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五)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五)

  庚九、降魔

  奮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製以智力,皆令降伏。

  菩薩要降魔時,首先放大光明,使魔王魔衆知道菩薩已經成道。光明的威勢震動了魔宮。“光明”指菩薩眉間放白毫光相。

  《大智度論》裏講:當時菩薩想,欲界的魔王心還沒被降伏,所以眉間放大光明,讓百億魔宮突然變得一片漆黑。魔王波旬特別氣惱,集合魔衆前來威脅菩薩。

  梵語“魔羅”,翻爲障,就是會給修道做障礙的意思;又翻殺者,指的是行者常常自己放逸,自己入了魔,斷絕慧命;又翻惡者,指各種愛欲。《大智度論》裏講了四種魔:煩惱魔、蘊魔、死魔、天魔。煩惱魔,是指心裏的貪嗔等煩惱。由于煩惱會損壞善法、會斷絕慧命,因此稱爲魔;蘊魔,是指五取蘊是造苦的機器和出苦的器具,從這蘊裏源源不斷地出苦,逼迫衆生,因此稱爲“魔”;死魔,指一期生命的相續到了最後,以死來斷除命根;天魔,指第六天的魔王、魔衆,喜歡擾亂修行人修善。這裏指的是天魔。

  “製以智力,皆令降伏”,唐譯本翻爲“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實際上定也含攝在內。《西域記》裏講:當時魔王波旬帶領魔軍來威脅菩薩,菩薩入大慈叁昧,凡是從空中抛過來的武器、刀杖等,自然變成一朵朵蓮花。魔王心生恐懼,領著魔軍驚慌逃走。這就是以慈心叁昧降伏魔軍的意思。《大智度論》裏說:菩薩智慧力故,大破魔軍。總之,是以定慧力降伏魔軍。

  庚十、成道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這裏講到“得了微妙法,就成就正覺”。那麼,“微妙法”是什麼呢?《維摩诘經》上說到:“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所以“微妙”是指菩提,也就是指心的本性。

  世間人都推崇所謂的“個性”,其實個性只是由串習虛妄分別而形成的牢固心理習性。這並不是本性,因爲:這是因緣所生法,有因緣時才表現它,沒有因緣就一無所有,所以這不是本性。比如在虛空中忽然顯現白雲,緣聚時暫時有一種假相,緣散時無影無蹤,所以這只是生滅的客塵法,而本性是不變的,所以不是一回事。那麼肉身是不是自己呢?決定不是!因爲肉身也只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的假合,同樣是“緣聚則有,緣散則無”。從微觀上看,只有一個刹那顯現一下假相就徹底消失,哪裏是本性呢?實際上,只有菩提才是本性,徹證了菩提就是成道。

  “微妙”,是指甚深難知,不是語言分別所能了知。《淨影疏》說:微妙法就是理。由于得到了微妙法而成就正覺。“理”就是實際理體,萬法的理體,什麼法都是由它而來。透徹了理體,就是悟了“微妙法”。世尊在這一天徹證了微妙法而成佛,叫做“成最正覺”。就是指成就了無上、圓滿的覺悟。

  《因果經》裏講到:當時惡魔退散後,菩薩內心清淨湛然。臘月初七的夜晚,菩薩放大光明,隨著入定,在定中思維真谛。這樣在萬法中禅定自在,看到了過去每一生裏所造的善惡業(就是發了宿命通),然後又看到衆生輪轉在六道中的情形,而發起大悲心。思維衆生在輪回裏無依無救!

  這一天過了初夜,進入中夜時,開了廣大天眼。當時觀察世間界,徹底地見到了世間相,就像明鏡裏映照影像那樣,看到世間衆生有無數種類,從此處死後生到彼處,隨著善惡業力而感受苦樂果報;又看到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五道的苦樂。這時菩薩以天眼觀察五道,自己思維:叁界中確實沒有絲毫安樂!

  到中夜窮盡,進入後夜時,以順行和逆行兩種次第觀察十二緣起,由此認識了流轉輪回和從中還滅的原理。到後夜就破了無明。明星出來時,開了智慧光明,大徹大悟。之後斷除習氣障礙,成就一切種智。

  庚十一、轉*輪

  釋梵祈勸,請轉*輪。

  《大智度論》裏說到:釋迦佛成道之後,五個七天裏默然不說法(其他經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叁個七天裏不說法,有的說是五個七天裏或七個七天裏不說法等等)。當時佛自己講:“我的法甚深難知。”(就是指佛內證的菩提沒辦法用口說出來,也沒辦法以分別心緣到,所以說“甚深難知”)。佛說:衆生都著在世間假相上,不能了解我所證的菩提,不如自己默然入涅槃樂。

  這時,諸大菩薩和釋提桓因、大梵天王等的無量諸天都合掌敬禮,勸請佛說:“諸佛都是爲了利益衆生而初轉*輪”。佛當時默然接受請法,來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爲憍陳如等五比丘轉四谛*輪。

  佛爲了接引衆生趣入菩提,從這時候開始設立種種方便,這叫“爲實施權”。爲了使衆生最終悟入實相,施設很多方便,逐步地引導衆生趣入,最後“開權顯實”,說出自己所證的真實法。

  所謂的轉*輪,按照《法華文句》所說:“轉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轉*輪。”就是指佛以心中教化衆生的法,轉入衆生心中,達成以先覺覺後覺的目的。

