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四)▪P2

  ..续本文上一页定的怨敌的自性,是随你的心假立他是怨敌,就成了怨敌。比如一个人一口唾液吐到你脸上,你说他到底是亲人还是怨家。以我爱执来维护自己的话,一定认为这是污辱我的敌人。行菩萨道的行者呢,就认为这是成就我忍辱的逆增上缘,是成就我的善知识。从前世来看,这个人是我的母亲,这世虽然对我吐一点口水,但他前世做过我一亿次的母亲,母亲吐一点口水有什么呢?你要说今世是你的亲人,但他前世杀过你一万次,所以哪里有固定不变的亲怨体性呢?从现相上来看,他是迷乱的众生,从实相上来看,他是个佛。所谓的“他是谁”完全是由你的心来设立。全看你的心怎么来看待。

  高和低也是相对而假立的。比如在山区,山脚下叫做低,山顶上叫做高,但是山脚下相对于一个沿海城市又非常高。或者,倒过来看,又成了山脚是高、山顶是低。所以高、低是心虚假安立的。

  多和少也是这样,看你怎么假立。这一堆米,是多还是少,相对一粒米来说是多,相对一仓库的米来说,又是少。这堆米把它分为微尘,又成了无数。所以什么是多?什么是少?都是由自己的心来安立。连我们穿衣服也是,一个人说我衣服不多,就这几套,他这是相对多的来说的,而另外一个修行人,认为衣服太多了,二、三套就足够了。所以都是人的心假立的。

  自和他也是这样,自和他相换的时候,实际上就跟此山和彼山一样,到了此山,那边就成了彼山;到了彼山的时候,彼山又成了此山。同样一个五蕴,我们去执著它,认为它是自己,它以外的就成了他。但如果你把另一个身体认作自己,原来的身体又成了他,所以完全是以心假立的。入胎的时候,父精母血是他,可是你执著那是你自己,后来就成了你的身体。或者本来只是一颗树,可是树神认为这是我的身体。

  又比如以前是一个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的英国人,后来投胎成了一个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原来执著英国人的身体是自己,看到中国人认为那是外国人。现在做了中国人,执著这是自己,又认为英国人是外国人,看到前世那具身体,会认为那是别人。我们就是这样,就认为这是自己,那是他人。如果修自他相换,把执著的对象换过来,又会待人如己。

  或者善恶的观念也是人心假立的,过去认为是一项美德,而过了一个时代,又会认为那是很愚痴的行为;过去认为非常下流的事,到了今天却认为很潇洒;过去认为这样的装饰打扮像魔鬼似的,怎么会有这样的服饰和发型?可是今天就不认为像魔鬼,而认为很好、很酷,这都是人的心态在变。

  而且人崇拜的对象也不一样,比如过去树立一个劳动模范,大家都去学这个劳模,后来又树什么标兵,再后来是科学家,现代是追逐明星、偶像。所以隔了几十年,老祖母跟小孙女根本就没办法沟通,观念不一样,其实都是假立的。当然在假立当中还是有很多差别,有好有坏,有利有弊,这是需要善加辨别的。但这里要说的要点就是随着你的心如何假立,就会在你的心前如是显现。

  《入中论》云:“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从业生,心若灭者业非有。”有情世界中的无量差别,并不是无因无缘,而是依着缘起的差别而显现。缘起就在各自的心上,以心的习气不同,而假立种种有情。器世界从风轮至天宫之间的万相,也是由有情的同业习气而假立。经云:“随有情业力,应时起黑山,如地狱天宫,有剑林宝树。”因此,如何认识缘起呢?应当认识:种种的差别都是由心而成立,万法都是依仗自心而现起。

  无论是有情世间或器世间,其中的种种差别,都是由心来成立。经上说,众生都是由业力所生,而造作业的唯一是自心;心一旦灭了,业就不会有。无论是造善业或恶业,都是以自己的心造的,没有心就不会造业。不然成了桌子也会造业,也有下地狱或上天堂等。

  有了心,就依着心上缘起的差别,就是内心的动机、状态等差别。可以分成福业、非福业、不动业,或者有漏业、无漏业等等,这千差万别的业都是从心上出来的。种种的业,程度上有轻重,时间上有长短,心量上有大小,心态上有执著我、不执著我、执著法、不执著法,动机上有以利他为主、以自利为主,所缘境上有对三个人做、对一万个人做等等,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来显现的。由于心上可以区分出无数的差别,所以业就有无数的差别。

