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定的怨敵的自性,是隨你的心假立他是怨敵,就成了怨敵。比如一個人一口唾液吐到你臉上,你說他到底是親人還是怨家。以我愛執來維護自己的話,一定認爲這是汙辱我的敵人。行菩薩道的行者呢,就認爲這是成就我忍辱的逆增上緣,是成就我的善知識。從前世來看,這個人是我的母親,這世雖然對我吐一點口水,但他前世做過我一億次的母親,母親吐一點口水有什麼呢?你要說今世是你的親人,但他前世殺過你一萬次,所以哪裏有固定不變的親怨體性呢?從現相上來看,他是迷亂的衆生,從實相上來看,他是個佛。所謂的“他是誰”完全是由你的心來設立。全看你的心怎麼來看待。

  高和低也是相對而假立的。比如在山區,山腳下叫做低,山頂上叫做高,但是山腳下相對于一個沿海城市又非常高。或者,倒過來看,又成了山腳是高、山頂是低。所以高、低是心虛假安立的。

  多和少也是這樣,看你怎麼假立。這一堆米,是多還是少,相對一粒米來說是多,相對一倉庫的米來說,又是少。這堆米把它分爲微塵,又成了無數。所以什麼是多?什麼是少?都是由自己的心來安立。連我們穿衣服也是,一個人說我衣服不多,就這幾套,他這是相對多的來說的,而另外一個修行人,認爲衣服太多了,二、叁套就足夠了。所以都是人的心假立的。

  自和他也是這樣,自和他相換的時候,實際上就跟此山和彼山一樣,到了此山,那邊就成了彼山;到了彼山的時候,彼山又成了此山。同樣一個五蘊,我們去執著它,認爲它是自己,它以外的就成了他。但如果你把另一個身體認作自己,原來的身體又成了他,所以完全是以心假立的。入胎的時候,父精母血是他,可是你執著那是你自己,後來就成了你的身體。或者本來只是一顆樹,可是樹神認爲這是我的身體。

  又比如以前是一個藍眼睛、黃頭發、白皮膚的英國人,後來投胎成了一個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原來執著英國人的身體是自己,看到中國人認爲那是外國人。現在做了中國人,執著這是自己,又認爲英國人是外國人,看到前世那具身體,會認爲那是別人。我們就是這樣,就認爲這是自己,那是他人。如果修自他相換,把執著的對象換過來,又會待人如己。

  或者善惡的觀念也是人心假立的,過去認爲是一項美德,而過了一個時代,又會認爲那是很愚癡的行爲;過去認爲非常下流的事,到了今天卻認爲很潇灑;過去認爲這樣的裝飾打扮像魔鬼似的,怎麼會有這樣的服飾和發型?可是今天就不認爲像魔鬼,而認爲很好、很酷,這都是人的心態在變。

  而且人崇拜的對象也不一樣,比如過去樹立一個勞動模範,大家都去學這個勞模,後來又樹什麼標兵,再後來是科學家,現代是追逐明星、偶像。所以隔了幾十年,老祖母跟小孫女根本就沒辦法溝通,觀念不一樣,其實都是假立的。當然在假立當中還是有很多差別,有好有壞,有利有弊,這是需要善加辨別的。但這裏要說的要點就是隨著你的心如何假立,就會在你的心前如是顯現。

  《入中論》雲:“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由心立,經說衆生從業生,心若滅者業非有。”有情世界中的無量差別,並不是無因無緣,而是依著緣起的差別而顯現。緣起就在各自的心上,以心的習氣不同,而假立種種有情。器世界從風輪至天宮之間的萬相,也是由有情的同業習氣而假立。經雲:“隨有情業力,應時起黑山,如地獄天宮,有劍林寶樹。”因此,如何認識緣起呢?應當認識:種種的差別都是由心而成立,萬法都是依仗自心而現起。

  無論是有情世間或器世間,其中的種種差別,都是由心來成立。經上說,衆生都是由業力所生,而造作業的唯一是自心;心一旦滅了,業就不會有。無論是造善業或惡業,都是以自己的心造的,沒有心就不會造業。不然成了桌子也會造業,也有下地獄或上天堂等。

  有了心,就依著心上緣起的差別,就是內心的動機、狀態等差別。可以分成福業、非福業、不動業,或者有漏業、無漏業等等,這千差萬別的業都是從心上出來的。種種的業,程度上有輕重,時間上有長短,心量上有大小,心態上有執著我、不執著我、執著法、不執著法,動機上有以利他爲主、以自利爲主,所緣境上有對叁個人做、對一萬個人做等等,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來顯現的。由于心上可以區分出無數的差別,所以業就有無數的差別。