  以佛遊步,佛吼而吼。

  “以佛遊步,佛吼而吼”,這是總的標明佛一代教化事業的叁輪化儀。叁輪指佛的身、口、意。佛的身叫神變輪,能放大光明,顯示無量神變;佛的口是教誡輪,能以一音說法,使衆生各自隨類得解(就是能讓每個聽衆在聽到法音時,都得到自己相應的理解,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佛的意是記心輪,能普遍見到法界一切衆生的根機意樂。這裏只標出身口,意也包含在內。所謂的“以佛遊步,佛吼而吼”,就是指過去佛如何遊步、做獅子吼,現在佛也如是遊步、做獅子吼。

  “佛遊步”,總的標明一代身輪化儀,指佛顯示身體的威儀。“佛吼而吼”,總標一代口輪化儀。就是做獅子吼,說無畏法音。“獅子王”表示雄猛無畏,也就是獨步叁界、無所畏懼的意思。

  在《大雲經》裏講:就像百獸聽到獅子吼叫時,心裏驚恐,鲛、魚、龜、鼈等水族都潛到水裏,百獸四處逃竄,飛禽驚飛遠去,人和畜生都震驚恐懼!這比喻菩薩成道後,做無我獅子吼(就是宣說無我法音),使世間一切外道、魔衆、執著我見的人都驚慌、震驚。這樣就鎮服了一切世間邪見。其實,菩薩也不想讓外道等生恐怖心,但爲了破除衆生的我見邪執,同時爲了引導其他有信心的衆生,因此而做獅子吼。

  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總的是指轉*輪對治邪執、建立正法;“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是指普施法雨、利益一切。總之是顯示了佛成道後演說一代時教的功德。最後以“常以法音,覺諸世間”作總結。

  前四句裏,鼓、螺、劍、幢都是兵家使用的器具,用來表示破邪顯正的威德。“扣鼓”是用來警戒軍兵,表示佛說法集合大衆,告誡大家向善法進取;“吹螺”表示改號令。意思是由說法而使衆生改惡向善,改染汙爲清淨,改迷惑爲覺悟;“劍”有砍斫的作用,表示以智慧寶劍斷除衆生內心的邪見和煩惱;“建幢”是勝利的表示,表示說法能降伏諸魔、取得勝利。

  再講後四句:

  “震法雷”,就是像打雷能震撼人心,表示說法有震憾人心、打動人心的作用,也就是能震動衆生的無明業識。衆生沒有聽到佛法時,無明業識動也不動,但宣說佛法會震動他的無明業識。會使他以往所建立的世間觀念紛紛倒塌。比如所謂世間有安樂、有我、世間法有意義等的觀念都會被徹底擊碎。

  “曜法電”,就是像電光閃耀,一刹那間照亮周遭的樹林、花草、房屋等景象,比喻迷茫的衆生得到佛法的照明,就會認識世間出世間萬法的真相。心裏會越來越明白:一切因緣所作法都是刹那滅的自性,一切煩惱造成的法都是苦的自性,一切觀待成立的法都是無自性的空性,自己心的本性是菩提。“澍法雨”,就是指說法如同傾降甘露雨,法雨一旦入了衆生的心田,就能使他內在的善根得到滋長、成熟。“演法施”,就是指隨著衆生的根性、意樂,演說八萬四千法門。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這一句是總結,意思是佛在接受了帝釋天王和大梵天王的請法之後,廣演了一代時教大小、權實、偏圓等的無量法門,目的是覺醒叁界一切衆生。這就是轉*輪的總相。

  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魔界,動魔宮殿。衆魔懾怖,莫不歸伏。

  佛說法時首先放光動地,使無量衆生覺悟。光明普照到十方世界無數佛土,一切世界都發生六種震動。

  天魔住在欲界第六天,認爲欲界衆生都是他的子民。而現在整個魔宮像發地震一樣。這是告訴天魔:法王已經出世,叁千大千世界是佛教化的區域,使群魔恐怖,歸伏正道。

  以下的經文闡明轉*輪的作用:

  掴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

  首先,通過轉*輪能斷除衆生內心裏的見、思兩種煩惱。“掴裂邪網,消滅諸見”,指斷除見煩惱;“散諸塵勞,壞諸欲塹”,指斷除思煩惱。

  衆生知見上的迷惑很多,有我見、邊見、戒禁取見、見取見、邪見等等,這些邪見就像一個縱橫交織的網,如果不首先破掉,心就會永遠被纏在裏面,永遠受邪見的支配,以各種邪見的誤導,會發出無數的顛倒心理和行爲,導致無休止地造惡趣和生死的因。

  而宣說正法,開示從粗至細的緣起法則,就會知道諸法因緣生,也就能破除無因生、邪因生等的邪見。比如開示善惡因果法則,能破掉“無前後世,無因果”等的邪見;開示十二緣起,能破除以我執修有漏定可得解脫的邪見。又比如宣說人無我,能破除執著蘊爲我的邪見;開示法無我,能破除因緣所生法有自性的邪見;開示衆生本性是佛,能破除心外有佛的邪見。像這樣通過轉*輪,能消滅衆生心裏的一切粗細邪見。

  接下來是能滅除衆生心中的思惑。思惑也叫非見的煩惱。比如:接觸到可意境,心就馬上著在上面不願離開,這是貪煩惱;見到不合意的境,心裏起嗔恚,就是嗔煩惱。…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