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五)
第十五、壽命修短隨意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壽命無量,是指淨土一切人天由彌陀本願的力量加持,而得到蓮花化生。這不是父母所生的身,不是有漏業所感的身,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況,就是以衆生自身的淨業和彌陀果地大願神力和合的結果。這個蓮花化身是沒有任何老病死衰,這是極奇特、無法想象的事。
這樣的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有無量的壽命。這不是像人類身體這樣的構造或功能,不可能忽然間維持身體的能量沒有了,生命到期了,不可能出現像心髒衰竭、呼吸停止這樣的事,而是具有金剛那羅延力。
從這裏延展出來就知道,彌陀願海攝受的淨土天人都是蓮花化生,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具足金剛那羅延力,就是要保證永遠充滿活力,所以不像人類的血肉之身,要依靠種種養生的方便才能存活。在阿彌陀佛的國土裏,一切受用自然,時時受用法喜滋養具有永不衰減的活力,這都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事,也因此淨土中的人都是無量壽。
除了一種特例,就是往生者有他自己的本願,想舍淨土的壽命去穢土救度衆生。那就隨他的願,當時就能舍淨土的壽命,入到十方世界中幻化遊戲,到處去度衆生。
如果不是以本願想離開淨土的話,在淨土得到的這個身是永遠無衰、無老、無死的,這叫“淨土第一德”。這個意思就是作爲修行人,都希望修法能持續不斷地進步,這樣就能快速圓成道果。在這中間很大的障難就是死亡。像我們到娑婆世界投生,尤其現在壽命很短,平均下來只有七、八十歲,黃金階段就是從15歲~45歲,這30年,但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往後就逐漸迎來衰敗的老年,身心會越來越沒有能力,修持就很困難。所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瞬間就過去了。如果能永遠保持年輕,不衰不死,那就好了,可以一直在菩提路上進步。但是中間很快又死了,經過投胎,來世有很多雜染因緣,情況非常難以把握。如果有一些不好的因緣摻雜進來,又發動起八識田裏的雜染種子,造各種惡業,導致在道上退轉。所以要生生世世連續的修行上進,就是很困難的事。如果壽命無量,永遠不死,能日夜不斷地修行,那就快啦!所以,這叫“淨土第一德”。
我們學《無量壽經》,一定要體會清楚彌陀悲願是怎樣惠予我們極大的真實利益,要在每一條願上用心思維才會認識彌陀本願惠予我們的真實之利在哪裏,也才真正地對佛生感恩心、歸投心,這樣淨土法門才會真正入自己的心。
四十八願學好了就很清楚,阿彌陀佛要最方便地給予衆生十念必生願的利益,只要衆生具足真信切願,就能很容易生到淨土。一生上去了,第一個關鍵是叫你不起我和我所的念頭,而徹底止息煩惱不造輪回業因,這就是橫超生死。佛的願力住持往生者的心使他入正定聚而不退轉,從此就一直進步、不會退步,這樣時時都在進步,再加上壽命無量,永遠不會死。那這樣的話,又是不斷進步,又是永遠進步,那不成佛成什麼呢?所以這樣發展下去,不但是人我的分別徹底止息,連一切法我的分別也都會止息,這樣達到諸根寂靜,就合于涅槃的理體而成佛。
反正四十八願好好地去研究,就會明白阿彌陀佛對法界一切衆生如何迅速成佛的事,全部都考慮周到了。而且會真正看到,彌陀願海、彌陀淨土已經圓滿具足普救一切衆生的功能。這就顯示出彌陀願海是衆生成佛極大的增上緣。我們一心以彌陀大願力爲增上緣,就一定能解脫生死,能得不退轉,能圓滿普賢行願而成佛。
第十六、國中無不善名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這就是國無不善名的願。這是整體成就了極樂世界的微妙功德。
這就說到:假使我成佛的時候,我國中的人天不要說聞到不善的事實,下至于能聽到一個不善的名字,我就不取正覺。這一條願是不可思議的,所謂的雜染現象是絲毫都沒有的。
有人說:在《阿彌陀經》上,不是說有鹦鹉、舍利、白鶴、孔雀等等,這些不都是旁生類嗎?但經上明確地說出這些是阿彌陀佛的神力變化所致,這不是投生惡道的鳥。蕅益大師說:白鶴、孔雀等等,一一都是性德美稱,不是真正的惡趣業報身。怎麼叫做性德美稱?因爲全部都是阿彌陀佛的性德所現。這些白鶴、孔雀等等,就是彌陀法身所現的妙相,而且所起的作用能夠宣演無量法音,給予衆生加持。在看到了這些鳥,聽到了它們的妙音時,當下能得到法益。所以,它們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
推而廣之,整個國土中,確實充滿了功德莊嚴。無論是地水花樹、宮殿樓閣、色聲香味等,或者正報的佛菩薩身、聲聞人天身等,這一切都是從如來本性的妙德而流現。所以,一一都是功德莊嚴,都是性德美稱,沒有一種雜染現象,或者有漏業所感的現象。這樣就看到,國土的體性叫做一成一切成,一究竟一切究竟。就是當阿彌陀成佛之際,一時圓成一切淨土莊嚴。
