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點地放開。比如,原來自己的孩子稍微有點什麼事,就執著得不得了。心馬上無法安住了。那個時候根本念不了佛,只能是動動嘴巴。甚至連嘴上也不念了,直接就沖出去了。後來能夠做到像對別人的孩子那樣,不那麼貪著。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能一心念佛,以佛法的智慧來處理問題。這樣就很好,對此看得越來越淡,越來越想得開,就說明你的修行有進步。所以,要經常訓練自己的心,如果你能夠讓念佛的心超過念兒女的心,那麼臨終的時候就會比較有把握往生。但是如果念兒女的心超過了念佛的心,就很麻煩了。
憨山大師也說[2]:如果念佛的時候,放不下心中的愛執。這樣愛是心裏的主宰,念佛只是表面形式。結果只能是佛號在一邊念著,愛執在心裏增長。所以,你現在就要觀察自己,比如兒女的情現前的時候,看看口裏念的這句佛能不能敵得過愛?如果斷不了這個愛,那又怎麼可能了斷生死呢?要知道,自己心中的愛已經串習得非常純熟了,而念佛才剛剛開始,很生疏,心又不夠懇切,就很難得力。如果現在貪愛的境現前時,自己的心做不了主,那麼臨終時必定做不了主。所以,勸現在的念佛人,首先一定要知道生死大事要緊,要發起懇切了脫生死的心。要在生死的根源上念念斬斷,那麼每一念就都是了生死的時節!這樣,念念真切,刀刀見血,就一定能出離生死。所以,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要知道生死心是自己內心的種種愛,這樣就知道了生死是念念在生死的根源——愛上截斷。除此之外,哪有別的妙法?
幽溪大師也說:“欲輕其愛者,莫若一其心。”要想減輕對娑婆世界的愛,沒有比一心念佛更好的了,也就是讓自己念佛的心盡量純熟專一,來使貪愛世間的心逐漸淡薄。古德在詩[3]裏也說:“求生清泰法何饒,善導遺風最可標,一念單提家不遠,萬緣俱絕路非迢。”意思是說,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哪裏需要很多呢?善導大師的方法堪爲最好的模範。也就是只要肯一心持名,萬緣放下,那麼極樂故鄉離自己就不再遙遠了。
專心系念,成熟淨業
現在大多數人,對于極樂世界不是心心念念地向往。也很少有人肯下功夫,讓自己念佛的心達到念念相續。結果就是,對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的心一厚一薄,一重一輕,在用心的程度上相差太懸殊。因此,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扭轉到極樂世界方面。換句話說,就是要把自己對于娑婆世界綿綿不絕的愛,換成對極樂世界念念希求的心。
幽溪大師在《淨土法語》裏也講到:“能輕娑婆之愛,未必能一極樂之念。能一淨土之念,必能輕娑婆之愛。”也就是,能夠減輕對于娑婆世界的愛執,未必能夠一心系念極樂世界。但是,只要能夠使求生極樂淨土的心達到專一,則必定能減輕對娑婆世界的愛執。
要想讓自己一心求生極樂世界,就要在這方面多串習。也就是要多看極樂世界方面的書,多了解西方淨土的功德莊嚴,多想西方的依正妙相等等。正所謂“熟處轉生,生處轉熟”。你要讓自己的心,逐漸對于輪回疏遠,讓愛執娑婆的心不像過去那麼濃厚。並且要讓自己的心,常常緣在極樂世界上面,對這些越來越熟,熏習地越來越深,這樣欣求極樂的心自然會變得越來越重。這樣,西方淨土的習氣就會逐漸成熟,自己的氣氛會跟極樂世界越來越相應。也就是說,要讓自己心上墮入輪回的力量和往生淨土的力量此消彼長。一旦往生的勢力強過輪回的力量,你就有把握往生了。
我們都學過十二緣起,在流轉輪回方面解釋,它的根本就是愛取有。其實這個道理在往生淨土方面也是一樣的。其中“愛”就是指愛西方淨土裏的一切。如果再再加強這種對極樂國土的信心、好樂心,就會發展爲心心修淨業,念念求往生,唯一“取”清淨的善法。這樣你的心裏就會出現“有”。也就是已經有了決定往生西方的淨業勢力。這樣在世的時候就可以得到授記,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串習淨業確實比較難。但只要肯精勤地努力,等到淨土方面的力量逐漸加強到量,就會變得很容易。那時,你的心自然會跟娑婆世界很疏遠,跟極樂世界很親近。所以,大家趁著現在還年輕,有因緣、有精力的時候,就要在這上面用功,在往生正因上加強,把自己規範在修淨業的軌道上面。
閉關勤修,專心用功
以我們現在的狀況,就應當常常閉關,盡量多花時間修持淨業。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做到一心系念極樂淨土。
