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之路 第二講

  往生之路 第二講

  前幾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法王的《極樂教言》,當時很多人都很有感觸,都決定自己這一生臨終的歸宿定在往生極樂世界上,這是很好的現象。因爲人生畢竟很短暫,不能沒有目標,雖然大家的因緣各不相同,有的學密、有的學禅、有的專門持名,但共同的目標是可以確定下來的,那就是臨終往生極樂世界。

  信願念佛,解行並重

  要知道,我們學習法王的教言,不是聽聽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把握住教言的要點,然後真正貫徹在自己一生的修行中。這樣學習教言才有真實的意義。

  具體怎麼來奉行法王上師的教言呢?法王上師說:“要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猛利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在這個基礎上如法念完一百萬遍的阿彌陀佛名號。”這就是當年上師大力弘揚淨土法門時的要求。也就是要具足信、願、行叁資糧。現在我們就拿出實際行動來,真正按照法王的教導不折不扣地努力實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每周都在學習淨土經教,通過長年的思維、熏習等,有希望逐漸培養和加深對淨土的信願。但是,只有教理方面的學習還遠遠不夠。因爲信願和淨業的行持就像是鳥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一定要配合起來,才能往淨土前進。所以一定要解行並重。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把“行”落實起來,也就是從今年開始,我會號召大家每年共修一百萬遍的阿彌陀佛名號。

  法王說在信願的基礎上念完一百萬遍的阿彌陀佛名號,必定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想要成功的往生西方淨土,你的心就必須按照教言去做。你按照上師指引的道路走,就能順利地走到極樂世界。否則自己不去實修,不去遵照法王的教言實行,那也只是種個遠因而已。

  因此說,現在一方面我們要研習教理,理解法義,加深對淨土的認識;而另一方面的行也要跟上來,要開始發起念佛的正行。也就是要采取“解行並重”的路線來走,在這兩方面都要把握好。這對知識分子來說尤其重要。如果你暫時還理解不了很深的法義,那也不要緊,可以先聽一些淺顯的講解,逐漸地熏陶,同時多在念佛的實修上用功,可以采取這種方式。

  總的要知道“解行並重”是指解、行互相促進,而不是說全部解完了,信願都究竟圓滿了再來行持。其實,信願上有非常深廣的內涵,需要逐漸地加深、提高,使得它越來越圓滿,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年的努力。所以現在要兩手抓,一手抓信願,要不斷地在這上努力;另一手抓念佛,天天要有行持的日課。

  大家稍微想一想也會明白,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也十分脆弱,無論現在自己多年輕也不能保證今天不死。如果想等到法義全都研究透了再來念佛,恐怕還沒有研究透,就已經一命嗚呼了。或者,如果要等死相現前時才來念佛,那時恐怕只有以手抓胸的份了,根本做不了主。所以“行”得越早才越有把握,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切實、最重要的事!

  持名念佛,當下做起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念佛如同孩子憶念母親,母親會時時憶念孩子,也就是阿彌陀佛已經成就了大願,佛時時都在護念衆生。但如果孩子不憶念母親,母子的距離就會很遠。如果孩子能回心憶念,母子之間就恒時不分離。所以,想要與阿彌陀佛的心相應,關鍵就是要憶念阿彌陀佛。

  那麼,該如何來憶念呢?我們先想想看,一個孩子該怎樣憶念母親呢?那就是直接喊“媽媽”的名字來引起念母親的心。當然也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彼此的心相互憶念,或者微笑,做一些其他的肢體語言等等。而很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喊“媽媽”。因爲叫媽媽的時候,就直接跟媽媽的心相連了。也就是真正生起了念媽媽的心,這時就跟媽媽相應了。

  而且,人人都知道,當一個小孩會說話的時候,就應該叫媽媽了。至于他對于媽媽的體會,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的加深,但不能說,孩子還小,對媽媽的愛認識得還不夠,所以要到二十歲再開始念媽媽。應當在他能開口說話的時候就要念媽媽。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媽媽的好、媽媽的愛體會得有多深,他念出來的“媽媽”就越會情真意切,就會跟媽媽越相應。

  同樣的道理,我們就是要通過一句佛號來跟阿彌陀佛相應,而且現在就要開始念佛。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對于淨土方面的法義依靠聽聞、思維等,稍有一些信解,有些感受,或者說生起了歡喜心、信心的時候,當下就會生起一種很想念佛的心。從這裏就能看出,前面一切淨土經教上的聞思、教理上的抉擇,都是發起至誠念佛心的手段。換句話說,一切的看書、聽聞、思維等等,就是爲了提起信願,從而直接從內心深處喊出阿彌陀佛。當你真正以至誠、懇切的心來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直接跟阿彌陀佛相應了。所以說以名感佛,以名與佛心相通,這是一個非常直接的方法。

