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變得越來越清淨,在緣起上永遠只往成佛的方向發展。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以無數善根功德的彙聚,圓滿成就了一乘悲願。所以這一點極爲奇特,這就是往生就得不退轉的利益。這是指任何凡夫只要生入極樂淨土,從此就只會上進,而絕不會退墮。
“讓一切往生者都得不退轉”這是阿彌陀佛累劫修行所獲得的最不可思議的利他成就,它成爲全法界利生方面的一個奇迹。不斷地去回味“不退轉”叁個字,你才會明白彌陀願海最輝煌的成就是什麼。正是因爲這一點,所以龍樹菩薩也不得不對此驚歎。他在《十住毗婆沙論》中針對獲得不退轉的方法,區分了難行、易行二道。論中說:“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又譯爲“阿鞞跋致”,意思是不退轉)者……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常應憶念以偈稱贊。”易行道單單依靠信願念佛,就能得到阿彌陀佛悲願的加被,而往生淨土。一入佛國就登入不退轉地,決定迅速圓證菩提。
我們都知道一切衆生都有如來藏,畢竟成佛。但是,如果僅僅說到衆生本來是佛,都能成佛,就任憑衆生自由發展,這樣就能成佛嗎?很多衆生無始劫以來都沒成佛,因爲成佛的因緣實際上是非常難以積聚的,以一個凡夫自身的力量,很難有出頭之日。所以,要使佛性開顯出來,必須依靠諸佛無量智悲力的加被。
在十方諸佛之中,阿彌陀佛是極特殊的一位。因此,蕅益大師贊歎淨土法門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之所以稱爲“法華秘髓”,是因爲《法華經》最秘密的心要,就是講到一切衆生本來是佛。諸佛度生的根本就是令衆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由于自身本來是佛,只要遇到能開發的助緣,就必定會成佛。因此《法華經·方便品》中也說到:“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哪怕僅僅是稱念一次南無佛,也最終必定成佛。但這如何能夠速疾實現呢?
阿彌陀佛的悲願就是要使一個凡夫原本需要經過無數大劫才能成辦的事,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爲我們做的,就是要把成佛的過程盡可能地縮短。他要以自己的力量,幫一切衆生積聚起能夠積聚的一切成佛所需的因緣,然後以最方便的方式賜給衆生。我們都學過《般舟贊》,在開始的時候,善導大師判別證入不退轉的兩種方法時講到:“璎珞經中說漸教,萬劫修功證不退。觀經彌陀經等說,即是頓教菩薩藏。”《璎珞經》上說漸教法門,菩薩從初發心起,萬劫修集功德之後證入不退。而《觀經》《阿彌陀經》中所說的法門是頓教菩薩藏。具體就是:“一日七日專稱佛,命斷須臾生安樂,一入彌陀涅槃國,即得不退證無生。”一日至七日系心不亂,專稱佛名,命終須臾間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一入到彌陀涅槃國,就獲得不退轉,就能花開見佛證無生。這樣,以七日七夜的功夫就能頓時登上不退地,解決了多少阿僧祇劫的問題。這不正是成佛的秘密心髓嗎?