  连一个杀业,去分析的话,都有很多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些差别,造成的地狱有十八地狱,五百地狱,一百地狱,各种各样的。我们看旁生的果报,飞禽、走兽各种各样的相貌、形态、生活习性,就是因为这些众生在因地造的业不同,而造的业不同又是由于心态上有很多差别。

  一切都是心,《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作种种画”。心是隐形的,不能小看它,认为只是起一个心念,无所谓的。这只是自己看不到缘起微细的方面。比如今天从早到晚,你无论是说话、做事、待人接物,会在心里起各种各样的行为。每一天的修行就是要把这个心修好,让每一念心都用好、用对。这样果上就根本不一样。

  所以,有情世界里的差别完全是依着缘起的差别而显现。这样说就非常合理。不然就不公平:为什么他是那样的现相,而我是这样的现相?为什么此方是这种境相,而彼方又是那种境相?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旦认识了缘起就会迎刃而解。因为缘起上有差别,所以显现上就有差别。具足这样的缘起,就这样显现;具足那样的缘起,就那样显现。

  再集中起来,缘起在哪里呢?其实,内外器情无量无边的显现,都是从一个心上出来的,这就点到要害了。以心上熏的习气不同,会变现出各种各样的有情相。比如心上贪嗔、善恶等种种的习气,会显现虎、狼、狮子、阿修罗,各种的鬼,六重的欲界天,还有色界天、无色界天等等,会显现十方世界里无量种类的有情。就连一个身体里也都有很多的细菌,很多的寄生虫。有情的种类归纳起来说是胎、卵、湿、化四种生,或者说三界,说六道,展开来说,确实无量无数。

  心的能力不可思议,比如过去有个鹿野苑的妇女把自己观想成老虎,最后真的现出老虎的相,全城的人都吓得狂奔乱跑。外道观想虚空有阻碍,不能够走,等他观想成功了,确实在他面前走不过去。这样就知道心是可以变出万法的。无数个有情,无数种的身体差别,都是由各自的心现起的。就是因为心如是地造业,如是地熏习,就如是地变出身体、器界。所以是以心的力量,而造成一切有情世间。

  器世界从风轮至天宫之间的万相,也是由有情的同业习气而假立。

  风轮是指这个世间的形成,先有风轮,然后有水,再有地,从风轮到天宫之间各种各样的境相,一一都是随心上的因缘而现起。现在我们生活在人间,由于有同业习气,大家见到的是一样的器世界,你见太阳,我也见太阳,你见的山河大地,我也见的山河大地,这些器界的相并不是心外的存在。如果是心外的存在,为什么在圣者定中不显现呢?所以这些只是迷梦般的显现,我们还有轮回的梦,就还有这样的显现。等轮回的迷梦完全消尽,这些影像全部会消失。所以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经云:“随有情业力,应时起黑山,如地狱天宫,有剑林宝树。”

  随着业力因缘成熟时,当时就会变出器世界来,有地狱、有天宫、有剑林、有宝树。这里,地狱里的剑叶林表示苦境界,天宫中的宝树表示乐境界,总之是在说,一切苦乐的境界都是由善恶业力所现,而一切善恶业力又都是由自心的习气集起。就像对待同一个人,如果你特别讨厌他而生嗔恚的心,以这样的心态就会显现恶趣特别恐怖的境界。可是你心一转,把他观成悦意的相而生慈悲心,以这样的心态将来又会显现很美好的境界。所以,我们的命运就是在这一念的状态上分判,是上升或下堕就是由当下的一念心态决定。所以在缘起上,决定不能乱来,乱来的话将来会吃尽苦头。所以现在时时都要把心往好的方面转。

  最后说一句:怎么来认识缘起呢?就是要认识到:种种差别由心立,万法依心起。从因上说,现在当下的这一念就是未来的缘起。

  一切内外缘起的安立,按究竟来说,都只是依于众生各自心前如是显现的这一根据,而安立此者彼者,此外无其它道理,因此称为“依心而假立”,即仅仅是依心而假立,没有另外的自性可得。其理由是:以胜义理审察时,不必说实有,连显现的这一分也不可得;而不作审察时,分别心前只有一个显现。对这样无自性的同时而显现的缘起,观待世间的显现性而言,可以说以名言正量成立。

  安立内外缘起的依据唯一是各自心前有这样那样的显现。离开自己一念心的显现,就再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比如说“我的命运好苦啊”,就是指心前显现的这些果报非常难以承受,以过去的因缘起了这样的苦相。又说“我现在恨死了、爱疯了”,这一念又是造成未来果报的缘起,所谓自己身上的缘起就是这样子的。

