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妙法音”,是指從彌陀妙心中現出的清淨音聲,這種音聲跟佛無別,同樣是“一一音中,具一切音”,“佛演一妙音,周聞十方國”。所以,你不要認爲彌陀色身爲高,水聲、風聲等爲低。要知道,國土裏的一切事相都是平等理體,都是彌陀妙心,沒有勝劣高下之別。只是隨衆生心而應現不同事相。
前面也講過,法藏菩薩發願成就自在聞法的功德,現在大願已經成就,所以在極樂國土當中,任何一種音聲都能說法。像是水流撞擊的音聲,會演出無量妙法。白鶴、孔雀等靈鳥發出的音聲,也會演出無量妙法。這裏講到,微風吹動寶網、寶樹所發出的音聲,也同樣演出無量妙法。
因此,國土裏的一切音聲,也可稱爲“願力靈籁”。其中“籁”是聲音的意思。人口吹奏箫、埙、笛子等發出的聲音叫做“人籁”, 風吹孔穴發出的聲音叫做“地籁”,人心的自動叫做“天籁”。而極樂國土裏的一切音聲,全部從佛的靈明妙心所現,是彌陀本願的自然起用, 所以叫做“願力靈籁”。
風送妙香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這是以香氣作佛事。德風吹起,虛空當中自然傳出無量妙香。你的鼻根一聞到香氣,心立即與法相合,煩惱習氣自然不起。
“溫雅德香”,其中,“溫”即溫和,指香氣適合人心,“雅”即雅正,指香氣能使人遠離愛染。“德”即功德,指香氣具足無量功德。而且香的種類無量,同樣是一一香中出無量香。
“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這就說明香也可以“說法”,讓你一聞到就消除垢染,顯發智慧等等。
其實,所謂“說法”,不只是通過語言文字可以說法,以香氣同樣能說法。因爲,究竟的“法”就是指你的本心。而極樂國土的妙香,能夠給你指示本心,讓你一聞到就有所覺悟,所以香也在“說法”。
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耳根相對最利,所以此方大多以音聲作佛事。但是在其他國土,就有以色、香、味、觸等作佛事的情況。比如,《維摩诘經》[1] 說,衆香國以香作佛事。那裏的人們各自坐在香樹下,聞到妙香時,自然安住戒行,獲得一切德藏叁昧,具足所有菩薩功德。極樂世界攝集十方無數佛國的精妙,彌陀本願裏也有以香塵作佛事的大願。所以,在極樂國土當中,風一吹起就能散出無量妙香,使得國中香氣普熏。其實,這妙香就是佛的智慧。所以鼻根一接觸,立即得大加持,心中的塵勞垢習自然止息。
其實,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方便波羅蜜多,達到登峰造極的表現。一般來說,要讓心中的煩惱垢習不起相當困難。我們觀察自己就知道,遇到境界時,立即現起各種分別妄動,出現種種邪思妄想,很難遮止煩惱現行。遇到順情的境相,馬上心生貪染,遇到逆情的境相,立即現起嗔恚等等。但是到了極樂國土,就在受用妙欲的同時,就能寂滅煩惱垢染,顯發自性功德。所以,我也常常說,往生是“樂行成佛”,到極樂世界之後,一絲一毫的憂苦也沒有,唯一受用無量喜樂。
這樣就知道,如果不是這麼微妙莊嚴,釋迦如來怎麼會在經中再再稱贊極樂世界呢?如果沒有這麼不可思議的功德力用,十方諸佛又怎麼會高度贊歎,並一致勸導所化衆生發願往生彌陀佛國呢?
所以,我們應當滿懷信心、歡喜心,求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要知道,真正有信願的人最有福氣,因爲極樂世界是最好的去處;發願往生是最有智慧的選擇;一往生到那裏,從此就踏上了最快捷的妙道,擁有了最光明的前途。
風觸生樂
“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叁昧。”這是以觸塵作佛事。德風一觸到身體,自然獲得種種安樂,不僅身體調暢適悅,更奇妙的是,風能夠直接加被往生者的心。就像比丘滅盡第六識的心王心所那樣,讓你當即得到如同入滅盡定一樣的無漏覺受。
我們娑婆世界的風,吹到身上時,最多能讓你感到涼爽。但是極樂世界的風能夠作佛事,它具有無量的妙德,具有佛的全分神力。所以,只要你一觸到這微妙德風,當即得大加持。就像第叁十九願所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其實,一旦你真正懂了德風的這些微妙功德,那時你必定對于風就是阿彌陀佛深信不疑。不然的話,一般色法的風怎麼可能宣吐無量法音?怎麼能夠隨著聽者的意願自在說法?其實,不必說其他色法的風,就連聖者阿羅漢,以及學道位的菩薩都做不到這一點。而且,一般色法的風即使能夠吹送香氣,但是能讓衆生一切塵勞當即不起嗎?一般色法的風吹到身上時,能讓衆生獲得猶如比丘入滅盡定般的安樂嗎?然而在極樂世界,具有這樣不可思議功德利益的風處處都有,所以到那裏之後,時時處處都能得佛加持。這樣的話,你還會生煩惱,退入小乘,或者退入虛妄分別嗎?