從這裏你就能體會到阿彌陀佛的心意,他是同體大悲,沒有任何自私自利的心,凡是最好的都願意全部給你,就是希望衆生都能速疾成佛,而且甘願付出無量劫的心血來成辦。所以,每當想起阿彌陀佛無量劫的精勤在今天已經實現,我們就要想到,假如是在一百劫、一千劫之前,那個時候是享受不到這個成果的,因爲因緣還沒有積聚圓滿,並不可能憑空出現。但是今天這一切已經成爲事實,我們遇到了這個機會,聞到了彌陀願海,這對于我們成佛的大事來說,是極爲關鍵的因緣,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
在本經的後面,釋迦佛也這樣講到:“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濟生死流。”假使需要越過叁千大千世界的火海去聽聞《無量壽經》,也要不顧苦難,舍命都要去求法。當然這是一種假設,如果我們穿過充滿叁千大千世界的火海,那這個肉身不知道要被燒毀多少次。但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你即使用億萬個肉身的生命去換取這一次聽聞《無量壽經》的機會,也是非常值得的。我們在過去生當中,爲了輪回的事失去過無數的生命,爲了爭奪名利、異性所斷掉的頭顱,堆起來比須彌山還要高,可是這種犧牲是毫無意義的。在輪回裏面費盡了心血,也沒得到絲毫無漏的安樂,所積下的無非是無數次輪轉生死的業。
但是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願海結上緣,就會成爲你不退轉的根本因素。就像蕅益大師所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爲佛種。執持登不退也。”如果你有真信切願,一心持名,那不必等到來世,即生就開始圓證叁不退了。又說到:“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于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假使沒有信願,但只要耳朵裏入了阿彌陀佛的名號,也畢竟不退。我們的心一旦跟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法身智慧和悲願相應,就絕對走不脫了,就像魚已經上鈎那樣,決定會被願海攝受,直至成佛。
然而這些很多人根本體會不到,認爲《無量壽經》很簡單,好像比其他所有的法門都要平常,是很一般的。這樣就太不懂得法的意義了。
總之,極樂國土沒有任何衰變的相。任何人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就會超凡入聖,再不會退墮。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悲願。也就是說,當衆生有生有滅的因緣跟阿彌陀佛的願海相結合的時候,竟然會出現無衰無變的情況,這是極其不可思議,沒辦法想象的事。我們只不過是按照經上佛的語言重複一下,它到底爲什麼一點衰變也沒有?我們只有誠信佛的願海不可思議的力量、法性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這一切極其勝妙的功德莊嚴最後都可以歸爲“不可思議”,你若是懂得“不可思議”四個字的涵義,你就會生起堅定的信心,會把整個生命歸向阿彌陀佛。
這樣殊勝的國土是如何成就的呢?它會無因無緣出現嗎?它是單憑想象就現前了嗎?這都是不可能的,這完全是由阿彌陀佛多生累劫的大悲、大智、大願、大行而成就的。所以下面講到:
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這裏是總的說到,法藏菩薩發願之後,在沒辦法思維、計算,極爲漫長的時間當中,不斷地種植菩薩無量德行(也就是所修的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無量無邊)。
唐譯中對于時間講的更具體,是說“經于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億那由他百千劫”。可見發願之後並不是一蹴而就,只有曆經無數大劫,積聚無量的資糧,才能成就這樣極爲奇特、微妙的淨土。
法藏菩薩要建立的國土是那樣的圓滿、廣大、超勝一切、不可思議,那麼成就它的因緣,自然要困難無數倍。所以,在無量劫當中,法藏菩薩確實如同因地發的誓願那樣,無論在任何境況下,從沒有動搖過,也沒改變過他的初衷。無量劫以來,全力以赴,一向專志,沒有絲毫的念頭散亂在庸俗的世間法當中,沒起過一點貪嗔癡的想法、自私自利的念頭。
我們學習這些,一定要感念佛的恩德。有了感恩的心、皈投的心,才能跟佛的願海相應。如果你對于佛的功德了解得非常有限,對于佛的恩德感覺非常麻木,那也會很難和佛相應。
淨土法門以“信”爲首,所謂“信爲道源功德母”,當你對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的大願大行,以及最終成就的萬德莊嚴的佛土,有了非常深入到位的認識,你就一定會生起非常堅定的勝解,這就是引發真信切願的根本。所以說,要想從內心深處湧現出強大的信願,就必須在它的因上不斷地積聚。這個因就是按照淨土的經教,字字句句好好地去體會它的涵義。如果你能夠一字一句深入地去思維阿彌陀佛的功德、恩德,極樂國土的不可思議,這樣就會不斷地從心中生起信心。這不是單憑口頭上說說就能生起信心的,這上面有一條路,一定要真實地用功,這是非常要緊的!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十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