一成就是一切成,就像印章一蓋下去,頓時一切文字都顯出來,而不是漸次出現。這是指到法藏菩薩究竟成佛時,從佛心現出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所以是“一成一切成”。是一時圓滿顯現無邊功德海。“一究竟一切究竟”,這一切都是如來性德所現,所以一一圓明具德,一一起無邊妙用,都是性德至善的美稱。
如果就聖衆這一邊來說,極樂國土遠離了一切“體譏嫌”和“名譏嫌”。在體譏嫌方面,舉了有代表性的幾個現象,就是女人、根缺和二乘種性,表示淨土聖衆沒有缺陷、煩惱、不堪能、心量狹小等的現象,下至連譏嫌的名字都沒有。這純粹是大乘善根界,國土是大乘大義門。名譏嫌就是指類似的現象,比如一個人的發心很軟弱,會被人譏諷爲小乘;或者有眼不見真實義,有耳不聞真實音,有口不說真實法等,也被譏嫌爲六根有問題;或者是像女人那樣嫉妒心重等等。像這些缺陷、苦惱、煩惱的現象是絲毫沒有的,這就是以彌陀本願的加持,使整個器情世間成爲純一大乘法味。
這樣了解之後我們就知道,如果我們往生到了極樂世界,那淨土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宣流大乘法音,全是熏起我們大乘的殊勝善根,讓我們以彌陀佛國的依正莊嚴帶起自性的莊嚴,而速疾成佛。所以整個國土,沒有任何不善的事實和名稱。
第十七、諸佛稱名贊歎願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發願:假使我成了佛,要讓十方世界無數的諸佛都在他的國土中稱贊我的名字,不這樣我就不成佛。
法藏大菩薩要實現普度十方一切有情的大願。要使這一條落實下來,就需要自己的名聲能普遍傳到十方無數世界。那麼,要由誰來傳播呢?就要由每個世界的教主佛來傳揚。如果在十方無數世界每尊佛出世的時候,都來稱贊我的名號、我國土的功德、名字等,那就使得這個世界裏,這尊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整個時期的佛弟子都能聞到我的名號,而有機會得到我的攝受。
到現在,這條願已經實現了,這是非常驚人的成就。像娑婆世界的釋迦本師在講述《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時,再叁地贊歎極樂世界,殷切地囑咐、勸導衆生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很明顯的事實。未來賢劫千佛期間,從彌勒佛到最後的獅子吼佛,一佛一佛出世也都會宣說阿彌陀佛,這都是由彌陀本願的威力所致,不可能不宣說的。
不光是在這個南贍部洲,十方世界每一尊佛都在他的住世期間贊歎阿彌陀佛。這樣就使得阿彌陀佛的名聲傳揚到十方一切世界,傳入到無數衆生的心田裏。
也隨著名號的傳入,無數衆生都有緣得到彌陀願海的攝受。稍微想想也知道,如果本世界的佛不去宣說阿彌陀佛的本願,凡夫怎麼知道遙遠的西方淨土以及其中的教主阿彌陀佛以及無數的功德莊嚴呢?又怎麼知道如何來達到往生以及往生之後的利益呢?憑凡夫自己是絲毫也不可能知道的。如果連阿彌陀佛的名號都不知道,怎麼能得到以信願持名而往生淨土的利益呢?
這裏也是要體會彌陀悲願。知道佛對我們的恩德有多大,就會自覺、主動、非常好樂地歸投彌陀願海,主動地求佛攝受,把自心和佛心融在一起,那就直接被佛願攝受,就得到利益。
確實阿彌陀佛的知名度算是最高了。在地球上,有各行各業的人,有的信教,有的不信教,不管是智愚、尊卑、男女老少,談起其他佛大家都很陌生,也搞不清這尊佛叫什麼、那尊佛叫什麼。比如毗盧遮那佛、不空成就佛、藥師佛、不動佛等等,很多人一生都沒聽到過這些佛的名字,甚至連本鄉本土的教主釋迦佛也不知道,到了大雄寶殿都說是如來佛。而阿彌陀佛的名字卻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下至于才呀呀學語的小孩都會唱念阿彌陀佛,一字不識的人都知道阿彌陀佛,外道裏面也都知道阿彌陀佛,沒有比阿彌陀佛的名號傳播範圍更廣的了。可見阿彌陀佛的願力真實不虛,彌陀名號已經廣泛地流傳在一切時處、一切階層當中。
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是彌陀大誓願海的核心。這是法藏菩薩爲達到救度全法界衆生的目的,而發願成就無上的方便。也就是在衆生臨命終時要給他一個極簡單的方便,來達到往生淨土的目的,而一往生就頓時了脫生死,開始受用到淨土無量的功德利益。這個方便就是稱念佛的名號,這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修集大願大行所莊嚴的成果。
可以這樣說,假如沒有這第十八願的成就,其他願就等于虛設,西方淨土再建立得多麼不可思議,衆生生不上去也是枉然。如果只有大成就者才能生上去,那麼凡夫俗子很難有高深的修證,等而下之,鹦鹉、八哥、飛蟲、爬蟲、各種的餓鬼、地獄衆生又怎麼辦?所以如果從圓滿普度的角…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