另外,我們現在應當把整個極樂國土彙歸爲阿彌陀佛的智慧。這樣之後,一往生就能真正成爲彌陀願海攝受的對象,就能成熟願海神力加持入心的因緣。以這個因緣,你的整個身心世界就能完全轉爲蓮花化生,轉五濁爲五清泰。從此不會墮入輪回、二乘,以及虛妄分別當中,念念增益菩提善根,登入不退地,一刹那也不會退轉下來。
要知道,極樂世界是事事無礙的法界,一切地、水、火、風、空,色、聲、香、味、觸,無不是妙明真心所現。像這裏所講,國中萬物一多無礙,也就是一風之中具有無量微妙法音,以及無量溫雅德香等等。極樂國土裏的一切事物,都超出了我們分別心所能衡量的範疇。因爲我們這個世界裏的事,極樂世界全部沒有,而極樂世界裏的事,我們這個世界全部沒有。所以,以我們的思維、想象,根本沒辦法觸及。就連聲聞、緣覺、菩薩的智慧也沒辦法徹知。它唯一是無上佛果的行境。
通常來說,我們的五根入到悅意的五塵中時,心就會不由自主地生起愛著。如果你遠離五塵,又難免墮于偏枯當中。但是,極樂世界是利用五塵作佛事,所以根本不必遠離妙欲。正所謂“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你的心就在見色聞聲等的同時,自然會歸于道。既不會散于欲塵,也不會偏于枯寂。
就像前面所講,在寶池中沐浴,德水一觸到身體,就能開神悅體,蕩除心垢。喝進去後,能夠淨除身心上的無量過患,並且能增益菩提善根。受用妙食的時候,也是身心柔軟,無所味著。聽聞妙音的時候,就能自然念佛、念法、念僧等等。
其實,就像《往生論》所說,極樂國土裏的一切莊嚴,像是光明、妙音、德香、甘露、微風等等,都是第一義谛妙境界相,都是佛的智慧,無不圓明具德,並且能夠如意滿足一切衆生的需求。所以,極樂世界的五塵,並不只是外相美好,讓人感到舒心悅意,它的根本要點在于讓你迅速成佛。也就是你在受用五塵,生起喜樂的當下,阿彌陀佛就加持你,讓你真正開悟見性,離障顯德。因此,一往生極樂世界,從此就不再起我和我所的念頭,絕對不會出生煩惱。而且諸根寂靜,合于涅槃理體,畢竟成佛。
從這裏你要體會到,這就是阿彌陀佛多生累劫精勤修行的成果。他通過無量劫的辛勤努力,積聚無量的福慧資糧,來成就這一切。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他的大願也圓滿成就了。所以整個極樂國土就是一大莊嚴海。這裏的一花一香,一水一木,都遠遠超過一切世間萬物。其他叁界六道跟極樂世界相比,那實在是太貧乏,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而我們一旦生入極樂世界,當即無數倍地超過帝王、天王等的一切衆生,也超過了二乘行人,甚至從修道進程來看,也超過了按通途教法在叁大阿僧祇劫當中修道的菩薩。
你一往生極樂世界,一切不可思議功德自然報得。只要跟彌陀願海相合,得到佛力加持,不必自己修神通,自然開發出極廣大的五神通;不必擔心辯才,往生之後自然辯才無礙。也不必擔心我現在煩惱熾盛,罪業深重,到了極樂世界,進入七寶蓮池,在八功德水裏洗一下,自然蕩除心垢;也不必擔心智慧下劣,那裏的光明、德風、池水等等都會加持你,讓你時時開啓智慧,增益菩提善根。
要知道,單憑自力修行,對于末法時期大多數人來說非常困難。就修寂止來說,以自力修到欲界一心,都沒幾個人能成功。甚至讓心稍微得到輕安都相當困難。更何況是四禅八定,乃至出世間的叁昧功德?但是一往生極樂世界,根本不必自己修持,被極樂國土的德風一吹,當下身心調和,自然入定。
所以,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很快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必定能夠非常迅速地圓成佛道。也因此,普賢菩薩率領華藏海衆,一致導歸極樂淨土,圓成普賢無量行海。同樣,我們了解了極樂國土的功德莊嚴後,就應當發起猛利的希求心,決志求生,這樣才能得到這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1] 《維摩诘經》:“但以衆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叁昧。得是叁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