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家在不斷地研究,結果研究出什麼了呢?再從它的內層來看,這個身體的氣、脈、明點是怎樣運行的?這就更沒有辦法用科學儀器去測量了。不說整個身體,下至在一個細胞裏面,也有無窮的信息,這些都是研究不透的。這樣就知道,連最小分的一個造業感果的現象,我們都研究不清,這就叫做不可思議。所以,就連叁界之中衆生的行業果報都是這樣不可思議,那麼以叁界粗劣的業報現相,去類推淨土極妙的業報顯現,決定更是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了。
總而言之,這裏的“行業不可思議”是指極樂國土由法藏菩薩出世間的善根大願業力所成就;“果報不可思議”是說極樂國土由正覺阿彌陀法王的無上住持神力所攝持。這樣就使得十七種國土功德莊嚴所攝的無量無邊淨土現相,全部成就不可思議的力用。也就是“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換句話說,極樂國土的種種功德莊嚴完全超出我們的意識範圍,也超出通途教理的範疇,所以沒辦法用一般的方式、一般的教理去衡量它。最終一切全部歸于“不可思議”,這就是我們需要生起深信的地方。
下面解釋“其諸衆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這意思是說,往生極樂國土的衆生,依靠自己的功德善力,才得以安住在這樣的行業之地。
所謂“行業之地”,其中“地”就是處,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由于極樂國土是法藏菩薩曠劫以來修行慈悲、大願、智慧等的無漏業所感之處,所以叫做“行業之地”。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2]中說:衆生能往生阿彌陀佛的國土,都是乘著阿彌陀佛大願等的業力爲增上緣。從這裏就能很明顯地看出,所謂往生“行業之地”,就是指生到了阿彌陀佛國土,這就是彌陀因地行業所感之地。
怎樣才能住于這樣的行業之地呢?或者說怎樣才能生到極樂國土呢?這就需要衆生自己具備“功德善力”,也就是要乘著彌陀大願等的業來作自己的增上緣。具體來說,首先對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大悲願海生起信心,再發起希求往生極樂淨土的切願,之後念念執持佛的名號,這樣就成爲往生所需的“功德”。以這種方式來修集善法,自然出生的力用,就叫做“善力”。這樣一心深信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受持萬德圓具的名號,必定入于一乘大悲願海當中。由此,會出生無量無邊的殊勝功德,它的力用也是不可思議的。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3]裏也一再地講到:衆生的心性不可思議,佛的力量不可思議,彌陀名號不可思議。所以,持一聲就有一聲的不可思議,持十聲、百聲、千聲、萬聲,一一都極其不可思議。因此我們要如實地相信,一句名號當中攝盡願海的無量果德,我們這樣一心持念,就是以彌陀願海作自己的增上緣。這樣,在我們心中必然會出現功德善力。由此必定能夠住于彌陀願海行業之地。
這也正是所謂“以果地覺,爲因地心”。也就是說,淨業行者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是以阿彌陀佛萬德圓成的名號爲所依。這樣在一心持念之時,佛果地的功德莊嚴當下就在求生者的心中顯現。以這樣不可思議的因行,必定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善力。因此,這些具足功德善力的衆生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住在阿彌陀佛因地曠劫修行的妙業所感之處。相反,如果不具足這樣的信願行,就無法成就功德善力,也就不能住于阿彌陀佛的行業之地。
所以講到這裏,釋迦佛才將深意一語道破。最開始以阿難的請問爲發端,只是略舉一個現象來作啓發。所謂“國中沒有須彌山,那麼四天王天、忉利天依何而住?”其實,這個問題的隱含義是:極樂淨土的這一切境相依托、安住在什麼上面?這裏直接回答:“其諸衆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所以我們要知道,由于往生者具足信願行,能夠入于彌陀一乘悲願之海,因此他能住在阿彌陀佛累劫行持的妙業所感之地,所以這一切都能自在任運地運轉,沒有須彌山等也能安住。說到底,整個極樂國土的莊嚴功德就是住在這些緣起上面。究其根源,就是所謂的法性不可思議、緣起不可思議,或者說彌陀智慧不可思議、悲願不可思議,也可以說衆生的性德不可思議、修德不可思議。意思就是,從衆生方面來講,由于他自性本具的功德不可思議,在因緣上依止彌陀願海爲所修,以執持萬德圓成的洪名入于一乘悲願之海;從佛這一邊來說,因爲阿彌陀佛的法身智慧不可思議,大悲願力不可思議,所以能夠使得衆生住在彌陀果報之處。依靠這些緣起,就有了極樂淨土的依報、正報功德莊嚴,有了整個國土的建立、運行、展示,在盡未來際無量劫當中相續不斷地流現。
到此爲止,世尊對于這個問題已經作了圓滿的回答。下面阿難說出自己發問的真實目的。
阿難白佛:我不疑此法,但爲將來衆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
阿難對佛說:我自己沒有懷疑,只是爲了遣除未來衆生的疑惑,才提出這個問題。
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目光狹小、執著深重,所以會以這個世界的現象和規律去揣測諸佛的境界,甚至對佛語産生懷疑。當聽到極樂世界的種種狀況完全不同于此界的現相時,就會認爲這是一種神話,或者是一種臆造。阿難尊者是大權示現的菩薩,他自己雖然明白這些道理,但是爲了遣除衆生的疑惑,所以對佛發問。世尊非常善巧,當時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反問阿難:這個世界中的夜摩天等上層諸天,他們也沒有依靠須彌山,是依何而安住呢?阿難回答得非常好,他沒有就現相來說——住于虛空之中,而是直接講出關鍵之處——“行業果報,不可思議”。
之後世尊開顯深意:無論是輪回中的地獄乃至天界,還是超出叁界的清淨佛土,這一切器世界的現相全部由業形成。由于業上面有善、惡,有漏、無漏等的差別,所以會感得清淨、不清淨等各種不同的果相。那麼,極樂世界由哪種業感得呢?一方面是阿彌陀佛因地大願善業圓滿,使得果地成就不可思議的法王住持之力;另一方面,衆生信受這樣不可思議的法,運用彌陀果海的妙力,從而引生出自身的功德善力。由這兩種不可思議之力,使得極樂國土的種種依正莊嚴任運流現,成就了極樂國土的全體不可思議。這就是 “依何而住”的真實涵義。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生起真實的信願行,攝取佛果地的功德,引入自心起用,來成就自身的“功德善力”,從而實現往生,受用阿彌陀佛的“行業之地”。
--------------
[1]《西方合論》:“阿彌陀佛西方淨土,其中所有大功德海、大悲智海、大願力海。若具說者,假使盡十方世界諸佛菩薩、聲聞辟支、天人鬼畜,下至蜎飛蠕動,及一切無情,草木瓦礫,鄰虛微塵之類,一一具無量口,口中一一具無量舌,舌中一一出無量音聲,常說倍說、熾然說、無間說,經百億萬塵沙阿僧祇劫,亦不能盡……所以十方諸佛,吐心吐膽,亦只道得個希有難信而已,雖有遍覆叁千大千舌相,讵能分疏其萬一哉。”
[2]《觀念阿彌陀佛相海叁昧功德法門·依經明五種增上緣義》
[3]《彌陀要解》:“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即心故);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即佛故)。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讀者當知此優昙缽羅出現時也),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十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