  我们关注的是生命问题,所有的缘起就是在说,心前如是的显现叫做果。这就是过去的心是那样子造作,也就在今生变出这样的状况来。你有福,是过去行善来的;你有祸,是过去造恶来的。而当下的心态如何,又决定了未来会变出什么果相。

  离开自己当下这一念心,还有什么缘起呢?这最现实不过了。外太空某个星球上有什么境界,这些在你心前一无所有,想它干什么。就是当下在你的境界里是如是如是地显现,这就是你自己心上的缘起,只是以这一点,以“你心前如是显现”作为根据的。

  比如你现在心里很烦恼,就不能说很快乐,你这样心上出现的就是未来受苦的业;或者你现在心里有信心,有慈悲心,就不能说是恶心,因为这个,将来也得很大的利益。就是以“心前如是显现”的这个根据,来安立此者彼者。

  从因上判断,这是地狱的因,还是饿鬼的因,还是旁生的因,还是修罗的因;或者是升天的因,还是做人的因;或者是生净土的因,还是生秽土的因,像这样每一个都可以有缘起上的安立,这就叫缘起律。

  究竟上说,就是根据你自己的心是这样子显现,而安立此者彼者,这就叫名言中的安立。可以安立因果上无数的差别相,安立无数的体性、作用等,全是在心上安立。或者你说我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我能不能得暇满人身,我能不能修行成功,就看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样子。你说我这一天有没有摄取到人生的大义,还是看你的心怎么来作,怎么来用心?比如自己算一笔账,我今天到底造了多少身口意的恶业或生死业,以及有多少觉悟的业,有多少趣向大乘的业,有多少背尘合觉的业。就按你心里怎么显现来给你打分。你的因是什么,你内心的状态如何,你的业是什么,就决定你的果报是什么。除了这些之外,再没有别的了,所以说“唯一以心假立,没有另外的自性可得”。

  为什么这一切究竟归结在“依心而假立”上,完全是以心前的显现来做判断的根据呢?心的问题有二个层面,不去用胜义理观察的时候,有山、有河、有人、有贪、有嗔,心的显现就是这样子。而如果以胜义理对这些一个个作审察,那就是在抉择万法的实相,已经落在胜义的范畴里了。这时候连显现也是没有的,不能承认说有山、有河、有人,名言里的显现是安立不了的。

  不作审察的时候,分别心前就只有一种显现,对这样无自性而显现的缘起,观待世间的显现来说,可以说以名言的正量成立。在众生的分别心前,的确是如是相、如是作用,这是以衡量名言的正量可以成立的。

  因此,自宗的观点为:既是以心假立,也是名言正量成立,二者根本不相违,因为名言的究竟真实性只是这一点而已,不必要过分的耽著。

  这说到了两方面,一来完全只是依着心假立,没有什么实法,二来又是以名言的正量可以成立它,两者根本不相违。

  比如做梦,以梦心的假立,当时做梦时就看到一个老虎,这是心假立的,并不是有一只老虎跑到梦里来了。梦里的老虎现了一个非常胖的相,还带着微笑。以衡量名言的正量一看,确实是,连佛来观察他的梦境,也确实是出现了一只胖老虎,笑眯眯的胖老虎。当时那个人刚一看到时很害怕,再看老虎在对他笑,他也就放心了。这个心识的状态用名言的正量去查,确实是那样。观察一下他的心脏呢,最开始跳得很厉害,跳一百多下,后来缓和下来。这些相状和作用在梦境里的确是有的。

  我们现在所显现的器情的万法,也是以心假立,都是梦境。一是假立的,不是真的成立;二是以观察名言的正量来看,都各自持有自己的相,这是成立的,二者不会相违。

  再比如,我假立,那个怨家过来了,确实也是我的心在分别他是敌人,对他妈妈来说,那就是宝贝儿子,而我认为他是我的怨家。以观察名言的正量来检查,成不成立呢?是成立的,当时我就现了这样怨家的相。作用呢?我当时的心非常的恼恨,连我全身的细胞的状态,我的心跳、我的血液、我的呼吸,我当时的思想念头,都一一地在那个规律当中,在那个显现当中。是假立,同时又会显现,这并不矛盾。因为名言究竟的真实性就只是“唯识”这一点,不必要过分的耽著,就只是心里现的一幕假相而已。

  以上总的讲了怎么把缘起归纳在自心上来领会。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