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二)
大緣起因
是對諸法的因、體、果都作抉擇的正理。
以下分成四段詳細解釋:一、解釋緣起;二、解釋緣起因;叁、以緣起因推斷萬法無自性;四、指示緣起的究竟義。
一、解釋緣起
釋詞:何謂緣起?《入中論》雲:“所有緣起法,以和合爲相。”緣起的自相即是因緣和合。譬如以種子爲因,水、土等爲緣,因緣和合時,就産生果實。果實是一種緣起的法,而不是非緣起的獨自成立的法。
什麼叫緣起?《入中論》說,緣起以和合爲相,好多個因和緣和合在一起就會生果法,叫做“和合”。只有孤因沒有緣,並不會生果,只有緣沒有因,也不會生果。一切萬法的産生,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比如月亮和水一和合,就出現了水月,光是月亮出不來水月,光是有水也不顯現水月,所以水月是因緣和合的産物。
以此推廣到萬事萬物,無不如此。比如我們做飯,飯能憑空出現嗎?當然不可能。只放米就能做成飯嗎?也是不行的。必須米、水、火和時間等各方面的因緣都和合到位,才做得出飯。這就是緣起的意思。比如面前有一面鏡子,人一走到鏡子前,因緣一和合,就顯現出影像。萬法就是這樣的規律。都是由因緣和合而來。除此之外,找不出一朵以自己成立出來的花,也找不到一碗以自己成立出來的飯,也找不到一個以自己成立出來的人。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自己成立出來的人和事物。我們每個人有這一堆的肉體色法和受、想、行、識的心法,這個五蘊的果並不是自己成立出來的,而是由十二因緣演變而來。爲什麼是這種長相、這種受、這種性格、這種命運?方方面面、一點一滴都是由因緣顯現的。由今天我們自己造業的情況,以如是如是地造因,後世的命運也就決定了。根本不必要在心外去找什麼辦法,就看你自己是什麼緣起。你的緣起很殊勝,將來的果就很殊勝,你的緣起並不那麼殊勝,那將來的果也就不那麼殊勝。所以一切命運都是由因緣造就的。
《顯句論》雲:“是故,一切法的産生觀待于因緣,即是緣起生之義。”
《顯句論》中說:一切法都要觀待因緣才會生,絕不可能自己成立出來。觀待的意思是說,果法沒有自主權,完全看因緣來決定。既然是觀待因緣,就沒有任何自在。比如一朵花它能自在地說,我要怎麼開就怎麼開,我想大一點就大一點,想小一點就小一點,不想五片葉子想一百片葉子也行,有這樣的事嗎?花是沒有任何自在的,完全是因緣在決定它。
從我們自己來說,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可以嗎?沒有這種因緣,能不能現出這種相呢?我們能飛嗎?能吃一百碗飯嗎?能住世叁千年嗎?能突然就遍知一切嗎?任何事不是憑想象,必須因緣和合才會顯現。
一切法的生都是緣起,至于我的頭發是怎麼長,長多少根、什麼顔色、粗細、軟硬等,顔色如何?形狀如何?排列如何?我的牙齒是怎麼樣的,我身心各方面的狀況如何,我人生一段段的遭遇如何,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由因緣來決定。如果今生不努力的話,基本上就跟立命之前的袁了凡一樣,完全受著宿世因緣的支配。其實,這不是宿命論,你當下就有主動權,現在有新的因緣配合進去,它又會變。總之任何法的出生都是由因緣支配,是因緣造成了它,而不是它自己就獨立出來,這就是緣起的正見。
下面簡略解釋一下內外緣起之義:
(一)內緣起
內有情是由從無明到老死間的十二緣起而生,比如今生的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由前世的無明、行這二支而生,而後世的生和老死則觀待著今生的愛、取、有這叁支。因此,有情的流轉唯是因緣而起,離開緣起,則無一法存在。
一般的人,只看到輪回連續劇裏很短的一段,並不知道來龍去脈,所以根本沒有生命緣起的觀念。只有去觀察十二緣起,才會明白生命的流轉都是由心上的緣起而決定的。
由于前世以無明造了業,這個業在八識田裏熏成了種子,到種子成熟的時候,就轉成今生入胎時的果位識以及名色、六入、觸、受,這五支是現在這一世的果報,這樣的果報是怎麼來的呢?爲什麼會投到這個媽媽的胎裏面來,然後出現名色、六入等,十個月後就出生,生到這個世界上又是這樣的相貌、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感受呢?其實都是前世無明造業的力量感召而來。
後世自己會如何呢?後世的生和老死就取決于我們今生所造的愛、取、有這叁支。自己每一天當中是怎麼愛的、怎麼取的、又怎麼成了有,是以這些因緣來決定自己來世的命運。到底來世是會生在惡道,還是會生在善道;是會生在娑婆世界,還是會往生淨土?完全取決于現在自己的心怎麼來做。
