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二)
接下來我們按照經文講解光明的作用:
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叁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叁途勤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複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慧遠大師在《淨影疏》中,對于這一段解釋爲衆生見聞佛光時所獲得的利益。其中“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叁垢消滅”顯明除障的利益;“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開示生善的利益;“若在叁途勤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複苦惱”是指佛光能夠滅除痛苦;“壽終之後,皆蒙解脫”顯示佛光令衆生得安樂的利益。
首先解釋轉惡成善的利益:“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叁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對于這一段經文,漢譯[1]當中講:光焰遍照到無數天下的幽冥之處,恒時明朗。所有的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無不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見光明者無不至心歡喜。世間當中具有淫欲、嗔怒、愚癡之人,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時,無不行善。意思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可以遍照到無數天下的幽冥之處,衆生見到佛光之時,就會起到轉惡成善的作用。
我們前面也說過,彌陀光明從如來果地智慧現起,此光明不僅能照到外界,照在身上,還可以照在衆生心裏。所以當衆生接觸到佛光時,立即發生很大的轉化作用。無數天下的幽冥處出現彌陀大光明的時候,光明當時就照在衆生的心上,當下攝持衆生的心,令諸衆生無不轉惡成善,滅除煩惱、生起歡喜。而色法的光就沒有這樣的作用。色法的光明只能破除外界的黑暗,不會使人消除貪嗔癡叁毒,生起慈心、歡喜心等。比如說今天的電力很發達,一到夜晚,大都市處處燈火通明。但是人們在這種光的照射下,反而煩惱熾盛,造了很多殺、盜、淫等的惡業。
這就是彌陀光明的成就相。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因地時發願,以成就光明爲關鍵要點。到果地大願成就之時,阿彌陀佛的光明遍滿十方無數世界。所以,衆生時時都處在佛光當中。如果具有善緣,能夠接觸到佛光,那麼佛光就會直接攝受他。而且這個光明有非常強的利他功能,它能夠使你的心不由自主地得到轉化。也就是說,當你處在阿彌陀佛的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智慧光等光明當中時,你的心自然會被光明同化。如果心裏有淫欲、嗔怒、愚癡等,在見到彌陀佛光時,這些叁毒就會止息。而且會生起慈心、歡喜心等善心。
這是什麼原因呢?首先我們可以想一想,衆生爲什麼生不起慈心、歡喜心呢?就是因爲他的心已經被煩惱和業深深障蔽住了。我們都是凡夫,具有叁毒煩惱,所以這些情況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比如當心裏生起淫欲的時候,身心的狀態非常不清淨。在這種狀態下,就沒辦法有歡喜心、慈心等。或者當生起嗔恚的時候,也根本不會有歡喜心,不可能再發起慈心等。或者當陷在愚癡的狀態中時,也很難發起慈心、歡喜心。另外,惡業深重的人,被業力障蔽的緣故,也很難生起善心。譬如有些癡呆兒,從他的表情中就能看出,整天呆呆傻傻的。由于他的心已經被往昔的惡業障蔽住了,這樣就很難生起慈心、歡喜心。還有些人,平時造下了很嚴重的殺盜淫等惡業,他的心被惡業纏縛,顛倒而轉,也很難出生正面的善法功德。總之,衆生的心只要被煩惱、惡業障蔽,內在的德行就無法顯發。
當衆生接觸到彌陀佛光的時候,當下叁垢消滅、身心柔軟,所以自然會生起歡喜心、慈心等。具體來說,當你心裏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光明當下就在你心中發生作用。這光明雖然我們一般的人見不到,因爲肉眼的能見度太有限了。但是真正有道眼的人,或者有神通的人都能看到。當一個人在念佛的時候,就會具有很熾盛的光明。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裏引用佛經說:“念佛之人,有四十裏光明燭身,魔不能犯。”由于念佛的人會發出四十裏的光明,所以各種妖魔鬼怪都無法對他進行幹擾。因此,當我們至心念佛的時候,佛光就在心中做加被。
