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十五)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誠谛不虛。
這是總結句,法藏比丘發願後,依靠修行將這些大願全部圓滿成就,徹底實現了,所以稱爲真實大願。
意思是說,法藏菩薩成佛後,一直到盡未來際,願海都是恰如其分地起用。也就是按照大願所設定的那樣,任運流現出無邊的事業,連一絲一毫的差錯、空過也沒有,這就叫做“誠谛不虛”。
打比方說,我們平常說的“自動化”,是指機器、設備等全部自動地按設定好的程序進行生産。這是利用了物質的緣起,在各種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讓它自動運行。但這只是在世間物質方面比較快捷、方便而已,實際上不足爲奇,最奇妙的是如來藏的妙力。總的來說,以如來藏爲根本因,再加上發願爲俱有緣,二者和合起來,就能夠任運地流現無量無邊的利生事業。或者說依靠法性的力量、緣起的力量,阿彌陀佛累劫大願大行的力量等等合集起來,在衆生的因緣成熟,與阿彌陀佛大願相應的時候,這無量的大願就能夠直接在衆生的心上起作用。
因爲在佛位的時候沒有任何虛妄分別,而且法性周遍,它的妙力也是隨因緣自然起用,這都是極其不可思議,無法測度的事。這不僅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就連無數的聖者阿羅漢共同運用他們的智慧,對于阿彌陀佛的願海境界,下至一絲一毫也沒辦法徹底了知;而且無數的聖者菩薩共同運用他們的智慧,也沒辦法衡量到一分。十方諸佛雖然了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大悲願海,但若要宣說,也是無量劫都無法說盡的。
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這是講當年法藏菩薩累劫修道的時候,並不是低位的菩薩(有一些解釋說,他發願的時候就已經是十地菩薩),所以根本不是以世間的分別心在做發願修行,而是完全超越了世間的境界。
“深樂寂滅”,是指一直安住在寂滅戲論的真如中,以這種方式而圓滿修持淨土。
阿難,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衆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釋迦佛說:阿難,當時法藏比丘在世自王如來面前,于諸天、魔、梵、八部龍神等的大衆之中,發下了如此極其殊勝不可思議的弘大誓願。這也成了他未來無量劫中全力以赴的目標。
法藏菩薩要建立一個超勝十方的國土,一往生就徹底遠離有漏法,不斷惑業能得涅槃分,從此完全隨順涅槃畢竟成佛……像這樣他發的殊勝大願完全超越一般的常情,是前所未有的。沒有高深的見識、極偉大的魄力,是發不出那些大願的,而法藏比丘不顧一切,已經鐵定了心要成就這樣萬德莊嚴的第一國土。這到底能不能實現呢?很多人心裏都會打一個問號。
其實,在萬法中心的力量最爲強大。你如果不了知心的力量,就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其實沒什麼不可能,關鍵是要開發本性的力量,依靠如來藏的妙力,在諸多因緣聚合的情況下,必然會如是成就。要知道,如來藏是周遍的,它具有無量恒河沙數的功德力用,只要在因緣具備的前提下,就能從中顯發出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業。
法藏菩薩誓願建立萬德莊嚴的淨土,雖然在因緣聚合下這有可能完成,但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需要通過積聚無量無邊的資糧來成辦。因此,法藏菩薩往後“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意思是說,在立下這樣的一乘悲願之後,一向專心致志地來完成這些大願。其中“一向專志”是指法藏菩薩的大悲心周遍一切時處,唯一想要最快速、最方便、最圓滿的給予衆生利樂,全部的心思都用在這方面,再沒有別的心。“莊嚴”是具德的意思,這不是以心外的什麼法來作莊嚴,而是指自己安住在甚深的修證境界當中,完全以自己的修證力量來嚴淨刹土。“妙”就是說十方世界都沒有的,或者極其圓通、靈妙,有不可思議的功能。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這裏講到所修佛國的體性。
首先是“開廓廣大”,是說器世界的容量廣大無邊。就像《往生論》中講到國土量功德時所說的“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十方世界無論有多少人往生到這個佛國,都不見有擁擠、充滿、堵塞等相,而是國土常然,無增無減。這是很奇妙的,超出了一般的局限。這就好比數學上的“無窮大”,在這上無論加多少、減多少,永遠是無窮大。從阿彌陀佛超越了量的本性中,所現的無邊際的國土,它的妙處是無論多少人往生,還是如虛空般開闊廣大。
“超勝獨妙”是說與其他十方世界相比,唯有極樂淨土極爲奇妙。比方說,凡夫一日至七日具足信願,專心持名,就能往生;下至五逆十惡,臨終時以至心十念,也能入到這功德極其不可思議的國土;惑業凡夫一往生就能有等同聖者的受用;一生入這個國土,就截斷了輪回之流,再沒有一切有漏法,沒有憂苦,常享安樂;而且得到彌陀願海的加被,不是由修習成就,而是往生後自然具足無量相好,自然具足無量神通、無量辯才、無量智慧等等;任何人往生淨土之後,從此不會有一刹那的退轉,而是念念不斷地增長菩提善根。而且往生之後,就能與無數的補處菩薩共居一處;而且凡夫也能生入報土;又有不需依次升進,頓然超越的情況;淨土中具足事事無礙的境界……諸如此類都超勝其他國土,因此說這是非常獨特而奇妙的一個佛國。
“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是說淨土自從建立之後,恒時都是沒有衰變,遠離了衰變之苦。
從這總的描述中可以分出來無數的內容。但無論是哪方面都是遠離了衰變的苦。比如:淨土天人的相貌會不會衰變呢?永遠不會衰變,下至不可能出現面容上的一個皺紋。身體的活力會不會衰變呢?他們都是金剛那羅延身,永遠充滿活力,不可能有任何氣力不足或衰減、衰竭等的情況。智慧會不會衰變呢?一經往生,辯才智慧就會得到極大程度的開發,永無窮竭,只會不斷的增長。那麼整個國土器世界的設施會不會因爲能量不足,突然之間出現一些衰變、故障呢?這也是絲毫不會有的。國土的地、水、風、花、香、光明等永遠都是任運地流現!