一層一層的緣起觀察下來,處處看到流轉的無自在。剛剛說的一朵鮮花,它不可能說我要胖一點,就隨它的意;也不可能說,我要長出十八片花瓣,就長出十八片花瓣;我不要黃色,我要紅色,這都是不可能自在的。它有自在的話,就可以搖身一變,怎麼樣都可以,但是沒有這樣的事。
我們投胎的時候,這個果位識一下去的時候,它確實被業力推動下去的。推下去之後,過去世以無明造業,在八識田裏熏了很多的種子,其中哪一個業種子先成熟就現行出來,驅使著心投到那一道裏。這一投過去,它攜帶著過去世熏習的一切種子,按照業成熟的次序,一個一個地成熟,這就是所謂的引業和滿業感果的問題。引業就是牽引著心投胎的那個業,投下去了就決定了這一世生在那一道裏。而滿業是決定這一世的種種差別果報。不要認爲,我這一生是運氣不好,而造成了這種命運。要想到,前世造的無量的業不會不起作用。所以“一切由業決定”才是正確的見解。
正投胎進去的時候,前世熏的種子都帶過來了。這個時候,有了業識的投胎,就會出現這一世新生命的最初位——所謂的名色。“色”就是色蘊,指物質的部分;“名”指四種名蘊——受想行識,是心法的部分。那麼爲什麼叫它“名”呢?就是因爲在入胎最初的時候,受精卵可以看得到,而心識是看不到的,因爲心識沒有紅、黃、藍、綠等的顔色,長、短、方、圓等的形狀,所以就稱爲“名”。到底它的相狀如何,這是沒辦法展示出來的。
這裏要看到:如果之前沒有業識投胎,而只是精血的話,並不會成爲名色。而一旦有了識加入,就頓時生起名色,這時叫做“受孕”,就是有了新生命了。之後,由于業識力量的驅使,色蘊的這部分會隨著業力一層一層地轉變。
想一想,入了胎之後,有什麼自主權呢?能坐在子宮裏當指揮家,指揮這個胎身上發生的一切生理變化嗎?根本不可能,不由你自主地七天七天這麼變。變了之後,六根就長出來了,叫做“六入”。就是胎身已經成形了,有了人的形象。這只有先成就了名色,才會有後面的六入。如果沒有識加入,不成爲名色,僅僅以受精卵自己是不可能出現有眼睛、有耳朵、有鼻子等的六根之身的。
有了六入才有觸,也就是這以後才有根、境、識和合的觸;而有了觸,才有苦樂受。因此,一切都是以前前爲因、後後爲果。是這樣由因緣而一層一層地現起。
那麼未來又怎麼樣呢?你在受的時候,只要有無明結合進去,就有愛。有無明結合,受苦當然生乖離愛,樂受也生不離愛。大體上就分這二種。其實是有無數種的愛,從主要的傾向上說,有想去抓的心叫做不離愛,有想排斥的心叫做乖離愛。
這樣有了愛,馬上就取,你的心控製不住就要去取,想去抓取、攀取、奪取。
有了愛和取這二支一滋潤,就成了“有”。這個“有”是對于因取果的名字,雖然現在還沒出現果報,但已經有了決定感果的勢力,所以稱它爲“有”。
大家口裏經常說“了生死”。可問題是一天有多少愛取生出來?只要有愛取,就會增長成“有”。而成了“有”,就脫不出生死。你說:我不想再來輪回。可是由不得你,已經“有”了。“有”了之後,就不得不投胎,後世也就來了。
這個十二緣起的鏈子,它就像一個無形的鎖鏈,把你生生世世鎖在輪回裏,解脫不了,一層又一層的系縛。好像是一個無期徒刑的生死囚犯,呆在輪回的監獄裏,這個圍牆還沒跳出去,後面又築起了無數道的圍牆,出生死好難哪!爲什麼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還沒得到解脫呢?今天這裏有個好吃的,口水就出來了,這就有“愛”;馬上拿過來吃,就又有“取”了;不打招呼趕緊吃了,那就有了惡趣的“有”;下惡趣的一支“有”又有了,是這麼嚴重!
所以我們只是不感覺,其實每天都會造很多的惡趣因和生死因。這些方面一點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停止輪回呢?就是這麼難,刹那刹那都毫無自在地受著緣起律的支配。
因此,有情的流轉都是緣起。離開緣起,就不會有任何世間法。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人,沒有一朵獨立存在的花,也沒有一座獨立的建築物,都是因緣生的。
(二)外緣起
外界的無情法,也是依緣而生,譬如植物以七因、六緣而生長,七因是種、芽、葉、莖、精華、花、果,前前生後後,爲後後的近取因;六緣即地、水、火、風、空、時,地大任持,水大攝收,火大成熟,風大增上,空大無礙,時節遷變,都是俱有緣。特定的因緣聚合,則生特定的果。因緣轉變,果也隨之轉變。
外界的無情法去觀察的時候,也確實是依仗因緣而生。
植物是以七因、六緣而産生。因是指近取因,緣是指俱有緣,就是主因和助緣的意思。比如要以種子爲主因,以水、土等爲助緣,因和緣要配合起來才能生果。所謂的俱有緣,就是要同時有的配合的助緣。
七因是種、芽、葉、莖、精華、花、果。這是一個同類不間斷的相續,首先是種子,再生芽,然後生莖、葉、花、果,不斷地由前前生起後後,這是近取因。六緣是它助緣的方面,需要同時配合有地、水、火、風、空、時這六個方面。比如,地大起任持的作…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