  而且要知道,佛法的很多方面都要靈活地把握,不能說死了。比如一方面我們可以說信願行之間是因果關系,以信願作爲因,發起修行,這樣解釋當然是正確的。但也要知道這叁者又有互相促進的一層關系,也就是以實行會增長信願,強化信願。就像你多跟母親接觸,就會增上對母親的了解、對母親的感恩那樣。又像平常說的“實踐出真知”,你去實行會得到很多真實的體會,這會成爲寶貴的經驗。所以你不能說,我要等幾十年後,等到法義完全鑽研透徹了再來念佛,就像一個小孩並不是對運動學的原理鑽研透了,再來走路那樣。現在要多想到人生很短暫,我死的時候憑什麼解脫,這樣想了之後,應當從現在就開始在“培養信願”和“持名念佛”兩方面同時進行。

  所以我強調的就是要解行並進,當信願增強的時候,自然會促進你的行,而你通過行,也就是自己念得有一些體會之後,同樣也會增上信願。所以說,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每天念佛,這才是有智慧的抉擇。

  至誠念佛,必獲加被

  當你用至誠的心去念佛的時候,就是在跟佛的心感通,阿彌陀佛當即就會加持你,你的心也會逐漸發生轉變。佛在《觀經》裏講到,阿彌陀佛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數世界,攝持念佛衆生不舍。善導大師在《般舟贊》裏也說,佛光遍照念佛人。佛的光明裏具足無量不可思議的利他力量,念佛念到相應的時候就有得到很多加持,會越念心裏越歡喜。所以說,念佛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它的安樂只有真心念佛的人能體會到。隨著不斷地念佛,心就會越念越清淨,就會對阿彌陀佛越來越有感情,越有信心。你真正念到有安樂受用的時候,讓你不念都不行。

  具體來說,佛的願海有真實不虛的加持,佛以光明攝受衆生,以名號作爲衆生接通佛力的媒介。所以只要你至誠的念阿彌陀佛,佛的光明就開始入到你心中,而且隨著你念佛相應程度的加深,得到的加持也就越來越深。

  所以說,念佛就是沐浴在佛光當中,念得越好,就越能得到明顯的加持。可以讓你身心安穩,可以消除業障。有時候自己也能感覺到,念佛的時候就是沐浴在佛光當中,心裏自然會很清淨、很歡喜。因爲佛的光明也叫做歡喜光,當得到佛光加持的時候,內心之中自然會湧現歡喜。並且在誠心念佛的時候,障蔽在你心上的塵垢就能逐漸消除,內在的善根便會逐漸顯發。比如念得身心柔軟,念得汗毛豎立,或者念得哭起來,有時候能發起悲心,願意盡未來際救度衆生……這些都是善根發動的表現。(但是不要執著在這上面,這都是必然的現象。)平常不念佛的時候,身心處在染汙的狀態裏,但是只要好好念下來,即使是在短暫的時間當中,身心也會像徹底進行了沐浴一樣,會很清淨、很歡喜,整個身心都得到轉化。

  有些人念得雙目複明;有些人念得腫瘤消失;有些人念得精力充足,不必睡覺,因爲他整天得到佛光的加持,沒有妄想雜念,已經獲得了叁昧。還有些得了絕症的病人,醫院已經開了死亡通知,但念佛就念好了。因爲人到了那個時候,沒有別的指望,唯有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所以感應來得也會快。這些都是依靠念佛獲得佛力加持的結果。

  我以前也講過很多次昭月和尚母親的公案。她剛被兒子接到寺院的時候,心裏天天念兒子,說的盡是些世俗的事。後來和尚勸母親念佛,也不跟她談別的話題,無奈之下她只能念佛。開始也是非常的不願意,只是沒別的事可做,不得不勉勉強強地念佛。但是叁年念下來,念的熟練了,就得到很大的受用。再不想世俗的事,念得相當清淨。有一天面對佛塔念佛的時候,忽然心開,眼前一片光明。在她心前所有的世俗境相全部不現,直接見到了金色世界。從此之後,六根寂靜,無論行住坐臥,都不再起妄念。還有一位黃打鐵,他是個鐵匠,整天在高溫的火爐邊工作,特別的辛苦。後來他一邊打鐵一邊念佛,由于念得和佛相應了,所以一點也不覺得累,不覺得苦,心裏一直很清涼、很安樂。

  而且念佛法門並不是低淺之法,只要相續不斷地稱念這萬德洪名,念到純熟的時候,身心化空、能所雙亡,本性就會現前。也就是證得了“理一心”。當然,念到事一心或者理一心,都屬于很高的境界,一般人暫時還達不到。但這也沒關系,只要信願堅定,也一定會往生。往生之後,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那時絕對會開悟的。所以說,只要至誠念佛,佛的力量就會在你心中發生作用,必定能得到大的受用。

  我們現在主要是督促大家上路,不然總不跨出這第一步,就永遠沒辦法上路了。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念佛確實會有一些困難,因爲從來沒串習過,對這件事情很生疏。但這也不要緊,只要你念得久了,自然就能熟練掌握。也會在念佛當中真正得到法樂。現在就是要以共修的力量推動大家,都能進入到念佛的軌道上。人的根器各不相同,有些人是念佛念不下去,這類人就需要加強信願,或者配合其他的方法來修。而有些人的心很單純,能念得下去,整天念也沒問題。所以情況有很多種,要有各種應機的處理。…

《往生之路 第二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