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
丁二、廣顯分二:一、明示現成佛;二、明權實二德。
上面做了一個概略式的說明,總的是說:參與法會的大菩薩都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對于這一點,以下再做詳細闡明,叫做“廣顯”。
這又分兩步:首先說明諸大菩薩怎麼在十方世界裏示現成佛;其次詳細逐條贊揚諸大菩薩所修的權德和實德。
首先講到十方世界中哪裏有緣,就在那裏示現成佛。這樣在幻化界裏,衆生就看到有這麼一個人降生了人間,小的時候怎麼學習世間技藝,後來怎麼成家,在王宮裏享受生活。以後又怎麼逃出王宮,出家修道,最後證成了佛果。然後又回到世間廣轉*輪,教化衆生。教衆生怎麼放下樂著生死的心,出離求解脫;怎麼認識緣起、認識空性、認識如來藏,最後顯示究竟一乘,把衆生引上成佛的道路。
普賢之德最後要落實在普度衆生上,怎麼普度衆生?就是直接化現在衆生界裏,示現跟衆生同類的身體、同類的語言,示現一個修行的榜樣、成就的榜樣,把成佛從前到後的過程真正演一遍出來,這樣來接引衆生。下面就開始講這個內容:
戊一、明示現成佛分叁:一、總明;二、例顯;叁、結說。
己一、總明
于無量世界,現成等覺。
總的來說,參加法會的這些大菩薩們,所做的普賢行就是在無量世界裏示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以下分成五點來解釋這個問題:
一、何因示現(以什麼原因而示現):就是以攝受一切衆生的大悲心等因來示現(等字還包括智慧、叁摩地等,大悲是裏面主要的因)。
二、如何示現:就是以盡所有智照見一切世間的情況,以如所有智安住在無遷變的法身中毫無動搖,如幻化遊戲般地示現。
這不是從某個起點出發,身體飛到了另一個地方。這是指智慧順應衆生的因緣,自然而變現的。盡所有智就是對一切世間的相清清楚楚地見到。如所有智就是安住在法身中毫無動搖。在衆生的善緣跟自身的願力相合時,就自然化現在衆生心前。
叁、示現何義(要示現哪些事業呢):就是要示現十二種幻化自性的事業。
確實這只是幻化,但必須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衆生。這不是有什麼實體的佛來到了某個世界。一切都是幻化的性質,沒有實體。實相中,既沒有衆生,也沒有佛,器世界和有情界的一切相都是虛假的,就跟夢中的相一樣。像這樣,佛顯現什麼莊嚴色身,說什麼語言、表現什麼神態、什麼威儀、做什麼事等,都是一種幻現。
四、何處示現(在哪裏示現呢):在娑婆世界等的無數世界裏示現。
五、示現時限(示現多久呢):乃至輪回沒有空盡之間,相續不斷地隨因緣而示現。
下面就以釋迦佛在娑婆世界示現十二種利生事業相爲例,說明怎麼在世間示現、怎麼來引導衆生。
己二、例顯分十二:一、處兜率;二、托胎;叁、出生;四、學藝;五、受欲;六、出家;七、苦行;八、詣道場;九、降魔;十、成道;十一、轉*輪;十二、入涅槃。
庚一、處兜率
處兜術天,弘宣正法。
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意思是“知足”或“妙足”,這是空居天的名字。賢劫千佛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來這個世界之前,首先都上生兜率天。
《莊嚴經》裏講到:“爲證得無上正覺,而趣于一生補處地位,在此方命終後上生兜率天,成爲天宮的天子,叫做“淨幢”。百千俱胝那由他數的天子等雲集法堂,圍繞著補處菩薩,聽受無上大法,斷諸煩惱,生廣大心。”
庚二、托胎
舍彼天宮,降神母胎。
《因果經》上講:菩薩即將降臨人間的時候,乘著六牙白象從兜率天宮出來,在四月初八這天明相出現時,降神母胎(這是在佛母摩耶夫人安穩睡眠的時候,從母親的右脅降神而入)。
那麼,爲什麼要示現舍離天宮呢?這是爲使閻浮提的衆生感戴佛的恩德,而生起敬重心。也就是閻浮提的衆生見到佛舍棄天界的快樂,降到人間來救度自己,就會想:佛爲利益我們,連天上的快樂都舍棄了。這樣念恩,就會對佛生敬重心。
那麼,又爲什麼在四生中選擇胎生呢?《涅槃經》裏講了八個原因,這裏講其中的六個。
第一、如果生在高貴的家族,就能表明佛說的法非常殊勝,因此選擇胎生。
也就是如果生在尊貴家族,大家會生尊重心。認爲佛是太子出身,不出家就能做轉輪王,出家則會成佛。這樣會尊崇佛說的法。
第二、爲了使帝王護持佛法,所以選擇胎生。
也就是在世間住持和弘揚佛法,需要國王作爲外護,因此就選擇生在帝王之家。
第叁、爲了使世人修持孝敬父母的善業,所以選擇胎生。
意思是:世間人見佛也是由父母生的,佛成道後還孝敬父母,就會隨學佛孝敬父母。
第四、誕生在上等家族,能止息衆生的傲慢,所以選擇胎生。
