壽”相關的事。開頭宣說無量壽佛因地時,如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發起大心,立誓要莊嚴國土;在觀察到210億刹土的功德嚴淨之事後,開始攝取總集210億刹土精華的極爲殊勝的淨土;然後經過五劫的精勤求索,結成了四十八大願;結成大願之後,又經過無量劫的積功累德,安住在真實智慧中莊嚴淨土,最終福慧資糧圓滿時,就實現了極樂世界。這一段就是講無量壽佛因地的大願大行。
之後講到從無量壽佛的妙心中,顯現出淨土無量無邊的依報和正報功德莊嚴。這就是要宣說無量壽佛極其殊勝的菩提、功德、事業。一切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全部攝歸在無量壽佛的妙心中;都是從無量壽的法身智慧中流現的。這一段就是演說極樂淨土的功德莊嚴,包括國土的清淨莊嚴、量功德、體性功德、色聲香味觸的功德、地水空的功德、蓮花的功德、光明的功德、受用的功德、一切所求滿足的功德,以及主尊阿彌陀佛的功德,眷屬菩薩衆的功德。實際上說的就是無量壽佛色身、刹土、眷屬等最極圓滿的功德。
再之後講的是“叁輩往生”,開示了以修持哪些正因來跟無量壽佛相應、來往生無量壽佛的淨土。
之後又說到邊地疑城,這是爲了使修行人避免發生進入淨土見佛的障礙。如果對于無量壽佛的佛智、不思議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狐疑不信,但還是想去淨土。由于自己心裏還有見佛的障礙,這不是別人設立的,而是自己心裏有疑惑。既然心裏有疑惑,就先不能生到佛前見佛,不然就會發生障礙。要等到疑心已經消除,才能入到佛的大法會中聽佛說法。
最後宣說五濁惡世衆生五惡、五痛、五燒的狀況,教誡修行人要洗心改過、斷惡從善,以清淨的身語意業來求生淨土,永離苦難。
所以,這部經從始至終要說的就是無量壽佛。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佛的法門,全攝全收的法門。說到法門的極廣大、極方便、極簡易、極直接、極圓滿,歸根結底都是源于阿彌陀佛願海的力量。這是要攝受下自地獄衆生、上至等覺菩薩之間的一切凡聖有情;所起到的作用是給予信願者無量無邊的利益。這樣的法門叫做“叁根普被,利鈍全收”。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以無量壽佛的大願力做爲強增上緣,只要具足信願投入佛的願海,就都能往生佛的淨土、究竟成佛。所以以“無量壽”攝盡了淨土法門的一切要義。
(二)深釋
其實“阿彌陀”是密號,含有無量無邊的妙義。《阿彌陀經》裏是以無量光、無量壽兩種德統攝一切。《彌陀要解》中說: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叁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也以此體作彌陀名號。所以以“光”、“壽”二字就攝盡了一切。正因爲性體含裹十方叁世,一切相、用都不離本體,都是本體所具、所現,所以極樂淨土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都統攝在“無量壽”的理體中。
“壽”是如如智的體,“光”是如如智的相。法身無始無終,常住不壞,所以叫做“無量壽”。光是本體本具的德相,由于相不離體,所以就攝在體中,以“無量壽”就攝盡了一切。展開來則有無量的無量,不論智慧、慈悲、神通、道力、說法度生,一切都無量。
四、經分二:(一)以契理契機解釋;(二)以貫攝常法解釋。
(一)以契理契機解釋
“經”:梵語修多羅,翻爲契經。契是指契理、契機。佛說的法既契合真理,又契合衆生的根機。也就是以適合衆生根機、時機、機宜的方式演說真理的教法。實相如是,佛也如是說。有時是直接說,有時是間接說,就是首先設立引導衆生趣入真實義的方便,在經過逐步的引導後,最終開示實相。所以這跟世間的法截然不同,世間的言論裏充滿了不正的知見,都是從迷惑心說出來的,根本不能跟佛的聖言相比。只有佛的聖言才堪稱是“經”。
(二)以貫攝常法解釋分二:1、通釋;2、別釋。
1、通釋
“經”又有“貫、攝、常、法”四個涵義。總的來說,佛經是以教法文字貫穿種種義理,比如緣起、空性、如來藏、淨土等,這叫做“貫”。而且,所說的法能攝持人心,把人心安置在正道…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