在有漏法的世界當中,無論是根身、器界,個體、群體等的一切,都是隨著因緣,隨著業的力量而運轉。因緣一旦不能支持,就必然會出現衰變。大到世界的形成與毀滅,小到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無不在遷流衰變之中。譬如說這個世界現在離不開電力,一旦電力出了問題,整個世界就要癱瘓。或者當戰爭、地震等的災難發生的時候,整個地區就會出現嚴重的危機,根本沒辦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過去的業作爲因,當下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合成,這上面的因緣稍微出現一點變化時,就會産生各種的病相;當維持它的因緣到一定限度的時候,就像是油盡的燈一樣,會趨向衰亡。在有漏法的世界裏,我們想要依靠積聚因緣來使事物永遠保持,這只是一種夢想而已,到頭來無不落空。因爲一切有爲法是刹那滅的自性,本身無法保持,而且粗的相續也必定在因緣消散時歸于斷滅,所以每個人都必定是由生走向死,每件事都必定是由興盛走向衰敗,全部是以衰亡作爲結局。
輪回是個循環圈,到了最高處一定會跌下來,沒辦法避免。就像永嘉大師說的那樣,“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這句話涵義很深,凡是你落在有漏法當中,無論你怎麼努力,最終必然會墮落。也因此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會有遺憾,因爲它不圓滿,並不是真實的安樂。正所謂“日中則昃”、“水滿則溢”,太陽過了中天,馬上就向西邊沈落。水滿了就會溢出。所以世間的智者也知道,在這個世間要“持盈保泰”,富貴極盛的時候要小心謹慎,不能過度,否則後面肯定以失敗告終。這就是有漏法的規則,它永遠都在苦樂的循環中輪轉。
所以,一般的凡夫只要沒證悟空性,那憑他自己的力量再怎麼也避免不了苦的輪轉,再怎麼也脫不出苦樂兩極。究其根源就是因爲有我執,總是以執著的心不斷地出現善心和惡心,就有苦樂的交替,而且樂極生悲,苦後生善。由于內心不斷的是這樣的交替,而不能超越,所以果上根身、器界等的一切顯現,都是增增減減、此起彼伏的循環相。看看世間萬象,處處都有大循環、小循環,都是有周期的,全部落在因果循環的規律當中。也因此,精通術數的人,對于這世間的人、事等基本能夠算得出來。但是,極樂世界的事是算不出來的。不僅是世間人算不出來,就連出世間的聖者,對于極樂世界的甚深微妙,也是沒辦法測度的。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它是由業力形成的,所以世界會變成微塵,微塵又會聚成世界,這就是這個世界真實的狀況。到了今天,隨著天文學的發達,人們都知道宇宙有形成和毀滅。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它是因緣所生的法,就必定會壞滅。走到了極限,就會出現大爆炸,之後世界粉碎成無量的粒子彌漫在虛空中,再後來它又會重新聚成一個新的世界。這也是在給佛法做解釋。佛法裏講的宇宙觀,就是指這個叁千大千世界整體的領域,有最初的形成,有最終的消亡,之後又會現起一個新的世界,又有一個新的開始。像這樣一切都難逃“生滅無常”這個定律。
極樂世界不是這種微塵體性的世界,不是有漏因緣所成的國土。其實,它與密嚴刹土無異,《大乘密嚴經》中說:“密嚴淨土,超諸佛國。如無爲性,不同微塵。”意思是說,密嚴國土是如來藏心的顯現,不是微塵組成的,所以它遠離了衰變。極樂世界也是如此,它是從阿彌陀佛徹證法性的智慧之中,從大悲願海裏面,應衆生的善緣而現出來的世界,因此,它不會出現任何衰變的相,只會越來越好。
器界上,沒有春、夏、秋、冬的變遷,沒有成、住、壞、空的循環;根身上,也不會出現老、病、死、衰,國土的人民永遠向上、充滿活力。到了那裏,會不斷地開發出我們本心所具有的無量普賢行海的妙力,…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