  連一個殺業,去分析的話,都有很多的差別。正是由于這些差別,造成的地獄有十八地獄,五百地獄,一百地獄,各種各樣的。我們看旁生的果報,飛禽、走獸各種各樣的相貌、形態、生活習性,就是因爲這些衆生在因地造的業不同,而造的業不同又是由于心態上有很多差別。

  一切都是心,《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能作種種畫”。心是隱形的,不能小看它,認爲只是起一個心念,無所謂的。這只是自己看不到緣起微細的方面。比如今天從早到晚,你無論是說話、做事、待人接物,會在心裏起各種各樣的行爲。每一天的修行就是要把這個心修好,讓每一念心都用好、用對。這樣果上就根本不一樣。

  所以,有情世界裏的差別完全是依著緣起的差別而顯現。這樣說就非常合理。不然就不公平:爲什麼他是那樣的現相,而我是這樣的現相?爲什麼此方是這種境相,而彼方又是那種境相?諸如此類的問題,一旦認識了緣起就會迎刃而解。因爲緣起上有差別,所以顯現上就有差別。具足這樣的緣起,就這樣顯現;具足那樣的緣起,就那樣顯現。

  再集中起來,緣起在哪裏呢?其實,內外器情無量無邊的顯現,都是從一個心上出來的,這就點到要害了。以心上熏的習氣不同,會變現出各種各樣的有情相。比如心上貪嗔、善惡等種種的習氣,會顯現虎、狼、獅子、阿修羅,各種的鬼,六重的欲界天,還有色界天、無色界天等等,會顯現十方世界裏無量種類的有情。就連一個身體裏也都有很多的細菌,很多的寄生蟲。有情的種類歸納起來說是胎、卵、濕、化四種生,或者說叁界,說六道,展開來說,確實無量無數。

  心的能力不可思議,比如過去有個鹿野苑的婦女把自己觀想成老虎,最後真的現出老虎的相,全城的人都嚇得狂奔亂跑。外道觀想虛空有阻礙,不能夠走,等他觀想成功了,確實在他面前走不過去。這樣就知道心是可以變出萬法的。無數個有情,無數種的身體差別,都是由各自的心現起的。就是因爲心如是地造業,如是地熏習,就如是地變出身體、器界。所以是以心的力量,而造成一切有情世間。

  器世界從風輪至天宮之間的萬相,也是由有情的同業習氣而假立。

  風輪是指這個世間的形成,先有風輪,然後有水,再有地,從風輪到天宮之間各種各樣的境相,一一都是隨心上的因緣而現起。現在我們生活在人間,由于有同業習氣,大家見到的是一樣的器世界,你見太陽,我也見太陽,你見的山河大地,我也見的山河大地,這些器界的相並不是心外的存在。如果是心外的存在,爲什麼在聖者定中不顯現呢?所以這些只是迷夢般的顯現,我們還有輪回的夢,就還有這樣的顯現。等輪回的迷夢完全消盡,這些影像全部會消失。所以說:“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經雲:“隨有情業力,應時起黑山,如地獄天宮,有劍林寶樹。”

  隨著業力因緣成熟時,當時就會變出器世界來,有地獄、有天宮、有劍林、有寶樹。這裏,地獄裏的劍葉林表示苦境界,天宮中的寶樹表示樂境界,總之是在說,一切苦樂的境界都是由善惡業力所現,而一切善惡業力又都是由自心的習氣集起。就像對待同一個人,如果你特別討厭他而生嗔恚的心,以這樣的心態就會顯現惡趣特別恐怖的境界。可是你心一轉,把他觀成悅意的相而生慈悲心,以這樣的心態將來又會顯現很美好的境界。所以,我們的命運就是在這一念的狀態上分判,是上升或下墮就是由當下的一念心態決定。所以在緣起上,決定不能亂來,亂來的話將來會吃盡苦頭。所以現在時時都要把心往好的方面轉。

  最後說一句:怎麼來認識緣起呢?就是要認識到:種種差別由心立,萬法依心起。從因上說,現在當下的這一念就是未來的緣起。

  一切內外緣起的安立,按究竟來說,都只是依于衆生各自心前如是顯現的這一根據,而安立此者彼者,此外無其它道理,因此稱爲“依心而假立”,即僅僅是依心而假立,沒有另外的自性可得。其理由是:以勝義理審察時,不必說實有,連顯現的這一分也不可得;而不作審察時,分別心前只有一個顯現。對這樣無自性的同時而顯現的緣起,觀待世間的顯現性而言,可以說以名言正量成立。

  安立內外緣起的依據唯一是各自心前有這樣那樣的顯現。離開自己一念心的顯現,就再沒有什麼可談的了。

  比如說“我的命運好苦啊”,就是指心前顯現的這些果報非常難以承受,以過去的因緣起了這樣的苦相。又說“我現在恨死了、愛瘋了”,這一念又是造成未來果報的緣起,所謂自己身上的緣起就是這樣子的。