這裏說的“閉關”就是指閉絕輪回因緣,關上生死之門。當然,不是要你閉叁年關、五年關,或者叁十年關,畢竟現在的人做到長期閉關比較困難。暫時的要求就是,每天擠出一些時間,不跟一切世間法打交道,保持清淨的身心狀態。也就是要杜絕外緣,把一切世間的事全部放下,同時也要放下自己心裏的執著。在一個安靜的屋子裏,把六根全部收回來了。眼不看輪回的法,耳不聽輪回的聲,舌不嘗輪回的味等等。
幽溪大師也說:“一其心者,莫若杜其境。”要想讓自己緣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心念達到專一,最好的方法就是杜絕無關的境緣。要知道,我們大多數人現在還是凡夫,很難做到像維摩诘大士那樣,身處塵勞,一塵不染。也就是說,周圍的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很大。長期處在染汙的環境裏,只會增長染汙習氣。所以,這時候就應該給自己尋找淨處,遠離染汙的境緣,保護、增長淨業因緣。當然,什麼時候你能達到“身處塵勞,心在淨土”,能夠做到在塵不染,就不必拘泥于每天找一個淨處來積累往生資糧。就可以在塵勞裏練心,達到動靜一如。但是那些都是大修行人的事,要知道,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暫時在世間的環境裏還做不了主,所以一定要盡量選擇好的、對修行有利的環境。所以世間的事能減則減,能免則免。這樣自己善加安排、盡量節省時間,減少外緣,多修淨業,來增加往生的把握。
所謂修淨業,就是要讓自己的心念念緣阿彌陀佛,一心系念西方淨土。或者禮拜西方叁聖;或者口中持念佛號、心咒,同時耳中聽著這句佛號,心也專注在上面;或者一心觀想極樂國土的功德莊嚴,觀想自己當下就在極樂淨土,身處在清淨海會大菩薩衆當中,這裏只有清淨的色聲香味觸,處處法音宣流、佛光遍照……像這樣,凡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裏講到的極樂國土的功德莊嚴,都應當一一地去觀想。這樣之後,自然會發起欣求的心。等到串習純熟的時候,必定能夠達到淨念相繼。這時念念積累的都是淨因,沒有一點輪回的染業,這就是真正的往生資糧。
那麼,怎麼才能真正有質有量地觀想、思維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呢?這就必須先學好淨土經教。否則你心裏連想的境相都沒有,更不可能出生後後的熏習了。上一堂課我們引用善月大師的教言,講到斷除自障和自蔽,決定能夠往生。其中“自蔽”,就是指懷疑之心,而遣除這種心的方法也唯一是學習淨土經教。
總的來說,首先要深入、細致地聞思淨土方面的教典。心裏徹底了解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然後常常緣這些方面作意、思維,讓自己不斷地生起希求、向往之心。並且從方方面面串習淨土習氣。等到訓練純熟之時,自然能夠達到一心。同時,自然能夠斷除對娑婆世界的貪愛。
到此爲止,《往生之路》的講解暫時告一段落。從總體上說,就是要讓大家生起、增上以及圓滿信願行叁資糧。這裏我主要以實修引導的方式在講。並且反複強調出離心的重要性,以及讓大家發現、並解決自己心上存在的種種往生的障礙。這些問題都十分關鍵,也是每個人心上存在的具體問題。
在這些問題上,我能做的就是給大家提醒一下,講一點解決的方法。但是能不能真正解決你心上的問題,還要看你自己。如果你能聽得進去,能夠真正反省自己,懂得把法義用到自己心上,那麼從此之後,你心的方向就會發生轉變,就會成爲一名真正修集往生資糧的淨業行者。這樣,解脫生死,往生極樂就會很有希望。當然,如果你認爲自己已經懂了,之後不去看、不去再再地對照自己的心反省、思維,也不會有大的收獲。畢竟自己心裏的問題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解決。如果你的心始終那麼剛強、麻木,不肯去真正地發現錯誤,改正缺點,那麼貪戀世間等的障礙也不會無緣無故消失,求生極樂的信願也不會無因就生起。結果聽再多的法,心還是老樣子,誰也沒辦法幫助你了。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清醒一點,覺悟一點。真正自愛的人,就應當順應緣起的正道去走,要針對自己的實際問題,多下功夫,如理如法地去做。往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往生的因要靠自己去積聚,別人是替代不了的。所以你自身一定要想清楚,至少也要從現在開始,排除障礙,真正踏上回歸極樂故鄉的往生之路。
[1]《憨山老人夢遊集·示念佛切要》
《往生之路 第十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