而且,佛光具有轉化身心的作用。這一點,稍有念佛經驗的人都知道,當至心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淫欲、嗔怒、愚癡等都會減薄。比如以前貪欲很重,無論對于男女、五欲等都有很強的愛染。但是念佛之後,會發現貪欲減弱了。念得很清淨的時候,內心就變得淡泊少欲。這就是因爲佛光極爲清淨,所以當我們念佛,與佛光相應時,自己的心自然會變得清淨。再比如以前嗔心很重,經常發脾氣,身心不調柔。念佛念得好了,身心氣脈自然就調柔了,叫你發脾氣也發不起來。另外,一些愚癡很重的人,通過念佛,得到阿彌陀佛的加被而開了智慧。以前看不懂經書,後來一看就明白。記憶力、領悟力都會加強。所以說,念佛有很殊勝的功德,內心得到佛光的加被,自然就變得少欲安樂、身心調柔,還可以顯發智慧。我們的心如果常念貪嗔癡,就不會念阿彌陀;相反,如果常念阿彌陀,就不會再念貪嗔癡了。佛光就會起到這樣的轉換作用。
我們已經講了十二光佛,知道光明有極其神妙的作用。而且光明遍在一切處,就遍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只要至心念佛,當下就會得到加持。整個身心、環境、事業、命運、福報、受用等方方面面都會發生轉化。首先,當我們的心得到佛光的加被後,就開始轉惡成善、轉染成淨。之後由于最根本的心已經轉惡成善了,自然具備了善意樂,這樣由心發出的行爲也會隨之轉化。每天都在安祥、清淨的狀態裏,歡喜地行持善法。而且以心所顯現的根身器界,由心所運作的事業,以心感召的因緣等等,都會逐漸轉向良好。所以,心是萬法的根本,心上發生轉化,一切都會隨之發生轉變。這也就是我們在講懷業的時候,第一個講到懷業的主尊——阿彌陀佛。一旦我們得到阿彌陀佛的加被之後,一切都會自在而轉。
就像《念佛叁昧寶王論》中所說:“猶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當我們心中念佛名號的時候,由于名號與光明不離,也就是念念持名之中,佛的光明就在心裏做加被,會相續不斷地淨化內心。過去很重的貪、嗔、癡等,通過念佛都能減薄、消滅,最終會轉成全心即佛、全佛即心。
叁垢清淨之後,身心就會變得柔軟。然後內心就會出現歡喜踴躍。也就是說,當我們念佛相應的時候,心上的罪垢便會息滅,善根就會顯發,之後會生起善心,滋生至心信樂之心,出生歡喜踴躍。這樣從早念到晚都是歡歡喜喜的,身心踴躍。這樣,無論到那裏都能給別人帶來安樂、自在。煩躁的人跟你接觸,他的心也會變得甯靜;身心熱惱的人跟你接觸,他就能夠得到清涼;有恐懼的人,可以消除怖畏……總之,由于你已經得到了佛光的加被,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你的心中已經發生了作用,你自身也會成爲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加持神力的展現。所以光明會波及到身邊的人,乃至跟你接觸的各類衆生,他們都能間接得到利益。
總之,得到彌陀佛光的加被後,一切都會不由自主地發生轉變。這就是佛光強大的攝持力量。只要你能夠跟佛光相合,你的心就會不由自主地轉惡成善,能夠攝取彌陀願海的種種功德。
“遇斯光”:其中的“遇”字,就像《往生論》中所說:“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也就是以阿彌陀佛本願神力的加被,使得凡是值遇者都不會空過。能夠迅速圓滿功德大寶海,得到無量無邊的利益。
有一種解釋說,“遇”,就是指對于彌陀本願的力量生起了誠信。前面已經講了四十八願,大家應該已經了解了彌陀願海無量甚深不可思議的力量。如果你對這一點生起了信心,那麼你就會主動投入到彌陀願海當中。通過念阿彌陀佛,就能和佛的光明相遇。“斯光”,就是指前面具有十二種功德的佛光。
“遇斯光”就是指一切值遇者,都能得到彌陀光明的攝取。就像《觀經》中所說:“念佛衆生攝取不舍。”阿彌陀佛的光明會攝受一切念佛的衆生。也就是說,當你對于彌陀願海的力量生起了誠信,至心跟佛的願海相合,那麼佛光自然會攝取你的心,由此出生無邊的功德利益。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的光明沒有偏私,它普照一切處,沒有對那個好,對那個不好的差別。但是在緣起上,如果你對于彌陀願海的他利功德有很深的信心,至心地念阿彌陀佛,那當下就能被佛的光明攝取。但如果沒有信心,就不會去攝取佛力加被,那麼有也等于無,佛光也沒辦法在你心上起作用。就好比說電波雖然遍滿一切空間,但是只有打開收音機,調整好頻道才能接收到信息。
那麼,被彌陀佛光攝取有什麼利益呢?
首先,“叁垢消滅”:究竟來講,佛智慧所起的光明極其不可思議,它能夠滅除你相續當中的見思、塵沙、無明叁惑,直至成佛。前面也說過,佛的光明從智慧所起,它能夠滅除衆生心中的一切無明黑暗。既然根本的無明黑暗能夠滅除,那麼一切業惑都將由此息滅。
按通途的教理來講,自己通過修證,斷除煩惱才能超出叁界。但是衆生很可憐,有很重的煩惱、業等的障垢,以自力很難超出生死。…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