  我們關注的是生命問題,所有的緣起就是在說,心前如是的顯現叫做果。這就是過去的心是那樣子造作,也就在今生變出這樣的狀況來。你有福,是過去行善來的;你有禍,是過去造惡來的。而當下的心態如何,又決定了未來會變出什麼果相。

  離開自己當下這一念心,還有什麼緣起呢?這最現實不過了。外太空某個星球上有什麼境界,這些在你心前一無所有,想它幹什麼。就是當下在你的境界裏是如是如是地顯現,這就是你自己心上的緣起,只是以這一點,以“你心前如是顯現”作爲根據的。

  比如你現在心裏很煩惱,就不能說很快樂,你這樣心上出現的就是未來受苦的業;或者你現在心裏有信心,有慈悲心,就不能說是惡心,因爲這個,將來也得很大的利益。就是以“心前如是顯現”的這個根據,來安立此者彼者。

  從因上判斷,這是地獄的因,還是餓鬼的因,還是旁生的因,還是修羅的因;或者是升天的因,還是做人的因;或者是生淨土的因,還是生穢土的因,像這樣每一個都可以有緣起上的安立,這就叫緣起律。

  究竟上說,就是根據你自己的心是這樣子顯現,而安立此者彼者,這就叫名言中的安立。可以安立因果上無數的差別相,安立無數的體性、作用等,全是在心上安立。或者你說我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能不能得暇滿人身,我能不能修行成功,就看你現在心裏是怎麼樣子。你說我這一天有沒有攝取到人生的大義,還是看你的心怎麼來作,怎麼來用心?比如自己算一筆賬,我今天到底造了多少身口意的惡業或生死業,以及有多少覺悟的業,有多少趣向大乘的業,有多少背塵合覺的業。就按你心裏怎麼顯現來給你打分。你的因是什麼,你內心的狀態如何,你的業是什麼,就決定你的果報是什麼。除了這些之外,再沒有別的了,所以說“唯一以心假立,沒有另外的自性可得”。

  爲什麼這一切究竟歸結在“依心而假立”上,完全是以心前的顯現來做判斷的根據呢?心的問題有二個層面,不去用勝義理觀察的時候,有山、有河、有人、有貪、有嗔,心的顯現就是這樣子。而如果以勝義理對這些一個個作審察,那就是在抉擇萬法的實相,已經落在勝義的範疇裏了。這時候連顯現也是沒有的,不能承認說有山、有河、有人,名言裏的顯現是安立不了的。

  不作審察的時候,分別心前就只有一種顯現,對這樣無自性而顯現的緣起,觀待世間的顯現來說,可以說以名言的正量成立。在衆生的分別心前,的確是如是相、如是作用,這是以衡量名言的正量可以成立的。

  因此,自宗的觀點爲:既是以心假立,也是名言正量成立,二者根本不相違,因爲名言的究竟真實性只是這一點而已,不必要過分的耽著。

  這說到了兩方面,一來完全只是依著心假立,沒有什麼實法,二來又是以名言的正量可以成立它,兩者根本不相違。

  比如做夢,以夢心的假立,當時做夢時就看到一個老虎,這是心假立的,並不是有一只老虎跑到夢裏來了。夢裏的老虎現了一個非常胖的相,還帶著微笑。以衡量名言的正量一看,確實是,連佛來觀察他的夢境,也確實是出現了一只胖老虎,笑眯眯的胖老虎。當時那個人剛一看到時很害怕,再看老虎在對他笑,他也就放心了。這個心識的狀態用名言的正量去查,確實是那樣。觀察一下他的心髒呢,最開始跳得很厲害,跳一百多下,後來緩和下來。這些相狀和作用在夢境裏的確是有的。

  我們現在所顯現的器情的萬法,也是以心假立,都是夢境。一是假立的,不是真的成立;二是以觀察名言的正量來看,都各自持有自己的相,這是成立的,二者不會相違。

  再比如,我假立,那個怨家過來了,確實也是我的心在分別他是敵人,對他媽媽來說,那就是寶貝兒子,而我認爲他是我的怨家。以觀察名言的正量來檢查,成不成立呢?是成立的,當時我就現了這樣怨家的相。作用呢?我當時的心非常的惱恨,連我全身的細胞的狀態,我的心跳、我的血液、我的呼吸,我當時的思想念頭,都一一地在那個規律當中,在那個顯現當中。是假立,同時又會顯現,這並不矛盾。因爲名言究竟的真實性就只是“唯識”這一點,不必要過分的耽著,就只是心裏現的一幕假相而已。

  以上總的講了怎麼把緣起歸納在自心上來領會。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