這是指衆生見到佛曾經是太子,都能舍棄世間的富貴,入山修道;而且成道後,親自托缽乞食,就會止息高慢的心。
第五、爲了止息衆生的誹謗而選擇胎生。
比如如果是以化生的方式顯現在人間,很多人就會誹謗,說這只是化出來的佛,不是真實的人。但如果是從母胎裏出生,大家就公認確實是有這個人,有他成長的經曆,後來舍棄王位入山修道,現在成道來世間轉*輪。大家會認爲這是真實由人修成佛的。所以爲了止息衆生的誹謗,而選擇胎生。
第六、爲了留下舍利利益後人而選擇胎生。
這是指佛來到人間受取人的身體,最終入涅槃,很自然地就有在火化身體後得到舍利。這樣就能把舍利分布到世界各地,給有緣者禮拜供奉,種大福田。
庚叁、出生分叁:一、生處特異;二、示現奇特;叁、天人歸仰。
辛一、生處特異
從右脅生,
當時摩耶夫人進了藍毗尼花園,諸根寂靜。
四月初八這一天,太陽剛從東方升起,摩耶夫人舉起右手攀著無憂樹,菩薩漸漸從右脅出生,如太陽出于雲翳。“手攀無憂樹”表示無苦惱。
所以佛的出生跟凡夫完全不一樣,一是母親沒有生産的苦難;二是生處特異,從母親的右脅出生。凡夫都是從母親的産道生下,産道臭穢、下等,這是受業力支配,無可奈何的事。但佛降生人間,不能跟凡夫一般表現,所以是從母親右脅出生,就像從雲霧中現出日輪,毫無艱難。當時摩耶夫人身體舒適,毫無痛苦。
辛二、示現奇特
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舉聲自稱,吾當于世,爲無上尊。
佛降生世間的示現極爲奇特。降生後,朝十方各行七步,示現大丈夫具有雄猛力量,在十方世界裏無所畏懼,最尊第一。這裏的“七”,也有解釋爲超過六道。
當時佛的身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數佛土,使十方衆生都知道佛已降生。而且無量的佛世界,都大地震動,使群魔畏懼、懾服。
“六種震動”,在晉朝翻譯的《華嚴經》裏說是:動、起、湧、震、吼、覺六種相。“動”,是搖蕩,就像車子左右晃動。“起”,是地面隆起。“湧”,是地面先凹後凸,就像鍋裏的熱水沸騰的時候,起起伏伏那樣。“震”,是指隱隱有聲音。“吼”,是指巨響。“覺”,是這種動的相使人覺知,乃至空居天的衆生也都知道。
接著佛的口示現奇特相,自己唱尊號說:“我于一切世間最爲尊貴。”《大莊嚴經》裏講到:當菩薩從右脅出生時,樹下自然湧出七寶蓮花,猶如車輪,太子就落在蓮花上,沒人扶持,自己朝十方各走七步,舉起右手,做師子吼:“我在一切天人中最尊最勝。無量生死已經窮盡,此生利益一切人天。”《大智度論》裏說:“天上天下,唯吾獨尊;叁界皆苦,我當安之。(意思是,天上天下只有佛最尊貴,叁界都純粹是苦的自性,我要使叁界無量衆生都得到安樂。)”這樣在十方各走七步,頓時十方光明普照,大地震動。
這樣行于十方自唱尊號,使十方世界的衆生都皈依趣向,聲音傳遍了叁千大千世界,一切人天無不歸仰。
辛叁、天人歸仰
釋梵奉侍,天人歸仰。
“釋”指帝釋,住在須彌山的頂上。“梵”指梵王,住在虛空裏。舉出帝釋就包括了一切地居天,舉出梵王就包括了一切空居天。總之,是指一切天人都來侍奉佛,歸依佛。
經上講:在太子說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後,四大天王以天缯接著太子的身體,安置在寶幾上。帝釋天王親自持著寶蓋,大梵天王手持白拂,侍立在佛左右。當時,難陀、優婆難陀兩大龍王在空中吐清淨的水,給太子灌身沐浴,純黃金色,有四八相,光明普照叁千大千世界。空中奏響天樂,妙花缤紛,紛紛而下……有諸如此類的瑞相。
庚四、學藝
示現算計文藝射禦,博綜道術,貫練群籍。
這裏說的“示現”,是指佛自己已經遍知一切法,但爲了隨順衆生,來這個世界也要從少年時學習世間的知識、技藝開始。
太子少年的時候,有“身具衆伎”和“知解寬廣”兩種功德。“身具衆技”:指世間的各種文化、技藝無不精通。也就是對于算數、文藝、射擊、駕禦、工巧等等都善巧通達。“知解寬廣”:指知識面非常寬廣。“博綜道術”,“博”是廣博,“綜”是廣泛涉獵,各方面的學問都融會貫通,世間的仙術、神通、秘術等無不博學、無不融通。“貫練群籍”,就是指貫通世間的各種典籍,無不熟練。
遊于後園,講武試藝。
太子學習了文藝、射擊、駕禦等後,就在後園裏講習、練習、比試。
庚五、受欲
現處宮中色味之間。
“現”,也是示現的意思。佛已經遠離欲愛,爲了給衆生做個示範,就首先示現住在王宮聲色繁榮的地方。王宮裏有最好的五欲享受,有王妃、有采女,有美食、好衣、歌舞、娛樂,有種種珍玩奇寶、花園美景等等。
在這段時間裏,太子享受了世間美妙的五欲。這裏以色、味兩種欲塵作爲代表,…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